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多伦多的中国妈妈-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厂事情多赶工忙,两个老人干脆继续住下了等着过年。儿子像让他们和小莫、孙子们一起住,但二老嫌每天喝早茶不方便,坚持自己住,好在家门口就是公交车站,往返喝茶还算方便。儿子今年50了,每次看到这个比自己儿子小17岁的鲜活的媳妇,二老多多少少有点不放心,更多的是心疼儿子,50岁的人了,有个老婆像没有一样,身边也没个人照顾。工厂好好的也不能不做,孙子们在加拿大上学,又是冰球又是棒球什么的,也回不了深圳,两难呐,不知道他们最后要搞成什么样?
凯文是大宝,小宝叫贾斯汀,“双宝去打球了,打完球游泳,三个小时”。小莫发完消息,放下手机,对公婆说,“今天有小朋友过生日,平时也是一起打球游泳的。运动完了那小朋友家长一起带孩子去arty(聚会),我到时间直接去接。”
“周一就开学了”。小莫说,想到明天周一salsa dance(莎莎舞)也开课了,心里一阵兴奋掠过。10月份的时候,为了活动活动身体,也为了有点社交,让自己每天除了接孩子、送孩子,日子有点乐趣,小莫报名了莎莎舞培训班,学跳莎莎,每周一次,后来改成每周两次,跳着跳着还真是上瘾了。
“再加份菠萝包,给两小子明天当早餐”。小莫说。
“好好好”,奶奶说,“已经给二宝点了牛肉丸和叉烧包,再要一份菠萝包”,奶奶吩咐老伴。二老70多了,看上去可一点不老,像六十出头。二宝爸爸也一样,50岁的人,看上去年轻10岁,眼不花,白头发也没几根,甚至没有一颗坏牙,这家人的遗传基因就是好,看着年轻。相比之下,小莫想到自己,觉得自己才刚刚三十,就已经面色憔悴,老了。
“早上二宝爸来电话了,他说让您二位多注意安全,下雪天路上小心。”小莫说。
“让他放心”,奶奶说,“他管好自己吧,酒少喝一点。少喝酒,少抽烟,讲了也没用。”
事儿妈群里,胡玲、元俪,还有杰奎琳聊的正热闹,语音一条条的:
“这春节就快了,元俪,你老公啥时来?”胡玲问元俪。
“国内年三十的机票,到这也是年三十。”元俪说,“他年三十中午陪老人提前吃个年夜饭,傍晚上飞机,到多伦多正好是下午,又接着一顿年夜饭”,元俪笑道,“不耽误,两全了。”
“中国特色,一家两制。”杰奎琳说。说到这一家两制,真是中国家庭的特色,家里一个在国内工作挣钱,另一个,大多数家庭是妈妈带孩子在国外生活,这也是老外简直无法理解的一个事情,实在不可理喻,换做他们就分了,或者他们就不会这样开始。
“老霍提前一星期过来,帮我做做事”,胡玲说,“春节家里有几拨人来聚餐,老霍的同学,来的早的那批老移民,还有我们刚来时的老邻居,得把东西备齐了。”
“没错,那超市回来一车一车的东西,搬回家就是个体力活。”杰奎琳说。多伦多人都知道,每次去超市,尤其是仓储式的大超市,比如中国人爱去的st,那购物车里的水果、牛奶、饮料、肉类,油、米面,各种零食,再加上孩子的书,玩具,乱七八糟的需要的不需要的,满满一购物车,装进自己车的后备箱,再从后备箱搬回家,放到该放的地方,没点体力是真搞不定,回回拎的胳膊要断。
“嗯,有你忙的,我们就三人,过年也就意思一下,简单。我做顿年夜饭,请几个朋友来聚聚,然后去一两个朋友家聚个餐,otck(各出一个菜的聚餐),烤个年糕带上,就差不多了。”多伦多通常情况下的朋友聚餐,被邀请的客人会带上自己的拿手菜,凑在一起共享。
“我和儿子也是简单,威廉姆不爱吃中餐,我就基本都不吃。”杰奎琳说的自己都笑了,现在确实吃的很少,可还是体重不减,呵呵。没什么过年的概念了,也就陪儿子看部漫威电影,和老妈、弟弟一家,还有家里的那位,视频聊聊。早就没年味了。”威廉姆爸爸是高官,根本来不了。大家都心照不宣,谁也不多问。国内对局以上干部的因私出国控制的是很严格的。
“今年和你们家高官去哪儿聚呀?”胡玲问。每年一两次或两三次,威廉姆爸爸到国外出差,杰奎琳会带儿子去,一家人聚聚,去年11月是法兰克福一周。
“今年是布鲁塞尔,3月份吧,连着春假,我计划带儿子去趟巴黎,卢浮宫多逛逛,让儿子熏陶熏陶。”
小莫时不时关心手机屏幕的微信提示,一条条的,想知道大家都说了啥,碍着公婆的面,又不方便打开语音听。
第6章 补习班里聊公民教育
都说国外孩子学习轻松,其实没那么轻松。在国内,元俪周末就是在各种培训班里打转,来到加拿大,比国内更忙,不仅仅是周末,基本是从周一到周日。平时下午3点多就放学了,大把的时间,总的有地方让孩子释放精力,必须各种班上起来才行。一周最多只有一天没课,没课也没作业,就呆在博物馆、图书馆,或者美食广场,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在公园玩玩。相比国内,家长的付出一点也没少。
每周一,贝拉和威廉姆同上数学课,这数学课选用的是新加坡数学教材,比学校同年级数学难度大,对学校的数学课程是个比较好的补充。
多伦多的公校系统,小学1…5年级,中学6…8年级课程设置都比较简单,到了高中,也就是9到12年级,每门课的要求又很高,仿佛和中学脱节了,完全不是一回事。“为什么会这样?”元俪问。
