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现在,额璘臣、俄木布、卓尔巴图都喝多了。

    按理说蒙古人很能喝,但也架不住大明这边的一众高级将领轮番上阵。

    而崇祯呢?

    他就坐在上面,象征性喝了两口。

    额璘臣等人已经在下面勾搭着卢象升的肩膀开始吹牛逼了:“要是给我三万大军,我必为陛下打下沈阳,将皇太极绑了送到北京献给吾皇!”

    大家一看这家伙居然搂着咱们的大都督在吹牛逼,丁一元立刻上来,又是一大碗酒干了。

    其他人也都涌上来开始喝酒。

    崇祯心里却在想,还缺一场战争。

    还缺一场在蒙古人主场的战争。

    要彻底威慑住蒙古人,就需要在他们的地盘,来一场真正具有震撼性的战争,这样那里的人才会彻底服气。

    但不要急,先把这些首领搞定。

    卓尔巴图突然跪在地上,大声哭嚎起来:“陛下,臣……臣心中有话要说……”

    “爱卿何故如此,有话且慢慢说。”

    “我喀尔喀部原本有12部,当年被达延汗分出东西(内外)诸部,一直不得统一,如果外喀尔喀诸部身处漠北,臣原本也是以陛下之臣,带着友善之意派人前去问候,却被当面羞辱。”

    他说的喀尔喀12部,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达延汗统一东部蒙古的时候。

    达延汗设置了6个万户大部,喀尔喀部属于左翼万户之一,主要在漠北一带。

    但有12个小部,其中五部分布在喀尔喀河以东,七部分布在喀尔喀以西。

    后来东部的首领去世,便南迁到漠南,也就成了现在的内喀尔喀部。

    卓尔巴图说的外喀尔喀现在仍然在漠北,并且实力还非常壮大。

    卓尔巴图继续道:“臣的使者被告知,现在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和车臣汗都与皇太极交好,此乃我喀尔喀部之叛徒,臣每每想到此,心中悲痛万分,觉得愧对陛下!”

    他说这话,显然是以整个喀尔喀部的首领自居了,意思就是下面的人私自窜痛皇太极,现在不听话了,还侮辱天子的臣子。

    而他的意图也很明显,希望借助大明的威势来重新统一喀尔喀部,他好坐上首领的位置。

    崇祯笑道:“卓尔巴图言重了,朕知道你对朕一片忠心,快起来说话吧。”

    崇祯当然不会被他轻易怂恿,漠北和漠南之间隔着广袤的沙漠,要出击灭漠北的蒙古部,以现在大明的实力,根本不可能实现。

    眼下最重要的是将漠南的东蒙古吃掉,统一消化进来,至于漠北蒙古、西北蒙古,那都是以后的事。

    见卓尔巴图这般表忠心,额璘臣和俄木布也不甘示弱,纷纷出来,可能是喝多酒了,都非常激动道:“陛下,臣等都是大明的臣子,草原的子民便是陛下的子民。”

    崇祯站起来,走下来,将三人搀扶起来,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三位的忠心,朕已经感受到了,咱们都是自己人,以后边关的关税全部取消了,商品货物可以自由畅通的往来,不仅如此,都有与我大明官员一样的俸禄和待遇。”

    三人立刻感动得流眼泪:“臣等必誓死追随陛下!”

    其他蒙古人一看皇帝如此和善了,看来这一次的事情是真的过去了。

    崇祯又叹了口气,似乎有些忧心忡忡道:“朕当然是相信诸位的,只是……”

    “陛下有何烦忧,还请明示,臣等愿为天子分忧。”

    “你们的确是忠心的,但朕听说,土默特部的额日敦巴日依然在归化城外集结了2万大军。”

    明明是1万人,被崇祯故意说成2万人。

    当然,也不会有人作死更正皇帝的这个“失误”。

    三人一听,顿时更加激动:“陛下,臣等立刻派兵剿灭叛乱!”

    “好好好!你们都是朕的好臣子,只是……”

    见皇帝又忧心忡忡了。

    “陛下还有何吩咐尽管说,臣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你们是忠心的,但很难确保下面的人也是忠心的。为了稳定草原的秩序,朕觉得可以派一些汉人官员前去协助各位一同治理,诸爱卿以为如何?”

    可能是喝多酒了,三人想都没有想,就立刻爽快地答应了:“多谢陛下垂怜,臣等也觉得理应如此,臣等全力支持。”

    但他们没有搞清楚一件事。

    什么叫派一些?

    到底是多少?

    这就是汉语的博大精深。

    到底是多少个呢?

    三个也是一些,三十个和三百个也是一些。

    当然,既然三位都已经当场答应了,崇祯就不细说下去了。

    在场的所有人都可以作证,他们答应朕了!

    大家似乎也觉得没有毛病。

    等酒会散了,第二天,额璘臣、俄木布和卓尔巴图似乎意识到昨晚酒会上的话说得有些满了,不过他们也没有在意。

    第二天上午的时候,雪停了。

    晴空万里,湛蓝的天幕延伸到无穷远处,仿佛整个世界都沐浴在璀璨的阳光中。

    大同城渐渐在从战争的阴影中舒缓过来。

    蒙古首领们心情也舒缓下来了。

    但是他们不知道,早在昨天,西路的明军就接到了皇帝的命令,立刻前往土默特部平乱。

    没错,是过去平乱,而不是去杀人。

    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极具政治含义。

    这代表皇帝已经默认土默特部现在是大明的,但是城外还有2万叛军,朝廷不能坐视不理。

    接到军令后的曹文诏,立刻就带着天雄军,出了长城,以飞快的速度向归化城的方向去了。

    蒙古人如何才能彻底老实?

