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脸谱下的大明-第5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知道随园可不是没有任何反击能力的,钱渊的赫赫凶名摆在那。

    唐顺之看到的是汪直和钱渊之间有着复杂难以辨认的关系,几年下来,汪直的势力不仅没有被削减,反而麾下势力更加庞大。

    但汪直看到的和他们都不一样。

    在汪直看来,的确,自己的实力不减反增,但关键在于,原本空空如也的东南沿海,几年内出现了规模不小的水师。

    多年前汪直冒出头,东南沿海的水师实力基本已经没有了,仅剩下的那些福船还被时任海道副使的丁湛送给了汪直。

    但四五年间,钱渊在东南费尽心思,使尽手段,大力打制战船,即使他回京后,打制战船、火器的步伐也没有停止。

    原福建总兵戚继光、浙江游击张元勋、游击葛浩、现任广东总兵俞大猷这些将领麾下都有实力强劲的水师。

    如今商船出海,往东去倭国还是被汪直垄断,都是挂五峰旗号,但是往南去南洋,已经不用挂五峰旗号了。

    这直接导致汪直在海上的声望略有缩减,他虽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直觉告诉他,不会有好事。

    “当年钱龙泉亲上沥港行招抚事,提及朝廷不会允许老船主独占商道,如今也一样,朝中不会允许随园久占通商事。”钱锐轻声劝道:“但赵大洲旧事绝不会重演。”

    汪直眯着眼盯着甬江上已经启程南去的船只,一人孤立在甲板上的唐顺之似乎正在看着这边。

    “不会重演?”

    “必然不会重演!”

    汪直重新在心里评估自己这位军师和钱渊之间的关系。

    钱锐自然是有这个把握的,如果朝中有意捕杀汪直,自己这个谋主定然难逃一死,而钱渊能忍得下吗?

    如果有这种危险,知道自己身份的张一山绝不会南下台州,远离镇海。

    唐顺之乘坐的船只越行越远,渐渐不可再见,汪直和钱锐久久站在半山腰处……当年设市通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两个人,一个是钱渊,另一个是唐顺之,如今两人都离开了镇海。

    一个时代结束了吗?

    即将开始新的时代吗?

    沉重的脚步声打断了他们的思绪,毛海峰粗着嗓子骂了句脏话,才说:“刚刚接手呢,就闹出幺蛾子了!”

    “嗯?”

    徐碧溪脸色也难看的很,“就是昨日闹出事的那小子,是董一奎的小舅子,已经放出话来,想要通关文书,一成……”

    “做梦!”毛海峰不自觉的去摸腰间的刀柄,“税银一成,是当年共议定下的规矩,再交一成给他们……义父,要不我去趟京城,找钱渊那厮问问!”

    “闭嘴!”汪直无语了,心想回头得交代一句,私下直呼钱渊名字倒是无所谓,但方先生还在呢……不对,如果真交代了,毛海峰再傻也会琢磨方先生出问题了。

    钱锐倒是无所谓,略略解释了几句。

    徐碧溪皱眉道:“也就是说,王本固、董一奎和当年赵贞吉是一伙儿的?”

    “都是华亭门人。”钱锐低声道:“但赵大洲旧事不会重演。”

    “难说难说……”徐碧溪摇头,“义父,要不先去舟山避一避?”

    汪直想了想,若有所思的看向钱锐,“先生以为呢?”

    钱锐不假思索的回答:“毛兄弟陪老船主先去舟山避一避,方某陪徐兄弟留在镇海。”

    “嗯?此为何意?“汪直深深的看了眼钱锐,“若是浙江总兵董一奎搜捕汪某,先生身为谋主,必然入狱。”

    钱锐展颜一笑,“昨日想谈,老船主忘了吗?”

    没等汪直回答,钱锐接着说:“今日荆川公致仕归乡,镇海知县孙文和未至码头相送,虽巡按御史王子民接手通商事,但若说钱龙泉无能为力,老船主信吗?”

