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多伦多的中国妈妈-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吃饭。

    今天晚饭好弄,简单几种菜,白菜、豆腐、粉丝,还有韩国超市买的鱼圆子,做个煲,加上妈妈那里带回的干切牛肉,就可以了。

    “妈妈,你说我脑袋小,是不是就是练起琴来就会困呢,我一练琴就想睡觉,还有,一看书就困了。”吉利安站起来,很无辜地看着妈妈说。她比桌子也没高多少,吉利安个子不知怎么就是不长。

    “你少来了。你困是吃多了“敏卓又好笑,又得摆出一本正经,“脑袋里东西多装一点,就不会困了。快去吧。”这小不点儿的逻辑把自己都绕进去了。

    其实敏卓对吉利安要求不高,老大杰瑞当初小学的时候,她的期望还是蛮高的,不过老大是个读书的材料,后来发现即使不监督他,他自己就可以学的很好,是个自己要好的孩子,一直到现在,九月份就11年级了,再眼看着,就要申请大学了。

    敏卓和老公商量过老大上大学的事,基本想法还是在加拿大读,申请美国学校,如果没有奖学金,实在是一笔不少的费用,好的大学一年至少要7万美元,普通的美国大学就不如在加拿大了。加拿大的好大学好专业,毕业后收入也会不错,学费也很便宜。大学的事还没和儿子谈过,儿子也知道,这11年级的成绩特别重要,好大学至少要看两年的高中成绩单。所以,下一年很关键。

    “杰瑞,你在干嘛?”敏卓往房间喊。

    “在看书。有事吗?”杰瑞来到厨房。

    “我想问问你暑假是怎么安排的?”敏卓说。一米八多的儿子站在面前,感觉真的像一堵墙。

    “暑假?我安排好了,原来给小朋友办的ython(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 cb继续,我们已经招生结束了。还有就是我夏校再修两门课,早点拿到学分,再有,就是打球了有事吗?”

    “没事,就是问问,九月就是11年级了,不能耽误,要考虑大学的申请了。”

    “嗯,放心吧,我知道。ython cb就是为了申请大学做的,当然也是做公益啦,我们运作的很好,我们还有一些经济效益,也捐给多伦多的病童机构了。”杰瑞非常有领导能力,也很暖心。

    “那就好,妈妈就是一提醒,有什么需要爸爸帮忙的,直接和爸爸说,看来你这是要子承父业了。”

    “当然,不学计算机,学什么?我得天独厚啊。”杰瑞笑起来,他知道爸爸在这行已经非常了得。

    敏卓也笑了,推推儿子,要他让开,这么高的儿子站在厨房口就把路整个给挡住了。吉利安练琴,进去一会了,还没听见琴响。敏卓得去陪练。“你去把垃圾倒了吧。”她对杰瑞说。

    敏卓家里的房间格局和楼上元俪是完全一样的,三间大房间朝南,客厅和两件卧室。主卧室带衣帽间和卫生间的,是他们夫妻住,紧挨着的另一间卧室是吉利安住,哥哥住那间没有窗户的十个平方的“旦”。这么安排也是有道理的,吉利安是女孩子,又小,挨着爸爸妈妈近好一点,而且,她房间还有一架钢琴,也占地方。哥哥住小房间也没意见,觉得挺好的。一张单人床,一个大写字桌靠着书柜,还有一个壁橱,放着他的私人用品。杰瑞的房间靠近大门,离两个卧室远一点,关起门就是他的天地,谁也不会打扰到他。

 第55章 加拿大国庆日

    7月1日,是加拿大国庆日,贝拉第二天要随合唱团去渥太华参加音乐节,国庆节上午,全家人去don(市中心),打算去市政厅前广场,看看表演,然后在外面吃个饭。

    广场上,很多人携家带口,一张大垫子铺在地上,席地而坐,头上、身上,手上,都是现场免费发放的红色枫叶标志,国庆标志的宣传唔,帽子、口哨、t恤,纸笔,或者是小国旗,这些免费的宣传品都是大公司、机构,慈善团体,非盈利组织定制派发的,还有饮料,冰激凌,广场上也有电视台的转播车。在正式的政府的庆祝活动开始前,各种团体安排了演出,什么样的都有,唱、跳,单人、群体,很多人是仅仅在广场上人群里坐着,享受节日的气氛和欢乐。

