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不是也私底下有着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

    当然是,接下来几天,整版整版的内容都只透露出两个字:清算!

    清算谁?

    当然是这一次南直隶暴乱分子。

    从官员清算到儒生,一个也没有放过。

    不对啊,这些人死的死,被关押的被关押。

    这还如何清算?

    舆论清算。

    杀人诛心!

    舆论清算的目的是将他们之前的伪装扒开,让天下人看看,让天下人知道天天喊着圣道的那些人的嘴脸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这对即将到来的南京大学推动极大。

    崇祯每天都看报纸,每天都能看到报纸上各种犀利的言辞。

    他相信,在这样的舆论疏导下,很快,人们就会开始对以前那些读书人所说的产生动摇。

    不仅仅密集的舆论导向正在潜移默化影响应天府,有心人也开始留意,青楼正在一家家被查封。

    不少女子被招募到南京制造局。

    一切都在快速推动。

    十月六日,曹程从苏州回到南京陛见。

    皇帝只对他说了一句话:“严查所有商税,绝不姑息任何一个人。”

    十月八日,南京大学校长孔贞运陛见。

    “陛下,这是本次高考报名的名单,请陛下过目。”

    崇祯接过来,一遍遍看完。

    突然,他看到了柳如是的名字。

    报考的是音乐学院。

    若是柳如是能靠近南京大学,她此后的命运必然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了。

    至少不会像历史上那样,为了生计,四处奔走,最后在钱家自缢而亡。

    崇祯问道:“最近坊间都如何谈论新学?”

    “陛下圣明烛照四海,不少人已经认清衍圣公的真面目,有些仕子倒是对新学颇有兴趣,人们也不是非儒学而不学了。”

    “尤其是农学这种经世致用的学问,有不少仕子报考,在陛下的感召下,不少学社的论道方向也变了。”

    孔贞运也觉得十分惊奇,世道真的在发生改变。

    民风也在出现变化。

    “经世致用,厚德载物。将这句话作为南京大学的校训,告诫每一个学子。”

    “是!”

    “小学和中学的规划做完了么?”

    “回禀陛下,皆在此处,臣已经汇总完,请陛下过目。”

    崇祯又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好,利玛窦和汤若望的这一套西文拼音注解他们可还习惯?”

    “北京许多小学都能习惯,南京也不会有问题,陛下放心好了。”

    “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是!”

    孔贞运汇报完便退下。

    十月十日,南直隶的高考开始了。

    崇祯颇为期待南京大学的学子入学,这都是未来的人才啊!

    人才越多,大明发展的自然越快。

    高考是普通人家阶级逆袭的一大出路,现在贱籍废除了,以前是贱业的人,未来也可能做官,甚至做到朝堂部院大臣。

    不过这件事还不是崇祯最关心的。

    崇祯最关心的是什么?

    应天府的《民论》。

    什么是《民论》?

    就是发动老百姓来检举当地地主、乡绅等人恶行的一部民间宣言。

    不必多想,作者就是崇祯。

    地方上的新农政指挥使向甲里的老百姓收集举报信息,严惩之前有过违法的地主、乡绅。

    这部《民论》的核心点即在阐述打倒地主!

    早早就准备好的《民论》在这一天,于各州府的报社刊载。

    各地的新农政指挥使还在甲里做专门的讲解。

    一时间,几乎轰动了整个南直隶。

    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就此掀起了。

    各地的知府、知县可都在崇祯面前立下了军令状的,一年时间,新政落地,并且遵照夏定文说的方式,仿卢象升在庐州府的方式来强行推行多项新政。

    而这人民战争,便是第一枪。

    崇祯倒是待在南京的紫禁城里偷闲了些时日,等到十月十六日的这一天,南直隶高考的成绩都出来了。

    孔贞运将600位录取考生的名单亲自呈报给皇帝陛下做身披。

    每一人的家庭情况,都有做了简单的注解。

    果然,这农学院还是穷人家的孩子多。

    音乐学院也就七个人,崇祯倒是看到了柳如是的名字。

    工学院、物理学院的人也不少。

    这些人可能就是大明未来的某位造船专家,也有可能是某位航海专家,甚至物理学院。

    当天下午,崇祯在乾清宫单独召见了柳如是。

    【作者题外话】:晚上家里出了点事,第三章更新晚了些。

 第299章 奴家愿意(第一更)

    今日的富春院没有什么人,不仅仅富春院客源明显减少,其他青楼的人也减少。

    最近不少人都私下收到了消息,官府正在严管青楼。

    而且有小道消息流入民间,当今天子已经圣驾降临南京城,只是来的极其低调,并不为人知。

    富春院的姑娘们见柳如是上午打扮得非常精致,便出了门,都笑道:“河东君这是要趁着妈妈不在,去私会哪个情郎呀?”

    另一个女子笑道:“别这么说人家,人家可是咱们这里的头牌。”

    “听说河东君还参加了高考?”

    “高考是什么?”

    “高考就是考试。”

    “考试了如何?”

    “考试了自然是去读书,而且是去南京大学读书,官学,朝廷兴办的新学。”

    “河东君,不是姐姐说你,咱们这样身份的,就别做梦了。”

    “柳妹妹,姐姐们都是为你好,别看那些臭男人现在都围着咱们转,等咱们稍微年老色衰,便是如人问津了,所以有那个时间,不如自己多攒点钱,老了不至于什么都没有。”

    柳如是笑道:“说不定我就考进南京大学了呢?”

