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3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雪原仿佛在颤抖。
双方的距离快速拉进。
很快,最前面的冲锋队对撞在一起。
锋利的斩马刀削开了瓦剌人的头骨,脑浆在风雪中飞舞起来。
第556章 开始暴走的京卫军(第三更)
热血如同沸腾的岩浆,飞溅在铁甲上。
转眼之间,瓦剌人的前锋队就被冲得人仰马翻。
后面的明军如同咆哮的洪流一样滚滚而来,地面的雪也飞扬而起。
修长而锋利的斩马刀配合快节奏的冲锋,一瞬间爆发出来的力量能将人劈成两半。
惨叫声从耳边响起,夹杂着风雪的呼啸,热乎的鲜血飞溅到脸上,混杂着铁甲摩擦的味道。
刀刃在脖子上切割而过,带走年轻的声音。
人头被削掉下来。
鲜血快速染红了雪原。
不断有瓦剌骑兵坠马,被踩踏成肉泥。
如果说卢象升是勇,那么曹诏的打法就是狠。
用他的话来说:只有狠,才能保证胜!
瓦剌人也非常勇猛,他们没有退,而是发狠的往前冲,手里的刀子不停挥砍。
不断有人坠马,或是明军,或是瓦剌人。
很快,双方竟然就陷入了鏖战中。
双方的阵型都非常密集,就像两块锋利的钢铁碰撞在一起了一样。
但真实的情况就是用血肉组成的阵型,以锋利的长刃相互冲击。
以人的血肉之躯,对抗双方爆发的巨大冲击力。
许多人在这种锋利而强大的冲击力下,身体崩裂、扭曲,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这一刻,人的生命比路边的草芥还要廉价。
这时,左右的明军开始狂奔,气势如虹,如同两道锋利的剑在雪原上飞骋,朝瓦剌人左右翼冲来。
数万马蹄在雪原上咆哮,震得地面仿佛在下沉。
明军爆发出了震天的喊声:“吾皇万岁!大明万岁!”
声音在雪原上回响,震得周围树上的积雪都落下来了,躲起来冬眠的小动物也吓得瑟瑟发抖。
随后,一排紧跟一排,军官带头冲锋,冲进了瓦剌人的队伍中。
从高空俯瞰,左右翼开始快速往前横推!
在左右翼的冲击下,瓦剌人的队形明显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塌。
“大家快跑!明军杀来了!”
“快跑啊!”
“不要杀我!”
“”
慌乱的情绪如同瘟疫一样在快速传播。
左右翼中间的队形乱了,后面的人还不知情,往前冲,结果撞得前面的人乱七八糟,无数人坠马,被自己的人踏成肉泥。
而左右翼的明军则在快速犁进去。
一个小时后,天已经黑下来。
但是冬天的夜晚,视野非常好。
瓦剌人的队形彻底崩溃,吉日格勒在亲卫军的护送下,准备杀出一条血路逃往豫望城。
但明军已经将周围的路全部堵死。
剩下的是一场大屠杀。
大屠杀从来都是曹诏的特色。
当年在归化城,当真土默特部杀了几碗土默特人,将归化城前面那条河流都杀得断流了,就是他曹诏干出来的。
当然,其实也是崇祯允许,甚至有些怂恿他这么干的。
吉日格勒死不死不知道,但到了后半夜,明军的包围圈里已经没有一个活着的瓦剌人了。
这个过程中,瓦剌人有没有嚷着要投降也不知道,但没有一个明军听到了,即便听到了也没有这个闲工夫。
杀了再说。
后半夜的时候,没有清理人头,明军快速集结,然后回到了安边所。
因为根据最新情报,还有更大规模的瓦剌人在附近。
曹诏是一个狠人,但绝对不是一个蠢人。
相反,他是一个打仗非常有谋略的人呢。
回到安边所后,周围立刻布满了防线,然后曹诏开始给皇帝写信。
信被连夜送往南边的平凉府。
第二日下午,刚刚到平凉府的皇帝,就接到了曹诏的信。
曹诏不仅仅是写了捷报,而且将这些天,他的探子收集的诸多情报全部归纳在里面了。
看完信的崇祯,没有继续在平凉府停留,而是立刻动身。
去哪里?
去陕西镇!
陕西镇固原离豫望城只有两百里不到。
为什么去陕西镇?
因为还不知道豫望城现在到底有多少瓦剌军。
但至少这对瓦剌军已经抵达了豫望城。
现在去陕西镇,当然是为了阻止瓦剌军进一步南下。
与此同时,打探这支瓦剌军的真实人数。
如果对方人数多,就采用分割战术,然后各个击破。
如果对方人数少于自己。
那还用问,以最快的速度全部砍了!
没有在平凉府停留,走之前,崇祯只是交代了平凉府的知府,妥善安排好从西安府运过来的军粮。
崇祯原本的计划是到平凉府后查探敌情,最理想的状态是瓦剌人现在还被困在宁夏镇。
如果是这样,就可以将后勤点推到平虏所,也就是豫望城。
在那里设置补给点,这样离宁夏镇更近一点,大军随时可以补充粮草。
但现在局势有变,既然敌军已经到了平虏所了,那就亮刀子吧!
