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4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军穿的棉衣中就有一部分来自这个王兴来。

    这三个人,可以说是李岩现在在上海府扶持得最成功的三个人。

    他们这一次到北京来,其实也是崇祯的意思。

    上海要更加大力度的投入,必然是需要快速扶持商业的。

    扶持商业就必须扶持一批民间商人,则先得打造几个标杆。

    他们先到北京制造局的纺织厂来考察蒸汽纺织机。

    当李岩第一次看到蒸汽机带动下的纺织机的时候,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惊。

    王兴来、刘慧文、钱常松也全部被震撼到了。

    他们看到有工人在那里添加煤炭,然后连接起来的飞梭纺纱机在自动运转着。

    这样的场景,仿佛被施加了传说中的术法一样。

    但是随着新学中物理学的普及,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接受。

    黄宗羲说道:“我们都做过测算,这种蒸汽纺纱机的速度是手工纺纱机的7倍以上。”

    “它最主要的是不知疲倦,不需要休息,可以源源不断。”

    “以前5个人做的事,一台蒸汽机就可以完成。”

    李岩不由得感慨:“变化太快了,没想到朝廷已经研制出这等神物。”

    黄宗羲小声说道:“这是陛下与格物科学院的人一起研制出来的。”

    “陛下真乃神人。”

    一边的王兴来几人不由得赞叹感慨。

    “李兄,陛下还说了,你上海府要多少台都可以,优先给你们提供。”黄宗羲笑了笑,“不过不是免费,得找我们购买。”

    李岩哈哈笑了两声:“好说,钱都不是问题,只要货是好货。”

    黄宗羲拉着李岩到一边,小声说道:“李兄啊,还有些事,我先给你提个醒,这一次朝廷要对吕宋岛全面打开海禁,上海是准备重点培养的,现在朝中有人已经起了争论。”

    起了争论?

    李岩立刻明白,去年的时候,朝廷已经开放了各个港口,不过只接受安南过来的粮食。

    但现在不一样了,朝廷要全面打开海禁,与南洋做贸易。

    这里面就牵扯到一股新的政治势力的崛起。

    例如以周延儒为代表的市舶司,以郑芝龙为代表的海军。

    这些全部将会在之后的朝堂上拥有重要的话语权。

    而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争斗。

    在此时的格局下,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来,上海府是接下来开海新政中最肥的一块地方。

    无数人都想一头砸进来了。

    李岩这人在新农政时代,在河南搞新农政搞得风生水起,已经冒头,偏偏在朝中还没有人罩着。

    许多人当然看他不爽。

    这几年他在上海之所以还风平浪静,是因为上海一直在猥琐发育,很低调。

    而现在,再低调?

    已经不可能了。

    还怎么低调?

    辽东收复,辽东的商业也会从上海走海运打通,甚至已经有人在提出大明收编朝鲜做为一个省。

    那朝鲜接下来的商业呢?

    肯定也与上海有密切的关联。

    吕宋岛呢?

    肯定也逃不脱。

    没办法,上海府的背后,是大明朝轻工业体系最完善、河运最发达的南直隶。

    又是长江出海口,中游的湖广省、重庆,下游的江西,哪一个是泛泛之辈?

    这就注定了上海不同寻常。

    注定了它在未来,将会是大明朝最大的一个港口,甚至全世界最大的港口,甚至全世界最大的城市。

    有些提前得知朝廷政策的官员,甚至暗中开始写信给自己的家人,让家人赶紧去上海府买房。

    先别管那里的房子有多破,买了再说!

    这就是大时代下的机遇。

    李岩说道:“多谢黄大人提醒。”

    两人又交流了片刻,到了下午的时候,李岩才带着王兴来、刘慧文、钱常松,进了宫。

    每人知道,未来是大明的时代,但也是属于李岩这样的人的时代。

    而且时代的宠儿中,还有向王兴来、刘慧文、钱常松这样以前的普通人。

    他们站在了时代变革的关键时刻,关键的位置上,将会亲眼见证千年未有之变局。

    乾清宫内暖洋洋的,李岩带着自己身边的官员,已经那三人进去后,跪在地上,说道:“臣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草民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都起来吧。”

    “谢陛下。”

    崇祯走下去,亲自握住李岩的手,笑道:“两年不见,你都晒这么黑了,平日里应该很辛苦吧。”

    “比起陛下的日理万机,忧国忧民,臣一点也不辛苦。”

    再次见到崇祯,李岩心中也很是感慨。

    他想起第一次见到皇帝的时候,那是崇祯二年在河南。

    那时候的皇帝还是十几岁的少年。

    而眼前的皇帝,已经二十六岁了。

    他身上的气质越发深沉,目光依然清澈,给人一种洒脱,又坚毅的感觉。

    经历了那么多次战争的洗礼,张凡的确也更加的成熟。

    “这三位,就是你提到的王兴来,刘慧文,钱常松?”

    三人一听皇帝居然记得自己的名字,连忙激动得说道:“陛下,正是草民。”

    “听李岩说,你们三人在上海府对他有不少帮助。”

    “那都是草民等人应该做的。”

    “做得好,朕听说王兴来的棉织厂给辽东将士提供了不少棉衣,国朝需要你这样的人。”

    “草民多谢陛下的认可,草民会再接再厉!”

