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多伦多的中国妈妈-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杰奎琳回来以后,虽然还没见到英子,就从另一个同学那里听到了英子的八卦。英子老公开了几家大饭店,还有几处私房菜馆,钱是挣了不少,不过,小三也在外面把儿子生了下来,英子居然也接受了,最后大家妥协的结果是,给小三办移民,让小三带着孩子去了加拿大。当年,那是多么厉害的英子啊,打抱不平,替女生出头,被谁欺负了,都是英子出来主持公道,没想到啊,说实话,她也不理解英子怎么就这样了回来以后,安娜还没有任何消息,也没给她发过微信,不过,知道了这些,杰奎琳不会再搭理这个安娜了,关于英子,杰奎琳知道也她理解或不理解都无所谓,她只是为英子不值。
第六十五章 元俪上海的家
飞机落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元俪一家回到了上海。
贝拉早就背上了自己的双肩包,站在过道上。飞机舱门打开,飞机上的人开始挪动了。
“妈妈,走啦!”贝拉说,她已经急不可待,要下飞机。
贝拉爸爸从上方的行李舱中取出元俪的z大尼龙包,递给元俪,再背上自己的双肩包。
元俪一家回国的行李已经减负不少。离开温哥华之前,元俪把不用的衣物寄了一大纸箱回多伦多,全家三个人去阿尔伯塔冰原冰川穿的抓绒加厚外套,一路带着天天用的烧水壶,拖鞋、运动鞋,还有全家用的电动牙刷,买的特产和纪念品,等等。星巴克买的杯子,也寄了三只回多伦多。目的地是见欣家的地址,委托见欣代收,9月回去再去取。
元俪走出座位,加入到贝拉身后,开始缓缓向外走。
乘务员都熟悉了,机舱口互相道别。一出机舱门,走下扶梯,元俪就闻到空气中明显的异味,有点刺鼻有点熟悉。这是在国外呆久了就会这样,这种气味很快就会适应。
国内的服务确实好,出关的人多了,排队的队伍长了,立刻就会开出几个新的窗口,完全不用花很多时间,就地绕无数的弯。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即可领取!
海关工作人员很有礼貌,“欢迎回来!”敲上章,贝拉爸爸道声谢谢,一家人顺利入关,去往行李大厅。
行李也很快,没等多久。贝拉爸爸推着两个箱子,元俪把尼龙包套在行李箱的拉杆上,去往地铁二号线。到家,得花上一个半小时多。
虽然行李比较多,地铁上人也多,但是好在是始发站,而且是回家,所以也不觉得不耐烦,熟悉的上海生活,就是这样的,已经从地铁开始了。元俪在飞机上就把手机的加拿大电话卡取了下来,换上了上海的手机卡,所以,一到上海就打电话给10086,申请开通漫游,选了流量套餐,所以,地铁上就可以刷微信微博了。
最不方便的就是google不能用,其它还好,推特、s等等社交媒体,还有新闻,看不看都行,没什么特别要紧的。温哥华至上海,不到十个小时,比起多伦多到上海是近多了,后者要13个小时,总体上感觉也舒服很多。十个小时,微信上已经是很多个未读的红点,按照重要程度,一条条点开。
“妈妈,什么时候能到啊?”贝拉已经不耐烦了,“怎么这么久啊?”
“上海就这样啊,人多,而且比较远,二十多站呢,不能急。很快就到家了。”元俪说。
“可是热啊,又很闷。”贝拉说。
“是这样,车上人多啊。忍一忍吧,我们还有位子坐着,你看爸爸还站着呢”即使是始发站,人也多到贝拉爸爸没座位,他站在女儿面前,挡住后面的人。元俪腿的前面是行李箱,确实是有点难。她收起手机,陪贝拉聊聊天。
“到家了,你先去洗个澡,一身的汗,黏糊糊的,然后就自由了,干什么都行。现在就可以想想,下面一个多月有什么想做的,我们计划一下。”
“好,我们可不可以去迪士尼?”
“当然可以,还有呢?”
“吃好吃的啦,所有的”提到吃的,贝拉来了精神,“我们可以去哪里?”
“哪里都行啊,妈妈研究一下,现在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在去几个老字号”
“什么是老字号?”贝拉问。
“就是老店,开了很多年,有很好的口碑。”元俪说。
“口碑又是什么?妈妈今天怎么说话都听不懂啊?”
“口碑就是大家对这个店,好不好吃的口头评价,大家都给了好评,就是好口碑。明白了?”
“好评就是了。”贝拉懂了。
“嗯,差不多吧。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词汇量,你中文第词汇量有待加强。”元俪接着说,“very very good an,这种夸人的方法,就是词汇量少。”
“我觉得他说的很好,大家都听得懂,为什么要那么咬文嚼字”贝拉爸爸插了一句。
元俪白了老公一眼,“我说的是词汇量,不是通俗易懂是不是好,打什么岔”
“呵呵,呵呵”贝拉笑了,鼻尖上都是汗珠。上海的夏天,实在是太热。
从静安寺站出来,元俪一家人打了出租车,十分钟就到了御庭苑门口了。门口保安看到贝拉爸爸和贝拉、元俪,打招呼说,“回来啦,回来过暑假啦?!”
