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祯开始思考起来,建奴的细作居然出现在了东南海域。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推敲的信息啊!

    为什么呢?

    东南海域离辽东几千里,皇太极吃饱了撑着要去打东南海域的主意?

    皇太极当然没有吃饱了撑着。

    他这明显也是在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啊。

    交谁?

    当然是交女人……不对,是交周可言那帮叛乱分子。

    崇祯微微蹙起眉头来,似乎想到了什么,他立刻走到了地图前面。

    他扫视大明四周,然后在西北做了一个标记,在东南做了一个标记,在漠北做了一个标记。

    没错了。

    皇太极也在玩远交近攻的把戏。

    最合适他的一个是西北蒙古诸部,一个是漠北蒙古诸部,一个就是东南沿海的叛乱分子了。

    这就有意思了。

    皇太极你就等着看吧,朕先给你灭一个东南的盟友,让你爽一爽。

    眼下已经是三月了,没错,已经是三月了。

    张凡开始回忆,开始思考。

    崇祯六年,历史上的崇祯六年,东南海域还真有一次载入史册的战争:料罗湾海战。

    料罗湾海战又称明荷之战。

    是明朝与荷兰爆发的战争,是明军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战舰作战。

    结果是明军胜利。

    过程也不负责,郑芝龙作为前锋。

    但其本质,并不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角逐。

    而是东南海域的利益纠纷,是东南海域的海盗头子们和外国势力之间的矛盾激发。

    如果说得官方一点,是郑芝龙率领明军水师,击退了荷兰人,击败了打海盗刘香。

    如果说得现实一点,就是郑芝龙利用了朝廷提供的资源,在东南,削弱阻止自己进行商业扩张的荷兰人,击败了刘香,从此海域再无敌手。

    而这场海战,大明朝并没有从中获得任何好处,因为所有的利益都属于郑芝龙的。

    这搁在历史上的崇祯皇帝那里,无所谓,可是放在张凡这里,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这一场东南海域的争霸战,怎么能没有苍龙战列舰的身影呢?

    三月五日一大早,崇祯就出了宫,快马到北京制造局。

    他亲自全面检查了最新一批的红夷大炮和炮弹。

    而汤若望一边陪同皇帝迅速火炮和炮弹,一边在汇报则遵化冶铁厂最近这几个月的出产量。

    出产量非常高,仅仅四个月时间,就产出了30万斤,简直是翻倍的产出了。

    加上之前产的20万斤,一共就是50万斤,一门红夷大炮2000斤,一共铸造了150门火炮,8000颗炮弹。

    还远远没有结束,随着蓟镇几个县的铁矿全部收归回来,遵化冶铁厂每个月的产能都在往上涨。

    按照汤若望的说法,四月份的产能可以达到20万。

    这就相当可观了。

    接下来海军所缺失的红夷大炮的口子,会被快速填补上。

    150门红夷大炮,可以再填充3艘战列舰。

    当天,这些红夷大炮和火炮就被运输离开京师,前往登州。

    据户部给过来的数据,截止到3月的时候,已经调集了6万人在采铁矿和煤矿。

    民间一大批商人还在排队参加商务部的招标,陆陆续续有一些商社进入,他们手中都有不少民工。

    这个效率简直让张凡都赶到震惊。

    看来大家的确是穷久了,现在突然有了工作,不少人都热切地期盼能挤进来,哪怕是再苦再累,有钱赚,也总比闲在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好。

    如此这般,这遵化的冶铁产量现在完全不必崇祯来操心了。

    随后,崇祯给北京制造局定了一个目标,在五月之前,还有再交付出200门红夷大炮和20000颗火炮。

    这些全部要配置到登莱。

    给北京制造局定完临时的目标后,崇祯又给袁可立写了一封信,让他抽调出18艘苍龙战列舰出来,随时准备南下到杭州湾驻扎起来。

    因为这是要迎接,6月份很可能出现的海战。

    别看现在顺天府一片形势大好,也别看国内的改革正在稳步进行了。

    其实东南海域这一段时间已经风起云涌起来。

    只不过大明朝的朝堂上从来不关注海上的事情罢了。

    三月十五日,崇祯接到了广州市舶司司丞周延儒的奏疏。

    奏疏里说,在二月底的时候,打海盗刘香围剿了一批商船,那批商船是郑家的。

    商船上的货,全部交给了荷兰人。

    商船上面的人全部被杀了,全部是福建老百姓。

 第383章 大航海战略(第一更)

    看完周延儒的奏疏,崇祯心中颇有些恼怒。

    郑芝龙的船被打劫了,一批福建人被杀。

    凶手是刘香,刘香是汉人,也是海盗,曾经郑芝龙“十八芝”集团下面的成员之一。

    后来郑芝龙归附朝廷,双方理念不合,遂分道扬镳。

    此后刘香开始投靠荷兰人。

    这看起来是黑吃黑,海盗抢劫海盗。

    但实际上,这是一次公然的海上霸权角逐!

    背后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荷兰人。

    荷兰人在1602(万历三十年)年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确立了在大航海时代向东方发展的国家战略。

    万历二十九年,荷兰海军以贸易为名,驾舰携炮直抵吕宋岛、香山澳。

    万历三十二年,又以重金贿明税使,登上澎湖,遂伐木筑舍为久居计。

    天启元年,荷兰军又驶船东来,与葡萄牙军分地而守。

    荷兰人乘明军不备,以武力侵占台湾,开始在台湾建筑房屋,进行实际占领。

    此后,都以此为据点,寻犯大明东南沿海各岛屿。

    有一点,张凡内心是非常清楚的:西方人都是狼子野心!