    这就要看曹老大如何在归化城提着刀子“外现身说法”了!

 第155章 杀到他们再也不敢心生反叛!(…

    大同右卫城离归化城只有不到200里的路。

    曹文诏以正常的行军速度出了长城,几天之后,又以正常的行军速度抵达了归化城附近。

    额日敦巴日在归化城西北50里,他一直觉得自己肯定还是有机会的。

    他一边派人去给皇太极送信,一边又派人往西边去联系青海一带的蒙古部族,自己则派人在土默特部散播一些恐慌谣言。

    在归化城内造成恐慌。

    他麾下原本有1万大军,不过他并不满足。

    最近这段时间,他一直到处拉壮丁。

    东拼西凑,竟然也凑出5万人出来。

    但是这5万人都是什么人呢?

    基本上是拖家带口,临时强征过来的牧民,顺便把人家的牛羊也全部征用过来了。

    但是额日敦巴日非常满意,极度满意。

    连他自己都吓了一跳,没有想到居然能征调这么多人出来。

    这下就有的玩了!

    有些小膨胀的额日敦巴日立刻信心满满。

    玩了这么一出后,额日敦巴日便带着5万大军浩浩荡荡挺进归化城。

    随后在一个大晴天,把归化城给围住了。

    此时归化城由俄木布的儿子达兰台留守,归化城内尚有兵力3万。

    是正儿八经的兵力,不是东凑西拼的。

    归化城的局势一度紧张起来,不过归化城内的人也并不紧张,大家都知道额日敦巴日这五万大军到底是个什么来路。

    真要打起来,归化城内的3万土默特正规军的胜率更高一些。

    可是,双方还没有打起来,就发生了另外一件事。

    大概在十一月十二日下午的时候,探子告诉额日敦巴日,在南边的二十里发现了一队明军,人数有好几千人,甚至接近万人规模。

    额日敦巴日一听,立刻重视起来,他连忙派了更多探子出去,最终带回来的消息是,来了一支8000人的明军。

    8000人?

    额日敦巴日做了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5万人对8000人……

    这还需要多想么?

    打!

    往死里打!

    让这些明狗有来无回!

    让归化城的那些人看看,老子是怎么弄死那些明狗的!

    额日敦巴日立刻组织了3万人马,就在归化城下面等着明军。

    他就是要在归化城下面迎战明军,最好是让归化城内的人都听听明军的惨叫声,让他们都记住明朝人是多么的窝囊,是如何被自己摁在地上摩擦的。

    很快,曹文诏就得到了消息,归化城外有好几万蒙古人,并且就是皇帝陛下点名要杀的目标。

    好几万?

    这有点棘手啊,毕竟自己才带了8000人。

    但很快曹大爷就知道自己完全多心了。

    探子又汇报,这支蒙古军不少人都只是普通的牧民,被强征过来的,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

    这下曹大爷就露出了“和善”的微笑。

    明军在距离归化城只有8里的地方做了短时间的列队调整,曹文诏就开始做战前动员。

    动员完,就开始风驰电掣往归化城奔逃。

    此时,归化城城头的守军,也看到明军飘扬的旗帜了。

    明军到来的消息,立刻传遍了归化城。

    在这种时候出现明军,不少人都十分惊讶,甚至不少人都有些恐慌。

    毕竟卜失兔做出过非常严重的误判,土默特部与大明的关系现在非常的微妙。

    归化城的人并不知道皇帝现在真正的态度是什么。

    现在额日敦巴日围城,而明军又突然出现,局面到底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明军的到来到底是来救援的还是来围城的?

    王宫内。

    俄木布的儿子达兰台坐在中间。

    达兰台道:“诸位,现在我阿布去大同城面圣,不知皇帝陛下对我们到底是什么态度,现在明军突然出现,按照阿布的意志,我们已经对大明俯首称臣了,既然如此,肯定是不能帮助额日敦巴日的,我们是否要出兵和明军一起围攻额日敦巴日?”

    鄂托克首领乌恩其道:“我觉得非常有必要,现在是我们效忠的时候,向明朝表明我们的态度。”

    一个叫呼和巴日的鄂托克首领道:“明军来了对我们来说是好事,但我们没有必须立刻就出兵,让明军额日敦巴日先交手。才几千明军,肯定不是额日敦巴日的对手。一旦明军受挫,我们再出手,也好让明朝皇帝知道我们对他是很重要的,我们和明朝的谈判筹码就会增加。”

    立刻有人赞同乌恩其,也有人赞同呼和巴日。

    双方吵起来。

    不过很快,归化城内部也得出了一个声音:无论明军是来救援还是来围城的,都会先和额日敦巴日发生冲突,归化城的压力只会减小。

    最终大多数人都认为呼和巴日的说法是对的,先不出兵,让明军受点挫折,让他们见识见识蒙古人的厉害。

    达兰台带着人去城头观战。

    很快天雄军就朝归化城下面杀来了,

    从归化城的城头望下去,大片大片的蒙古人已经列队好,准备迎接明军的攻击。

    很快,前方就出现了一片轮廓,明军正在向这边快速靠近。

    站在城头的达兰台和一群贵族伸着脖子望过去,一看明军这也就才不多几千的兵力,再一看城下的额日敦巴日,5万大军。

    兵力悬殊太大,这仗根本打不了。

    乌恩其道:“达兰台殿下,等明军溃败的时候,末将愿领1万儿郎出战!”

    呼和巴日道:“不可掉以轻心,毕竟额日敦巴日现在有5万人!而且都是咱们土默特部人,咱们土默特部人可都是骁勇善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