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4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草民再拜谢大人!”

    一边的崇祯心中直呼内行!

    若不是他亲眼看见刘三带着人去田里暴力收粮,若不是他亲耳听到刘忠全说过那些话,若不是他亲眼看见老杨头撞死在衙门门口,而张合却将杨家人赶走,他还真可能会被眼前这一幕迷惑。

    他还真的可能会认为眼前的这一幕是官商良好相处,共同发展美好明天的感人画面。

    真他娘的,难怪湖广省廉政督察府没有查到这件事。

    因为湖广省廉政督察府指盯着官员,即便经常到下面巡查,也是盯着官员是否又贪污、收钱。

    这种靠扶持民间的商人,隐晦地赚钱,是很难查出来的。

    你看即便替他们赚钱的刘忠全此时就在眼前,而黄连平和赵成至依然摆出一副我是好官的架势。

    张合将注意力转移到崇祯这边来,他说道:“你叫什么名字?”

    “草民张凡。”

    刘忠全深怕张凡说错话,连忙接过话来说道:“大人,是这样的,这位是我一个远房的表亲,来自北直隶的大名府,也是在新政中开始从商的,赚了一些钱,想来湖广省看看有没有生意可以做。”

    “我就给我这个表亲推荐现在收粮这件事,一是来响应朝廷号召,向陕西和西北输送粮食,给守卫边疆的将士们供给,二来是咱们麻城、黄州府、湖广省管粮商的官员,都是清正廉明的好官,他做这一块,肯定不会亏待他。”

    这刘忠全不愧是和官府有一腿的商人,说起话来头头是道,这其实就是在拍马屁。

    黄连平他们都是有政治任务的,给陕西输送大量的粮食就是朝廷给下来的任务。

    这也是张凡亲自制定的战略之一。

    想要夺得西域,就必须发展陕西,则必须由四川、湖广和河南三省供给陕西。

    张合继续说道:“这些都是需要大量钱,你能投多少钱?”

    “20万两。”

    他此话一出,张合神色忍不住动容,连一边的赵成至和黄连平也微微一惊。

    “张公子是做什么生意的?”

    “家里运气好,勘测到了一处煤矿,又拿到了一份开采证书。”

    张凡这么一说,在场的几人就懂了:原来家里有矿啊!

    现在朝廷在大力开采煤矿,皇帝早在几年前就提出让全国百姓喝上凉白开的目标。

    实现这个目标就是需要煤矿,北方多煤矿,反倒是湖广省不多。

    刘忠全不由得心里羡慕起张凡来,同时也觉得自己钓了一条大鱼。

    这时,刘忠全又开口说道:“赵大人,黄大人,草民听闻两位爱酒,家中又珍藏,草民也是个爱酒如命的人,不知两位大人能否给草民卖几瓶?”

    赵成至笑道:“我家里的酒很贵,你买不起。”

    “大人开个价。”

    “我家里的酒是几十年的窖藏老酒,一瓶一万两。”

    “草民买两瓶。”

    “你真的买?”

    “真的买。”说着,就拿出了一张银票,这是湖广省银行的银票,两万两(约1300万元),可以直接去银行取钱。

    随后,刘忠全又问黄连平:“大人,不知您的酒是什么价?”

    “我的酒?我那可是五十年窖藏的酒,你要买?”

    “买!草民嗜酒如命。”

    “两万两一瓶。”

    “买!草民也买两瓶!”

    说着,又掏出一张四万两(约2600万元)的银票。

    赵成至笑道:“本官怎么觉得你像是在贿赂咱们?”

    “不不不,草民哪敢,草民只是喜欢喝酒,恰好大人有好酒,这是正常的买卖。”

    “说的倒也是。”

    这时,赵成至的目光已经落到崇祯身上,明显就是在问他:你呢,赶紧掏钱出来买酒吧。

 第788章 朕不仅爱喝酒;还爱砍人头!(…

    崇祯当然知道该怎么办。

    要入局,你得先上点贡上来吧?

    要不然你以为谁都可以来做生意?

    崇祯脸上露出了谄媚的笑容,说道:“在下斗胆,在下也想买酒,在下也想向两位大人各买两瓶酒。”

    说完,崇祯也拿出了银票,一共是6张一万两的银票。

    这下他们都相信张凡是真的有钱了。

    “张公子也是爱酒之人。”

    是啊,朕不仅是爱酒之人,朕还是爱砍人头之人!

    接下来的聊天就非常愉快了。

    黄连平说了一下接下来省里打算做的一些事。

    例如继续大规模轻工业和重工业。

    纺织、制糖、制药、日用品制造、冶铁、水泥厂、伐木等等。

    其中制药和制糖是两个重中之重。

    制药和制糖会朝廷下发下来的两个大方向,湖广省的承宣布政使司也将这两个模块纳入战略储备中。

    据说是为了军用。

    因为陕西的贫乏和经济的落后,不得不将制药和制糖放到湖广省来紧急启动。

    刘忠全一听到这个消息,就知道接下来种甘蔗会赚钱了。

    如果武昌那边要制糖,势必需要大量的甘蔗。

    用收粮的套路来收甘蔗,高价卖过去,肯定赚得盆满钵满。

    等说完之后,黄连平突然说道:“张公子除了在麻城看看,还打算去哪里看看?”

    “回大人的话,我打算去武昌去看看,听说武昌大学有不少工科人才,想去结识结识,时代不同了,这挖矿和做生意,现在都得跟人才合作才是。”

    “嗯,年轻人说得不错,现在大学里出来的学生,的确比以前只知道读之乎者也的要强,武昌大学有冶铁专业、制糖专业,还有采矿专业。”

    “这样,张公子,我们也是有缘,你去武昌后,去找一个叫田充的人,你向人打听一下他的住所,都知道,你就说是我介绍的。”

    黄连平表现得很热情,刘忠全立刻就知道黄连平是想让张凡去武昌投资,自己又多一条下线了。

    刘忠全心里想着,看来这两位大官也是想要钱的啊!