    荷兰人的目的就是强迫大明打开所有的海岸,并且用武力威胁,使大明和他们做生意。

    这种建立在强大海权上的生意,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贸易。

    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已经来临,人类历史在这个时代也已经进入全新时代的前夜,世界各国都在大变。

    对外扩张是接下来的主旋律。

    如果张凡没有记错,就是在今年春天,荷兰统帅普特曼斯,率舰队前往大明海域扫荡海盗。

    周延儒奏疏的就是这件事。

    这件事奏疏上来,通过了内阁,但朝堂上也并无任何波澜,更加说明了大明朝的官员们对海上的事情是完全没有兴趣的。

    只要海盗不打上岸来,一切都好说。

    这是长期禁海所造成的集体意识。

    但对于张凡这个从21世纪穿越过来的人来说,这种现象,是非常、极度严峻的。

    缺乏强力管控的海域,是海盗们的天堂。

    而像刘香这种海盗,又投靠了荷兰人,为虎作伥。

    大明朝的海域,需要一个荷兰人来帮忙清扫?

    是谁给他的权力呢?

    普特曼斯名义上是清扫海盗,实际上是争夺海上霸权,将大明民间在海上的势力一扫而空。

    三月二十日,袁可立被紧急招回京师。

    当天晚上,崇祯宴请了军委会的孙承宗、李邦华、张维贤和内阁首辅韩爌,吏部尚书王永光,户部尚书毕自严,工部尚书徐光启,以及袁可立。

    这是一次帝国最高战略会议。

    它将决定接下来整个东方世界的格局。

    会议上,皇帝提出了在未来十年全面开海的大战略。

    这震惊了在场的所有大臣。

    这几位大臣,都是御前重臣。

    军事、人事、财政、工业、行政的领头人,都在这里。

    这个战略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单独完成的,它必须全力配合,一起做准备。

    大明有没有准备好迎接大航海时代?

    没有!

    那为什么还要全面开放?

    因为时代是不会等人的,时代的洪流,不会因为个人或者一个国家的情况,而停驻不前。

    一个国家,必须顺势而为,才能在大世之中崛起。

    此时的欧洲正在进行三十年战争,看似混乱,但各国都在经历战争的洗礼,旧秩序随着战争的炮火而快速瓦解,新时代的铁幕正在降临。

    西方的海洋上,一艘艘全新的战列舰正在扬起新时代的浪潮。

    这个世界正在被人类改变。

    东方大陆的战争也从未停过。

    进入到崇祯六年,无论是国内急缺的粮食,还是外部势力的暗流涌动,都已经不再给张凡留时间了。

    提出大战略方向后,皇帝道:“从现在开始,朕正式任命袁可立为大明海军元帅,成立海军总府,天武军正式编制为大明海军,登州巡抚衙门更名为大明海军总府衙门。”

    诸位大臣面面相觑。

    面色发白的大臣当然是王永光。

    为什么?

    因为这个新衙门一出来,吏部又要给人员编制了。

    刚刚将钢铁总局、煤矿总局给填补完,又来了一个海军总府衙门!

    刚刚睡了两天安稳觉,现在……完蛋了!又睡不着了!

    袁可立出列道:“臣领旨,必不负陛下重托!”

    “吏部全力协助海军总府衙门的人员编制。”

    王永光深吸了一口气,大声道:“臣领旨!”

    皇帝站起来,走到地图前,道:“登州、泉州,广州、钦州,朕要在这四个地方建立完备的海军港口,登州海军的目标是辽东海线,泉州港的目标是威慑东南海域的海盗,保证海域和平、稳定!广州海军是打通与南洋的航道,至于钦州海军,为了配合收复安南。”

    “你韩爌不是有平稳民间物价的任务吗?朕要打通海线,从海上运输商品回大明,给你内阁减轻任务!”

    韩爌一听,我滴个乖乖!

    难怪皇帝要大力的推行银钞而不担心通货膨胀,原来已经在计划从外部进口了。

    他连忙道:“陛下圣明!”

    “所以,在行政上,你要多支持袁可立才行,如果没有他的海军保驾护航,东西运不过来!”

    “臣一定全力支持袁公。”

    这叫什么?

    这叫办事之前,将大家的利益绑定在一起,好达成一致。

    只有这样,才能在接下来高效的落地下去。

    有了韩爌这个内阁首辅的支持,下面的申报,到他这里来,将都不是问题。

    皇帝又道:“袁爱卿。”

    “臣在!”

    “你与孙胡子一起,做一个海军十年战略规划出来给朕,要多少人,多少钱,什么时候完成目标,都拟定一下,海军人才要提前筹备。”

    “是!”

    这时,毕自严坐不住了,他出列,语气近乎哽咽:“陛下,老臣有话要说!”

    “但说无妨。”

    “去年打仗,花了3000万两,陕西赈灾依然给了800万两,官员编制快速增加,仅仅去年的官员俸禄就花了600万两,水泥路已经花费近2000万两,张家口赈灾给了300万两,大同镇新修,朝廷支援500万两,现在辽东半岛军防修建,又批复了100万两,朝鲜义州军镇批复100万两。”

    “去年双税制推行,五省税收虽然增加,但只有一半上缴朝廷,朝廷税收由1800万两减少到1500万两。”

    “今年南直隶、浙江省也开始推行双税制,若是如此,今年朝廷税收将会减少到800万两。”

    【作者题外话】:各位大佬,这两天冒死有点感冒,用眼还有点过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