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脸谱下的大明-第6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本固咬咬牙,“调兵公文可有回信?”

    “有,说什么扼守象山,断倭寇南下之路。”董一奎小心翼翼道:“要不要问问杭州那边?”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浙江巡抚侯汝谅是有调配之权的。

 第一千零九章 调军(下)

    王本固拉着脸没吭声。

    明初各省都是布政司管辖钱粮税赋,按察司管辖刑狱、科考,都指挥司管辖卫所,三司分立,互相制衡。

    但随着巡抚这个职务的出现,三司成为了摆设或者说成了只负责做事,但没什么权力的机构,绝大部分的权力都在巡抚手中。

    名义上一省巡抚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想调动台州指挥使葛浩统率的水师,浙江总兵这个武将下令,还真没有浙江巡抚侯汝谅的话好用。

    但王本固并不太想和侯汝谅打交道。

    倒不是因为两个人有仇,而是王本固想起了钱渊。

    当年钱渊南下击倭,虽然有浙直总督胡宗宪、浙江巡抚吴百朋,但朝中都知道,是钱渊屡屡力挽狂澜,屡屡取得大捷。

    虽然钱渊曾经几次公开说过,东南平倭,首功在胡宗宪,但事实上那几年,钱渊绽放出无比耀眼的光彩,将胡宗宪衬托的黯然无光。

    你钱渊能做得到,我王本固也能!

    王本固来回踱步,在心里细细思量,若两京无重臣出京,很有可能朝廷会加浙江巡抚节制诸军之权,即使是师相也只会点中侯汝谅,毕竟自己这个浙江巡按是不能直接统军的。

    王本固的视线落在董一奎身上,自己无法统军,但自己能直接影响董一奎。

    自己想建功立业,那么,就不能让董一奎和侯汝谅走的太近,王本固缓缓摇头,“葛浩是谭子理旧部,和钱展才交好,又曾与戚元敬并肩……还是换人的好。”

    “浙江水师绝大部分都在葛浩麾下,其余诸军如岳浦河、鲁鹏手中战船极少……”

    “未必是浙江水师。”王本固目光炯炯,一字一句道:“吴淞总兵卢斌。”

    董一奎恍然大悟,前浙江总兵董邦政曾长期担任吴淞总兵兼苏松海防道佥事,擅火器,打造大量战船,而这一任的吴淞总兵卢斌从浙江带去了旧部,又接受董邦政留下的余泽,吴淞水师实力不让浙江水师。

    而卢斌是钱渊旧部,却在两年前转投徐阶门下,是个可以信任的人。

    胡应嘉突然插嘴道:“子民兄,朝廷设吴淞总兵于苏松备倭,卢斌未必肯来宁波吧?”

    “卢斌既然投入师相门下,如何有胆子拒绝?”王本固自信满满,“事可从急,靖海伯复叛,沿海水师只有浙江水师、吴淞水师能抗衡,为海疆计,卢斌率水师于镇海与大军汇合,名正言顺。”

    “更何况,六日前,弹劾靖海伯复叛的奏折已经入京,卢斌率军南下,算不上逾越。”

    王本固笑道:“此事无人知晓,算算时日,随园即使立即派人南下也赶不及……兵贵神速,接下来就要看天宿的手段了。”

    董一奎行礼正色道:“愿听大人遣派。”

    一旁的胡应嘉不再说话,无人知晓……反正至少孙铤和郑若曾是知道的。

    这几日的镇海县城内,至少一半的商铺都关了门,外面的集市更是冷冷清清,靖海伯复叛……未必有多少人相信,倒是很多人怀疑朝廷要再次厉行海禁,毕竟沥港之战距离现在也就七八年而已。

    骑在马上的孙铤狠狠的一鞭子抽在树干上,从嘉靖三十七年到如今已经四年多了,孙铤在这片土地花了多少心血,眼见如此零落,恨得咬牙切齿。

    这时候,西面一彪人马疾奔而来,腰间佩刀,胯下均是东南少见的高头大马,为首者豹头环眼,身形粗壮,此人就是上虞大捷坚守上虞县城立功的鲁鹏,战后论功,升任游击,驻守杭州府。

