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2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两家联合起来干掉了北边的莫朝后,两家的矛盾彻底爆发了。

    在天启七年到崇祯二年,爆发了第一次战争。

    又在崇祯三年到崇祯六年,爆发了第二次战争。

    也就是沈棨所说的两家刚打完仗,大家都很累。

    历史上,这两家一共打了七次战争。

    这才是第二次。

    总体来说,这就是安南国目前的局势。

    这下好了。

    丫的君主的权力被权臣架空了,这不是给了崇祯讨伐的理由么?

    而且名正言顺啊!

    而且还有一个理由。

    什么理由?

    黎朝不纳贡!

    你大明朝是你干爹,按照大中华圈的规矩,你这个附属国得每年乖乖纳贡,可朕自登基一来,连你个鸟蛋都没有看到。

    朕给了你六年时间自己好好反省,六年你都没有反省过来。

    就不要怪朕了。

    二月十四日一大早,南部军区总督孙传庭检验完最新一批的粮食,又检验完所有的火器,刚回到总督府,下面的人突然来报:“大人,有一封密信。”

    孙传庭接过来,打开一看,上面写着简短的一句话:阮家派人前来。

    看完,孙传庭立刻让人将秦良玉请来。

    他当然知道这密信是谁送过来的。

    事实上,在钦州经营南部军区的这几年,安南国没有少送情报过来。

    刚开始孙传庭和秦良玉还很迷惑,后来接到皇帝的密信,才知道皇帝早已在安南国安插的探子。

    具体是谁,就不太清楚了。

    “秦帅,阮家如果愿意与我们联合,将会大大降低我们征讨安南国的难度,我猜测,阮家这一次被郑家击败,元气大伤,是想借我们之手,对付郑家。””

    秦良玉说道:“事关重大,还是先见到阮家的人,看看对方是什么态度。”

    数日之后,孙传庭接到了来自北京的密报。

    当然是皇帝写给他的。

    内容也很简单:安南国不侍奉大明,皆因郑氏谋权乱国,大逆不道,阮氏满门忠烈,朝廷当联合阮氏征讨郑氏,匡扶黎朝社稷。

    很简单吧?

    但简单的几句话中却藏着太多消息。

    郑氏挟持黎朝君主是事实,阮氏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大明朝在出兵之前,要表彰阮氏,要将阮氏变成勤王的正义之师。

    这样大明的军队在安南国才能立得住人心,在对安南国首都升龙城作战的时候,才不会被安南国老百姓攻击。

    这才是上策。

    那么是不是真的帮黎朝匡扶社稷呢?

    你说咧?

    孙传庭看完皇帝的密信,不由得感慨,陛下远在千里之外,却对安南国的情况了如指掌。

    孙传庭将皇帝的密信给秦良玉看了一遍,巧得很,当天阮家的秘使就来了。

    此时,远在紫禁城的崇祯则看着地图。

    那是西南的地图。

    他的目光落在安南国上面。

    “如果收复安南国,就可在南定、清化、义安、顺化、会安、广义、归仁,分别设立8个港口,用几千艘船,从这里源源不断运输粮食,绕过琼州和台湾,一路北上,将粮食运输到天津的大沽口,从大沽口进入京师之地。”

    “这一次因为卖地而下放到民间的通胀问题,将迎刃而解。”

    顾炎武在一边道:“陛下圣明,若是如此,将大大增加顺天府的粮食,朝廷便还能再在新城卖出更多的地来。”

    崇祯道:“恐怕今年一整年,孙传庭和秦良玉都得待在安南国了。”

    “安南小国尔,王师应当很快便能有大捷。”

    “你不懂。”崇祯笑道,“红夷人的势力也早就介入到安南国了。”

    “红夷人?”

    “弗朗机人,他们向阮家售卖火炮和船只。”

    弗朗机人便是葡萄牙人。

    明末荷兰人在台湾发展,而葡萄牙人在澳门发展,顺便还与越南有诸多联系。

    皇帝突然道:“煤矿怎么样了?”

    “山西总督耿如杞昨日抵达了京师,臣刚与他提及此事,诚如陛下所言,山西民间亦有关于煤矿的传闻。”

    “你记得多提报几台蒸汽机运过去。”

    “是。”

    “煤矿开采的进度要加大,务必要完成今年的任务。”

    “臣领旨。”

    不多时,孙承宗前来求见。

    “陛下,上海府来报,截止到目前,已经有三万石粮食出海,运往钦州。”

    “好,朕知道了。”

    他抬起头看了一边的方正化一眼,问道:“最近的廷议结果如何?”

    “韩阁老提出了几个问题。”

    “一、希望银行加强对商社的背景审核。”

    “二、希望在动工之前,提前预售房屋。”

    崇祯道:“好,这些让他们一起商议详细方案。”

    方正化又说:“皇爷,大臣们都担心房子卖不出去,现在朝堂上上下下都在说没有人愿意买那些房子。”

    卖不出去?

    “他们多虑了。”

    眼下转眼已经到了二月下旬,眼看南部军区已经在做准备了。

    而皇帝呢?

    青霉素的量产也要提上日程了,如果节奏跟上来,今年就可以运到南部军区去给前线使用。

 第471章 既然如此;我明军只能坐收渔翁…

    孙传庭和秦良玉两人见到了阮家的密使。

    这是一个矮瘦的年轻人,他用比较熟练的汉语说道:“在下叫阮福沧,奉阮主之命,前来拜见大明南军总督孙传庭孙大人,南军都督秦良玉秦帅。”

    他倒是清楚得很。

    看得出,来之前,他做了仔细的功课。

    阮家的势力位于安南国的中部。

    由于黎朝君主被架空,莫朝被打废,阮家和郑家便在安南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阮家的家主被尊称为阮主,阮氏在地方上有独立的财政权、军权、司法权等等,俨然就是一个独立的小王国。

    只不过名义上还尊黎朝君主为安南国的国王而已。

    所以,阮主完全有资格,也敢单独派人来见孙传庭。

    而孙传庭从这个人的举手投足便可以判断出此人在阮氏身份不低。

    孙传庭仔细回忆了一下,沈棨曾经送过来的名单,阮氏高层中,的确有一个叫阮福沧的人。

    此人是阮氏大将阮福澜的儿子,阮主阮福源的侄子。

    孙传庭不动声色道:“使者来此有和贵干?”

