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祯看完后,叹了口气。

    皇太极病倒?

    看来是被气的。

    关键时刻,若是多尔衮没有赶回来该多好。

    若是多尔衮赶不回来,沈阳必然会引发不可控的流血事件。

    局面必然进一步混乱,一旦如此,辽河边上的八旗军也可能会回撤,辽东的关宁军和曹变蛟麾下的一万御林卫大可挥师东进,向沈阳挺进。

    可惜,局面竟然被稳住了。

    算皇太极这老小子运气好。

    如此说来,朝鲜的危机暂时是解除了。

    崇祯翻了翻,他在找卢象升的军报。

    卢象升也已经出去了三个月,也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

    七月二十一日,就在崇祯回到紫禁城的第二天,也就在皇太极病情好转的第一天,一支明军铁骑已经悄悄越过了喀尔喀草原,进入了辽东。

    皇太极做梦都没有想到,明军竟然敢从草原上横跨千里深入进来。

    只要越过大兴安岭最南端的峰口,就算正式进入东北一带。

    最先暴露在明军兵锋之下的就是科尔沁各部。

    他们生活在东北平原的西南,以蒙古包的形式生活着,很少有城池。

    既然没有什么城池,对于明军来说,那就是横推了!

    奥巴洪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带着一万多科尔沁部的战士跟随济尔哈朗西征,不仅仅被打得全军覆没,后面的老巢现在还暴露在明军的铁蹄下了。

    没有任何多余的犹豫,天雄军对科尔沁部发动了闪电袭击。

    这场横跨千里而来的作战,让科尔沁部所有人都方寸大乱。

    明军在这里简直如入无人之境,摧枯拉朽之势,势如破竹,无一人能当明军锋芒。

    什么叫明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这就是啊!

    就跟当年的陈汤横跨西域,斩首犯强汉者一样。

    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361章 剑指辽东;摧枯拉朽

    这里就是后世的科尔沁大草原,在成吉思汗的年代,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撒尔管辖的游牧区之一。

    明末,科尔沁部居住的地方。

    科尔沁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弓箭手”,意思是科尔沁部的士兵都是弓箭手高手。

    孝庄就是出生在科尔沁部。

    天启四年(1624年),科尔沁部首领与努尔哈赤于伊克唐噶哩坡刑白马乌牛正式结盟。

    天启五年,为了巩固双方的关系,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之女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孝庄的名字),嫁给了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爱新觉罗·皇太极。

    此后,奥巴洪台吉便尽心尽力为建州女真卖命。

    科尔沁部的人绝对想不到,也不可能想到,自己的地盘会出现明军。

    要知道,科尔沁草原的南部是广阔是大山,明军怎么可能翻山越岭而来?

    可明军就偏偏出现了。

    三天之后,科尔沁部的战报就十万火急送到了沈阳。

    因为多尔衮的及时回来,原本已经平静的沈阳,突然又爆炸了。

    皇太极的心情原本已经慢慢恢复过来,甚至还起床走了几步,一听这战报,瞬间又躺下了。

    科尔沁草原东边就是沈阳了!

    这下整个沈阳都有点慌了。

    还是第一次被明军打到家门口来,大家还是很不习惯的。

    接下来,皇太极立刻命多尔衮率领2万铁骑西出迎敌。

    结果多尔衮气势汹汹去科尔沁草原的时候,卢象升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又过了五天,大概是七月二十九日这一天,又一封消息传到了沈阳。

    什么消息?

    明军越过白城,一路向东北,进入到辽东平原,进入了女真的核心地带!

    好不容易靠喝人参汤回过来神的皇太极,差点又要吐血了。

    女真的核心地带在什么地方?

    从松花江到长白山一带,都是女真部的核心地带,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的地盘,至于野人女真,生活在更北的地方,那里暂时没有城镇。

    女真核心地带虽说有城镇防护,可是基本上是非常矮小的城墙,明军完全可以中途制造简单的攻城器械后攻城。

    这让皇太极陷入到深深的忧虑中,也让女真八大家族都陷入到深深的担忧中,因为他们的领地、奴隶都在各自的地盘,现在几乎暴露在明军的铁蹄之下。

    一时间,沈阳除了担忧,全面开战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在八月初三的这一天,征兵令火速下达各部。

    但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明军在短短的四天之内,连克十五座城!

    一路杀得女真各部哭爹喊娘。

    当各部的首领回去的时候,只看到一队队的尸体堆积起来,看到一排排人头挂在废旧的城楼上。

    地上的鲜血汇聚成小洼地。

    建奴各部首领发出了愤怒的吼声。

    但再如何愤怒,也无济于事。

    因为在八月初六的这一天,卢象升已经下达撤兵令。

    明军来如雷霆,罢如闪电。

    不过离去的时候,并不是原路返回,而是绕道,以最快的速度从北南下,如同一柄锋利的剑,指向沈阳。

    仅仅是在八月初七这一天,无数探子送回来的军报都在说明一个问题:明军朝沈阳打来了!

    卢象升的闪电战,完全把建奴的节奏打乱了,可以说直接打懵逼了。

    用方寸大乱来形容也不为过。

    好在皇太极本人非等闲之辈,他虽然在病床上,但关键时刻沉稳如山,坚持让图尔格镇守辽河之畔,即便无数人在劝他调回鳌拜,也坚决不调。

    建奴本身的动员能力是非常强的,只是卢象升来的太突然,皇太极大部分兵力都牵制在周围。

    只要给皇太极一点时间,他立刻可以在民间强征一支队伍出来。

    卢象升也明白这一点。

    打闪电战的精髓就是快!