贝拉爸爸也满脸高兴,回应道:“是的,是的,回来了。”
熟悉的一楼大堂,整洁明亮安静,电梯间宽宽敞敞,说实话,回家真是好啊!元俪,贝拉都发出感叹。
钟点工阿姨已经把家里收拾的一尘不染,做好了几个菜放在了餐桌上,用网罩子盖住,还沏了一壶凉茶,放在厨房的电热水瓶的旁边,水杯、碗筷等等,都重新洗干净,灶台也是擦的干干净净。贝拉爸爸在离开温哥华前,给钟点工阿姨发了微信,告诉了他们到家的时间。
“好了,终于到家了,休息吧。”元俪对贝拉说,“贝拉,洗手先去洗澡,然后来吃饭”贝拉已经去了自己房间,元俪向里喊。
“我也先去整理自己的内务总算是放大假了。”元俪对贝拉爸爸说。虽然一年没回来,但需要用的东西家里都有。洗护用品齐备,换洗衣服都在,而且已经安排了钟点工阿姨提前重新洗了烘干,回来就能用。
吃完了饭,一切都安静了下来,贝拉已经去睡了。元俪让贝拉爸爸把行李箱打开,收拾东西。这是她的习惯,长途旅行回家,当天一定收拾好行李箱,东西归位。
上海白天温度高达35摄氏度,夜里还行,有徐徐凉风,坐在阳台上还不至于热得出汗。元俪家在17楼,这个小区虽然快二十年了,但仍然是市中心稀有的英式建筑小区,建筑的品质也好。现在唯一不好的是当年买一手房的住户少了,都置换了,租户也比以前多。这里的租金普通100平方左右大约2万元一个月,卖的话房屋均价过10万,元俪这套两室两卫的,市场价也过千万了。小区现在仍然管理的不错,配套设施也很实用、方便,尤其是运动方面,泳池,瑜伽会所,等等都不错。
元俪毫无睡意,每年回来都是这样,静静地在阳台上坐着,心里感觉很踏实,又很惬意。不像在多伦多,似乎每天脑子里那根弦是绷紧的,每一件事都要考虑到,还都得自己做,没人可以依赖,她是被依赖的人。所以,回上海,对元俪来说就是放假休息,现在,在上海没有了工作,每天生活所需的一切由贝拉爸爸负责,去超市,开车接送等等。元俪去加拿大后第一次回上海,还是开车的,感觉已经不能在上海开车了,路上不断的出状况,加塞,变道,按喇叭,等等,前后车距近的不能再近,所有这些都不习惯了,后来干脆回上海就不开车了,贝拉爸爸接送,或者打滴滴。
第六十六章 中国好闺蜜
元俪回上海,第一个见的人当然是艾玲。艾玲是从小到大的好伙伴。她们俩认识的时候,还没有现在贝拉年龄大,小学三年级,同学、同桌,很多年,高中毕业才分开。好闺蜜,就是她俩这种,只要对方说见个面,那么,老公,孩子,甚至是工作,都想办法安排掉,彼此的见面最重要。
小时候元俪很泼辣,学习好,家庭背景好,什么都优越,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是班长。老师如果哪天没来,有事不在,她就搬个凳子坐在讲台的后面,带领全班读课文,或者写作业,调皮的男同学也不会扰乱课堂秩序,服气的很。艾玲偶尔被谁欺负了,或者受了什么委屈,元俪可不会放过肇事者,追究到底,必须赔礼道歉才行。不过,人的性格真的是会改变的,进了中学,元俪虽然还是班干部中的学习委,但成了一个清高孤傲,不以人为伍的女生。艾玲担任了班级生活委员,大事小事,为班级服务,越来越能干、活跃,两人的关系变成了艾玲罩着元俪。有什么活动,艾玲拉着元俪加入,班里的任何评比,三好学生等其它荣誉,少不了她俩,或者其中之一。大学元俪学了中文,艾玲学了医,算是分开了几年,但那时两人的信件也是往来密集。再后来,艾玲大学一毕业,就和帅帅的神经外科的医生男友结婚生子。儿子没有请过保姆,艾玲召集以老婆婆为主的,孩子爸爸的南通老家的亲戚,轮番来上海帮忙带儿子。艾玲对元俪说,“谁家不需要来上海看病?他们总是要来找我的,现在不找,以后也会。所以,我有什么好客气的,我现在需要人帮忙带儿子,他们怎么能袖手旁观?”就这样,儿子很好地长大成人,艾玲也俨然成为老公家族中的领袖,谁有个什么事,都要问问她,谁家有人来上海看病,她安排。
艾玲和元俪妈妈的感情也很好,小时候有什么好吃的,元俪妈妈都是准备艾玲的一份,她就像元俪家的另一个女儿。因为元俪家里学校近,小学、中学的放学时间两个人基本都是元俪家一起做作业,或者一起玩。艾玲大学学医,元俪妈妈曾说艾玲做个医生屈才了,言下之意艾玲活动能力太强大了,她能成大事。确实,艾玲作为一个医生也能搞定麻烦事,有一次元俪去医院病房找艾玲,遇上了有位病人家属嚷嚷着要护士证明给他看,需要自费的针剂那么贵,几千块一针,医院怎么能保证这药已经给他家的病人用上了?当时已经围观了一些病人家属。艾玲正好出来迎元俪,在走廊上问护士怎么回事,护士紧张地说了缘由。只见艾玲冷冷地说:“安排34床出院,出院吧。这么不相信我们医院,为什么还要住?”她甚至不看病人家属一眼,对护士说:“拿东西来,我签字。”然后,轮到病人家属急了
艾玲和元俪走出病区,说,“这种人,如果你跟他好好说,给他解释,他就越发得寸进尺,你怎么解释也没用。所以,不信任我们,就出院,去你觉得信得过的医院。我们医院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住进来,床位紧张的很。”“厉害,果然是我朋友!”元俪笑道。“那是当然,不厉害怎么做你朋友?”艾玲得意的哈哈一笑。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领取!
这就是元俪和艾玲,近半个世纪的友谊,相生相长,现在两人都已年届五十。
元俪到家后的第一个中午,艾玲约她在镇宁路的一间小上海菜馆,地道的上海私房菜,离元俪家近。“让你吃完饭回家睡觉。”艾玲说,“知道你要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