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斯·普特曼斯微微一怔,随即说道:“你们要多少?”

    周延儒竖起了一根手指,汉斯·普特曼斯立刻明白过来:“一百万两?”

    “一亿两。”

    两人都呆住了,这些东方人都疯了吧!

    他们是不是对一亿两有误解?

    一亿两到底有多少?

    明朝后期的大航海时代,全世界的白银总量也就差不多20亿两左右。

    大明朝现在张口就是1亿两。

    就算荷兰人再富裕,也不可能接受得了。

    威尔姆斯说道:“这个条件我们无法接受。”

    “你们没有选择,否则你们将永远被软禁在这里,如果哪天我们的皇帝陛下不高兴了,也可能会杀掉你们。”

    说完,周延儒转身离去,不给两人再说话的机会。

    这是一次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谈判,不可能一天就谈完的。

    真正的谈判,都是逐步逐步加筹码,释放条件,逐步逐步妥协,商议。

    大明朝更不可能第一天就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

    当天下午,周延儒就收到了消息,汉斯·普特曼斯和威尔姆斯要写信。

    给谁写信?

    当然是给巴达维亚的简·皮特斯佐恩·科恩写信。

    简·皮特斯佐恩·科恩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最高话事人,是荷兰东西印度公司那十七位董事最器重的封疆大吏。

    在这个时候,只有简·皮特斯佐恩·科恩还有资格决定接下来是不是要赔款。

    对于这样的要求,周延儒当然是立刻就答应了。

    于是,信在当天天黑之前就送出去了。

    当然,信被周延儒抄录了一遍,然后又找翻译官翻译过来。

    再然后,将抄录的荷兰文与翻译的汉文全部送到北京给皇帝陛下。

    给皇帝的呈报刚刚送走,福建巡抚熊文灿就来了。

    “参见周府堂。”

    “熊大人,请坐。”

    “听闻今日周府堂见了红夷人?”

    “是啊,陛下打算让红夷人给钱。”

    “红夷人生性狡诈,未必愿意。”

    “不愿意也得愿意,现在朝廷对海上的兵锋只会越来越强势,这是陛下的信中对我说的。”

    周延儒这话意有所指,熊文灿便听出来了。

    他今日来也是为了这些事。

    什么事?

    杨十三下面那个人搜出写给红夷人的信那件事。

    杨十三现在还在大牢里,那个带信的人倒是招了,说是自己就是想卖点钱,把责任全部揽了下来。

    但这事可没有这么简单。

    熊文灿道:“周府堂,杨十三之事……”

    “那件事,本官已经如实上奏陛下。”

    “这……”

    “莫非熊大人有什么话要说?”

    “下官冒昧直言,此事已经水落石出,就是那张平二想要卖情报给红夷人,赚一笔钱,与杨十三并无关系,与郑家也无关系,下官是担心,此事被有心人利用,挑起矛盾,让陛下为难。”

    熊文灿说得十分委婉:“咱们做臣子的,当然是要为陛下分忧。”

    “熊大人说得对,所以本官如实禀报。”

    他顿了顿,转移话题道:“恭喜熊大人,台湾收复后,就要辛苦你了,熊大人也是劳苦功高。”

    “与周府堂相比,下官不敢居功。”

    两人客套着。

    十二月初十,紫禁城。

    湖广布政使邱禾嘉到了京师。

    皇帝点名要见他的,是关于在武昌建第二个经济特区的事情。

    这一天一大早,顾炎武和黄宗羲都在。

    在邱禾嘉到之前,皇帝随口问道:“张溥他们最近如何?”

    顾炎武说道:“张溥和方以智他们在北京大学里潜心研读陛下的书籍,倒是很少外出走动。”

    “读了一年多了,总得有个动静了吧。”

    “明日臣去看看。”

    “不必,下午就让他们都进宫来见朕。”

    皇帝要见张溥他们,这倒是让顾炎武和黄宗羲都很意外。

    “是。”

    便在此时,方正化进来了。

    “皇帝,泉州周大人有一份重要的奏疏。”

    本来现在许多奏疏崇祯都不看了,给内阁去处理,司礼监去批就是了。

    不过泉州的奏疏,他肯定要看的,必然是关于市舶司的。

    皇帝打开一看,卧槽!

    他的脸色立刻就阴沉下来。

    临战之前,有人卖明军军情给荷兰人!

    而且还是郑家的人!

 第440章 武昌经济特区(第一更)

    周延儒总是会添些油加些醋的。

    例如那个情报是张平二藏着准备送出去的,但他是杨十三的人。

    而杨十三又是杨六和杨七的弟弟。

    杨六和杨七是郑芝龙十八芝的成员,郑氏集团的重要人物。

    没说是郑家的人指示的。

    但每一个字,都透露出对郑家的指责。

    这份奏疏可不是密奏啊,是通过了通政司,呈递到内阁,内阁批阅完后,上报到乾清宫来的。

    内阁首辅韩爌在上面写的建议比较委婉:由宪兵司严查。

    崇祯将奏疏放在一边,不动声色。

    严查个蛋!

    现在怎么严查?

    郑芝豹和施大瑄还在热兰遮城,你现在跑到泉州去把郑芝虎给办了?

    韩爌一遇到边事就犯糊涂。

    而且现在台湾真的收复了吗?

    当然没有!

    才打下来了一个台南的热兰遮城。

    才将荷兰人的势力驱逐出来了。

    还有西班牙人!