    阮福沧直言不讳地说道:“在下来见孙总督,是想请求孙总督能派兵援助我们,共同讨伐逆贼郑氏。”

    孙传庭和秦良玉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丝惊讶。

    好家伙,皇帝刚来信说要联合你们,你们就送上门求援。

    有那么一刻,孙传庭甚至认为皇帝真乃神机妙算也。

    只是此事关系重大,即便孙传庭和秦良玉想要联合阮氏,也不可能立刻就表现出来。

    他说道:“此事乃是你们的内政,你来找我们,不太适合吧?”

    “孙总督,郑氏专权而跋扈,挟持我主而号令群雄,意图行曹孟德之举,此乃违背刚理伦常之举,贵国身为天朝上国,礼仪之邦,难道要眼看礼乐崩坏乎?”

    孙传庭想了想,说道:“你想要多少兵马?”

    “1万大军如何?”

    秦良玉道:“郑氏有多少兵马?”

    “5万大军,我阮氏亦有三万人马。”

    孙传庭看着阮福沧说道:“昔年倭寇入侵朝鲜,朝鲜人也是求援我朝,我朝皇帝陛下宽仁四海,体恤天下万民,遂出兵讨贼。然则倭寇有30万之众,而朝鲜担忧我朝不援助,谎报敌人数量,故意告之敌军不多,导致首战大败,后朝廷大举援军,放荡涤倭寇,然天子震怒,痛斥朝鲜。”

    “当今大明天子乃千里难遇的雄主,若是使者故意瞒而不报,唯恐伤了双方的和气,届时天子天威震怒,挥兵百万,恐非汝所能承担。”

    阮福沧被孙传庭这么一说,顿时有些害怕起来,他说道:“孙总督恕罪,那郑氏在升龙城掌握御林军12万,又有红夷人的船炮,甚是难对付,若非如此,小臣也不敢来叨扰大明。”

    秦良玉接过话,说道:“说说你的具体想法。”

    阮福沧不敢有隐瞒,说道:“秦帅,我主计划今年北伐,若是大明能出兵进军鸿基,郑贼必然会大军从升龙城东进,届时我阮氏大军兵分两路,一路走陆路,一路走海路,在南定挥师,挺进升龙城,使郑贼腹背受敌,郑贼必败。”

    他说的鸿基,离钦州非常近,也是沿海的一个港口。

    孙传庭算是明白了,阮氏就是想明军牵制郑氏。

    这不是他孙传庭要的合作。

    “你且下去稍作休整,本帅过两日在恢复你。”

    阮福沧也不再多说什么,被人带出总督府安排下去。

    孙传庭说道:“秦帅有何高见?”

    “他说的倒也不失一个办法,正如陛下所言,郑氏强大,先联合阮氏灭郑氏,只是……”

    “只是什么?”

    “陛下的敕令是让咱们彻底收复安南国,既然是彻底收复,最后郑氏、阮氏、黎朝都要灭掉,既然如此,兵事一起,自然是让阮氏先与郑氏交战,我们佯装攻占鸿基即可,待阮氏与郑氏打得精疲力竭,再出兵也不晚。”

    孙传庭也沉思起来,秦良玉说得当然是对的。

    只是他在思考另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气候的问题。

    安南国湿热难耐,皇帝又想要全部收复,南军经过几年的训练,军纪严明如铁,战斗力是不必担心的,就担心热病。

    一旦受伤,就非常容易感染。

    自古军中生了疫病,再优秀的军团,都无法再作战。

    北宋神宗年间,交趾国(越南在北宋的称呼)作战,在广西屠杀平民,朝廷大怒,大宋调动最精锐的西军南下,一路横推交趾。

    但是后来,还是全线撤兵了。

    为何?

    因为瘴气、毒虫太多。

    军中大疫,连差点将西夏打得灭国的西军都扛不住了,最后撤兵。

    这一次,大明会不会也是一样?

    孙传庭和秦良玉心中都没有底。

    但现在已经到了不能等的时候了,皇帝在密信中写得非常清楚,今年必须要有粮食运回顺天府。

    据军委会传来的最新消息,清江督造船厂一口气下发了300艘海船,从上海口出发,随时做好了来安南运输粮食的准备。

    如果此事因前线耽搁了,孙传庭和秦良玉谁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既然阮氏愿意联合,我们就以协助铲除奸臣的名义,出兵剿灭郑氏,此战我们打配合即可,秦帅以为呢?”

    “可行。”

    什么叫此战我军打配合即可?

    就是刚开始,我军攻占鸿基,然后在鸿基呐喊,吸引郑氏过来,然后进入防御阶段,之后的事就交给阮氏自己了。

    等阮氏和郑氏打得两败俱伤后,大明朝就开始清扫战场。

    这就叫此战我军只打配合即可。

    当然,问题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因为现在是要灭一个国,收复失地。

    不仅仅是战争层面的事,更复杂的还是政治层面的事。

    政治层面的事,对张凡来说是事?

    没有后手,不占大义,没有后续一系列的手段,他会出兵?

    次日,孙传庭和秦良玉刚检阅完军队,下面又有人来报,说升龙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