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4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看,三言两语,责任先推给朝堂的党争,朕也没有办法啊!

    然后又开始肯定郑家的功绩,随后又开始表态。

    其实,搞垮郑家是他皇帝一手推动的。

    没点曹操的手段,怎么管理这么大一个国家?

    “南洋并不太平,以后还需要爱卿多多辛劳。”

    皇帝语气说得诚恳,实际上南洋的海军局势他心里早就有数。

    怎么可能要郑家的人填满大明海军?

    至少南洋海军得有孙传庭、张煌言等人的重要地位。

    这些想法,郑芝豹当然是不知道的,他非常感动:“为陛下万死不辞!”

    接下来东征军团的训练,需要郑芝豹来完成,郑氏兄弟是打海战的好手,这一点没有什么好怀疑的。

    而且郑芝豹对日本也很熟悉,由他率领一支大军,是最好不过的。

    不过这一次东征的主帅崇祯已经想好了。

    当然是郑芝龙,没有人比他更合适。

    让他来实实在在刷一次大战功。

    以后入主军委会是最好不过的。

    但是问题来了,郑芝龙即便成了元帅,也不可能管理整个大明的军政。

    因为随着军队继续扩大,元帅一职肯定要开始分设多人担任。

    例如陆军元帅,海军元帅,甚至第一集团军元帅,西征军元帅等等。

    军队的编制,要随着军队的扩张,以及战略的推进而做调整。

    当然,这些是后续了。

    眼下要尽快将日本打下来。

    今年吕宋岛的贸易一开,和葡萄牙人的贸易进入上升期,海上贸易越来越频繁,就意味着白银的储存越来越重要。

    当天晚上,皇帝才回了上海的临时行宫。

    他也没有休息,第二天,所有上海府的官员全部到位,并且邀请了目前在上海府做生意的商人代表,还有工人代表,以及农民代表。

    皇帝亲自发表了这一次上海讲话。

    正如李岩自己后来回忆所说,崇祯十年,皇帝在上海的讲话,才真正拉开了这座世界第一城的序幕。

    他给所有人信心,也是新时代的最强音。

    接下来,无数从大学卒业后的大学生,跟随皇帝陛下的脚步,选择了到上海。

    他们有的人去上海担任国营商社要职,有人并没有选择仕途,而是自己在上海建立了私人商社,跟随国家战略,进入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讲话的内容主要有五点:

    一、提出廉价、公正,杜绝官僚主义,一心为民,要将上海打造成新时代的标杆,国营商社要牵头,支撑起民生、就业,大胆尝试国营商社模式创新。

    这是说给上海府的官员们听的。

    二、私人商社,不问过去,不问出身,不问籍贯,只要能落地在上海,只要勤勤恳恳,就可以创造财富。

    三、农民的需求是根本,不能只顾着发展商业而忽视了农业,要建立新时代的农业规范。

    四、上海要大力投入新学教育,并且皇帝亲自点名要成立上海海洋学院。

    五、允许海外洋人进入上海居住,做贸易,并未为洋人专门开设国学学院。

    为什么是国学学院?

    当然是传播中华哲学思想,培养一批拥戴中华文化的老外。

    这些老外回国后,会帮大明宣传大明的好处,也就是传说中的亲大明派。

 第693章 俄国人也来凑热闹了?(第三更…

    三月底,上海制造局里的蒸汽机已经转动起来,新的动力,正式投入到生产中。

    仿佛在一夜之间,生产力有了一个大爆发。

    也是在三月底,吕宋岛的第一批商船在上海港口停靠,大量的丝绸、茶叶和陶瓷被搬运上了船。

    当天,从吕宋岛过来的商人,在上海银行兑换了10万两银钞。

    上海府到处都在传这件事,上海的街头,尤其是黄浦江岸边的道路上,随处可以看见年轻人在谈论贸易的未来。

    他们充满了激情,尽情地展望。

    也许在其他地方,你要做一些事,还需要你出身名门,至少在当地有实力。

    但是,你在上海,只要你有能力,就能够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

    并且在上海的街头,你随处可以看见有人在招人。

    这种招人可不是招募体力工人,而是在招募商社的社员。

    大致上类似于幕僚、谋士,或者文员的职位。

    因为上海的民间商社,已经诞生了几家规模非常大的,他们在招人中还提出了要求,对学历和品行的要求。

    这一点,正式预示着,新学的人才,将进入民间商社,开启人才的新时代。

    这里打碎了出身的限制,真正开始做到唯才是用。

    在接下来的数天,从南直隶赶过来的商人,也开始做大量的考察,甚至南直隶的国营商社,也打算在上海开分社。

    这预示着南直隶的产能将对上海敞开,接下来根本不必担心订单暴涨,产能不足的问题。

    这也意味着,黄浦江岸边的大楼将会继续修建,无数的远洋贸易商社和国家银行、人才商社、高级酒店将在这里落地。

    没有人敢想象在未来的十年内,上海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

    上海局面一片大好的时候,崇祯收到了从北京来的消息。

    他看完后,忍不住皱起眉头来了。

    他不是为郭永兴感到头疼,而是为济南贪腐案牵扯进来分税制的争议感到头疼。

    事实上,分税制肯定会产生更严重的贪污。

    当年南京城的不少读书人反对五省新政,反对的就是分税制的实施。

    但问题来了,你不实施分税制,地方怎么发展经济?

    都靠朝廷拨款?

    那怎么可能!