    西班牙人此时此刻在台北。

    天启年间,荷兰人占领台湾,主要是台南部分。

    在南洋与荷兰人是竞争对手的西班牙人知道后,大惊。

    为什么会大惊?

    难道西班牙人没事坐在办公室就喜欢一惊一乍?

    当然不是!

    这个时代的大航海主要有三个国家。

    一是西班牙,二是葡萄牙,三是荷兰。

    前两个是老牌殖民帝国,荷兰算是后来居上。

    他们在南洋相互竞争。

    其中荷兰趁着自己强大起来了,到处撩骚西班牙,也撩骚葡萄牙。

    两个老牌殖民国家在这个时代,已经颓势渐现。

    前大航海时代,巨量的财富流入西班牙和葡萄牙,那里的贵族和官员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国家越来越。

    面对新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的强势竞争,西班牙人也拿出了要搞死对方的架势,可无奈持久力越来越不足了。

    大明末年,南洋的贸易和大明东南联系很紧密。

    东南有一个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台湾岛!

    如果要与大明朝和日本做生意,西方人就必须占据台湾岛,谁占据了谁就有主动权。

    为何?

    台湾岛,离南边的吕宋岛(菲律宾北部)只有800里海域。

    北京城到山海关有600里。

    你想想,这么近的距离,这就是商业的黄金道。

    假如荷兰人占领了,荷兰人就能在台湾岛附近建立军事港口,控制福建与南洋的航线。

    这个时候,完全可以阻断西班牙人在这条航线上的任何商船,彻底掐死西班牙人从中获取利润的机会。

    而此时此刻的吕宋岛是被西班牙人占领的。

    西班牙人早在万历年间,就想北上占据台湾,以此为据点,控制大明朝、日本和南洋的贸易线,从中获得巨额利润。

    一听说荷兰人占据了台湾,坐在办公室里的西班牙人当然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快!快!快!

    于是西班牙人也赶紧把船开到台湾。

    只不过荷兰人占据的富裕且温和的台南平原,西班牙人占领的是台北。

    现在才搞定了台南,打垮了荷兰人而已,台北还有西班牙人。

    所以,郑家还有大用处。

    而且以后要顺利地吃下所有大明朝与南洋的贸易线,也需要利用郑家,毕竟他们有现成的资源。

    整顿肯定要整顿,但不是现在。

    至少在把西班牙人抓起来之前,不要动郑家的人。

    周延儒是有任务在身的,他的任务就是建立市舶司。

    而郑家的存在,无疑是阻碍了泉州市舶司的建立,所以他才想着搞郑家。

    这本身没有错。

    多搜集郑家的黑料,等时机成熟一锅端。

    方正化在一边不说话,皇帝说道:“先留中待发。”

    “是。”

    方正化立刻就知晓皇帝的意思了。

    “奴婢先告退。”

    他出去后,便去了内阁,向内阁通知皇帝的态度。

    韩爌听完后,说道:“现在海禁废除在即,陛下既然想要从台湾和安南获利,怎能允许东南有一个不受朝廷控制的郑家存在?”

    “韩阁老,陛下没有表态,此事便暂且不提吧。”

    “方中官,孙大人那边知晓此事吗?”

    “应该是知道了。”

    “那他什么态度?”

    “没有表态。”

    “这……”韩爌看了看其他内阁大学士,“陛下这到底还在顾虑什么,眼下时间已经不多了。”

    此时,乾清宫内,崇祯站在巨大的地图前,他说道:“黄宗羲”

    “臣在。”

    “崇祯七年正月初一,《大明海关法》要对外颁布了。”

    “是,陛下放心,《大明海关法》已经通过了廷议,诸位御前大臣都已经无异议,如期可以对外颁发。”

    “好,新的《商税法》呢?”

    “也已经草拟完毕,前些日提交内阁,由廷议讨论,综合多方建议。”

    “嗯,你去给韩爌传话,就说正月之前,得让廷议给出一个最终的建议来。”

    “是。”

    来年肯定要颁布新的《商业法》、《商税法》了。

    毕竟现在有些省的商业已经出现了一定规模。

    正在此时,王承恩进来说道:“皇爷,邱大人在殿外恭候。”

    “快,快让他进来。”

    “是!”

    不多时,湖广布政使邱禾嘉便进来了。

    “臣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看到邱禾嘉,崇祯心情是大好。

    这是一个干吏,做事雷厉风行。

    现在崇祯就需要这样的人。

    未来,这样的人越多越好。

    “快免礼,赐座。”

    “臣……臣不敢。”

    “坐,朕还有许多话要与你说。”

    邱禾嘉这才坐下来。

    崇祯道:“今年的苎麻种得不错,内阁都跟朕说了,奏表朕也看了。”

    邱禾嘉连忙谦虚道:“都是陛下前年提醒得好,否则微臣哪里会知道要种苎麻。”

    “湖广省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又地处中域,交通发达,你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些优势。”

    “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辜负陛下对臣的重托。”

    “朕这次让你提前回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要与你商议。”

    “请陛下明示。”

    “朕打算将武昌划为大明朝的经济特区。”

    邱禾嘉一听,有些发懵,不太懂。

    一边的顾炎武和黄宗羲显然也有些懵逼。

    “陛下,臣愚钝,不太清楚陛下所言经济特区。”

    “就是给你武昌特殊的政策,扶持多产业的发展,并且多项朝廷并未开放的政策,先在武昌试行。”

 第441章 新政!新政!新政!(第二更)

    为什么是武昌?

    为什么不是像20世纪那样的广东那样的东部沿海?

    要搞清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