    “孙知县。”鲁鹏放缓马速,拱手行礼,“听闻汪直复叛……”

    “孙某人可没听说过什么靖海伯复叛!”孙铤哼了声,“鲁游击消息倒是灵通。”

    鲁鹏的神情有些尴尬,但随即笑道:“下官只是听命行事而已……”

    话没说完,孙铤已经调转马头,向着东面驰去。

    孙铤当年接任镇海知县,前任孙丕扬也是随园中人,当年上虞大捷坚守县城,孙丕扬和鲁鹏并肩作战,战后论功,钱渊、孙丕扬都未鲁鹏说了话,为此孙铤这几年和鲁鹏一直是有来往的,直到去年初鲁鹏被董一奎笼络去。

    在岸边修的平坦的石子路上疾驰,呼啸而来的劲风将孙铤的发髻吹的都有些散乱,直到嗅到浓重的海腥味,他才放缓马速,径直入营。

    “杨文、张三……龙泉兄也来了。”孙铤打了个招呼,“那群王八蛋如何说?”

    王本固、董一奎设大营在镇海县金鸡山,召集众将,张三和侯继高自然不会去金鸡山,而是来杨文驻扎的营地。

    侯继高苦笑道:“浙江水师硬顶着还在象山岛左右没有北上,但葛浩也撑不了太久,若是巡抚下令……”

    “汪直困居舟山不得逃窜,若是浙江水师抵达,王子民、董一奎必催动大军攻舟山。”

    孙铤丢下马鞭,阴着脸道:“汪直在舟山经营多年,未必会败,至少能守得住,但只要打起来……复叛就变得确凿,进剿就是顺理成章。”

    “张元勋还没到,继美如今驻守处州,听闻没有调他来……”

    孙铤低声喃喃自语,“但董一奎麾下兵力也不少了……”

    “定海后所那边控的住?”

    “绝无纰漏。”张三正色道:“即使董一奎扣住我,没有我亲自出面下令,麾下将士绝不会进击。”

    杨文瓮声瓮气接道:“我这边亦如此,当年少爷重托,就算浙江巡抚、浙江总兵齐至……哼!”

    看其他三人的视线都落在自己身上,侯继高扬声笑道:“侯某不才,厚颜与钱展才并称龙泉,成不了卢斌、鲁鹏那等人!”

    “嘉靖三十二年在嘉定城与展才初识……罢了罢了,当年在嘉兴,若不是展才,早就兵败身死,这条命还了展才就是。”

    孙铤叹了口气,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只要打不起来,一切都还能收拾,但如果董一奎真的下令强攻舟山,杨文、张三、侯继高难道还能从后面捅官兵的屁股吗?

    张三垂下头,盯着空无一物的地面,右手不自觉的摸到腰间长刀的刀柄上,他不知道杨文、侯继高会不会……但他是会的,而且是敢的,至少是敢做个样子的。

    一旦开战,通商事化为泡影,随园根基全失,少爷在京中必然遭弹劾……这些张三不去想,他只知道,一旦开战,官兵攻入舟山,万一钱锐身死,自己如何向少爷交代?

    张三死死握住刀柄,整个东南,只有自己知道钱锐的身份,少爷如此重托,一旦有失,百死莫赎。

 第一千一十章 陶宅镇

    五月十四日,王本固意外的在台州府太平县外捕获谭七指。

    五月二十七日,王本固第一封奏折入京,满朝轰动。

    五月二十八日,王本固丢出了预备好的第二封奏折,引得诸多科道言官上书弹劾,目标主要集中在已经罢官归乡的胡宗宪身上。

    毕竟钱渊闹得那场太嚣张了,大家伙儿都不愿意做这个出头鸟……反正如果随园事败,到时候有的是机会痛打落水狗。

    六月一日,王本固抵达镇海,当日靖海伯汪直突遭官兵搜捕,逃窜出海至舟山,当夜,浙江总兵董一奎亲率大军在镇海县外设营。

    六月三日,除了杨文、张一山、侯继高外,董一元、岳浦河、鲁鹏、张元勋诸多将领都赶到了镇海。

    短短两三日的工夫,靖海伯复叛的消息传遍浙江沿海,消息往南北两个方向蔓延,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区域。

    这一天,是六月四日,消息传到了与宁波隔海相望的松江府。

    睡眼朦胧的徐瑛像弹簧一样从床上跳起来,呆呆的盯着跪在面前亲随,“汪直反了?”