杰奎琳说:“因为这里的小学和中学,是全民的基本教育,就是所谓公民教育,是很基础的东西,满足基本生活所需知识和技能。高中阶段,相当的一部分教学为大学做准备,所以难度增大了,学生计划上大学的数学,和不计划上大学的数学,课程要求不一样,所以我们得提前学,不然高中孩子功课多,参加社团多,时间就那么多,会压力很大,还有,做义工也要占用一定的时间,政府规定高中生一年要完成30个小时的义工时间,仅做30个小时是完全不够的,很多孩子义工时间是翻番的,为大学录取多加点业绩。当然,不上大学的就另当别论了,不是所有人都要上大学的,到了高中,学校老师也会对学生说,不想上大学就可以去工作了。法律规定年满16岁就独立了,16岁还需要个法律上的名义监护人,到了18岁,孩子就完全独立了,可以离开家,可以按自己想法去干什么,总之自己可以决定,家长是管不了的。这和咱中国是不一样的。”
“还有”,杰奎琳接着说,“安省公校教育局对每个年级的教学内容是有具体要求的,类似国内教学大纲,但完不完成就是老师的事了。很多老师完不成,像威廉姆的数学,一学期下来,没学什么,遇到好的班主任就是幸运。像你们贝拉的班主任,体育老师……”
“没错”,元俪哑然失笑,“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还真不是什么笑话,确实就是啊。”
多伦多小学和中学的老师,通常一个人教各种不同的科目,说个差不多的比喻,就像中国早年的赤脚医生,什么病都看一样。贝拉5年级班主任是体育老师,同时还教英语、数学、科学、历史,美术,甚至有时候还代音乐课,除了法语不教,差不多其它课都可以教。
杰奎琳说:“所以现在都要上私立学校。国内来的新移民,对孩子的学习是有较高期望的,基本还是延续了国内的那种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公立学校不能满足他们对孩子学习的要求,私校里学的更多些,每门课的分数也会给的好看,有助于被好的大学录取。当然还有‘私校’带来的家长面子上的荣耀,这所谓的虚荣,也是能理解的,大家或多或少,包括我们也有,毕竟在一个相对差不多的层面上,妈妈们比的也是孩子。”
杰奎琳叹口气,接着说:“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私校。不过,进了私校,还是各种补习,就看家长要的目标是什么了。”杰奎琳自己也笑了,无可奈何。杰奎琳天生丽质,皮肤白皙光洁,穿着一件灰色川久保玲圆领开衫,脖子上是一条细细的爱马仕银链,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不急不忙,娓娓道来。
贝拉妈妈穿了浅灰t恤,外加深蓝色的帽衫,看上去很普通,只是左臂上有一个小小的o。来加拿大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穿衣随便了,t恤牛仔就行。不像在国内,去什么场合,见什么人,得考虑穿什么衣服,这里不用,所以,元俪经常会感觉衣着的自由回到了大学时代。
元俪接上杰奎琳的话:“所以,现在咱孩子学校里学的那些东西是肯定不够的。”
“对,当然。我们孩子现在的学校,在多伦多公校里已经是很好的了,就是人太多了,参加cb都要抽签,抽到了才能加入。同时,学校新来的学生也多,有的最简单的英语都不会说,你知道前两天5年级又有新来的中国孩子, r s——威廉姆的班主任老师,让威廉姆在给他做翻译,英文完全不行。”杰奎琳不理解孩子的父母,继续说道:“一句英文都不会,就让孩子来上学了,不知这孩子的父母怎么想的,孩子也有很大压力。这样孩子多了,学校水平也会受影响。”
元俪说,“是啊,新登陆的移民,有好学校的社区,就是居住地的首选,所以我们周围中国人渐渐多了。放学时最明显,每天一放学,跑出来的孩子,亚裔过半。”
“嗯,学区好啊。多伦多,地区差异很大,你如果往西或是有些地方,差的超出里想象”,杰奎琳说。
“你说的太对了,我以前不知道,经历过一次感触太深了”,元俪说:“去年在toronto fun(多伦多政府的各社区活动指南)上找到西边怡陶碧谷的一个社区芭蕾培训,看着也不远,时间也正好合适,就给贝拉报了名,网上交了费,只去了一次。”元俪那次的经历真是印象深刻,“那地方也就往西40分钟车程,但风貌就已经不是她熟悉的多伦多的感觉。”芭蕾课设在一所高中里,她带贝拉穿过那个学校大楼的长长的走廊,那次贝拉爸爸也在多伦多,三个人一起,元俪心里都感到害怕,老师是个胖的圆滚滚的黑人女孩,前面一节课她教表演,后面的课接着教芭蕾。上课的学生基本是黑人,或是其他南美或什么地方的来的,教室外面等候的家长也是。当时自己的感觉就是个异类,误入别人的地盘,陌生的害怕。“我们的样子太突兀了,不能融入的突兀。以后知道了,不乱闯了。”
“后来贝拉说,那个黑人老师对她说,真没想到,还能教到你这样的学生。我说你和老师说什么啦?贝拉说我就告诉老师我平时下课都学什么、什么的,等等”,元俪接着说,“不过,所谓害怕,也许就是我们心里上很主观的感觉。贝拉说老师很nice。”
培训学校的校长凯莉吴,笑容可掬地过来,平时都是一个前台小姐接受咨询,安排上课。难得见到凯莉,多伦多华人圈的著名人物,经常可以在一些中文的报纸、期刊上看到她的介绍。多伦多的华人超市门口,设有成排的架子,摆放着多种有关多伦多房产家居、律师会计、医生养生、美容健身,乃至新闻资讯的免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