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来吧。”
大家一看杨所修脸上的泪水,心里是大骂杨所修臭不要脸在这里装!
将李自成提拔到六部九卿的位置,这相当于释放了一个大信号出来了。
又任命杨所修为都御史,就是直接在告诉所有人接下来要整顿都察院,整顿都察院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吏治的整顿。
至于第五件事,崇祯宣布了密奏制度。
这件事一宣布出来,卧槽,整个朝堂死静一片。
这才是一个大杀器。
第78章 崇祯的套路,南京自查吧!(第三…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去,接下来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权力必然会加强不少。
说完,崇祯转身便离开了朝堂。
回到乾清宫后,并不多时来宗道便在外面求见。
“让他进来。”
来宗道快步走了进来,然后跪在地上。
皇帝已经很给他面子了,没有当场惩罚他。
毕竟是四朝元老,曾经还拥戴崇祯继位。
“臣是来向陛下请罪的,请陛下降罪老臣。”
“起来吧。”
来宗道将乌纱帽摘下来,满脸痛苦:“陛下,臣有罪。”
崇祯沉默了片刻,道:“这些年,你也辛苦了,朕不为难你,去吏部那里交官印吧。”
来宗道微微一怔,皇帝的意思很明显嘛。
辞职回家吧,朕看在你侍奉了四朝的份上,饶了你。
来宗道以为自己死定了,没想到皇帝居然也格外开了恩。
几个月前被自己儿子坑惨的李若星不是也没杀么?
杀人从来都不是为了发泄心头怒火而杀人,杀人是为了震慑人心。
他张凡也不算刻薄寡恩的人。
来宗道知道自己捡回了一条命,他泪流满面,跪在地上道:“臣叩谢天恩!”
说完,他便转身离去。
当来宗道出来去吏部交官印的时候,韩爌、钱龙锡等人早就竖起耳朵在打听了。
当得知来宗道只是辞官而去,大家心中总归有些平静下来。
韩爌道:“陛下并非薄情寡义之人。”
钱龙锡也感慨道:“自然不是,不然怎么会两次给所有人加俸禄。”
这一口气又杀了十三个官员,消息当天就登上了大明日报,晚上的时候,整个北京城都传开了。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最强有力的反腐行动,正在全力执行。
当天晚上,北京城某些胡同里或者墙壁上,都贴了一些纸。
纸上写了一些字,写得非常简单明了,只要认识字的一看就知道:全力彻查贪污!
第二天的大明日报上也重点刊登了关于对李自成的提拔,以及国税局的介绍,并且重点强调了新农税执行决心。
不仅如此,头版的几个大字又是:全力彻查贪污!
这些内容立刻从北京城分发到顺天府其他的县,再落到甲里。
并且继续送到山西、山东、陕西、河南、湖广等等地方。
凡是有大明日报的地方,全部要刊登。
朝廷做的每一件惩罚贪官污吏的事情,都要让老百姓知道。
加强老百姓对朝廷的认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因为你将来要掌控全国,要将松散的大明朝重新凝聚起来,就必须得民心,必须让民众从心里高度认可。
华夏就是这样,当团结起来了,这个国家会释放出无穷的潜力。
不信?
鸦片战争后,神州倾塌,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探索新道路。
又有军阀割据,生灵涂炭。
直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骨血融入熔炉,以熊熊烈火焚烧一切魑魅魍魉,改天换地。
东方积贫积弱,却遭强敌环绕。
改革开放,四十年从废墟中崛起,震惊了全世界。
为什么?
因为这个民族的底色就是坚韧、勤劳和勇敢。
崇祯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腐朽的官僚彻底抹杀,将乡绅全部铲除,彻底释放出2亿大明老百姓的劳动力和潜力。
北京的消息飞快传到南京,江南一带的许多读书人听闻后,简直差点要上街游行了。
紧接着,崇祯又做了一件事,让人将对屠家的指证全部送到南京,交给了南京的刑部尚书冯英。
为什么要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
屠家在南京的小中枢不是有人么?
好,朕现在把屠家的案子给南京刑部,让南京刑部先动手查。
查一遍再向朕汇报。
这就完了么?
暗中必然还会派锦衣卫查,有任何出路,再从北京派人过去查。
别让朕逮到什么,逮到了朕就借机在南京搞事情。
这就是崇祯的套路。
五天后,也就是五月二十五日,关于所有指证屠家的证据全部被送到了南京刑部衙门,是崇祯身边的太监徐应元亲自送的。
冯英一看,顿时脸都白了。
徐应元道:“冯大人,天子吩咐了,要严查,要严办!”
“是是,一定!”
“不仅如此,还说要公审,要透明,不能掖着藏着。”
“是!臣定不负陛下重望。”
等徐应元走后,冯英就开始蛋疼了。
他想了整整一个下午,屠家在隔壁的浙江家大业大,还有一众的读书人拥戴,背后还和东林书院有关系。
别说审问了,怕是去拿人,也要被人喷。
听说皇帝的人来了南京,并且到了刑部衙门,户部尚书李元起连忙去了刑部。
这南京的六部就自由自在多了,天高皇帝远嘛,想串门就串门。
“听说李元起来了,冯英连忙去迎接。”
“李大人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了。”
李元起笑道:“冒昧拜访,多有打扰啊!”
