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天,户部的官员被曹程问了个遍,问得所有人都心惊胆颤。

    此时,黄府。

    黄锦神色有些冷:“看来曹程是不愿意站在咱们这边了,没想到啊,没想到这个曹程骨头还挺硬!”

    户部侍郎张充担忧:“现在怎么办,黄大人,若是朕让曹程这样查下去,咱们都要玩完。”

    “不急,眼下的局势咱们是有很大的翻盘的机会的。”

    一边的刑部尚书冯英道:“黄大人此话怎讲?”

    “现在500贡生围坐镇抚司衙门,北京朝堂上已经是风风雨雨了。”

    “若是再多出几千人去围坐镇抚司衙门,你们猜局势会如何?”

    “如何?”

    “整个朝堂都会翻天,到时候皇帝就没有心思去管咱们了。”

    “可是现在有什么办法让几千贡生都去镇抚司衙门呢?要知道,马上就开科了。”

    “就是因为要开科考了,这个时候贡生再去围堵镇抚司衙门,事情才会闹得更大!到时候温体仁就直接滚蛋!然后再发动贡生攻击曹程,让曹程也滚蛋!”

 第195章 爆发的前夜(第二更)

    户部侍郎张充是最紧张的,这些天,曹程几乎把户部的账翻了个遍。

    你要说没查出点东西,连鬼都不信。

    更让他们心惊胆颤的是,曹程还派人去测量土地。

    测量土地这事,三年前毕自严干过,但是在南直隶没能执行下去,因为阻力太大,当初户部拍过来的人不是收了钱,就是被人弹劾了。

    可曹程不同,曹程头铁。

    从正月初一到南京城,到二月十四日。

    仅仅四十四天,南京城的官员就对曹程发出了30此的宴会邀请。

    曹程什么反应?

    一律拒绝!

    为什么?

    因为他比谁都清楚,自己一旦陷入进去,任务完成不了,脖子上就会挨一刀。

    到时候他自己被拖到菜市口挨刀子,南京这些官员却继续花天酒地、纸醉金迷。

    你说曹程会不会自己作死?

    张充对曹程恨之入骨:“黄大人,咱们现在都在一条船上,一个温体仁,一个曹程,这两个人都必须死了才会安宁!”

    黄锦道:“事情很简单,关键就在张溥身上。”

    张充疑惑道:“张溥?谁是张溥?”

    冯英道:“是不是就是复社的张溥?”

    张充这才似乎想起来:“哦,是他。”

    “没错,就是他。”黄锦道,“张溥、杨延枢、方以智、陈贞慧这些人,在贡生心中地位颇高,这一次的500贡生静坐镇抚司衙门,就是复社一手推动的。”

    张充震撼道:“竟然是他们!”

    黄锦很鄙视地看了一眼张充,这个户部侍郎,真的是个草包,平日里只知道贪财、嗜酒、好色,肥得跟猪一样。

    张溥的复社主导推动了这些,并不是什么秘密,他张充竟然不知道。

    自从户部尚书李元起被皇帝处死后,南京户部基本上垮了一半,剩下的就是张充这个货色了。

    “他们还能在发动更多人参与进来?”

    两人的目光都望向黄锦,黄锦气定神闲道:“可以,只要他们有反对的,就可以。”

    “只要复社愿意发动更多人参与进来,就可以将东林书院也拉进来,一旦东林书院也进来了,整个东南的读书人都会进来。”

    “没有人能承受得住,连皇帝都不行。”

    “那张溥为何要冒如此大风险?”

    黄锦慢悠悠道:“因为北方五省新政。”

    冯英和张充更加疑惑,不知黄锦说的是什么意思。

    “复社的这些人,都是反对北方五省新政的,而且反对情绪非常激烈。反对的原因无非就是北方五省新政会破坏民生,会催生许多贪官。”

    一听说北方五省新政,张充就兴奋起来了。

    他还是很赞同皇帝那个将税政下放到民间的政策的,那样地方上的油水就比以前更多了。

    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现在是必须立刻将曹程干掉,不然南京的户部估计要被他一锅端。

    冯英目光一亮:“我明白黄大人的意思了,看来的确需要张溥他们。”

    黄锦又补充道:“事发万一,我们要有后手,因为陈于延并不想让复社继续下去,若是张溥不愿意,则必须我们的人出手去煽动那些贡生。”

    黄锦还是有很自信的,好歹他也是个礼部尚书,南京国子监本身就归南京礼部管,只要他打声招呼,下面就会有不少人开始行动。

    只是这件事,给张溥他们去做是最好的,他黄锦自己的屁股就可以擦得很干净了。

    等商议完后,便开始行动起来了。

    二月十五日中午,从黄府离开之后的张溥、方以智等人,心绪万千。

    黄锦借以关心考生的名义,请他们喝茶。

    喝茶之间,大谈圣道儒学。

    最后话题转到最近的贡生围堵镇抚司衙门这件事上。

    黄锦主要说了三个方面:

    一是最近北京朝堂有人强硬派在主张将500贡生全部抓起来,将发起人也全部抓起来。

    二是旁敲侧击地痛斥了温体仁的卑鄙无耻,是不可不扣的大奸臣。

    三是聊了北方五省新政的事情,“鞭辟入里”的分析了新政的种种弊端,将弊端放大化。

    黄锦是三条可谓都抓住了复社成员的心。

    第一条就是制造恐惧感和焦虑感,让他们知道他们现在已经处于很危险的地步了。

    第二条就是告诉他们敌人是谁,是温体仁,正月初一就是温体仁把人抓紧去的。

    第三条就是告诉他们,其实许多人都是反对北方五省新政的,虽然现在还在别的省推行,可迟早会全国推行,到时候就是贪官遍地,民不聊生了。

    复社成员都年轻气盛,理想主义者,怎么会是黄锦这种官场老油条的对手?

