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场野战。
而一旦朵颜卫其他部族被崇祯呼吁起来,北边的局势基本也就大势已定了。
什么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这就是!
第112章 无钱买田?(第一更)
给蒙古阿苏特部下了圣旨后,崇祯回去睡了个回笼觉。
既然辽东已经稳定,蒙古的问题自然就不必着急了。
现在主动权在崇祯手里,皇太极后继无力,那就让蒙古的局势自由再发展一段时间好了,反正虎贲卫在那里镇场子。
这叫让子弹飞一会儿,看子弹击中后,到底都有哪些牛鬼神蛇冒出来。
既然成立了廉政督察府,自然是要将李自成宣回来,正式任命,按照新的部门构架重新组建班子。
崇祯立刻传了一道旨意,让人将李自成宣回京师。
一觉睡醒,上午的阳光是格外明媚。
进入八月(农历),一场秋雨之后,北京就没有那么酷热了。
起来后,崇祯开始查阅礼部送来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材文档。
他看的不算仔细,最多是将大纲看了一下。
新学的教材编制从去年就开始了,北京大学虽然都已经建成一年多了,可教材的数量却并不多。
新学至关重要,而且新学才是大明的未来。
如果传统儒学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即便强行做了一波改制,某些人暂时妥协了,在回来的不久,传统士大夫们依旧会卷土重来。
只有从人们的思想上做改造,才能在未来持续的爆发出新生的力量。
所以啊,真正的改制,是从体制、文化教育、科技上做全面改制。
将腐朽熔于炼炉,保存其精华,再造乾坤,重开汉唐盛世。
在这大争之世,岂能独安乎?
至于新学目前的进程。
崇祯将明朝本身有的不少书籍已经搬到北京大学了。
例如工科学院的《物理小识》、《天工开物》等等。
(《物理小识》是明末大臣王徵写的,里面叙述了关于光的色散、反射和折射,关于声音的发生、传播、反射、共鸣、隔音效应,关于比重、关于磁效应等诸多问题的记述和阐发。)
再例如农学院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这些在中国古代,都是属于杂学范畴,是不如传统读书人法眼的,但现在都被崇祯放到了北京大学做正统教材。
不仅如此,他自己编写的一系列的物理学理论基础公式,也被排版印刷了出来。
例如《力学定律》、《元素周期表》,这些都是根据后世的物理学和化学理论知识写成的。
例如“热胀冷缩”原理,例如“摩擦生热”原理。
其实这些原理,中国古人有发现,但没有具体的总结出来。
例如热力学的单位,以及各种计算公式。
这些理论刚开始让他们硬啃肯定是不现实的。
毕竟没有实践支撑的理论,如同读天书。
所以这些教材还没有正式颁布下去,只是做了初版的编写。
编写完,还需要格物科学院的人去一步步做实验。
实验能做出多少,就正式编写多少上去,总比没有好。
新学的确要注入更多的工科类的东西。
至于崇祯自己写的《国富论》,自然是已经大肆印刷出来,放到北京大学,成了北京大学最热门的书。
这一上午,崇祯都在浩渺的新学教材里忙碌,将其中该往后面排的全部往后面排,现在就可以印刷,拿出来加入进去的也全部拿出来了。
没办法,这种事,暂时还真得他亲自来做,不要怕麻烦,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不能马虎,也不能乱开玩笑。
这一忙就忙到下午。
乾清宫的钟响了,按照穿越者崇祯重新制定的计时规则,现在已经是下午两点了。
为什么要将古代的计时做调整?
当然是为了更加便捷,只有便捷的东西才能在以后推广到普罗大众当众,人们接受得会更快,推广普及成本会小很多。
王承恩走进来:“皇爷,郑大人,王大人,在外面求见。”
“快宣进来。”
郑大人和王大人是谁?
当然是刚从南直隶卸任了吏部尚书的郑三俊,和从陕西赶回来的工部员外郎王徵。
这两个人接下来可都是有大用的。
郑三俊在历史上是有名的能臣,四朝元老。
不多时,郑三俊与王徵都进了乾清宫。
“微臣参见陛下。”
崇祯走下去,亲自将郑三俊搀扶起来,又将王徵搀扶起来,并语气温和道:“两位爱卿快快免礼,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你们了。”
郑三俊微微一怔,没想到皇帝居然如此亲切。
皇帝的凶名在东南一带可是如雷贯耳的。
自这一次李元起案后,民间都有不少传闻皇帝是名副其实的暴君,而且现在上演如火如荼的报纸案,也让不少读书人对皇帝印象差到极点。
“王承恩,快赐座,上茶,朕要与两位大人好好聊一聊。”
“是。”
“臣等岂敢在天子面前入座。”
“不必客气,汉唐之时,君臣皆坐而论道,你二人又是朕的股肱之臣,朝廷诸事繁杂,朕对人才从不苛求。”
说话间,王承恩便将椅子也安排了上来,又上了茶。
皇帝发话了,二人只得坐下。
王徵自不必说,他本来在浙江当差,被崇祯安排到陕西协助史可法在米脂一带开凿水渠,兴办新农政。
去年陕西米脂的新农政可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的,王徵有很大的功劳。
不仅如此,王徵这个人还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这是个复合型人才。
“王爱卿,跟朕说说陕西的情况,朕想听听陕西老百姓对新农政的声音。”
“回禀陛下,现在米脂的老百姓,皆言陛下是圣明天子,朝廷这两年在陕西拨发巨额钱财赈灾,整个陕西都对陛下感恩戴德。”
“朕不是要听老百姓如何对朕感恩戴德,朕是要听老百姓对新农政的看法,老百姓真正有没有饭吃,有没有田,孩子们吃不吃得饱?”
