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4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地方的人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建州女真的野战能力还要更强。

    只不过野人女真一直是文明不开化,部落而居。

    而且,因为辽北地广人稀,山川雪林旷阔无垠,明军正规军缺乏后勤补给,根本无法深入那里。

    除非动员大部分人力,在那里修建像北府那样的大城。

    并且不断向那边移民。

    而移民的动员权限可不在袁崇焕那里,这事还是得朝廷下达指令。

    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保证大量的棉衣、煤炭,还有方便的交通。

    袁崇焕和众人刚开完会,就收到了来自北京的动员令。

    看完之后,袁崇焕大吃了一惊。

    祖大寿、何可纲、赵率教都好奇地看着他,不知道朝廷又传来了什么指令。

    袁崇焕说道:“中央军动员30万预备役北上。”

    这下所有人都震惊了。

    30万预备役啊!

    要养这批人,得多少粮食,得配置多少棉衣?军备?

    朝廷这是要干啥呀?

    这是要来改天换地的吗?

 第741章 长城尽头的危机(第二更)

    北京城今年的炉火燃烧得比往年都要旺盛。

    崇祯十一年的新年,天空有些灰蒙蒙的,这是工业带来的一些影响。

    北京制造局的纺织工厂上面漂浮着浓浓的烟,隔得很远就可以看到。

    这个时代的人们并不知道那意味着环境的破坏。

    但有少部分人也提出了这个忧虑。

    例如医学院的吴有性就曾经跟皇帝提出,将那些烧煤炭的工厂转移到偏僻的地方,或者干脆转移到日本,而其生产出来的商品通过大量的运输船运回大明,一样不会对经济造成影响。

    站在医学的角度,吴有性的担忧是合理的,因为它们的确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并且可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

    但是站在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都是不可取的。

    21世纪的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将制造业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是因为21世纪的高污染制造业已经是低端产业。

    什么是低端产业?

    就是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不必担心别的国家能够掌握这些技术。

    即便如此,美帝在转移它的制造业的时候,也是在全球做了拆分。

    例如在墨西哥生产汽车的椅子,在中国生产汽车的螺丝等等。

    而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美帝自己手里,例如芯片、发动机专利等等。

    在张凡这个时代,蒸汽机就是这个世界工业体系最先进的核心技术,这种东西如果转移海外,就相当于苹果公司的总部被迁移到了中国,或者说华为公司的总部搬到了美国。

    这绝对是不可能发生的。

    又想要工业化,又想要好的环境,人类历史进入工业时代后,崛起的大国中,没有一个能够同时得到鱼和熊掌的。

    例如英国、德国、法国、美国、日本,这些工业时代的强国,哪一个当初不是拥有强大的制造业?

    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意味着要排放。

    21世纪的人看到的是21世纪的欧美,不是18世纪、19世纪、20世纪的欧美。

    18到20世纪的欧美,环境污染一样严重,甚至能够杀人。

    历史的车轮已经滚滚而来,顺者昌,逆者亡。

    每一个个体都将被那个小小的蒸汽机卷入到时代的洪流中。

    新的世界已经开始向世人露出了它瑰丽的轮廓。

    东方的太阳此时此刻就在海平面上,它的光芒没有人能够掩盖住,所过之处,黑暗无处遁形。

    抬头看着远处的冉冉升起的浓烟,张凡用手掩了一下帽子,一阵寒风从前面吹来,如同无数细小的刀片从脸上切过。

    皇帝的圣驾从长城回来了。

    中部军区的动员令就像飓风,席卷整个北直隶,吹到山西。

    引起了极大的震撼。

    长城外,一队队大部队组成一条条漫无尽头的洪流。

    30万人浩浩荡荡北上,破开冰雪的阻挡,涌向辽东,涌向国家需要他们的地方。

    无数人向家人告别,去到远方。

    北京城内的报纸头条好几版都是关于这一次动员令的。

    有经常在辽东做生意的商人,毫不掩饰地说,这一次关外将改天换地,那里蕴藏着大量的商机。

    看着在大街上行走的人,张凡心中也一阵感慨。

    世界正在变得紧密。

    古典时代的世界,人们的生活是分隔开的。

    因为人口流通的少,所以形成了不同地方的方言。

    而当生产力开始提升,交通、商业开始变得发达,人口的流动将会加快。

    地方与地方之间,通过商业被连接起来。

    人们也将开始感受到自己和世界是一体的。

    至少这种感受,正在当今的大明朝萌芽。

    这就是民族主义的萌芽。

    回了紫禁城,到了乾清宫,红娘为他脱上的大衣。

    张凡有些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这段时间连夜的赶路,连夜的奔走各方,不停去给各部军团长打鸡血,不停访问各级军官,甚至普通士兵。

    这种情绪上的疲惫甚至比不停地干体力活还要累。

    “臣妾让御厨房去准备一些膳食。”

    现在每次出去,张凡都带着红娘,身边的许多琐碎事情倒是不用他操心了。

    “你也坐下来休息吧。”张凡一把拉住红娘,“王承恩,去安排一下。”

    “是。”

    王承恩刚下去,袁可立便在外面求见。

    “让他进来。”

    袁可立手中拿着几份文书,快步走了进来。

    “陛下,西北紧急军情。”袁可立平静的语气中,有一丝难以掩饰的凝重。

    崇祯接过来快速看完,脸色阴沉了下来。

    连续一个月的大雪,阻断了河西走廊的各条道路。

    也就是说,嘉峪关外的敦煌,现在与大后方失联了!

