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个人每年从成都府知府冯任手中私收10000两。

    历年成都府的盐引、茶引呈报名额全部由冯任提报,周道登以内阁大学士的名义,在票拟上写的全部是通过。

    这算是证据确凿了。

    接下来,就是从这一条链上去查了。

    这绝对是一次大震动,并且伴随着《大明国土管理法》的发布,将会再次掀起一场大规模的腥风血雨。

    而事实上,崇祯五年,这起由内阁辅臣周道登引发的成都府贪腐案,背后牵扯出来的是大明朝商税和国有资产管理的。

    商业最发达的地方自然是南方,大明朝私人矿产最多的也是在南方。

    有人猜测,从这一个案件来看,种种迹象都在表明,朝廷要对南方诸省动刀子了。

    有人恨透了周道登和冯任,认为若不是他们俩,皇帝也不会颁布《大明国土管理法》,自己手中的矿山便不会受到威胁。

    但稍微聪明一点的人就知道,朝廷早有意向如此。

    正如英国公张维贤所言:朝廷战事繁多,对外投入巨大,对内投入也如流水,为了弥补亏空,必须如此。这不仅仅是政治问题,这还是财政问题。

    虽然引起了不少人的热议,但其实真正在意的并不多。

    因为普通小老百姓,并不在意这些,他们只关心自己的饭碗。

    至于有人提出《大明国土管理法》颁布以后,是不是渔夫就不能打渔了这种问题,完全是杞人忧天。

    因为《大明国土管理法》里做了详细的解释:湖泊禁止私人占有,但私人可以使用。

    不仅如此,对山川也做了详细解释:反所有山川,私人一律不可擅自开采。若需商业行为,可向当地国土管理局申报审批。

    《临时妇女法》扔下来的反应倒是并没有那么激烈,毕竟对于大明朝的男人们来说,这种事咱是没有立刻威胁到他们的利益,可能也就是价值观上受到了冲突。

    但这几年随着朝廷的改制,人们许多传统价值观已经在崩溃了。

    再来一个,也无所谓了。

    倒是《大明国土管理法》的法案出台,立刻开始在北京城上空聚集一片厚厚的乌云。

    这几天,整个京师的政治气氛压抑得有些诡异。

    再也没有人提北伐建奴了,至于辽东半岛双方僵持的战事,也没有人插嘴了,倒是军委会的人耳根清净了不少。

    八月二十日,有三十四名官员在皇宫门口,要求陛见。

    这三十四名官员,从六部官员到顺天府官员,到国子监官员,都有。

    带头的不是别人,正是吏部侍郎成基命。

    一个副部级的大官,带着三十三名官员,在大明门门口跪着,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了。

    崇祯看完了成基命的奏疏,放在御案上,他将韩爌和孙承宗找来。

    然后将奏疏给了韩爌和孙承宗。

    崇祯道:“成大人说,《大明国土管理法》必然会导致更大的,甚至比税权下放地方造成的更严重。”

    韩爌心头一沉,暗暗道:成基命太沉不住气了,就算你要反对《大明国土管理法》,也不是这个时候和皇帝硬来啊,律法已经颁布,难道你还想逼皇帝收回不成?那样就是让皇帝自己打自己的脸。

    韩爌被迫为刘惜君站台,力挺《临时妇女法》了。

    如此,已经遭到了诸多有识之士的恶语抨击。

    现在,《大明国土管理法》出台,不少人又责怪韩爌不拦着皇帝。

    而韩爌其实是有苦说不出。

    这事是王在晋一手在主导着,立法院在起草,根本没有经过他的手,而且皇帝说颁布就颁布,完全没有跟内阁打招呼。

    眼下这事木已成舟,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先推行下去。

    到时候必然会有两种结果出现:

    一、正如成基命所言,各地借此大肆贪污,引发财政危机和信任危机,皇帝不得不废除此法。

    二、各地无法执行,因为各地牵扯庞大,甚至牵扯到皇亲国戚。山川河流与田产不同,田产是各地官府都能知道,并且人可以去的地方,便于统计。但山川河流这些,是很难统计的。

    韩爌回答皇帝的话,他说道:“陛下,臣以为,成大人所言也不无道理,只是臣以为朝廷当徐徐图之,治大国如烹小鲜,急不得。”

    “那韩爱卿给朕说说,如何个烹小鲜?”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道理他张凡会不懂么?

    为了尽收天下之山川河流,他已经准备了五年。

    从崇祯元年,将王在晋找来开始,就开始测量地形,统计山川河流。

    那些大臣以为皇帝是拍脑袋办事。

    怎么可能。

    徐霞客现在就在北京大学做地理教授,任职国土局副御司使,而且每年都会出游,一切都是朝廷公费。

    商业时代已经快要来了,工业革命的基础就是钢铁冶炼。

    朝廷如果不将核心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中,皇帝如何在确保国家稳定的情况下发动工业革命?

    大明朝的国情,与基佬国的国情是不同的。

    阶层属性都不一样。

    韩爌答道:“臣以为,此事执行之关键,还是没收民间私财而引发,朝廷可出台政策,从私人手中逐步购买回来,不一定用钱财购买,例如朝廷对民间招商的名额、茶引、盐引,都可以与民间互换。”

    崇祯笑了笑,韩爌不愧是保守派的大佬,做事的风格就是喜欢循序渐进。

    如今这大明朝的朝堂上,保守派,已经不是之前的反对改革者了。

    皇帝为了改革,都杀了那么多人了,谁还会头铁反对呢?