“有田!有田种!自朝廷推出新农税后,不少地主开始卖地,再加之惠泽田,也让不少老百姓有了耕地。”
“地主开始卖田,会不会出现老百姓想买田,但是没有钱买的局面?”
“有!”王徵突然有些激动起来,“臣就是准备说这件事,不少老百姓以前做佃户的时候,实在没有钱,有些人家里一辈子就没有见过银子,这是现在阻碍陕西土地改制的最大的因素。”
崇祯心中思忖了起来,和顺天府的情况一样,即便地主老爷们想买田,老百姓也没有钱买。
王徵感慨道:“有的人在民间借了高利贷,却因为无法偿还,闹出人命。”
一边的郑三俊以前在南京做过户部尚书,对田产这些自然是非常熟悉的。
但他所在的南直隶,环境优渥,情况比陕西要好一百倍不止,这种局面他还真没有遇到过。
实际上,这种现象,将会在接下来新农政全面推出去后,全面面临这个问题。
不急,这个问题,崇祯已经准备好了解决方案了。
第113章 银行拉动农业的发展(第二更)
崇祯道:“这件事,朕已经让皇家银行出一套政策,由皇家银行贷款给老百姓,利率不高,千抽五。”
一亩田一两银子,也就是1000文。
千抽五,就是一年多还5文钱,这比银行给老百姓的利息要高一个点。
这样皇家银行存的钱也贷出去了,每年还有利息回来。
想买地的老百姓也有钱买地了。
银行也有多的钱作为利息给在银行存钱的老百姓了。
这是三方受益的局面。
这就是金融手段。
通过收集社会财富,用国家信用做背书,将收集起来的财富房贷出去,赚取比给出去的更多的贷款利息。
如此,即解决了缺钱方的问题,又增加了存钱方的财富,自己还赚到了钱。
所以说,在正统的历史上,银行这种存在,才真正全面拉开了商业世界的序章。
崇祯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郑三俊一听,什么反应?
直接给跪了!
陛下圣明啊!
王徵也直接给跪了!
陛下圣明啊!
王徵本来在去年年初就面过圣,但这一年多一直在陕西,虽然知道皇家银行这么个存在,但还真不知道皇家银行到底是干什么的。
现在一听,卧槽了,原来是这么玩的!
郑三俊来北京的路上,还有一肚子话还跟皇帝说来着。
什么查封报纸啊,什么大举用兵啊,什么皇家银行啊,都在他的红线之内,都是要劝皇帝三思而后行的。
可真正第一个谈论的却是农民种地的问题,这问题竟然就延伸到了皇家银行上了,这一说下来。
还劝个屁啊!
这么好的政策,劝它干什么!
所以啊,真香定律特么自古就有啊!
一瞬间,郑三俊眼睛都亮了。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朕爱卿,坐坐坐。”
郑三俊那真是眼泪都快出来了。
再看皇帝,这说话语气如此温和,如此关心老百姓生计,处处为老百姓着想,还有如此好的政策。
这哪里是东南那些人传闻的暴君?
这分明就是千古圣主啊!
如此好的政策,为何之前不实施?
为什么?
因为银行在今年才相对稳定下来了啊!
其实之前不是没有,惠泽田就是朝廷把从王公贵族那里抄来的田,都分期卖给老百姓,只是这分期的钱,就直接在每年的税里抵扣了。
和银行有些类似,只不过中间没有出现银行而已。
中间肯定是要有银行这样的专业机构的,不然就会出现。
而且银行这样的专业机构是可以在以后的商业世界里,定向扶持某些行业,协助国家完成战略转移或者升级的。
这郑三俊来北京就是来任职的。
什么职位?
当然是前不久崇祯宣布成立的国税局。
将财政和税政分离,财政以后由毕自严来管,税政则交给了郑三俊。
而崇祯刚才说的银行贷款给农民买田,其实就和国税局有很大的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
越多人获得田,交税的人就越多,交税的总额当然就越多。
郑三俊重新坐下,原本心怀忧愁的到北京,做好了苦口婆心劝谏的他,此时却已经像一个勤学好问认真听讲的小学生了!
郑三俊道:“陛下,老臣有一个小疑惑。”
“但说无妨。”
“万一从银行借钱的老百姓不还钱了,或者突发意外去世,如何是好?”
崇祯淡淡道:“银行把田收回来,重新拍卖出去。”
“听君父教诲,胜读十年圣贤书。”
“朕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说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标是解决吃饭的问题。现在新的农税已经有效果了,很多地主在卖地,新问题就是农民缺钱的问题,这个问题就用银行来解决。”
“此事需要国税局来协助,目前人丁普查统计既然在国税局,国税局要根据各省的人丁数来协助银行在各省的放贷限额,放贷出去的是真金白银,不是废纸,此事一定要仔仔细细核查,皇家银行会对每一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