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3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门门火炮被往前推,建奴的士兵挎着枪,按照平时训练的标准往前,很快抵达辽河。
一望无际,横向至少有五里。
第588章 血战辽河;皇太极的噩梦(第三…
图尔格手里到底有多少兵?
与赵率教两个月的对峙,损了一万人,还有9万!
而辽河边上的明军还有4万人,如同加上西平堡的3万,就是7万人。
但是,双方其实都不知道对方的兵力真实数据。
留给皇太极的时间不多,他必须要加快战争的步伐。
皇太极给汤古代的时间是正月十五之前,必须摧毁西平堡到辽河的所有明军防线。
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局面就可能生变。
留给图尔格的时间也不多了,因为前两天皇太极还送来密信,催促他尽快决战。
现在,决战爆发了。
清晨的阳光照在落满白雪的枝头,冬鸟停留在枝头。
一阵阵微风拂过树梢,前面一望无际的银白。
不多时,冬鸟动震动的树枝惊得飞了起来。
整齐一致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响彻在天地间。
从高空俯瞰下去,一队队方阵,整以同样的节奏,向辽河边靠近。
仿佛整个雪原都在他们的脚下颤抖。
辽河对岸的明军也快速组建起了军阵。
雄浑的号角声在连绵起伏的军营上空回荡,在城寨之间回荡。
战斗开始了。
儿郎们拿起了武器,唱起了战歌。
雄赳赳气昂昂。
没有人知道自己今天是否能活到明天,他们尽情地用歌声宣泄出心中的压抑。
轰轰轰……
炮弹撕裂得空气发红,越过长空,朝双方的阵营坠落。
建奴士兵则继续往前推进,他们企图越过结冰的辽河。
明军则用威武大将军炮将最前面的那些士兵轰城稀巴烂,随后明军也开始向前推进。
从高空俯瞰,一条条线列阵,整齐一致,脚步一致,往前横推。
身边不时有人被击毙,但没有人去理会,他们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人一样,神色刚毅往前。
经过一轮轮火枪对射后,便开始肉搏战。
经过一个小时的会战,双方已经各自死亡几千人。
探子将建奴的情报送达回来,明军这才知道,建奴竟然全部出动了。
辽河边防军长王承胤怒拍桌子吼道:“他娘的!给老子将所有人动员起来!老子今天要跟他们打一场最硬的仗!”
“传令下去,咱们辽河第三军团,谁他娘的后退一步,老子就毙了谁!”
“是!”
号角声再次响起,更多的明军在集结。
更多的方阵集结起来。
连王承胤的中军方阵也集结了起来。
此时的辽河冰面已经被染红了好几里!
源源不断的明军往前推进,硬生生将建奴遏制在了辽河之上。
明军和建奴的伤亡情况如何?
这么说吧。
崇祯八年的明军,单说火枪手,一个至少可以两个建奴的火枪手。
这也是图尔格在这里打了两个月也没有捞到半点好处的原因。
明军无论是在火炮,还是对火枪的娴熟度,或者阵法的配置娴熟,以及军纪上,都压了八旗一筹。
此时的辽河上,躺下的更多的是八旗。
只见八旗不断的往前推进,又不断的被明军杀回来。
有的建奴士兵被杀得连滚带爬,甚至有一个团一个团崩溃的,在被监军打回来后,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上。
而明军,一个个像是不要命一样,眼睛都杀红了。
有的人的刺刀都断了。
战争到了中午,建奴已经被杀了两万人,明军也死了七八千人了。
辽河上的尸体堆积起来,人甚至可以躲在背后开枪。
传令兵将军报报给图尔格,图尔格怒道:“继续攻!谁敢后撤,一律斩杀!”
“嗻!”
但这个时候,建奴的军心基本上已经不稳起来。
再冲杀了一轮之后,图尔格不得不宣布暂停。
此时明军也不好过。
虽然明军可以一敌多,死的人少,可受伤的人却多。
明军战死人有八千左右,但受伤的却高达一万之多。
在下午一点的时候,建奴鸣金收兵后,明军也快速退回来。
后勤医疗队赶紧跟上,一箱箱青霉素被搬上来。
这个时候,科技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建奴当然也有从大明偷买的青霉素,但肯定是不够用的。
到了下午一点的时候,西平堡的情况呢?
此时的西平堡里面,简直就是一片人间地狱。
街道被染成红色,死人堆积如山,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尸体。
明军的防守非常强悍,汤古代一共砸进去了五万人,已经死了三万人!
他打了那么多年仗,从来没有见过人可以死得这么快,城内就像一个无底洞正在吞噬所有的生命。
但事实上,城内的明军也打得精疲力尽了。
明军战死的就有一万之多,带上的还有数千。
要知道,西平堡的明军一共也就才三万人。
再这样打下去,明军的军心也会崩溃。
双方是基本杀红了眼的。
汤古代没有任何犹豫,他也没有选择,再次动员了3万人,往城里冲杀。
就在这个时候,祖大寿的援军赶到。
一队队关宁军快速向前面涌过去。
当探子将军报传给汤古代的时候,汤古代暗叫不妙。
他猜到必然是广宁的明军来支援了。
而眼下,他手里只有2万人,其他人全部在攻城,总不能撤回来吧?