    多伦多市政厅外观看上去由两个错落的相对弧形的高楼,与中间扁球形的会议厅构成,寓意含珠之蚌,如果从高空俯瞰,犹如一只睁开的大眼睛,这个建筑由芬兰建筑师设计,上世纪1965年落成,是多伦多第四代市政厅,是多伦多的主要地标之一。

    市政厅广场外侧,设有是“toronto”多伦多的大型字样,也是多伦多的著名标志之一,夜晚,这个“toronto”会根据时间事件,甚至季节,变换成不同的颜色和光彩。

    广场和市政厅周边熙熙攘攘的人流,完全不觉得是在一个人口仅不到四千万人的国家。

    “这里的人群密集度,赶上外滩了。”贝拉爸爸说,他是第一次体验加拿大的国庆节。贝拉爸爸穿着蓝色条纹olo衫和深灰色休闲裤。元俪说,在加拿大,穿的朴素比较好,人群里不扎眼。

    “爸爸,我们可以进去看看。”贝拉说,“我们学校去参观过。”

    “可以进吗?”贝拉爸爸问。

    “当然,人民的政府。”元俪微微一笑,不光是市政厅可以进去,工作日市长的办公室,也可以进到设有前台的接待间,可以和秘书交谈,也有市长名片,随便拿。市长就在仅一步之遥的其中一个房间内办公,可以预约。

    “走,去看看!”贝拉爸爸牵住女儿的手,三人穿过人群,往市政厅大楼走去。

    和外面的喧嚣相比,进入市政厅大门,一片安静。迎面是圆形的会议厅,白色的墙和白色的圆顶,向下步入会场的楼梯和大厅地面,是蓝色的地毯。白色和蓝色,简单醒脑。元俪说,“今天没有开会,不然,大多数会议,愿意的话市民可以下去旁听。很多会议,也就是讨论市民提案。”

    “嗯,和我们是不太一样。”贝拉爸爸说。

    “爸爸,那边是图书馆。”一楼大厅右手,走进去设计一个公共图书馆,依然有人在里面看书、上网、读报。

    “今天假日,怎么开门呢?”贝拉爸爸问。

    “多伦多很多这种公共的地方,想图书馆、博物馆,只有圣诞节当天关门休息,其它时间都是开放的。”元俪解释,“这个图书馆比较小,我们家对面的北约克图书馆,可比咋个大多了。”元俪说。

    “妈妈,我可不可以借本书?”

    “可以,去挑吧。”元俪说。贝拉自己挑书去了,元俪看了老公一眼,知道他的疑问,“没事,在多伦多市,任意一家图书馆借的书,都可以在就近多图书馆还。贝拉借了,我们还到家附近的图书馆就可以了。“

    贝拉爸爸点点头:“方便。”

    多伦多市民凭id可以办借书卡,图书馆遍布城市的各个社区,免费借阅。书籍可以借三周,cd等音像制上续借,不过,如果是热门书,后面有人预订,就不能续借了。元俪最觉得最方便的是在网上把书挑好了,三本五本或更多,确认借阅,工作人员会将书备齐了放在图书馆指定的order(预定)区,外面包装上有借阅人姓名首字母加借书卡尾号的纸条,自己去取。当然,如果预定了不去取,又不取消,图书馆会收取一到两元的罚金。

    贝拉借了一本《anac》2020(年鉴),一本儿童看的国家地理杂志,每年都有。“妈妈,这是最新的,我带去渥太华看吧。”

    “2020都出来了?这本我们家确实没有。”每年元俪都会给贝拉买,“好吧,记得别丢了,带回来。我们回国前记得还了。”