    “朕这一次召见你们,是想跟你们聊聊上海府的民间商社情况。”

    其实就是想听听下面的声音,然后将三个人打造成标杆,来年好大家对上海的投资,吸引南直隶更多的商人到上海,给上海港真正赋予更加强大的产能和资金。

 第682章 皇帝的决心(第一更)

    王兴来三人刚开始还很紧张,但见皇帝语气温和,还不断夸赞他们,不断和他们讨论一些细节,慢慢也放松下来,变得更加积极。

    就目前上海府的情况,虽说在稳步上升,虽说不断新人迁居过去,但是发展速度依然很慢。

    因为存在着政治冲突,南直隶一直不愿意放开手脚给上海府赋能。

    很简单的道理,朝廷三令五申,南直隶的官僚们满嘴的答应,但私下就是各种小动作卡着上海。

    例如隐晦地打压跟上海做生意的商人,怂恿民间商会抱团,孤立上海商人。

    这些小动作要施展起来,对于南直隶的官僚们来说,实在易如反掌。

    朝廷又不能拿南直隶的官僚们怎么办,那些官僚可都聪明着,一边高举新政大旗,一边风风火火搞自己的政绩,一边对上海的合作敷衍了事。

    总之,就是拖着。

    这样拖久了,上海府发展不起来,当然就是李岩背锅。

    然后,就有人在朝堂上吹风,推荐自己的人到上海任职。

    这是比较常规的政治手段和套路。

    作为最高领导者,得知道这里面是存在利益冲突的,否则就会被下面的人牵着鼻子走,糊里糊涂把人撤了。

    但就算知道了,你还不能把南直隶的官僚都骂一遍。

    毕竟,作为领导,你不能太偏心。

    就算偏心,你也不能直接表现出来。

    怎么办?

    很简单。

    给官职,给政策。

    什么叫给官职?

    就是升李岩的官。

    什么叫给政策?

    就是扶持,且放权。

    这些崇祯早就给他想好了。

    与王兴来等人聊完后,崇祯单独和李岩谈了。

    他指着地图,说道:“知道为什么朕要见你带来的人吗?”

    “陛下是想帮助臣,让更多人支持对上海的商贸。”

    “知道你现在身上担负的是什么吗?”

    李岩想了想,说道:“上海府未来是大明朝最大的出海港口。”

    “说得对,但只对了一半,上海港未来是全世界最大的港口,南直隶和浙江省所有的产能,都将从这里释放出去,这里的商船,会穿越马六甲海峡,比郑和走的还要远。”

    “你想要什么?”年轻的皇帝突然转身,目光有神的看着李岩,“你想要什么,如果朕要你用尽你全部的力气,将上海港打造成万只商船云集的大海港,你需要什么才能办到,你尽管提条件。”

    李岩顿时感觉心头一沉,一股压力骤然袭来,他连忙说道:“陛下信任臣,就是对臣最大的鼓励。”

    “一、朕让你来做国营商社总府同知府堂,这是朕给你的第一个权力。”

    这意味着什么?

    国营商社总府在如今的大明朝是什么地位?

    没错,管理所有的国营商社的。

    例如北京制造局、大明铁矿局、大明煤矿局、华夏林木局、华夏粮食储备局、华夏交通建设总局、华夏食盐总局、南京织造局、上海制造局等等。

    这里的局不是朝廷的行政衙门,而是指国营商社。

    相当于央企或者国企。

    而这些国营商社都由那个衙门统一管理呢?

    没错,就是国营商社总府统一管理的。

    目前国营商社总府的府堂高官是商务部的部院大臣侯恂。

    侯恂的政治立场和韩爌是一致的,又跟钱龙锡走得很近。

    钱龙锡是南直隶巡抚,与上海现在的关系非常微妙。

    想要让李岩下野,让自己的人上,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

    一旦将李岩提拔进入国营商社总府里,成为国营商社总府的二把手,不用多说了,南直隶某些国营商社的官员,必然会提着酒,甚至提着钱袋子,跑去登门拜访了。

    仅仅这一条,就能帮李岩立刻扭转现在比较尴尬的局势。

    “二、你可以在上海划一块地,凡是到那里注册商社的,免税五年,朝廷也不要他的税。”

    “三、上海府彻底废除徭役,上海不准再有徭役。”

    “四、蒸汽机,优先供给给你,煤炭你想要多少给你多少。”

    “五、吕宋岛有一个叫陈立的人,郑芝龙已经联系上了,他近期会来大明朝一趟,到的是你上海,你要见一见此人,朕虽然向天下昭告与大弗朗机人有仇怨,但私底下的买卖,可以通过此人来周旋。”

    “王兴来他们,你尽管扶持,朕会在《大明日报》里好好宣传他们。”

    “六、新城新政在北京和武昌试点暂且还算成功,朕允许你在上海尝试。”

    李岩听完皇帝的这些话,顿时大为感动:“陛下,臣……”

    “朕只有一个条件,上海的速度还要再加快一些,未来已经不远了,未来,全世界都需要购买大明的商品。”

    “臣一定不负陛下重托。”

    第二天早朝,不少官员准备就最近开海新政进言,尤其是上海。

    但他们还没有说话,皇帝的圣旨已经下达了。

    待王承恩将圣旨念完,大殿内是一片死静。

    唯有李岩出列,行大礼:“臣谢陛下圣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份圣旨正是昨日与李岩说的那些。

    吏部侍郎成基命立刻出列说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若是关于上海府的事情,暂且不必再论。”

    “陛下……”

    崇祯打断了他的话:“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事情?”

    上海没有比李岩更合适的人了。

    李岩在朝中无人,属于孤臣,孤臣一般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