    例如武昌今年要100万两,你这些钱从武昌收税收回到北京,又从北京拨款到武汉?

    这样一来一往,几个月没了。

    好,就算你收税上来,存在武昌,名义上归北京管。

    武昌要用钱了,从里面拿。

    审批流程呢?

    是不是要走北京审批?

    例如第一季度,武昌要用30万两,这批钱属于北京的,是不是要写申请到北京批复?

    这一去一来,多长时间?

    所以啊,既然要进入商业时代,既然要发展经济,那就必须施行分税制,必须让地方官府自负盈亏。

    想要做大,还不愿意放权,除非各个是神仙,能用意念传播信息。

    只要不给地方放军权,贪污带来的损害是远远比暴乱要小的,都是可以控制的。

    但是朝堂上,就有一批人想借此搞事情,争权力。

    现在明显就有人想弹劾韩爌。

    而崇祯现在还不想换掉韩爌。

    总体来说,韩爌是合格的,他做事比较周密稳重,而且大方向没有偏。

    贪污不能怪他,换做谁做首辅,下面都会贪。

    四月中旬,崇祯从上海回到北京。

    皇帝一回到北京,官员们立刻像打了鸡血一样,一封封奏疏全部到了乾清宫里。

    现在局面分出了两派,围绕着分税制开始扯皮。

    甚至听说廷议差点打起来了。

    而这个时候,北京廉政督察总府的人在济南已经取得了进一步的侦查突破。

    济南水泥局、济南采矿局、山东户部清吏司、山东税务局,被查了个遍。

    揪出来了52名官员,涉案金额达到500万两。

    结果递交到都察院的时候,北京不淡定了。

    有人甚至开始质疑新政,无论是大规模发展国营商社还是双税制,或者搞基建,都是在给贪官培养温床。

    一大波反对声音开始在北京甚嚣尘上。

    满头热血的官员、另有所图的官员,或者正直执事的官员,都搅和了起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两个贪污案,硬生生向党争开始演变。

    如果这个时候,再不采取手段,将会恶化成万历年间的大规模党争,演变成义气争论。

    必然会严重影响接下来东征日本。

    六月十七日,乾清宫传来了声音。

    无论是南京制造局贪腐案还是济南贪腐案,凡涉案官员,一律处死,没收全部家产,家人用不得入仕为官,不能从商。

    一是让官员直接去死。

    二是让官员家人社会性死亡,这可比杀掉他们还狠。

    六月十八日,北京城外就有一百多官员被处死。

    六月十八日当天,《大明日报》的头版就写清楚了严惩贪腐官吏。

    六月十八日当天,就有一批年轻的官员在吏部报道。

    也是在六月十八日当天,内阁出台了最严厉的《官员行为准则》,由皇帝亲自编写,规范官员言行。

    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就特么的乖乖闭嘴。

    接下来,吏部对京师官员进行了纪律考核,各个部门都揪出了一个典型。

    什么典型?

    在这段时间乱嚼舌头的官员,揪出来,降职,贬官。

    为什么?

    你一个管水利的,不去好好搞顺天府的水利工程,你跑来妄议国家战略,是朕让你吃太饱了吗?

    可以说,这一手段是极力克制了之后的结果,抓了几个典型出来,并没有深究。

    但也足以有威慑作用了。

    这种事你根本不必跟那些官员去解释,直接从他们的行为去规范。

    到了五月的时候,韩爌总算稳定下来。

    而征讨日本的事情,军委会已经做充足了计划。

    而就在五月的时候,大明朝内部的消息,也传到了漠北蒙古。

    漠北三部,在去年辽东之战中,派了几万军队支援皇太极,被打得全军覆没。

    现在是属于心有余悸的状态。

    不过主动投降大明,他们肯定是不会那么做的。

    为什么?

    因为大明朝和他们干了两百多年,都没有他们。

    他们自认为离大明朝远,大明朝想要北伐过来,纵深太深了,根本不可能像打皇太极那样打他们。

    要知道,蒙古人是正儿八经的游牧民族,而女真人是渔猎加农耕文明,是住在城里的。

    住在城里,只要城被攻下来,就没法逃了。

    而游牧民族不同,打不过立刻撤。

    所以,强大的汉朝,跟匈奴打了几百年,一直打到东汉。

    这也是蒙古人一直不愿意臣服明朝的原因。

    无论是漠北还是漠西,或者西北的蒙古,都不愿意臣服。

    只有漠南,因为离得实在太近了,几乎没有战略纵深做缓冲。

    眼下听说明朝内部在搞事情,车臣汗就放心多了。

    他不仅仅放心,还与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一起商讨过。

    商讨什么?

    三部联盟,一起对抗明朝的兵锋。

    不仅如此,他们还见到了一个人。

    一个很重要的人。

    谁?

    皇太极!

    皇太极仅存的数千精锐当日一路快速北上,又在辽北强制征集了一批兵马,但是并没有南下继续和明军打,而是北边到了漠北蒙古。

    不仅如此,到达漠北蒙古的皇太极向漠北蒙古提出了共同对抗明朝的要求。

    在沿路整顿后,他手里的人马也就1万了。

    不过漠北蒙古人不敢轻视他。

    就在五月一日的时候,三部首领会面,加上皇太极。

    另外,再来了一位陌生的面孔。

    这个人有一头棕色头发,蓝色眼睛,大胡子,皮肤很白。

    他不是别人,正是沙皇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