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海上那些人可都是只认郑芝龙而不认朝廷的。
你想想啊,出征安南已经在布局了,到时候安南打下来了,粮食却无法海运到杭州、登莱,而是要走陆路,多麻烦,成本多高?
西南本身多山,交通不发达,走海运是最好的办法。
如果朝廷不能真正控制东南海域,中原就无法与安南建立有效的运输体系,即便打下来了,粮食要运回来也是个大问题。
所以,现在对于崇祯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清江督造船厂,是海军的装备问题。
只有控制在自己手中的海军,还是真正的海军,别人家里的私军,那是定时炸弹。
不过这一番蜜枣给完后,郑芝龙回去想必也是更加卖命了,必然会与周可言不相往来。
不仅如此,为了向朝堂上下证明自己的清白,还会派人去搜查周可言的下落,不抓住周可言誓不罢休。
这正是崇祯要的效果。
其实走大运河会更加便捷,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崇祯并不打算用船。
船这东西,万一有人在里面放火药怎么办?
自己虽然是皇帝,可也是凡胎啊,被火药一炸,即便没有炸死,船沉了也就玩完了。
走陆路是最保险的。
崇祯带的京卫军都是清一色的骑兵,各个骁勇善战,装备精良,一般的劫匪想要围堵偷袭,都是找死。
九月的秋风吹过华北平原,卷起漫天的落木,天地间充满了萧瑟气息。
虽然没有乘船走京杭大运河,不过也是一路沿着河岸而行。
进入山东地界之后,崇祯时不时便能在大运河上看到一艘艘河船从南方驶来,运载着粮食和货品。
这些粮食和货品大多数是到通州,卸下来,然后在北京城售卖。
现在北京城在扩建,人口数量在增加,废除贱籍后的许多无田无钱的人,为了讨生活去北京城干苦力,帮人搬货。
消费的需求也在增加,需要的粮食和货品自然也就不断增加。
这原本是好事,可在崇祯看来,这却并不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这么说?
京杭大运河是贯穿南北的一条大河流,在历史上,属于明清漕运重中之重。
仅仅大明朝,在京杭大运河上就安排了漕运人手12万,专门运输官府所需物资。
而京杭大运河可以说是大明朝的命脉所在,一旦大运河的漕运受损,顺天府会有灭顶之灾。
例如这一次的南直隶,就有不少人担心顺天府的粮价就暴涨。
所以说,这并不是好事。
帝国的首都,对东南的依赖太重,相当于国家的许多战略资源掌握在东南一带,这特么有紧急战事,要调度效率就会非常慢。
风险自然就大了。
好在这一次南直隶暴乱,顺天府粮价并没有暴涨。
为什么?
因为北直隶的新农政收获颇丰,山东省的粮食产量也涨了,北方对东南的依赖相对减弱,再行政效率的提升,湖广的效率源源不断北上。
第269章 清江督造船厂(第一更)
从南方调度粮食,是无法避免的,哪怕是以后,也必然如此。
这不是人为能够改变的局面,南方一年两熟,广东一带一年三熟,这都是自然的馈赠。
除非将辽东打下来,然后大力开发北大荒。
但那时需要时间的。
崇祯并不反对从南方调度粮食,但必须放置严重依赖一方的局面。
大明朝的交通运输便是过于依赖大运河了。
数日之后,崇祯便已经抵达淮阴,也就是清江。
他一路走的非常低调,并未有扰民,也没有通知沿途的官员,要不然非得搞得鸡飞狗跳不可。
到淮阴的时候,渡口的船只数量明显多了起来。
一艘艘河船,停歇在渡口,连成片,看上去颇为壮观。
远处,河岸边连绵起伏的房屋,一眼望不到尽头。
那些就是清江督造船厂,河岸边还停歇着不少尚未使用的新船。
每年清江督造船厂可以造出近500艘各大小船只,以确保京杭大运河的漕运顺畅。
至于每年也都是要淘汰一批船的,淘汰的船并未有收回,大多被下面的人拖出当废材卖了。
这边的岸边,穿着单薄的伙计正扛着大包小包,往岸上搬。
淮阴已经是南直隶的腹地,这里因为靠近扬州,货物明显比山东一带要多得多。
崇祯站在岸边,看见那些河船,不由得感慨万千。
大明的造船技术还是比较强的,只是发展方向偏了,清江督造船厂造的船都是河船,而且基本上都是货船。
这些船要用来组建海军,无疑是痴人说梦。
而清江督造船厂的模具基本都是按照河船来的,所以要改。
要改的东西还非常多。
例如京杭大运河上的漕运士兵人数就有12万,每人每个月08两的俸禄,一年发的俸禄就要120万两。
而这些人的真实作用其实微乎其微。
或者说根本不需要这么多人,这也是一笔非常庞大的开支。
而且这些都是劳动力的浪费。
那么问题来了?
明知道浪费了不少人力,能不能直接裁掉?
肯定不能!
为啥?
直接裁掉,一是无法拿捏这度,万一影响漕运了,会引发很严重的后果。
二是这么多人的就业,无法安置。
每一个人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就算每一个人背后的家庭是6口之家,也牵扯到72万人的生计。
“走,咱们去造船厂去瞧瞧。”
崇祯带着人风风火火便往前面的造船厂去了。
刚到那附近,便被人卫兵拦了下来。
这里好歹也是朝廷重地,守卫必然严格。
不过那军官一见崇祯这些人的来头,便知道来历不凡,也不敢得罪,只是道:“敢为这位大人前来清江督造船厂所为何事?”