汤古代咬了咬牙,硬着头皮道:“结阵!”
祖大寿用望远镜望到前面的建奴正在快速结阵,不多时探子就回来了,大致通报了前面的建奴的人数。
2万人的统计,难度并不算大。
其他探子也回来了,其他地方暂未发现建奴。
说明其他兵力基本在攻城。
祖大寿不由得担心起来,不知道西平堡、辽河防线伤亡到底怎么样了。
祖大寿是一个喜欢在火枪手里混入步兵的人。
关宁军立刻摆好了军阵。
此时,地上的雪已经到了小腿的一半。
士兵们在严寒中快速往前推进。
双方很快就用火枪对上了。
但是在拉近距离后,建奴突然发现明军里居然有步兵!
刚开始短兵相接,建奴的前锋营就被杀得哭爹喊娘起来。
火枪手集中火力远程打击步兵,肯定占优势。
但一旦进入近身战,就不同了。
就像一个从来没有受过近身杀人训练的人,对战一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专业士兵一样。
第589章 鏖战(第一更)
时代变了。
冷兵器正在被取代,前火器时代的战争规模明显因为火枪的普及而扩大。
传统时代的一个合格士兵,要训练至少一年,精锐至少两年以上。
但是燧发枪的出现,三个月,只需要三个月,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就能成为战场上杀人的士兵。
不仅如此,不再需要铠甲。
铠甲在古代战争中,到底是什么地位?
为什么古代藏刀不算造反,藏铠甲就是造反?
理由很简单,因为铠甲的做工十分复杂。
它涉及到冶铁、锻造、手工、纺织等等一系列的流程。
如果一旦在某个人家里发现了十几副铠甲,意味着这个人不仅仅是有铠甲,而是有一套制造铠甲的全流程产业线。
一旦有一套全流程的产业线,要造出更多的铠甲,只是原材料的问题了。
当前火器时代的到来,使铠甲慢慢失去它在战争中的地位,也意味着军工制造流程的精简。
对于各国来说,都大大节约了成本。
这些节省出来的成本,可以购买更多的粮食,发更多的军饷,招募更多的士兵。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换做是过去,皇太极就算将漠北蒙古铲平了,再在国内挖地三尺,也不可能动员40万大军出来与明军开战。
但现在他可以,硬着头皮做到了。
然而,皇太极终究是没有转过弯来。
他一味地追求军队的人数,大大扩充火枪手的数量,却大大削减步兵的数量,将传统步兵转换成骑兵。
就导致了眼下的这种局面。
阿拜吃过的亏,现在汤古代也开始吃。
当双方进入近身肉搏的时候,明军的步兵开始成为战场的主导者。
他们左手持盾牌,右手握刀,动作快而狠。
一刀就能杀一个建奴的士兵,刀刀都在致命的地方。
这种刀法,一定是经过千锤百炼了的。
并且配合盾牌、甲胄,简直就是行走的杀人机器。
建奴火枪手的刺刀,很难立刻将他们杀死。
就这样,建奴的前锋队很快被明军给打崩。
传令兵传来了消息后,汤古代的眉头皱起来了。
当他询问得知明军的队伍里居然混入了不少步兵,心头有些发紧。
当初在搞军改的时候,不是说火枪队不需要步兵了吗?
这明军怎么不按照规矩出牌?
汤古代记得来回打转。
这样不是办法啊,这么玩下去,老子要完蛋。
人被逼到穷途末路,总会想到办法。
你别说,很快,汤古代还真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什么办法?
扩大这个方阵的距离!
这是什么战术?
早些年,北京军事学院刚成立的时候,崇祯在讲武堂专门讲过关于线列阵的各种战术。
其中有一条提出,在线列阵中混入重步兵,只要能抗住双方对射的那一段激情期,哦不,是激烈期,也不对,是惨烈期,就能进入肉搏战。
一旦重步兵与火枪手进入肉搏战,能占据很大的优势。
就像祖大寿这一套战术。
但是,这一套战术也不是不能破。
要破也不难,扩大方阵的间距。
这意味着重步兵进入火枪方阵,搏杀了一部分后,想要持续打击后面的方阵,就面临后面的方阵的枪杀。
而因为后面的方阵离前面的有50米以上,重步兵将再次进入火枪方阵的火器打击范围。
步兵必须再次熬过50米的痛苦期。
而军队的意志力是有极限的,这样下去,步兵熬不过几个方阵,就被摧毁了。
此时的汤古代,就想到了这一块上了。
他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比阿拜那个狂妄自大的家伙要靠谱。
想到这一点后,汤古代立刻下令调整了自己中军的战术,命令中军奔赴前线去抵挡明军。
前锋正在溃败,明军势如破竹。
而当汤古代的中军填补上去后,局面还真就发生了变化。
明军的步兵优势立刻被抵消掉。
不仅如此,因为混入了步兵,导致方阵的整体火力减弱,这个缺点在此时被放大。
打了一个小时后,明军竟然丝毫不能往前推进。
祖大寿的眉头皱起来了。
他心中暗叫不妙,没想到被敌人找到了破解之法。
祖大寿不甘心道:“鸣金收兵。”
明军开始有条不紊的后撤,左右翼的纯火枪队开始掩护中军退走。
汤古代并没有下令追击,因为他不知道来了多少明军。
明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