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间。”

    郑三俊心中叫苦,南直隶和浙江省这么大,这要是下到基层去查,还真是一件工作量非常大的事。

    崇祯补充道:“国税局就是要对基层的每一处都了如指掌,哪些人交了多少税,账目都要清清楚楚。”

    郑三俊硬着头皮道:“是!”

    随即,郑三俊又道:“陛下,崇祯三年所有的税目加在一起,核算的银两一共是1000万两,路上耗羡5万两,其余全部入库。”

    毕自严则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这是今年朝廷要用的钱。”

    他呈递上去了。

    崇祯仔仔细细看完。

    一、所有的军费加起来1000万两。

    二、陕西800万两持续赈灾。

    三、兴修5条水渠,100万两。

    四、今年的水泥路要花费500万两。

    五、官员俸禄500万两。

    六、大同镇拨款300万两。

    七、其他费用500万两。

    好家伙!加起来3700万两。

    国库刚收完去年的税1000万两,雅兰堂利润300万两,上缴150万两,现在一共4150万两。

    如果今年皇太极再发动一次战争,国库基本就空了,不仅如此,还要借钱。

    民间看见的是,朝廷打败了蒙古,让漠南蒙古俯首称臣,在辽东也打了胜仗,现在大明威势正盛。

    但真实情况就是,大明的财政出现了重大的危机。

    按理说,现在国库最好是一亿两以上比较合适。

    毕自严道:“陛下,臣以为有些地方还是可以再缓一缓的,例如兴修水利,还有新军政、警察的组建。”

    “缓不得,就这样去做准备。”

    毕自严跪下来道:“陛下,各地的制造局所需要的钱都还没有算进去,臣恐怕……”

    崇祯走下来,将毕自严搀扶起来,他感觉毕自严在发抖。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大把大把花钱,但最痛苦的事也是大把大把花钱。

    每年有几千万两从毕自严这里出去,他做梦都会吓醒。

    “不必担心,还有钱,朕来想办法。”

    “可是……”

    郑三俊都在发抖,这种压力是无边无际的。

    他之前在南京,根本无法体会到北京的情况。

    现在接受全国税政,才清楚大明朝的税烂得跟一坨狗屎的区别,大概只有计量单位不一样。

    而花销呢?

    简直就是九天银河的瀑布,飞流直下!

    你要知道,今年花销3700万两,明年呢?

    明年难道就会减少吗?

    不会!

    因为按照皇帝现在对北方五省的安排,以后花钱只会越来越多。

    这是一个巨大的窟窿。

    在崇祯看来,改革已经到了最关键的一年,因为要开始布局商业土壤了。

    可是在毕自严看来,改革已经进入最艰难的一年了,后面的路,没有人知道该怎么走。

    毕自严语气沉重道:“孙阁老也病倒了。”

    崇祯微微一怔:“什么时候的事?”

    “就是今天早上的事,臣去找孙阁老让他看看这份财报预算,发现没有来,便派人前去孙府打听,才知道。”

    “快!王承恩,快宣御医!速速宣御医!把宫里所有御医叫过去!”

    “是!”王承恩有些慌,连忙奔跑出去。

    崇祯来回走了几步,心中这才真正着急起来了。

    古代的医疗条件有限,孙承宗又一把年龄了。

    万一……

    历史上的孙承宗当然不会死得这么早。

    可是张凡穿越过来了,孙胡子就没有闲过。

    几乎在言官们和保守派们的骂声中一路走过来,精神压力之大,是一般人根本无法想象的。

    对于张凡来说,钱是很重要,但搞钱的方式真的太多了。

    你以为这次动东南是为了什么?

    崇祯心中比谁都知道现在需要钱,需要大把钱,再往里面砸一把,将进度往前一把,等银行彻底盘活了就起飞了。

    对于崇祯来说,钱还真的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人!

    支撑他改革的改制派中,孙承宗是最重量级的人。

    孙胡子在天启年间就是帝师,朝中威望颇重,又是明末难得的战略人才。

    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那新政真的是大地震了。

    崇祯还真找不到一个人能顶替他的位置。

    总不能让袁可立回来吧?

    那样海军的进度必然会受挫。

    毕自严继续道:“陛下,这份预算的初稿是孙阁老做的,臣怕是孙阁老心中顾虑也是……”

    崇祯心中更加担忧起来,看来孙承宗病倒,也是工作压力太大,担心钱的事。

    其实崇祯很想跟他们说:你们不要担心,朕现在准备去东南抢钱了,哦不,是去跟大伙讲讲道理,所以钱根本不是问题了啦!

    但这话不能说出来啊!

    不能朝堂上的大臣们还不爆炸?

    所以曹程查出南直隶刘家和真定王家的事,崇祯都先没有摊牌,因为这次要玩大一点的。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朕稍后去探望探望孙阁老。”

    此时,外面的小太监进来道:“陛下,韩大人、钱大人、刘大人,还有张大人、成大人都在外面求见。”

    “让他们进来。”

    韩爌、钱龙锡、刘鸿训,三个内阁大臣,还有张凤翔、成基命两位快步走进来。

    “臣等参见陛下。”

    “都免礼吧。”

    “谢陛下。”

    “刘鸿训你从蓟镇回来后,内阁的事要尽快恢复过来。”

    刘鸿训道:“是。”

    “你们来找朕有何事?”

