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3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说道:“知道了。”

    敏感时期,不仅仅政治上出现了动荡,财务上,必然也是见底了。

 第652章 燃烧的军费(第一更)

    怎么说呢?

    这在外地跑了一趟回来,一大堆的事要处理也是正常的。

    例如财务问题,例如西北、辽东的后续问题,包括抚恤、表彰、祭拜、公告天下等等问题。

    例如朝局问题,最明显的是军委会问题。

    再例如,从辽东带回来的女真贵族的问题,还有那些投降过去的汉奸的处理。

    以及皇太极的踪迹,朝鲜问题等等。

    当然,还有沿海问题。

    例如正统历史上,崇祯九年,英国和明朝干起来了。

    另外葡萄牙、西班牙在南海都不安分。

    而眼下,最最紧急的无疑是财政问题了。

    这一次打仗,无疑是打出了一个天文数字来了。

    这个数字对内政、经济、民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目前崇祯还没有感受到。

    但只要算一笔账,就可以大致推断出来了。

    上午的时候,皇帝在乾清宫召见了所有御前大臣。

    孙承宗告病在家,李邦华提交了从去年十月到现在军委会所有的开支,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俸禄。

    西北调动正规军22万,加上西部军区4万,宁夏5万,甘肃镇13万。

    发出去的俸禄220万两(约143亿)。

    从陕西动员三十万人以上做后勤补给,其中调度的粮草截止到5月,高达500万石(6亿斤)。

    而且这还远远不够,还有大批的粮食在持续往宁夏、甘肃输出。

    先不说这些粮食采购需要多少钱,运输的人工费就是一笔巨额的开销。

    陕西当然没有这么多可调度的粮食,仅仅从湖广省就调度了60万石北上。

    这些粮食进入宁夏、甘肃,最远的甚至抵达嘉峪关、玉门关。

    其中在路上损耗的就有30万石之多。

    从西北统计出来的运粮人工俸禄就高达240万两。

    加起来460万两。

    这仅仅是西北参与到战争的。

    辽东呢?

    如果说西北是花钱如流水,辽东就是在往大火里撒钱,军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燃烧。

    不算京卫军和从草原调度的兵力,整个辽东正规军20万,因为战死了不少,后续的总俸禄不算多,一共200万两。

    但是,预备役动员出了近30万人,这些预备役的俸禄高达200万两。

    另外辽东半岛、义州军镇的俸禄也高达百万。

    一共500万两。

    京卫军和草原蒙古、北府军的俸禄呢?

    一共300万两。

    整个俸禄部分加起来1460万两。

    注意哦,这只是参加了这一场战争的。

    如今的大明朝,东南、钦州、安南都有海军,南京有东部军区,北方还有大同、宣府、榆林等军镇。

    从去年10月到今年5月,这些地方所有军费加起来有至少千万。

    正如军委会在奏表里记录,从去年10月到今年5月,全国军费俸禄部分开支高达2500万两。

    二、军备。

    军备的记录也非常详细,包括火炮、火枪、甲胄、刀剑战斧等等,还有医药用品、一些基础的军备物资。

    另外,南方的战船下海,运粮军船下海。

    总开销也不多,1560万两(约102亿元)!

    三、军粮。

    关于军粮,自然记录得也非常详细,例如各个军区上报上来的。

    例如调度到西北、辽东的,还有九边其他军镇的。

    一共4200万石,取粮食平均价换算,需要3360两(约218亿元)!

    四、抚恤金。

    宁夏战死3万人,其中军长1人,师长2人,旅长有5人,团长5人,营长8人。

    镇远关全部守军殉国,此事军委会已经做了全国表彰。

    甘肃镇各个城寨死的人也高达1万,有团长15人!

    虽然宁夏镇的仗打得非常惨烈,但是甘肃镇的损失不算太大,整个西北在皇帝亲自抵达后,及时采取了主动进攻策略。

    如此看,西北的损失其实不算大。

    抚恤金总金额在350万两上下。

    但是辽东就不同了。

    辽河防线战死的人就有4万,锦州镇以及附近城寨战死的也有万人,广宁、大凌河等地战死人数达到2万人以上。

    这还不是最惨烈的,最惨烈的是沈阳之战。

    沈阳之战,京卫军(包括曹变蛟的御林卫)战死人数高达4万人,北府军战死了2万人,蒙古军战死2万人(攻城战死),关宁军战死4万人!

    为什么说沈阳城外尸山血海,仅仅明军就战死了12万人,基本上打得方圆十几里血流成河。

    其中军长这样的高级将领就战死了6人!

    师长高达12人!

    旅长更是高达30人!

    团长76人!

    营长268人!

    那种正面大会战下,基本上是用人堆出来的。

    看到这样的数字,军委会所有官员心里都在发抖。

    据说袁崇焕在统计关宁军战死的人数后,好几天没有吃进去饭。

    因为死的人实在太多。

    所以,辽东战场的抚恤金是多少呢?

    军委会也给出了一个答案:2380万两(约155亿元)!

    总抚恤金一共高达2730万两(约178亿元)。

    最后,从去年10月到今年5月,所有的军费开支是多少?

    1015亿两(660亿元)!