    敦煌有2万守兵,这是目前长途补给的极限兵力。

    一旦后方与敦煌阻断,2万人的粮食就会成为大问题。

    洪承畴还给来了应急方案。

    什么样的应急方案?

    很简单,很原始。

    高价征调民夫,用铲子铲雪,然后用小车一车车推过去。

    这只是其中一条军报。

    第二条军报是青唐蒙古人发动对西宁城的进攻。

    当年除吴三桂,为了加强西北的防守,崇祯派遣吴三桂麾下得力干将吴国贵前往西宁城驻扎。

    同时给了他一万人马。

    这几年他在西宁倒是尽忠职守。

    但是瓦剌人自上一次固始汗大败后,残余势力明显不甘心,经历几年休养,又开始在西北活动了。

    这第二条军报中说进攻西宁的瓦剌人至少有数万之多。

    崇祯的手指轻轻在椅子的扶手上敲打。

    那些游牧民族就是这样,一次两次胜利,无法彻底毁灭他们,他们就会散落在你到不了的地方休养生息,等待时机卷土重来。

    要不然怎么会以本朝开国之时,太祖成祖兵锋之盛也无法消灭蒙古人。

    而且当年的大汉和匈奴打了百年之久,也是这个原因。

    实际上,漠北蒙古和皇太极一同西征,此时的西北局面,比崇祯眼下看到的军报还要复杂得多得多。

    只是,今年的大雪延迟了太多情报的传送。

    崇祯一下子就再次感觉到了危机四伏,正是刚穿越过来的时候那种不安全感。

    仿佛黑暗从四面八方朝他涌来。

    他站起来,走到地图前,剑眉紧紧锁起来了。

    “去将卢象升调回来。”

 第742章 举世皆敌?那就打!(第三更)

    皇帝下达了两道命令。

    一、调卢象升回京师。

    二、调郑芝龙去广州,严密监视南海局势。

    现在可不只有辽北、西北战局可能有变。

    南海的局势也很紧张。

    欧洲人不可信,他们的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信。

    他们可能随时翻脸。

    不能对他们有任何期望。

    有些政策最多只是能够拖住他们,当做缓兵之计。

    日本的战场,就交给郑芝豹去清扫。

    不多时,王承恩安排好御膳回来了。

    崇祯说道:“御前议政。”

    所谓御前议政,就是召集御前大臣商议军国大事。

    御前大臣包括内阁、军委会、户部、吏部的一把手。

    这里面包含了行政、军政、财政、人事四大块。

    这四大块基本上囊括了整个国家的各个方面。

    不过,御前议政的时候,崇祯还会再加几个人。

    例如他一般会宣召柳如是做议政记案。

    还会让陈子龙来参与,毕竟皇家银行承载着很重要的经济调解功能。

    下午两点的时候,大臣们都到了乾清宫前。

    小太监将大臣们身上的披风解开,收到一边。

    众人进来了乾清宫后,立刻觉得暖意十足。

    行完礼后,皇帝便说道:“毕爱卿,开始说财报吧。”

    毕自严出列说道:“是。”

    他先是呈递了一份崇祯十年的财报奏表,随后说道:“崇祯十年,朝廷农税征收2000万两不变,全年商税增加到298766万两。”

    他此话一出,其他人都惊叹起来。

    因为崇祯九年中央朝廷的商税收上来的只有2000万两。

    崇祯十年几乎增加了1000万两。

    从这一点说明各地的商业正在快速发展。

    在推广开银钞后,交税更加方便。

    而且商税的改革,也明显有了很大的成效。

    毕自严继续说道:“北京制造局净收入800万两。”

    “苏州制造局从去年的300万两,增加到600万两。”

    “南京制造局也达到了600万两。”

    “铁矿局收入500万两。”

    “煤矿局收入800万两。”

    “盐引收入800万两。”

    “银行收入500万两。”

    “粮食局收入500万两。”

    一个个大额数字汇报出来,让众人都欣喜不已。

    这些课都是税后的实际收入。

    “一共101亿两。”

    除了韩爌,其他人都暗自吸了一口凉气。

    这些数字,前两天毕自严当然先跟韩爌核对过一遍的。

    这只是中央朝廷的收入,现在不少省份是施行双税制的。

    地方上的收入归属地方记录。

    如果全部加起来,恐怕有15亿两了。

    毕自严继续说道:“崇祯十年的用度主要有四个方向。”

    “一、军费开支高达7300万两。”

    “其中攻打日本预估开支3000万两,实际开支1000万两。”

    “北部军区的人数扩编,以及崇祯八年的抚恤金持续发放,军费达到2000万两。”

    “南部军区军费800万两。”

    “西部军区的军费达到了2200万两,包含了军工费用,人员编制,军备、堡垒、马场等多项开支,因水泥路供军方使用,所以西北到甘肃的水泥路全部记录到西北军费开支。”

    “东部军区300万两。”

    “中央军区,补上全年的抚恤金,高达1000万两。”

    刚才众人还面露欣喜之色,一听完这军费,好家伙,直接懵逼了。

    刚说朝廷收入暴涨,这军费一出口,直接就干掉了7300万两。

    还剩2800万两。

    这还是军费。

    当然这里面包含了崇祯8年辽东之战、西北之战的抚恤金支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