“你叫什么名字?”
那军官思忖了一下,看崇祯说话语气自然流露出一股上位者的威严,也不敢得罪,便客客气气道:“卑职张嵩。”
“张嵩,我要见这里主事的。”
“刘大人不在。”
“不在?他去哪里了?”
“淮安县现在正在秋收,刘大人去淮安县调度今年的粮税。”
崇祯道:“这粮税的调度自由漕运衙门的人来负责,他刘玉吉是清江督造船厂的主事,为何会去调度粮税?”
这清江督造船厂属于工部管辖,那税收原本是户部,现在乃是国税局管辖。
工部的官员,插手国税局的事,这还能有什么事?
税收自古便是油水最多的。
“这卑职却是不得而知。”
“所正呢,所正可在?”
“所正……所正也去了淮安县。”
崇祯眉头皱起来了。
他记得去年上半年便说是要造海船,工部的图纸也给过来了,结果听袁可立这么一说,才造了一艘海船。
还以为是有什么为难之处,现在看来,大概不是为难之处,只是不作为罢了。
“张嵩,你且让开。”
“大人……”
“让开。”
张嵩不敢阻拦,崇祯带着人几十个人一路冲了进去。
其余人都在外面恭候。
他刚进去,便听到里面传来欢呼的声音。
定眼看去,一群人围在一起,在那里摇骰子。
人还不少,而且密密麻麻有十几桌。
众人一看来了一批人马,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
其中一个穿着名贵丝绸的青年男子道:“阁下是哪位啊?”
崇祯道:“你们这真的是清江督造船厂?”
那青年男子上下打量崇祯,道:“没错,这里就是清江督造船厂,你谁啊?”
“你们这个时候,不是应该在造船么?”
“我们干什么关你什么事,赶紧出去,这里可是朝廷衙门,你也敢乱闯!”
其他人也跟着骂起来:“哪里来的,还不赶紧滚出去!”
骆养性正要带着人上去,被崇祯拦下来。
崇祯问道:“我来问个事,现在朝廷要造的海船,造得如何?”
“滚滚滚!别打扰老子赢钱!”
崇祯放眼瞅去,这里赌博的人,从穿着来看,这些人基本上是小官员。
毕竟整个清江督造船厂的总人数在5000人以上,需要这些人做管理。
崇祯这下算是清楚,为啥一年搞了一艘海船出来了,敢情就是根本消极怠工。
他也不再多说什么,带着人转身便离开。
“这人是谁,该不会是南京过来的官员吧,我最近听说洪督师派人在各地核查,还有廉政督察府的曹大人也派了一些官员下来了。”
“怕个屁啊!上面都塞钱了,而且咱们也没有做什么!”
“就是!”
“那海船的事……”
“都闭嘴,谁都不许提海船之事!”那青年男子说道。
这海船之事自然不是他们能决定的,这事之所以拖下去,是另外一个人发了话的。
此时,崇祯一路出来后,看着那张嵩道:“你对造船之事可有了解?”
“卑职只负责守卫,对造船之事不甚了解。”
“那海船之事你可有听过?”
“这倒是听过,去年的时候有听人说过,不过造了一艘,便喊停了,据说是南京工部那边喊停的。”
“南京工部?”
这倒也是,这淮安属于南直隶,自然也是在南京工部的管辖范围。
而徐光启他们最多也就是提供了图纸,至于具体的执行和管理都是南京工部。
可问题就出现在,执行过程中,执行缓慢,却没有一个人汇报上来,直到最近皇帝才知道。
而南直隶各大小事务最近一个月都在陆陆续续交接,南京城的六部是直接取消了的。
以后这清江督造船厂会只属于北京工部。
“你可知道是谁喊停的?”
“这个卑职不得而知。”
第270章 漕运命脉所在(第二更)
崇祯也没有多停留,带着人便离开了这里,一路向淮安县而去。
刘玉吉此时便在淮安县的衙门里。
他端着一杯茶,笑呵呵道:“李大人是哪里人?”
李充道:“下官是山西晋阳人。”
“晋阳好啊,晋阳自古多才俊,自古多才俊!”
一边的杨清胜跟着附和道:“晋阳多才俊,难怪李大人年纪轻轻便担任了淮安府税务局的主事。”
“都是陛下看重。”
这李充便是最近才上任的淮安府负责税务的,他是国税局下面的人。
以后淮安府的所有税务有关的事,都是他来负责,这个权力是从淮安府知府手中给剥离出来了的。
几人又闲聊了几句,刘玉吉便看了杨清胜一眼,后者起身作揖,然后出了去。
不多时,外面便有人将一箱子抬了进来。
李充之前在顺天府下面一个县的县衙里做主簿,主簿是九品官,而他现在的淮安府税务局主事是六品,直接跳了。
这完全是因为南直隶变故,朝廷在南直隶大换血,继续官员,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机会。
而且国税局又是新衙门,全国各地都在组建,更是缺人。
李充做官也做了三年了,自然是懂大明朝官场的潜规则的。
大明朝官场的潜规则就是新官到任之后,地方上与之平级或者级别比他低的,都要登门拜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