    韩爌与钱龙锡对视一眼,韩爌开口道:“陛下,臣听闻陛下与北方五省布政使商议了今年的政事。”

    “你们的消息倒是灵通。”

    “陛下,臣冒死直言。”

    “什么冒死不冒死的,你我君臣相知,朕还是真的你韩爌对朕忠心耿耿的,有什么话直接说。”

    “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一边的钱龙锡、刘鸿训,还有张凤翔和成基命都跪在地上,把头埋起来:“请陛下收回成命。”

    “你们这是干什么?”

    “陛下,这三年年年打仗,王师虽有胜利,蛮夷败退,陛下之圣威远播海内,但国库现在并不富裕,陕西尚有灾情,若是贸然再……臣担心可能会出大问题。”

 第187章 阴云再临,暗流涌现(第一更)

    站在韩爌、钱龙锡的角度,他们这种想法绝对是正确的。

    更何况还有刘鸿训。

    刘鸿训其人在历史上是少有的能干且正直的内阁大臣,可惜上了不到一年在历史上就被崇祯干掉。

    这些人知道后反对也绝对是情有可原。

    如果他们什么都不说,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小到一个团队,需要不同的声音,大到一个国家,也需要不同的声音。

    只要不为了反对而胡闹,例如动不动跪在皇宫口来威胁人,崇祯都是欢迎提反对建议的。

    崇祯鼓励他们提反对建议,但不代表他接纳他们的反对建议。

    韩爌也不完全只是反对,他还有建设性的建议,他说道:“陛下,微臣以为现在在五省设立制造局,有些操之过急。陕西灾情尚未平息,大同镇尚在恢复,朝廷又开始对草原进行容纳管理,各处都需要大量的支出。臣的建议是制造局往后推三年,待一切平稳,再做打算。”

    刘鸿训也说道:“陛下,臣以为韩大人说得对,当务之急是平稳大同镇、容纳漠南草原和彻底消除陕西灾情,新农政已经在推行,若是再加其他新政,臣担心朝廷支出有限,届时有人趁机作乱。”

    崇祯道:“诸位爱卿不必担心,朕自有计较。”

    成基命头铁道:“臣等愿闻陛下教诲。”

    崇祯说道:“首先你们要记住,新军政是不允许缓和的,水泥路是不允许缓和的,它即有利于新军政,又有利于新农政,对民生的改造也是巨大的。各地的制造局绝对不能往后推,这是出于行政的角度去思考。”

    “你们都读过朕的《国富论》,从金融的角度出发,银钞现在必须推行下去,银钞如何下放到民间?”

    张凤翔连忙接过话题:“回陛下的话,可以通过建设道路,给工人发俸禄,将银钞作为俸禄发下去,这样参与建设的工人有钱了。”

    成基命立刻反对道:“陛下,银行虽好,但各地尚未真正接纳银钞,若是用银钞给工人发俸禄,届时工人无法用银钞购买粮食,恐会引发大乱。”

    “这就是朝廷要解决的事情!”崇祯斩钉截铁道,“万事皆会遇到困难,咱们当政者,不能因为有困难就逃避!”

    “你成基命来跟朕说哪些政策有什么问题有何用,朕难道不知道会遇到难题?”

    崇祯的语气明显有些不悦了:“你来跟朕说解决方案,哪怕这个解决方案不完美,朕也乐于去听!”

    成基命提的这个问题的确是基建中银钞推行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问题。

    崇祯自己已经想办法解决了。

    这个问题的核心无非就是民间商人不忍银钞。

    尤其是粮商。

    工人拿到银钞,一般都会去买粮食,毕竟穷人家第一考虑的就是粮食。

    那怎么解决呢?

    南直隶的刘家就是最大的粮商之一,真定府的王家就是粮商之一。

    要解决这种问题,就是要抓一些典型出来,杀鸡儆猴。

    等杀一批之后,再找大明的粮商坐下来谈,这事不就谈妥了么?

    成基命被批评后,也面不改色心不跳,只是道:“陛下教诲的是,但臣下必须提醒陛下。还有一点,银钞的印刷和运输都受到了限制,及时陛下准备强行推行银钞,也不可能有足够量的银钞尽快下放下去,届时可能会出现银钞量不足的现象,而且在运输途中,也可能存在运输队私自占有的风险。”

    “成爱卿你有什么好主意?”

    “陛下恕罪,臣暂无良策。”

    朕要你们何用!

    眼看皇帝就要发飙了,韩爌连忙救场:“朝廷还需准备充足的银两,一是在银钞量不够的前提下做补充,二是能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至于银两,臣以为,一是可以全国补齐农税缴纳,二是可以增加盐引、茶引派发。臣核算过,若是补齐农税缴纳,增派盐引和茶引,朝廷的年收入至少还可以增加500万两。”

    “只有500万两?”崇祯看了一眼韩爌,老实说,对韩爌的工作态度还是很满意的,能提出好的解决方案比一天到晚只会咋咋呼呼说问题的官员强一百倍。

    只是他这算法明显有失公允,怕是又屁股决定脑袋,将一些人给踢出去了。

    “还请陛下明示。”

    “朕这里也有一笔账,可不止500万两。”

    张凡要做什么事,那肯定早就算好账了的。

    全国的农税、盐引、茶引、住税、过税,那都是算得一清二楚了的。

    大明朝的财务烂账就烂在税收上。

    这今年崇祯还只是着手整顿农税而已,商税基本没有碰,因为农业的危机是最大的。

    “行了,你们的担心朕都能明白,都回去跟朕再好好想想对策,朕要的是行之有效的对策,而不是一味的反对。”

    几人被皇帝反驳得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了,只好道:“臣等告退。”

    出了紫禁城,成基命叹了口气:“这下朝堂上又要风风雨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