    被一顿分析后,就感觉黄锦说得都对,咱们要联合能联合的力量,反对奸臣,反对五省新政。

    要让圣道儒学的门徒们,用道德和正义来唤醒被蒙蔽的天子。

    想到这里,方以智感觉热血沸腾。

    杨延枢道:“我觉得不对劲,定生,此事咱们还是去找你父亲商量商量。”

    定生是陈贞慧的字,陈贞慧的父亲是南京吏部侍郎陈于延。

    “你担心什么?”

    “我担心我们这些人成了别人的棋子。”

    众人便去找陈于延。

    陈于延只说了一句话:东林书院现在也在辩论国子监案和北方五省新政。

    二月十五日,北京城,晴。

    乾清宫外,跪着一大片一大片官员。

    他们只有一件事:请求皇帝立刻释放南京镇抚司衙门里的国子监贡生。

    为什么?

    因为现在南京城的科考已经因为这件事被耽搁了。

    崇祯四年是四年一度的科举大考。

    什么叫科举大考?

    就是靠进士的考试。

    在什么时间呢?

    二月初九、二月十二日和二月十五日。

    这是大明朝春闱的时间。

    而今天就是二月十五日,会试的最后一天。

    北京的科举考试在顺利进行,可南京的会试现在处于停滞状态。

    现在已经陷入到一种僵局中了。

    崇祯不松口,任由大臣们怎么求情,绝对不放人。

    大臣们也扛不住了,这样下去,估计整个东南都要爆发了。

 第196章 他们心中已经目无王法了!(第…

    黄锦现在很兴奋,因为现在局势的发展出乎他意料的顺利。

    不需要复社成员去鼓动了,现在连东林书院也已经开始讨论这件事。

    当今东南学术界有两大派系,一是复社,二是东林。

    复社到底有多强?

    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复社由以下社团联合而成。

    云间几社、香山同社、浙西闻社、江北南社、江西则社、历亭席社、□阳社、云簪社、吴门羽朋社、吴门匡社、武林读书社、山左朋大社、中州端社、莱阳邑社、浙东超社、浙西庄社、黄州质社、江南应社。

    复社的成员涵盖了南直隶、浙江。江西三个大省的读书人。

    这些读书人要么是地主家的聪明儿子,要么是官宦家庭出生,也有穷苦人家出生的,不过极少。

    真正的穷人,连吃饭都难,极少极少有钱供孩子读书的。

    所以,这些人,每一个,在当地都有影响力,有的影响力大,有的影响力小。

    但是他们团结在一起,组建成一个社团,能量就变得空前大了。

    复社,年轻学子的代表。

    那东林书院呢?

    这个就更不必说了。

    东林书院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

    在万历年间,顾宪成被罢官后,在无锡重建了东林书院,聚拢了一大批人前来讲学论道。

    其本心是好的,顾宪成本人也是一位真正正直,为国为民的好官员。

    不仅如此,东林书院之所以一炮走红,在东南那么瘦欢迎,也的确是因为当时万历皇帝干了很多操蛋的事情。

    万历这个皇帝基本上将嘉靖皇帝和隆庆皇帝,也就是他爷爷和他爹的所有家底都挥霍了。

    万历有一个特点,就是任性,干什么都极度任性,颁布政策完全不考虑底层的可执行性,常常搞得民怨沸腾。

    后世有一句话说,明实亡于万历,也是有原因的。

    许多正直的爱国的官员在朝堂上无法实现政治抱负,只好在民间发牢骚咯。

    知道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难吗?

    没错,是保持初心。

    保持初心最难。

    人心易变,局势也是风云变幻。

    整个世界,到处都充满了随机和不确定。

    东林书院也在这样的世界规则下。

    人们并不会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变化。

    同样,东林书院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变化。

    从最开始的正直、不畏权贵和为国为民,到后来的偏执、疯狂,这种变化连他们自己都没有发现。

    再后来,东林书院延伸出来的东林党,东林党不断膨胀,接纳更多人,鱼龙混杂。

    到最后的群魔乱舞,已经完全偏离了真正的治国,而是全部情绪化的在骂人,谴责人了。

    当一个国家的精英走上情绪化的道路,这个国家面临的是灭顶之灾。

    没错,因为国子监案,崇祯敏锐的意识到了朝堂风向的改变。

    沉默已久的东林党在复活,仿佛感召到了东南无锡东林书院的神圣召唤。

    事情变得复杂起来。

    已经成了北京和南京的权力博弈。

    更准确的来说,成了皇帝和东南读书人的博弈。

    东南读书人最擅长做一件事。

    什么事?

    先爬到道德的制高点,然后站在那里和你对话,你稍微不称他们心意,就用道德谴责你。

    这就是大明朝扭曲的意识形态,可以说是致命的毒瘤,是必须彻底拔出的!

    乾清宫内,崇祯正在听孙承宗和李邦华汇报中部军区最新的进展。

    等汇报完后,崇祯才道:“让他们都进来吧。”

    王承恩立刻出去传召。

    不多时,大臣们都进了乾清宫。

    乾清宫的氛围明显有些凝重。

    崇祯道:“诸位跪了那么久,有什么话就直接说。”

    钱龙锡说道:“陛下!南京科考已经被耽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