    所谓的保守派,是指温和的改革者。

    例如韩爌,他认为改革没问题,得徐徐图之,得用最温和的办法一步步来。

    一边的孙承宗立刻就接过了话题:“臣倒是认为,此事不能缓,天下之山川河流,乃是陛下之天下,未经朝廷允许,私占矿山,于情于理,皆有偏颇,且迟则生变,眼下多处急需钢铁,徐徐图之,并非不能解决问题。”

 第370章 你们就在这里跪到死为止!(第…

    孙承宗的观点和韩爌截然不同,这也反应了大明朝朝堂上如今两派政见的向左。

    一派自诩温和,徐徐图之。

    一派自诩积极,大刀阔斧。

    孙承宗原本是沉稳之人,现在却被保守派骂做激进者。

    韩爌原本是脾气刚硬之人,现在却被改制派骂做守旧者。

    其实,他们的观点背后,都是立场问题。

    军委会是有军事任务的,需要大量的铁矿资源和预算。

    内阁是有经济民生任务的,韩爌担心太激进搞砸了自己收不了场。

    崇祯道:“朕乏了,都下去吧。”

    韩爌和孙承宗互视一眼,也不再多说。

    “臣等告退。”

    “王承恩,你去大明门前劝劝成大人,让他们先散了吧。”

    “是。”

    王承恩刚走,汤若望就来了。

    “参见陛下。”

    “东西带来了么?”

    “在外面。”

    “拿进来。”

    汤若望连忙出去,有了皇帝的命令,外面的大汉将军也不阻拦了。

    东西被搬进来了。

    这是一台显微镜!

    你可以说它是大明朝的第一台显微镜。

    而正统历史上,第一台显微镜是荷兰眼镜商人亚斯·詹森发明的,不过比较粗糙,只能放大五倍左右。

    后来经过列文虎克等人的改进,显微镜才有了真正的发展。

    显微镜的原理并不难,难在打磨镜片的技术。

    看到这台样式简朴的显微镜,张凡仿佛感觉自己回到了21世纪。

    显微镜被放到桌上,他便开始用起来。

    他先是拿过来雕琢很精细的工艺品,用显微镜观察了一下,果然放大了许多。

    不过依然还是很粗糙,最多也就能观察一下昆虫。

    崇祯一边观察一边挥手:“汤爱卿你先下去吧,朕先用一段时间再找你。”

    “臣告退。”

    这东西可是好东西。

    这东西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在显微镜出现之前,人类只能研究宏观世界的东西。

    直到显微镜出现之后,人类才开始往微观世界去研究。

    昆虫学、细菌学、微观物理学如原子、分子,都是需要用到显微镜的。

    甚至后来的导弹、核弹的发明,也都是大量利用了微观物理学。

    大明朝现在的新学还属于生根发芽阶段,但已经可以将这东西整出来,让他们慢慢去改进了。

    崇祯自己在乾清宫摆弄了一会儿,很快就到了傍晚时候。

    王承恩跑来:“皇爷,成大人还在门口跪着。”

    “还在跪着?”崇祯深吸了一口气,这些人还真是难缠啊!

    崇祯犹豫了一下,走出去,一路向外面走去,走到大明门前。

    三十几名官员,都还跪在那里。

    吏部侍郎成基命跪在最前面。

    他们一看到皇帝来了,连忙大声道:“陛下,请收回成命!”

    成基命几乎是爬到皇帝面前:“陛下,臣斗胆直言,《大明国土管理法》乃是害民之法,贪赃之法,荼毒天下之法,此法一开,必引发天下大乱,不可取!不可取!”

    崇祯看着这些官员道:“朕做的一些决定,必然也是深思熟虑过了,朕知道你们为了朝廷,都回去吧。”

    为了个屁的朝廷,你们心里想的那些勾当,朕不知道?

    皇帝却没有直接说出来。

    户部主事钱维忠道:“陛下,此法乃祸乱天下之法,此法一开,必有贪官污吏无数,请陛下收回成命!”

    刑部郎中李程道:“陛下,臣等知陛下乃是万古圣君,一切都是为了天下黎民,然此法之害,难以想象!”

    其他人道:“请陛下收回成命!”

    如韩爌所言,成基命的奏疏里说的没错,把山川河流这些都收上来了,朝廷的编制又要扩充,官员手中掌握的资源更多,肯定会加剧。

    问题就出现在这里。

    这是个极其具有迷惑性的观点。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听起来它就是正确的,而且提出者成基命也以公心提出。

    可是,山川河流不收上来,就没有?

    就说这一次的成都私矿案,就不是?

    这些年,其实崇祯都在做一件事:收天下钱、权归朝廷,再由朝廷重新分配。

    包括这一次的《大明国土管理法》的出台也同样是如此。

    就是要将地方上以前朝廷不管不问的资源收上来,然后再合理分配下去,做好宏观层面的资源配比,来平衡民生经济和国战宏观战略层面的关系。

    所谓的滋养,其实是在偷换概念。

    自有廉政督察府去遏制,不能因为而使好的政策不通行下去。

    这些人都这么说,皇帝脾气就来了。

    他冷冷扫视一眼,目光锋利如刀,声音也冷下来了:“别以为朕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

    “你们当中有多少人手中是干净的?”

    成基命道:“请陛下收回成命!”

    “成大人!”皇帝突然吼了出来,额头上青筋都暴出来了,“朕顾惜你是栋梁之才,朕让你来做吏部侍郎,是让你带着他们来逼朕的吗!”

    “君上臣所惑,为人臣子,当死谏!”

    “好一个死谏!你们以为朕不敢杀你们!”

    皇帝此言一出,顿时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