    贝拉爸爸把书放进自己的双肩包,替贝拉背着。“喝不喝水?”贝拉爸爸还背着三个人的水杯。有贝拉爸爸在,元俪减负了。平时,她和贝拉出门,都是她背着这些。

    “我要喝。”贝拉说。

    三个人在图书馆外面的座椅上,小坐了一会儿。贝拉喝水,贝拉爸爸看看墙上展示的一些历史照片,关于多伦多的城市演变。

    元俪一家人上了二楼,顺着弧形走道绕了一圈,基本没看到人,贝拉爸爸看到了多伦多市长的办公室,门口墙上有铭牌,说明是多伦多市长的办公室,透过玻璃门,可以看到外间有个秘书接待的前台,里面有两扇门,其中一间是市长用的。普通平常,不及上海一家公司总经理的办公室。贝拉爸爸有点感概。

    “爸爸,我们走吧。”贝拉说,“去eatore吧,那里通往红龙虾。”元俪计划好全家在red lobster吃午饭,红龙虾是一家美式休闲连锁餐馆,贝拉喜欢。

    “红龙虾上海也有。”贝拉爸爸说。

    “是吗,回上海也要去!”贝拉说。

    市政厅外,人比之前更多了,估计晚上会更热闹。

    伊顿中心,距市政厅只一街之隔,元俪一家走在人头攒动的多伦多街头,充分体验了加拿大国庆节的热闹氛围。

    商场的人不多,庆祝国庆的人都在外面热闹呢。贝拉给爸爸带路,她穿着t恤和中裤,运动鞋,长发给元俪扎成了马尾,三步一跑,两步一跳。伊顿中心内的苹果专卖店,digo(书店),还有妈妈喜欢逛的是哪家店,贝拉如数家珍,告诉爸爸分别在那里。

    “贝拉,你爸爸就是个进大观园的刘姥姥,多亏有你带路。”元俪笑道。

    “什么刘姥姥,谁?”贝拉正高兴着,没听懂。

    “算了,领着你爸爸,别走丢了。”元俪知道一两句也说不清,换在平时,她会详细说一下《红楼梦》里的刘姥姥,今天就算了。

 第56章 胡玲医院陪护

    胡玲回到北京,几乎没逗留,第二天便和老霍带着艾玛启程回哈尔滨。事先想好的检查身体等等,先放一放,老爸心梗住院了。

    她白天睡觉,晚上11点,来接弟弟的班,就当是倒时差了。

    医院条件比过去好,现在全是新盖的大楼,住院区大楼都是二十多层,病房,护士站,医生办公室,等等,硬件设施都不错,只是,胡玲觉得人还是那样,没变。

    老爸几乎在睡着。装了两个心脏支架,胡玲心里别提有多不舒服,有多憋气,但不能说。因为老爸有心梗问题,平时她关注这类文章,支架的利与弊,知道装了支架之后会有负作用的。但是,在这种时候,医生建议装,她又怎能反对?在救人面前,她反对的话,承担不了这个后果与责任,而且,她常年在外,刚回来,轮不到她做决定。她只能和老妈和弟弟一样,听医生的。

    她和老霍在家里说了自己的看法,不是咱嫌这个支架贵,不是钱的问题,是这个东西现在医学上证明有大概率的后遗症。老霍劝她只在家说说就行了,现在就这样,医生说装就装,不装也会有问题。

    “玲子,闺女”老爸在叫她。

    “您醒了,爸,感觉好点吗?喝口水?”

    老爸点点头,“扶我坐起来,说说话我可以。”

    胡玲把床头摇起来,多放了一个枕头在老爸身后。

    “好点吗?”

    “好,没事。白天医生说,情况不错,后天,星期一就可以出院了。”

    “好的,没事了。以后要多注意了。”胡玲说。胡玲端了水杯递给老爸。

    “不困哪?让你辛苦了。”老爸面带歉意。

    “辛苦啥呀,我在家也睡不着,再说了,一年才孝敬您一回”胡玲突然鼻子有点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