    安静了片刻后,汪直也笑了,“汪某也不信。”

    说到底,王本固、董一奎只是从传闻中窥探钱渊的手段,哪里比得上曾经在钱渊手里吃了无数亏,也得了无数好处,常有被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汪五峰。

    那几年,汪直几乎每一次和钱渊打交道,都心力交瘁,都觉得难以相抗,落于下风都算是好的,往往最后只能尊令而行……当然了,绝不能忽略钱锐的作用。

 第九百二十五章 诱饵

    杭州府,钱塘县。

    巡抚衙门的书房内,侯汝谅茫然的将手中的信递给对面自己最信任的幕僚。

    张师爷一目十行扫了一遍,抬起头来,眼神古怪非常,口中喃喃自语,“就这么简单?”

    侯汝谅的眼神同样古怪,似乎是回答,但也似乎是喃喃自语,“绝不可能这么简单!”

    入浙一年多了,侯汝谅始终没有找到突破口或者说他也不愿意去捅那个马蜂窝,毕竟他当时的任务只是揪胡宗宪的小辫子。

    但终归入浙这么久了,而人家王本固来了才两个多月,雷厉风行至此,单刀直入抢班夺权,居然成功了。

    对视一眼后,张师爷沉思片刻轻声道:“未必不可行,唐荆川这等人物,致仕归乡绝不可能虚言扯谎。”

    “就算朝中选下一任宁波知府,王子民也应该站稳脚跟了更何况吏部天官杨惟约与高新郑交好,而高新郑与钱展才虽同为潜邸旧臣,但颇有间隙。”侯汝谅叹道:“入浙年许,一事无成百不堪,入浙至今不过三月,奋发而前,一朝得势”

    “哪里能怪东翁?”张师爷收起信,劝道:“前年末东翁入浙前便和随园起隙,后连续吃了几个闷亏,当时元辅在京中可帮不上什么忙。”

    那时候的徐阶正是低谷期,到侯汝谅就任之后更惨,内阁被李默、高拱联手制衡,压根没办法给侯汝谅任何助力。

    “如今随园势衰,王子民以势相迫,再加上唐荆川有意致仕,这才捡了个便宜。”

    “再说了,上一任浙江巡按御史庞少南,虽为元辅门生,但似乎呃,至少果敢决断,不如王子民。”

    庞尚鹏已经回京两个多月了,一出正月,都察院御史、六科给事中就有多人上书弹劾,但也有部分言官为其喊冤此事如今在京中热议。

    原因很简单,弹劾庞尚鹏的科道言官背后,能隐隐可见徐阶的影子,而与其相抗的言官背后,高拱的身影若隐若现。

    弹劾庞尚鹏的罪名是其在浙江嘉兴、湖州两地试行一条鞭法,以银差取代力差,结果激起民变。

    庞尚鹏太急了点,而且刻意避开了最富庶的宁绍杭三府,而嘉兴、湖州两地多年遭倭寇劫掠,又被提编法榨的干干净净。

    为庞尚鹏喊冤的理由说起来有点拿不出手,为国试行一条鞭法,不可以此相责。

    但关键就在于一条鞭法,随着隆庆帝的登基,当年裕王府内很多事都传了出来,再加上潜邸旧臣不再像前些年那般谨慎少言所以,很多人都知晓,最支持一条鞭法的两个人,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高拱,以及国子监司业张居正。

    再联想到张居正和徐阶这对翁婿的反目,以及庞尚鹏巡按福建时期就曾经试行十段锦法、一条鞭法,在想想庞尚鹏、王本固两任浙江巡按对镇海完全不同的态度一条很清晰的路线在侯汝谅的脑海中展露出来。

    侯汝谅长叹一声,朝中的水可真浑啊,虽然惨烈不如嘉靖一朝,但水中混浊难见清澈更甚之。

    更别说,今年可是京察年,庞尚鹏此事说不定会引出偌大风波。

    侯汝谅怎么也想不通,师相历经宦海数十年,门生党羽姻亲不计其数,怎么就非要和最有前途的两位姻亲后辈翻脸徐阶要知道侯汝谅这么想,非要跳脚不可,是我要翻脸的?