    “要是你能考进南京大学,我就把我的压箱底给你一半,若是你没考中,便给我一半,如何?”

    “不必了,我要你的压箱底作甚。”

    柳如是心情特别好,说完便出了门,上了马车。

    她也不怪那些人嘲笑她,毕竟她们很多从小就被拐卖到这里,她们的命运已经被定格了,有那样的想法也属正常。

    等到了皇宫门口,有人专门带领她一路来到了乾清宫。

    此时,崇祯正在看曹化淳给的南京制造局的财务奏表。

    雅兰堂在南直隶的日收入,是北直隶的两倍之多,而且销量还在往上涨。

    不仅如此,借助东南发达的水系,南京制造局的商品可以大规模运输到苏州、常州、湖州、松江、杭州、扬州等等各个州府。

    而在北直隶,要从北京制造局发货,必须走陆路,陆路的运输能力远不及船运。

    难怪东南会发展出繁荣的商业。

    运输是商业的基础大动脉,而江南一带密布的河流,便是商业的血管,为商业提供动力。

    “新的纺织机运输过来么?”

    “已经运输过来了,听说徐大人前一段时间做了改良,最新的成品便在外面,奴婢让人送了一台过来。”

    “哦,快搬进来。”

    不多时,便有人将一台木制的飞梭纺纱机搬了进来。

    这便是大明版的“珍妮机”,它可以带动八个纱锭的运作,速度是传统纺纱机的8倍。

    北京早已投入运作半年。

    显然,徐光启在它上面做了一些调整,不过是微调,加固机架本身,耐用性更强了。

    南直隶的纺织业本身是大明朝发达的地方,民间有大量的纺织厂。

    而南京制造局一直停留在制造香皂、香水、洗发水卫生纸等产品上。

    现在这东西被送过来了,只要机器一开,肯定能压着那些纺织厂打。

    不过崇祯的目的是真的压着那些纺织厂打么?

    当然不是!

    它是要把市场的商品价格打下来,并且用一种野蛮的方式,让市场更新换代。

    商人们受到冲击自己会想办法的,布匹价格被打下来了,老百姓是受惠的。

    “工人呢?”

    “昨日便招募了120人,工人的数量也无问题,按照皇爷的吩咐,优先从万花楼的女子里去挑选了,这些女子学习纺织的确很快。”

    “开动新的纺纱机,给朕将布料的价格打压下来!”

    “皇爷放心,只要织造坊的新纺纱机开始运作,南直隶的布料价格会大降。”

    不多时,便有人来通报:“陛下,柳姑娘来了。”

    “让她进来。”

    柳如是小心翼翼进了乾清宫:“奴家拜见天子,万岁万万岁。”

    “河东君不必生分,给河东君上茶。”

    “谢陛下。”

    崇祯直言不讳道:“最近一段时间看报纸了么?”

    崇祯找柳如是来,可不是闲着蛋疼,而是另有目的的。

    什么目的?

    自然是从她这里了解一些舆情的方向。

    柳如是是一个对读书人特别崇拜的女子,喜欢儒家文化。

    如果她的观点都有所改变,就说明舆情引导真的在发挥很大的作用。

    柳如是点了点头。

    “有什么感想,说来朕听听,畅所欲言。”

    柳如是有些犹豫。

    崇祯道:“你们都下去。”

    众人都下去后,崇祯道:“此间没有外人,说吧。”

    皇帝一句话“此间没有外人”却被这小姑娘听在了耳朵里。

    没有外人?

    小姑娘这心思却恍惚间有些飘忽起来。

    “嗯?”

    “回禀陛下,奴家前些日看到了衍圣公的一些消息,又读到了诸多金陵仕子和官员的恶迹,心里一时间竟然有些迷茫。”

    “常言道,圣学乃匡扶天下之大学,以前奴家对此深信不疑。”

    “现在呢?”

    “现在多有失望。”柳如是眼中闪过一丝迷茫,“圣学并不能救世人,那何以救苍生?”

    听到这里,崇祯就真的放心下来了。

    这是人们思想的逐渐转变。

    不急,一步步来。

    孔家店被打倒,新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人们总会有迷茫期。

    等新学真的全面建立起来,配合新政,输出了诸多实际价值后,就会越来越多人认可朝廷,对朝廷的新政深信不疑。

    “何以救苍生,待来日再论,给你看一样东西。”

    崇祯从桌案上拿起来一份古朴的册子,走过去,递给柳如是。

    柳如是微微一怔,看着崇祯脸上干净的笑容,一时间,竟然被深深吸引住了。

    她大大的眼睛有些痴呆起来。

    “这是……”

    她连忙接过来,定眼一看,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

    上面赫然是她的名字。

    “我……”

    “恭喜你。”

    “奴家多谢陛下!”

    “不必谢朕,感谢你自己,所有的收获,皆来自于自我的付出,以后你就是南京大学的学生了,大概是年龄最小的学生。”

    柳如是感觉自己仿佛在做梦一般。

    “奴家这身份真的……”

    “朕今日就将富春楼关了,以后你是南京大学的学生。”

    “那富春楼那些人……”

    “官府已经给她们安排好后路,你且不必担忧。”

    “陛下真是爱民如子的圣君。”

    “快起来吧。”崇祯转身,端起桌上的一杯茶,心情大好啊,舆情战的效果相当不错。

    给南直隶一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