    “千真万确。”亲随擦着头上的汗,“大前天的事,汪直已经逃到舟山上去了……”

    话没说完,徐瑛狠狠一脚将亲随踹倒,“六月一日的事,今天才来报?!”

    “少爷,汪直一反,从宁波府到松江府……无人胆敢出海,官军占了水路,在镇海县的商号到现在都没送消息来,还是董一奎派人来……”

    徐瑛跳着脚大骂,骂汪直,骂王本固,也骂董一奎……因为徐家组建的走私船队昨日刚刚起航。

    徐瑛哪里不清楚汪直在海上的分量,他不会关心汪直为什么反,不会关心朝中是不是又要厉行海禁,更不会关心深层次中汪直叛乱对自己最恨的钱渊的影响……他只知道,汪直反,出海的船队的安全性就无法保障。

    不对,不是无法保障安全性,而是肯定会出事。

    上一次钱渊还是暗中指使,这一次汪直都能明目张胆了!

    就因为上一次船队受损严重,徐瑛怀疑是随园动的手脚,连续几次让人逼上门去,甚至写了信给宁波知府胡应嘉、浙江巡按王本固也没能讨回什么好处,所以徐瑛决定再行走私出海。

    少了税银,货源充足,船只就从吴淞总兵卢斌麾下调用,绕过镇海……茫茫大海上,汪直没了准确的信息来源,总不至于那么巧又撞上吧?

    昨日启程,按照路程今明两日正好在舟山、象山附近,难道倭寇会看着这块肥肉不吃吗?

    徐瑛咬着牙端起茶盏一饮而尽,“去,把府尹叫来,还有那个江南巡按!”

    “不,让他们去陶宅镇,咱们也去!”

    ……

    嘉靖三十三年,徐海聚集两万倭寇盘踞在松江府金山卫附近,兵部尚书聂豹亲自坐镇陶宅镇直面倭寇,麾下瓦老夫人的狼土兵和吴淞总兵俞大猷轮番出击,最终使徐海转而西进……然后就是那场王江泾大捷。

    从那之后,本就因水路便捷客商云集的陶宅镇名扬东南,吴淞总兵卢斌的大营就设在陶宅镇。

    今天,卢斌没有住在陶宅镇内,而是身处镇外的军营内。

    虽是白天,但帐篷内昏暗的很,卢斌久久凝视着微小却不停跳动的烛火,脸上浮现复杂难言的神情。

    自己的选择,父亲的选择,谁对谁错?

    或许没有对错……

    “少爷,徐家那位到了。”亲兵在帐外低声禀报,“还有周知府和吴御史。”

    “他们俩来作甚?!”卢斌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靖海伯复叛,那支船队……”亲兵走进帐篷,“周知府和吴御史也是有份子的。”

    卢斌面无表情垂下头,片刻后走出帐篷,勉强堆砌起几丝笑容,看向正艰难从马上爬下来的徐瑛,以及在一旁等候的两位文官。

    周天瑞,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选官吏部主事,嘉靖三十九年转刑部郎中,同年外放松江知府。

    吴振,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入行人司,一直熬到嘉靖三十九年转入都察院,今年巡按江北。

    毫无疑问,都是徐阶的门生,也是徐阶这些年挑出来备用的官员。

    “子仁,怎地不住在镇内?”周天瑞脸上的笑容很是勉强。

    子仁,是卢斌的字,

    卢斌先行了一礼,才答道:“父亲静极思动,外出游历,昨日抵松江府。”

    “子仁有孝心。”吴振脸上的笑容也勉强的很,“卢子鸣一时名将,记得前年出狱,朝中还有异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