至于洪承畴,倒是和济尔哈朗完美地错开了。
十月十九日,抵达豫望城外的巴图尔开始清扫周边的村子和城寨,用来做补给。
随后,切断了豫望城所有的补给线,孤立了豫望城。
到十月二十日的时候,巴图尔见吉日格勒尚未归来,便派人前去查探,在豫望城和安边所中间地带,瓦剌人的探子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他们看到无数被冰雪覆盖的残肢断体。
消息传回到巴图尔那里,巴图尔立刻派人出去搜索活着的残军。
两日之后,一小撮活着的瓦剌人回到了巴图尔的营帐中,将战争的过程描述了一遍。
气得巴图尔台吉在营帐中发飙。
“对方有多少人?”
“启禀台吉,对方有5万人!”
“放屁!固始汗南下之前打探清楚了明军的布防!这附近不可能有这么多明军!”
“可是台吉,我军一万精锐,竟然全军覆没,这对方的人数肯定多余我们!”
巴图尔眼睛眯了起来,他说道:“这附近最大的一个明军驻扎点是安边所,不过才一千多明军驻防,而且是明军编制中的地方预备役!”
他有问道:“济尔哈朗还没有来么?”
“报台吉,济尔哈朗部今日下午能抵达!”
“好,等济尔哈朗来了,咱们先攻克豫望城,等待固始汗大军南下,集中兵力清扫明军!”
“是!”
下午,济尔哈朗果然到了,双方在豫望城挥师。
不过,他们不知道,皇帝的中路军已经快速朝固原挺进。
崇祯采取的是急行军,连夜赶路,大军断断续续修整,随后继续赶路。
在二十三日下午,便抵达了陕西镇的固原。
刚刚抵达,锦衣卫已经送来了最新的情报。
豫望城被数万瓦剌大军围困。
崇祯盯着地图,脑子飞快转起来。
如果是数万,说明瓦剌人分兵了!
瓦剌人的主力还没有全部南下到豫望城。
按照时间推算,此时的洪承畴已经抵达宁夏中卫,如果是这样,洪承畴在西北线上,可以说是一道屏障。
即便是瓦剌人的主力大军要南下,遇到洪承畴,也会花费一定的时间。
无论现在宁夏镇情况如何,敌军两路处于分割状态了。
在固原做了短暂的补给后,依然没有停留。
兵贵神速,崇祯亲率京卫军,开启了暴走模式!
第557章 皇帝的分兵战术(第一更)
雪夜,天寒地冻。
一队队京卫军安静地赶路。
风从树林吹过,马蹄踏在雪地上,火炮架的轮子压过白雪,士兵们沉默地走在雪夜中,脚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有两支轻骑在附近探路。
崇祯带着锦衣卫,走到大队伍的后方,来回巡视。
皇帝骑着马,跟随大队伍一起行军,原本疲惫的士兵们,都精神抖擞起来。
崇祯还时不时会随即找一些士兵聊上几句,拉拉家常。
红娘默默地跟随在他旁边,看着自己的夫君,她心中颇为动容。
她想起当初两人相遇,自己倒是有几分贪恋这位张公子英俊的容颜和非凡的气度。
后来得知他是皇帝,心中还一度出现了反感的情绪。
再到后来没羞没臊地在一起探讨起人生。
这些年的大明朝经历了许多事。
民间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手推动的。
他正在改变世界,用他无比坚定的意志。
这些人们曾经想都不敢想,但是他却已经开始做了。
他不仅仅在庙堂之上扭转乾坤,还能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和自己的士兵同甘共苦。
对于人类来说,长时间赶路,本身就是违反人性的。
更何况是在这种天寒地冻的雪夜急行军,这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如果是换做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普通人,早就意志瓦解,停滞不前了。
饶是京卫军这种大明最精锐的部队,也无法长时间如此。
毕竟人是碳基生物,是有血有肉的,不是钢铁。
但是,从西安府到平凉府,从平凉府再到固原,再到现在北上豫望城,京卫军表现的意志让人震惊。
他们沉默地往前行进,没有人喊苦,更没有人喊累。
为什么?
因为大家都知道,皇帝陛下和他们一起,皇帝陛下没有坐在马车内,皇帝陛下也风餐露宿。
人需要精神的力量。
尤其是在艰难的环境下,人想要活下来,都渴望精神的力量。
红娘跟着崇祯一路走来,她也感觉自己全身充满了干劲。
大军行动地很快,丝毫没有受到风雪的影响。
急行军到底有多重要?
这么说吧,它是为了占尽先机,为了让敌人完全反应不过来。
如果你正常行军,或者走走停停,大概率上是很快就会被敌军的情报人员发现,然后快速将消息送回去。
如果是急行军,敌人情报人员会不会发现?
也会发现。
但是你会比敌人预计的时间提前到达,给敌军一个措手不及。
正统历史上,有一位喜欢亲征的皇帝,就急行军狂魔。
谁?
教整个欧洲名将做人的拿破仑!
拿破仑的军队是出了名的快!
因为拿破仑经常陪着士兵一起赶路。
他的士兵能翻山越岭,让当时欧洲的所有名将防不胜防。
拿破仑曾将法军行军步调从两秒三步提高为一秒两步。
别看这只是小小的细节,但这却能改变战局。
同样,张凡也是这么玩的。
他穿越过来,每天极其自律地锻炼身体,保持旺盛的精力,就是为了保持在战争期间,他自己也能跟上军队的步伐。
十月二十五日,崇祯已经离豫望城只有四十里。
此时,巴图尔和济尔哈朗都在豫望城外。
两人正在商定要不要先对豫望城进行一轮围攻,毕竟豫望城内只有2000明军。
当然,鉴于吉日格勒战败,巴图尔最近比较谨慎。
他不仅派了一支探子去安边所附近昼夜巡逻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