“李大人太客气了,快快入座,正好有朋友前日从西湖送来了龙井,一起品尝品尝。”
“那某的运气真是太好啦。”
两人寒暄了几句,便进入正题。
什么是正题?
李元起直接道:“听说陛下派人来了?”
“是徐公公来的,湖广省的事情。”冯英苦笑道。
“具体是什么事?”
冯英叹了口气:“屠家。”
李元起面色微微一凝,难道陛下已经全部知道了?
是屠叔方说的,还是沈棨说的?
李元起心头微微有些发紧。
李元起道:“陛下有何指示?”
“就说让咱去拿人,然后严格审问,公开审问。”
“那冯大人打算怎么办?”
“先将屠方志请来南京,了解清楚情况。”
冯英显然在这个讨了个巧,不正面回答李元起的话。
他们都知道,如果真的要严格查办屠氏,会牵连很多人出来,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李元起道:“某心中清楚冯大人也很为难,某倒是有一计,可以平安无事。”
“哦,还请李大人明示。”
李元起便将计划于冯英说了简单说了一遍,冯英听完后震撼地看着李元起。
“李大人,兹事体大,若是被发现了,你我可能都要掉脑袋啊!”
“冯大人,如果我没有猜错,你也拿了屠家的钱的,若是真的查起来,这件事咱们都完了,陛下在湖广省那么多人都杀了,北京又杀了十三个人,你觉得一旦屠家将你招出来后,这颗脑袋还能保住么?”
冯英面色苍白,低声道:“李大人怕是有什么误会,某与屠家并无瓜葛。”
李元起也不说话了,起身作揖道:“告辞。”
第79章 新任湖广布政使(第一更)
借屠家一事,让南京自查,这是阳谋。
朝中很多人都清楚皇帝的意图,甚至南京方面也清楚。
南京第一次感受到皇帝的不好对付。
把这事扔给南京后,又给许显纯写了一封密信,让他盯紧点,崇祯自己就没有太在乎这件事了。
湖广省官员的补充,吏部在盯着,已经提报了好几个人的名单上来了。
每一个人过去的资历都写得一清二楚。
大家都想着将自己的推上去,毕竟湖广省的布政使,真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
也的确如此,湖广省在张凡心中至关重要,绝对不是因为他前世是那是的人。
一、湖广省是大明朝目前最大的粮仓。
二、武昌是九省通衢,现在正在组建五大军区。其中南方军区未来肯定是要征讨安南(明朝时候的越南)的,到时候真的打仗了,必然要动员更多的粮食和军需。
湖广省下面就是广西省,从武昌府南下长沙府,再下西南抵达桂林府,这是一条连通西南的大动脉。
三、江汉平原和长沙的粮食都可以北出襄阳,进入南阳后从西北进入关中,支撑陕西的供给。
别忘了,张凡在西北的战略,是在陕西建立一个超大规模城市起来,以此为根据地,打通河西走廊,重开丝路。
若是未来打下了安南,那里的粮食,也可以进入广西,沿着广西到荆州的公路,北上,补充西北。
这些都是互通的,整个国家战略一定是相互关联起来的。
所以,湖广省的布政使太重要了。
他一定是要能镇得住场面的。
最好是有军人作风的,做事雷厉风行,这样才能大刀阔斧。
崇祯已经想到是谁了!
五月二十五日傍晚,崇祯让御膳房准备了几道菜,见了一个人。
谁?
邱禾嘉!
这老哥是什么职位?
之前是兵部职方司主事。
在正统的史书上,崇祯三年他的职位是蓟辽巡抚兼山海关诸处。
这是一个什么职位呢?
管蓟镇、辽东的军政,并且还专管山海关。
为什么在正统史书上,他能坐到这个位置?
己巳之变,就是他带着人把遵化、迁安、永平这些收回来的。
正统史书上,小凌河城之战,击败建奴,锦州保卫战,击败建奴,又在大凌河取得胜利。
这个人办事绝对是一个狠角色。
那为什么张凡穿越过来,不派他去辽东?
因为他就是在辽东水土不服病倒了,因为这场病辞官不久就去世了。
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
按理说,他也是历史名人,据说21世纪的山海关还塑造有他的戎装像。
邱禾嘉拜道:“臣参见陛下。”
崇祯亲自走过去,用双手将他搀扶起来:“爱卿快快免礼。”
皇帝亲自来搀扶,邱禾嘉受宠若惊。
“多谢陛下。”
“来,邱爱卿请坐。”
“陛下,这……”
“坐。”
外面的小太监和宫女将一盘盘美食端进来,还有美酒。
崇祯坐回去,笑道:“邱爱卿,宫里的厨子手艺还是不错的,尝尝。”
“微臣何德何能与陛下共进晚膳。”
“你怎么又站起来了,坐,吃饭要坐着吃。”
邱禾嘉这才又坐下。
“先尝美食。”
邱禾嘉吃了一口,崇祯端起一杯酒,道:“来,邱爱卿,你我君臣饮了这杯酒。”
邱禾嘉这几筷子菜吃得是心惊胆颤,皇帝举杯,他连忙站起来双手举起杯子:“多谢陛下。”
说完,便先一饮而尽。
崇祯叹了口气,目光似有些忧愁,道:“邱爱卿,朕最近心绪不宁。”
“陛下是遇到了何难事,臣愿为陛下分忧。”
“确实有一件难事。”
“陛下请吩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