    一个两个都是白眼狼徐阶也是要吐血,早知张居正、钱渊是白眼狼,还不如选其他人呢,比如和张居正差不多时候丧妻的胡应嘉。

    原本侯汝谅在新帝登基之后曾经一度谋求迁转,潘季驯转任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主责修理河道,留下来的大理寺左少卿挺合适的可惜侯汝谅刚刚起了心思,邸报就登出来了,高拱姻亲已然得手。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现在侯汝谅想来,朝局如此难测,自己还是不要回京的好。

    张师爷打破了沉默,轻声问:“东翁,王子民之邀?”

    王本固有自知之明,他知道想全盘接手通商事,光靠自己和手下几个下人,那想都别想。

    唐顺之留下的人王本固不太信得过,县衙那边孙铤现在就是个炮仗,一点就炸,而各处的管事经过那日一触即发的火拼,王本固更是不敢信。

    不过,王本固早就准备好了。

    侯汝谅身为浙江巡抚,虽然这一年半来无甚作为,但毕竟是封疆大吏,身份摆在那的,手下多有幕僚,多多少少也聚拢了些人物。

    关键是,王本固身为官,本能的想拒绝董家深层次的参与到海贸中去,但总不能过了河就拆桥吧,所以想借侯汝谅一用。

    更别说那些边军个个都不是好鸟,现在简直就和掉进米缸的耗子一般,帮忙那是没指望的,扯后腿却是很可能的。

    当然了,入浙几个月,王本固和侯汝谅虽是同党,但相互之间的关系只能说一般,想使侯汝谅帮忙,自然是要给块肉吃的。

    没有好处,能使得动浙江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吗?

    这就是张师爷犹豫询问的原因,因为王本固给出了块让侯汝谅非常心动的诱饵。

    试行以海运代漕运。

    以海运代漕运,从弘治年间就陆续有官员提议,但一直到现在,大半个世纪过去了,正式向朝中行上书请行海运的只有一个人,正是侯汝谅。

    嘉靖三十六年,时任辽东巡按的侯汝谅目睹辽东饥荒,遍地尸骨,易子而食,转任辽东巡抚后,他向朝中要银要粮,并提议粮食由山东以船只海运直抵辽东。

    通过邸报知晓东南通商事后,侯汝谅将此作为自己建功立业,并名留青史的途径反正他也没指望自己能胜任六部尚书甚至入阁为相。

    这就是侯汝谅愿意入浙的原因,也是侯汝谅入浙遭到抵制后并没有刻意反击的原因,也是侯汝谅对宁绍台三府颇为优待的原因。

    他知道,自己的希望就在宁波,就在镇海。

 第九百二十六章 突变

    长时间的沉默,显然王本固丢来的诱饵有足够的诱惑力,但同时也带着风险,彻底和随园撕破脸的风险。

    侯汝谅断断续续的低声道:“王子民能拿捏得住镇海吗?”

    “要知道……那是钱龙泉苦心经营数年之地……”

    “唐荆川致仕,但孙文和还在……”

    “还有海商……王子民能降服汪五峰?”

    侯汝谅多年前就对海运事非常上心,当年回京曾经向徐阶打听过……虽然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但侯汝谅隐隐猜得到,师相徐阶曾经试图招揽汪直,但并没有成功。

    再加上王本固身为徐阶门生的身份……很难不让人联想起当年的赵贞吉。

    所以,侯汝谅非常怀疑王本固能不能降服汪直。

    对王本固来说,通商事这块肥肉他不打算从根本上进行大规格的切割分肉,对于海商来说,只要维持旧况,理论上就不会出问题。

    所以,王本固是不在乎能不能降服汪直的。

    但是侯汝谅很在乎,他入浙一年多,也不是什么事都没做的,他已经查探过,想以海船运粮北上,途中部分海域是汪直的地盘,而且归属官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