    同时,他心里也暗自高兴,他觉得张凡在麻城置办了产业,已经是自己这条船上的人了,自己也可以接着张凡,去武昌城发财。

    崇祯连忙说道:“多谢黄大人。”

    “你不要误会,本官只是介绍你认识,没有别的意思,朝廷现在鼓励商业,本官也是为了老百姓的民生着想。”

    等众人聊完离开之后,已经是傍晚,刘忠全又请崇祯跑到麻城最好的酒楼去喝酒。

    酒过三巡,刘忠全似乎喝多了一些,他笑道:“张老弟,果然是高人。”

    “此话怎讲?”

    “三两下就得到了黄大人的青睐,以后前途无限。”

    “这不是要多谢你的引荐么?”

    “哪里哪里,以后一起发财。”

    崇祯忽然道:“对了,杨家那些人怎么样了,我看告状都告到黄大人那里去了,黄大人说会亲自处理的。”

    “张公子就不必担心这件事了,张大人已经给我传信。”他用手做了一个砍的姿势,“听说是黄大人的意思。”

    崇祯并未喝酒,很快他找了个理由就告辞了。

    天黑之前,就离开了麻城。

    麻城已经没有待下去的价值。

    骆养性回来将事情汇报了一遍,果然,那帮人派人去灭口了,好在全部保住,并且先头部队已经带着人去了武昌城。

    曹化淳问道:“公子,我们现在去何处?”

    崇祯翻身上马,看着麻城,他说道:“很快他们就会接到消息杨家人被救,必然是要打草惊蛇的,我们去武昌,去算总账。”

    说完,转身在大部队的簇拥下,风尘仆仆朝大部队驻扎的方向去了。

    出来一趟,人手肯定是带够了的,三千铁骑,放到战场上,八旗看到了都怕。

    只是动静太大,所以崇祯进城很低调,只是随身带了几十个身手好的。

    可千万不要瞧不起这几十个,来一百多个土匪,分分钟让土匪团灭。

    一夜的赶路,崇祯并未在沿途驿站休息。

    两天后,就到了武昌城。

    武昌现在已经不是十年前的武昌,武昌的扩建速度,丝毫不亚于北京城,它的规模甚至直追南京。

    目前论经济排名,南京城第一,北京第二,武昌就排第三了,连苏州都被超越,后面依次是苏州、杭州、无锡等等。

    这座坐落在长江汉水交汇处的大城,到了晚上依然灯火通明。

    修得宽敞整齐的水泥公路上车水马龙。

    长江的码头上,更是船只如梭,水手们大声吆喝,商人们则忙着在数货物。

    还有码头便大批的仓库里,正在往外搬一箱箱商品。

    另外,从上海港进来的商品,例如南洋的诸多商品,也都会在武昌港口被卸载下来,运输到城里,分拨到各个商店去售卖。

    崇祯带了几十个人到了外城。

    他看见前面有一座学校,写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门口有一个人刚出来,手里还拿着小小的册子,正在振振有词,一个四十岁出头的汉子挠了挠头,说道:这个字念“正”,正气的正。

    这些人其实大多数以前都是农民出身,有些人甚至是贱籍。

    朝廷在去年就推出了“扫盲行动”,扫盲行动是为了扫除文盲,教贫苦老百姓认字。

    皇帝的意思是各省展开比赛,前三名的升官。

    武昌城因为是经济特区,经济实力走在前列,这里的气氛明显更加活跃。

    治理国家肯定不可能靠皇帝一个人,必须全民参与进来。

    想要让一个国家富强,每一个人都要出一份力气。

    所以教育一定是重中之重。

    那为什么以前不推出来呢?

    这不废话么?

    以前连饭都吃不饱,谁有心思去认字?

    现在安南省的大批粮食从各个港口进来,华北的水泥道体系又竣工了,交通盘活后,粮食的运输、买卖都盘活了。

    以前是粮食分布不均匀,富的地方粮食吃不完,贫的地方饿死人,这种不均匀正在被逐步组建起来的交通网拉平。

    能吃饱饭了,老百姓才愿意进一步提升自我,等进一步提升自我了,才会想着在思想上升华一下,引发思想浪潮。

    这些都是得一步步来的,不能乱来。

    崇祯还在路边高频率看到治安队在巡逻,显然,武昌城在各个方面都做的非常好,可以说直逼北京。

    这还是地方官府大作为。

    只是毕竟新政改革才推行了十年,不可能一下子整个省都做的那么好。

    即便是后世的新中国,也是一步步来的,花了几十年时间,才一步步扎根下去,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崇祯在武昌城逛了一转,尤其去武昌大学转了一转,学术氛围还是非常浓的,学生们阳光、朝气,有活力,对新知识有渴望。

    第二天一大早,崇祯便去见了黄连平介绍的那个田充。

    原来这个田充竟然是武昌城十大新晋富豪之一,有汉阳宏发粮食生产商社、武昌兴源船运商社、武昌恒盛水泥厂、武昌宜兴砖瓦厂等等。

    这的确是一个有钱人,下面的商社基本上和新政吻合,抓住了新政的红利。

    崇祯知道,可以从这人嘴里知道不少信息了。

    基本上,离收网越来越近。

    看这一次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第789章 皇帝是个大忽悠(第一更)

    这个时代的商人都有一股野蛮的冲劲。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