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这就派人去找他来谈一谈此事。”

    “嗯,非常时刻,用非常之人。”崇祯继续说着,“朕的用人标准其实也很简单,一心想要做事的人,踏实、认真,是值得用的。”

    既然皇帝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那个陈贤安,黄得功不用也得用了。

    其实张凡的用人标准也不算太复杂。

    需要用非常手段的时候,就用温体仁那种不要脸不要皮的人,例如搞亲王,例如和朝鲜周旋,例如在东南搞事情。

    事情阻力非常大的,又需要尽快解决的时候,就用李自成那种打不死且能抗事的小强,例如廉政督察府。

    而一般,在需要认真做事的岗位上,需要的往往不是专才。

    这个世界上,90的事情,还轮不到你用你的特殊才能才能办好。

    只要你认真、踏实,手中有充分的权限,一步步去做,事情就能一步步往前推。

    张凡有一个用人原则:靠谱才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

    十二月十五日,新任的官员也都陆陆续续抵达了大同。

    当京城还在为大同镇新的总督人选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皇帝已经私下让人把一个人给找到大同来了。

    谁?

    侯恂!

    侯恂目前的职位是商务部御司使。

    商务部是穿越者崇祯在去年设置的部门,专门管理北边与蒙古人的边贸问题。

    侯恂这一年多来主要是在宣府办公,边贸管理得倒是井井有条。

    而现在张宗衡被杀,大同急需要一个负责人来做统一的统筹。

    侯恂倒是比较合适。

    不过,他的职位并非总督,而是比总督低一级的巡抚。

    这个时候,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也到了大同城。

    谁呢?

    北府总督杨嗣昌。

    北庭都护府已经整整两年了,在草原不断的战火中,现在终于出具规模,总人口已经达到20万。

    杨嗣昌和马祥麟在北庭都护府硬生生修了一座城池起来。

    这一次张之极在草原上追赶多尔衮,其中便有北庭都护府做补给,可谓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的。

    此时,杨嗣昌和侯恂都在下面。

    他们正在仔仔细细看皇帝写的关于接下来如何管理草原漠南蒙古各部的方案。

    当看完之后,杨嗣昌道:“陛下,蒙古鞑子恐怕不会答应这些改制。”

    侯恂也道:“鞑子不无君无父,不尊礼法,臣是担心会在草原上引发大乱,届时皇太极趁虚而入,又至战火重燃。”

    崇祯道:“蛮夷畏威而不怀德,稍后朕会将蒙古各部的人叫进来,当面说清楚。”

    蛮夷畏威而不怀德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蛮夷只畏惧强权,而不懂得感恩。

    跟他们客客气气说话,那是要建立在先把他们杀一遍的基础上的。

    如果只是一味地客气,他们是非常傲慢和瞧不起你的。

    侯恂与杨嗣昌对视一眼,道:“陛下圣明,臣等全听陛下安排。”

    不多时,鄂尔多斯部的额璘臣、土默特部的俄木布、内喀尔喀部的卓尔巴图都进来了。

    “臣等参见陛下。”

    “诸位免礼,朕今日重要的事情通知诸位。”

    崇祯用词可谓是相当谨慎,今天是来通知的,不是跟你们商量的。

    之前在酒桌上已经商量完了。

    三人疑惑道:“请陛下明示。”

    “朕记得上一次,三位都赞同派汉官去草原,协助诸位管理各部,朕写了一个计划,三位看完后,咱们就开始这样办吧。”

    三人都结果几页纸,这纸上面还有专门的蒙语。

    是崇祯让翻译官翻译出来的。

    三人看完,面色有些微妙地变化。

    额璘臣道:“陛下,这恐怕……”

    “有什么话尽管说便是了。”

    “臣就斗胆直言,这恐怕会引起牧民的反抗。”

    一边的俄木布见额璘臣说话了,也跟着道:“陛下,确实有可能。”

    这仨现在明摆着是不想答应这个方案。

    没关系,朕也是有办法的。

    “这样,为了草原的长治久安,北庭都护府要驻兵5万,凡是危害草原和平的人,一律杀无赦。”

    崇祯的语气轻描淡写,仿佛在跟邻居唠家常一样:“杨嗣昌,保护草原和平的任务,朕交给你,若是出了任何差池,朕唯你是问!曹文诏会驻守大同镇一段时间,有任何问题,可以与侯恂协商,看是否要调动大同镇的兵马协助。”

    皇帝此话一出,三人都惊了一身冷汗。

    尤其是提到曹文诏的时候,脸色都白了。

    曹文诏在大同右卫城外杀了三万土默特大军,又在归化城下杀了好几万人。

    现在曹文诏的凶名,在草原上极具震慑力。

    杨嗣昌连忙道:“臣遵旨!”

    崇祯走下来,一脸笑容,亲切和善对三人道:“三位爱卿都是朕的股肱大臣,公主又嫁给了大明亲王,我们都是一家人,朕出点兵也是理所当然的,你们认为呢?”

    三人心头一颤,手心都在冒冷汗,连忙道:“陛下所言极是,臣等必全力配合!”