    短短的8个月时间,在军费上燃烧了1015亿两。

    要知道,崇祯九年,农税、商税,加起来的税收也就才4000万两左右。

    如果加上国营商社的收入,总收入差不多在6000万两左右。

    而这一仗,就打掉了朝廷一年半的收入。

    最最重要的是,据说南直隶的物价涨了。

    从南直隶抽调了近1500万石粮食出来。

    如果不是登州、海州、上海等市舶司对安南开放了,恐怕要维持这场战争的粮食补给,是非常紧张的。

    或者说,如果不是经历了之前那些年的土地改革,粮食藏富于民了,这一场战争根本不可能打下去。

    因为粮食如果都在大户、官员、贵胄手中,朝廷根本没法征调粮食。

    同时,从上海到辽东的海线,也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安南到大明的粮食,也保证了顺天府、山东、南直隶等地粮价的平稳。

    这些,都是保证这一仗正常运转的基础,缺一不可。

    实际上,战争的惨烈度体现在前线,而战争的综合实力,却体现在后方。

 第653章 陛下;咱是真的没钱啦!(第二…

    有不少人在看待历史问题的时候,都会着眼于某一个时期每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

    然后将这个特定的历史事件放大,来推断对整个局面的影响,进一步论证个人对历史事件的影响进程。

    当然,个人在历史中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南宋初年,没有岳飞的出现,恐怕南宋不一定能建国一百多年。

    例如隋末没有李世民的出现,历史可能会是另一番模样。

    不过,大多数时候,个人对历史的进程影响是比较小的。

    更多的时候,国家的存亡,都反应在当朝财政中。

    财政收入的崩溃,才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朝代灭亡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这么说?

    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可以体现出几个非常重要的国家管理指标。

    一、行政体系是否运转良好。

    财政收入一般有两块,一是税收,二是国营商社的收入。

    当收入暴跌,正面税收崩盘,以及国营商社破产。

    税收崩溃就意味着产业出了问题,而产业又是各地行政官员的考核指标,例如农业、商业等等。

    这反应出了行政的崩坏,具体表现就是贪官污吏太多,占据重要职位不干活,只收钱。

    二、国营商社入不敷出,要么是产业方向不对,要么是国营商社里的编制人员不干活。

    三、若是收不上来税了,说明顶层管理者也不思进取,不愿意改革,得罪利益集团。

    这些都反应出一个王朝灭亡的迹象。

    这个世界运转的逻辑是,当经济状况运行蒸蒸日上的时候,许多问题都可以被遮盖或者忽略。

    毕竟经济蒸蒸日上,大家口袋里的钱都在变多,没有人去在乎佃租是不是涨了,我是不是买得起田种地。

    但是,一旦经济增长整体放缓,大家口袋里的收入变少或者停止,而田的价格上涨,商品的价格上涨,以前被忽视的那些问题,就会浮出水面了。

    在经济学中,这些问题就有学名:灰犀牛。

    (灰犀牛:指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

    这个时候,社会的各个矛盾就会显露出来。

    如果这个时候,王朝还面临着巨大的外患,就会出现所谓的内忧外患。

    很典型的例如正统历史上明末社会既是如此。

    在内卷的社会中,整体社会财富没有增加,老百姓的土地被兼并走,社会矛盾日益加重,而辽东军事冲突越来越大。

    想要解开这个局面,并不是说那些片面的说袁崇焕不杀毛文龙,或者把东林党全部干掉就能解决的。

    因为根源就是财政制度问题,没有钱,就到处都是问题。

    有钱了,99的问题都可以解决,另外1的问题无非就是用更多的钱来解决而已。

    所以,到了21世纪,中国将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

    因为只有更好的发展经济,所有人的生活都得到改善,社会才会欣欣向荣。

    把饼做大,是执政者永远要考虑的第一目标。

    毕竟更加残忍的现实是:普通人只有在经济发展好的时候,才能过得稍微好一点。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经济发展如此重要,为什么张凡还要投入如此多的钱去打仗?

    这钱一算下来,国库肯定是不够的。

    这难度不是亏本的买卖吗?

    把南直隶的粮价打起来了,辽东又死了那么多人。

    接下来朝廷对各省的财政投入,可能都要放缓,经济的发展肯定会受到影响。

    看起来不划算啊!

    难道除了情怀上的收复故土,真的一无是处了吗?

    当然不是。

    首先,辽东有许多黑土地,这是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的。

    其次,辽东有许多铁矿,例如鞍山。

    大明朝此时此刻,已经点燃了工业革命的火种。

    辽东的价值,远远超过现在的101亿两。

    那么西北呢?

    西北除了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西北还能产出大量的棉花。

    棉花在工业革命的年代,到底有多重要呢?

    在正统历史上,20世纪以前,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

    棉花不仅是衣服、被子的原材料,纸巾、植物油、肥皂、火药、书里都有棉花。

    英国的工业革命就是棉花推动的。

    黑奴被卖到美洲去干什么了?

    没错,去种棉花了。

    大明朝现在产棉的地方很多,北直隶、山东省、河南省、湖广省、南直隶都产棉。

    但是,这些地方的潜力和西域比起来,真的就不值一提了。

    因为棉花这种农作物需要日照长,雨水少,西域是最合适的地方。

    言归正传,军委会这份奏表呈递上来了,一边的财务大臣却在瑟瑟发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