    来的快,杀的快,走的也快。

    决不可过分恋战。

    因为以最快的速度将对方打懵逼,而对方如果实力强大,是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消化,并且及时反映过来的。

    这个时候,你孤军深入,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八月初八,战报显示,明军已经在沈阳以北三百里,只需要三天时间就能兵临沈阳城下。

    皇太极心脏跳动的速度都加快了,这绝对不是心动的感觉,而是紧张。

    沈阳正在快速调集军队,在沈阳城外,皇太极本身还有两万亲卫兵,只是之前他病了,基本上无法主持局面了,才有代善等人的逼宫。

    现在,能下床走几步,兵还是可以调的。

    但到现在,都还没有人知道明军到底来了多少人,真实实力。

    直到八月初九的早晨,天刚刚亮,探子回报,明军已经在昨夜向西疾行。

    皇太极听完,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下来了。

    还好走了!

    他转念又一想,不对!

    明军这来也快,走也快,必然没有多少人。

    “快!快下令全线追击!”

    “嗻!”

    等皇太极反应过来的时候,天雄军早已无影无踪。

    崇祯五年八月,整个建奴的核心层都记住了一个名字:卢象升!

    也正是在这个月,整个建奴的高层都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曾经被自己摁在地上摩擦的明朝的强势。

    从万历年的萨尔浒之战到后来的觉远岛屠城,八旗已经习惯了明军废物们的逃跑和求饶。

    理所当然,也发现了明朝的脆弱。

    这个中原王朝,看似辽阔,但内部已经千疮百孔。

    可是,这几年,明军爆发出来的战斗力,却完全颠覆了建奴对之前明军的认知。

    八月十三日,一封情报放到了崇祯的桌案上。

    崇祯看完后,激动得站了起来,在乾清宫中来回走动。

    “卢象升没有让朕失望!”

    崇祯连忙走到地图前,这一次对皇太极的重创甚至超出了崇祯原本的预料。

    现在只剩下两个地方还在对峙:辽河与辽东半岛。

    而受到重创的皇太极,是绝对不敢再乱动了。

    那么现在问题又来了。

    要不要下令全线进攻?

    关于这一点,在接下来的大明朝朝堂上出现了大的争论。

    一派表示应当立刻派兵北伐,一派表示应该稳住全局,先消化草原局势。

    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362章 大明朝的新常态;潜在的金融危…

    也是在八月十三日这一天,毕自严将此次的军费预支奏表呈递了上来。

    这一次,明军出动了多少人?

    京卫军8万人!

    北府兵5万人!

    关宁军1万人在辽河之畔。

    天武军3万人!

    一共动员了前线将士16万人。

    而这16万人所需要的后勤补给,需要多少人完成?

    30万人!

    如果不是顺天府到山海关有了水泥路,如果不是调动了几十艘战列舰到登州做后勤补给,恐怕东线打得也不会如此顺利。

    西线(草原)呢?

    西线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张家口被破,北府兵和御林卫在北府大会战中都有受到重创。

    可以说,这种东西线同时开战,并且大明朝是纵深作战,以目前军政完善程度,补给已经达到了极限值。

    这样规模的战争,再往前一步,就是双方的全面战争了。

    双方的全面战争是什么场面?

    大明是这个时代人口最多,幅员最辽阔的帝国。

    皇太极的金国,是这个时代,野战铁骑最强大的汗国。

    东方大陆的两个最强者全面开战,将是千里化作赤地的战争,将是人头堆积如山,尸骸如汪洋的战争。

    双方都没有准备好,所以,双方的最高领导者,都做了最后一步的克制。

    所以,对朝堂上的争议,其实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纠结。

    因为现在根本还没有能力推平辽东。

    从治理整个大国的角度也可以分析。

    目前大明内部尚有诸多矛盾没有消化,贸然发动大规模灭国战,如果没有作者对主角的气运加身,战胜率大概也就60。

    即便灭了皇太极,大明朝目前的行政体系也不能消化辽东广袤的地盘。

    即便勉强派人管制,也会激发出更大的矛盾,从而影响关内各项新政的持续深化。

    所以,无论从自身实力还是时机来看,都还不是灭国的时候,

    此次的总体花费户部也做了估算了,包括军粮、运输军民的俸禄、抚恤金、犒赏,对张家口的赈灾款,以及对伤员的治疗,保守总花费是3000万两。

    这么大一笔开支,朝廷目前的财力,肯定是有的。

    毕竟去年刚从南直隶抄了一亿多两。

    唯一面临的问题就是,目前朝廷没有那么多现金银钞,需要打开印钞机。

    那么问题来了。

    是不是现在有了皇家银行,就不差钱了,想印多少印多少?

    当然不是!

    钱是不能乱印的,即便是皇帝,也不能违背经济规则。

    朝廷本身有一亿多两的储备银,相对应的是可以印这么多钱的,不会出现太大的经济风险。

    不过按照目前的盘子,这一亿多两,基本上最多两年就用完了。

    想想就知道,现在最花钱的水泥路已经完成了一半了。

    第一批水泥路主干道属于国家级别的公路,肯定是朝廷掏钱,和地方上的财政支出和收入没有太大的直接联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