    如果曹文诏没有在归化城下杀一场,现在崇祯这话恐怕还不太好使。

    但是啊,蛮夷都是畏威而不怀德的。

    你的刀子锋利了,他们就变得能歌善舞了。

    “好,好!”崇祯拍了拍他们的肩膀,“此事就这么办。”

 第162章 幕后操手?(第三更)

    那接下来,鄂尔多斯部、土默特部、内喀尔喀部,在行政上归属于大同镇辖制,而在军政上,则由杨嗣昌的北庭都护府辖制。

    基本上就按照崇祯设定的那一套来执行了。

    十二月十六日,天晴。

    大同镇主要的一些事情差不多也处理完了。

    再细的就交给下面的人去处理吧。

    从九月初出来,到现在,三个月转眼就过去了。

    现在真的得赶紧回北京了。

    崇祯有些焦虑,这一次大同镇一共要花费多少钱,现在他还不知道。

    总花费肯定不下于1000万两(至少65亿元),甚至可能超过2000万两。

    这个账得回去找孙承宗和毕自严好好算算。

    今年又是全面新农政,又是打仗,又是救大同镇。

    今年朝廷的花费,不用想,绝对超过5000万两(至少325亿元)了!

    钱肯定是要花,一个是谋未来的发展,一个是维护边境的稳定,还有一个是赈灾。

    至少朝廷不能一直入不敷出,得加紧速度扭转局面,让财务正向收入,否则最晚明年,张凡就和历史上的朱由检一样可以去煤山挂歪脖子树了。

    出大同城的时候,大同城的老百姓在道路两边。

    呼声排山倒海,有的人哭着喊着:“吾皇万岁!吾皇万岁!”

    崇祯向两边的人挥手。

    这一刻,崇祯在大同镇的民望达到了巅峰。

    人们送了很远,很远之后,看见皇帝与他的军队消失,才依依不舍回去。

    多难兴邦。

    华夏民族从古到今都在磨难中不断强大。

    崇祯相信,经历这一次之后。

    新军政将军户废除了,将卫所废除了,新农政将土地问题解决了,生产力释放出来了。

    旧的官僚也被连根拔起。

    大同镇将迎来新的格局。

    当他走出大同府不远的地方,看见路上有一队队人用板车正在拉粮食,拉得非常辛苦。

    他有些疑惑,朝廷运粮,不都是有骡子和马的么?

    即便没有,也有不少民夫一起推。

    怎么这支队伍人这么少?

    他好奇过去,那些人也见到了这支过来的军队。

    “这位老丈,这是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去?”

    那最前面的一个约莫五十出头的汉子道:“这位军爷,咱们是从陕西来的,是要去大同城送粮食。”

    “陕西?”崇祯微微有些惊讶,陕西不是还在闹旱灾么。

    而且这一次崇祯并未从陕西调拨粮食,因为内阁大臣施凤来到现在都还在陕西赈灾,朝廷每年都会给陕西好几百万。

    “老丈,朝廷并未从陕西调拨粮食,是谁让你们运的粮食?”崇祯以为又是某些官员为了邀功,逼迫人千里迢迢来送粮食了,心中明显有些恼怒。

    那老丈后面一个年轻人说道:“不是别人让咱们来送的粮食,是咱们自己要来的。”

    “你们自己?”崇祯更加疑惑了。

    “咱们是延安的农民,前年天子亲自去延安赈灾,这每年朝廷都给咱们粮食,而且还发动老百姓到处兴修水渠,现在延安有一些粮食了。”

    “这不咱们听说天子北上亲征,大同镇缺粮,天子呼吁地方捐粮食,咱们自己就来了。”

    “前年若是没有天子,咱们家都活活饿死了,天子的话,咱们得听!”

    其他人也跟着说起来:“是啊是啊!咱们虽然是小老百姓,但是也能出点力气……”

    他们指的是,前年张凡带着人去陕西赈灾的事。

    崇祯眼眶竟然有些湿润起来。

    这就是民望,这就是朝廷的声音。

    这几年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朝廷的声誉在民间正在越来越好,皇帝的民望在民间也在水涨船高。

    有朝一日,迟早会振臂一呼,大明两万万民众齐心协力,到时候,大明才是真正的强盛国家,才能去星辰大海上,与诸国争霸。

    “老丈,辛苦了,大同城便在前面,送完快回去吧,这大冬天的。”

    “军爷,放心,咱们不麻烦别人的,都给自己留了口粮。”

    “好,你们自己小心。”说完,崇祯便带着人匆匆离去。

    走了很远,他转身已经只能看见那边模糊的小黑点。

    中国的农民大多是比较憨厚的,懂得报恩。

    三天之后,崇祯抵达了真定府。

    一路上,听到不少人在议论真定府知府曹程的事。

    就是上一次,10万石粮食被扣下来那件事。

    后来的事情过程是这样的。

    耿如杞持尚方宝剑,以五省总督的名义,将曹程给强行办了。

    所谓的强行办了可不是睡了,是强行罢免了。

    双方闹得很大的矛盾。

    因为在曹程的心中,耿如杞丫的就是山西巡抚,一个山西巡抚,跨界到北直隶办知府了,胆子也太肥了。

    而且曹程是谁的人?

    他是次辅钱龙锡的人,人家上面是有大佬罩着的。

    耿如杞来了这么一遭,呵呵,现在朝堂上都喷得不可开交了。

    为啥?

    因为这次在后端统筹粮食到山西的是孙承宗,孙承宗倒是让下面的人全力在配合耿如杞。

    而耿如杞现在把曹程弄了,自然在朝堂上,这笔账就要算在孙承宗身上。

    就最近十几天,几乎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人在骂咱们的孙老爷子。

    怎么骂呢?

    人家曹程是为了真定府的老百姓才扣了粮食,即便违反了朝廷的规则,也情有可原,大不了批评一顿,罢官纯粹就是某人跋扈专权。

    而曹程现在虽然被罢了官,在官场上的声望那真的是要上天了。

    不仅北京城在争论这件事,真定府的老百姓也在为曹知府打抱不平,纷纷痛斥耿如杞是个恶官。

    有不少老百姓都在担心,这粮食会不会被收回去。

    不过呢。

    在崇祯刚到真定府的那一天,朝廷的旨意也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