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拼搏年代-第3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政策方面的缘故,单独一个村里的小孩数量,都是按照年龄段呈现逐级递减的趋势,还非常明显。

    就拿吕家村来说,吕冬读小学的时候,同一级的班里有四十个左右的孩子,到了钉子这一级,只有二十出头了。

    但凡有点远见的人都能看出来,像吕家村和刘湾村这种规模的村庄,未来一个班凑不齐十个小孩是必然。

    上级这也算是未雨绸缪了。

    当然,即便是合并,也是几年以后的事情。

    对于吕家村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不能再让自家的孩子在危房里读书。

    来到村子的西南侧,吕振林和李会计正陪着教委的人说话,有专业的测绘人员,已经支好三脚架,正在安装测绘仪。

    测绘的这一片是村里的场院地,也就俗称的打麦场和晒麦场,最早的村庄都有这方面的预留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就像吕家村所做的一样,打麦场纷纷被转做他用,后来不种地的无所谓,仍然种地的人,只能挪到马路上晒麦子。

    其实,要是还有打麦场,谁也不愿意费时费力的去大马路上晒粮食。

    上面能批的这么快,也跟这片地不是责任田有关系。

    像吕家村打上去的建设新村的批地申请,到这都没有具体消息。

    李文越也在这边,吕冬过去跟他说了几句话。

    “筹备委员会成立了,县教委主任挂名主任。”李文越大致跟吕冬说着听到的消息:“三爷爷任常务副主任。”

    吕冬明白这是啥意思:“具体的建设,还是以村里作为主导。”

    李文越扶了下眼镜:“毕竟大部分建设款项要靠咱们村自个筹集。”

    吕冬点了点头:“县里肯适当放权,也算好事。”

    其实小学校换地方重建,仍然是建设平房,吕家村的大部分人,都认为楼房不安全,与其耗费更多资金建造楼房,不如建设相对简单的平房。

    反正地够大,怎么建都足够宽敞。

    测绘之类的工作,更像是应付上面,这边从打报告开始,村里的建筑公司就在做规划,整体布局就是以老校作为蓝图,不过像大影壁和老戏台之类的是不可能盖了,那是吕家村最为兴盛时期的产物,以石料雕刻建成,可以说耗时耗力。

    对等老戏台的位置,前面竖根旗杆,再建个小型主席台就完事了。

    至于其他现代化设施,这年头还没那么多讲究,主要暂时也用不上。

    后面,看到吕振林那边说完话,吕冬又过去跟教委派过来的人聊了几句,主要是询问下小学配套的体育器械。

    去年的时候,吕冬就跟吕振林说过,村里小学的体育器材他来负责购买。

    回到村里,教委过来的人干脆给吕冬列了一张明细表,里面包括跳绳、实心球、高低单杠、足球篮球排球和乒乓球桌等等。

    吕冬道过谢,仔细看过一遍,将明细收好,等学校快建好的时候,去体育用品店里购买全新的。

    体育这门课程不容忽视,不说锻炼身体之类,就应试教育来说,用不了多少年,在泉南就会成为中考必考科目,五百分的总分中占五十分!

    可能体育成绩差个五分,就上不了重点高中。

    送走教委的人,吕振林召集建筑公司和村委的人开会,吕冬和李文宇也参加了,主要就是讨论建设小学校的事情。

    吕振飞说道:“三哥,今年雨水多,看样子后面少不了下,但别的我不敢说,保证孩子们在国庆长假以后,能搬到新学校里去!”

    吕建国接话道:“这个事我亲自来抓,五叔这边得在墨泉公园和李清照故里做些前期工作。”

    吕冬问道:“那边定下来了?”

    吕振飞说道:“定下来了,进入七月,走几个例行程序,就能正式签约,范青山负责大学城,我负责这一块。”

    吕振林很关心这边的情况,建筑公司刚成立,就在大学城拿到个工程,实现开门红,但古建筑方面想要有所建树,这次的维修很关键,问道:“老五,那边有没有困难,有啥问题就说,咱们想办法解决!”

    “缺少足够多的熟练工匠。”吕振飞并不避讳这一点:“目前来说,也就李山和吕建明十几个去南方学过一段时间的手艺过关,就算以老带新带徒弟,我估计人手还是紧张。”

    吕振林直接说道:“咱这一辈里,当时跟着你干活的,这几个月都发动起来,不用他们干活,指导年轻一辈的拿老街上的旧房子练手,反正老街上的房子也得整,争取多带些人出来!”

    吕振飞想到个人,说道:“有个手巧的,最少也有我当年七八分水平,就是不想干。”

    众人知道吕振飞说的是谁,但大部分人都拿他没办法,所有人只能看着吕振林。

    “老七那个混账玩意。”吕振林嘀咕:“整天就知道躲清闲。”

    他看向吕冬:“老七这司机咋样?”

    吕冬实话实说:“挺好的,给我开车,起码不每天喝酒了。”

    吕振林说道:“你能管住他喝酒,也是个好事。”

    吕冬还是说实话:“七叔这方面挺自觉。”

    “行了,暂时别让他去给你开车了。”吕振林本来打算自个去跟吕建仁说,但想到一个事,马上就是六十岁的人了,说不定哪天就叫阎王爷想起来,万一腿一蹬,谁去管着老七这混账玩意?

    他剑眉微动:“冬子,这事你跟老七去说。”

 第423章 懒散筋

    办公室里,吕冬在丁南天的入职报告上签了字,吕建仁晃荡着从外面进来。

    “七叔,你先坐,我再签几份文件。”

    吕建仁没说话,坐在长沙发上,无所事事,从旁边报架上拿了份晚报看,头版上面有市里接待弯弯投资团的新闻,再往后能看到大侄子媳妇的《洛庄汉墓》专栏,后面还有整版的吕氏餐饮的广告。

    虽然跟着吕冬开车,整天跟瞎胡混差不多,吕建仁还是挺关心侄子的事,公司这边最近加大在泉南的广告投入,频频在电视和报纸上做广告。

    前两天,还听杜小兵说,公司计划着招聘一个广告企划主管。

    公司上上下下都知道吕冬的司机是什么人,薛天亲自冲好茶送进来:“七叔,你喝茶。”

    吕建仁倒也会客气一句:“谢了。”

    吕冬正好将签完的几份文件交给薛天,来到沙发这边坐下。

    “找我啥事?”吕建仁带着吕冬长大的,对吕冬了解的比较多:“今早文越一块坐车过来,不好说?”

    他端起杯子喝茶:“你小子,准没好事!”

    吕冬一本正经说道:“七叔,你可别冤枉人,啥叫没好事?我找你是有好事!咱爷俩谁跟谁,我这当侄子的还能坑你这个当叔的?”

    一般人听到这话,肯定就附和了,但吕建仁是谁,当即掰着手指头,跟吕冬算起来:“我就跟你说说,人贩子奖金你从我手里坑走的吧?买鞭炮的分红你七叔见到过钱?”

    听得头大,吕冬赶紧说道:“七叔,你想想,这些事最后得利的是谁?”

    吕建仁少有的说不出话来,因为正着看、反着看、从一边看,最后沾光的都是他这一家子。

    不算别的,用小黑蛋的那时髦的话来说,他吕建仁也算实现了财务自由不是?

    想到财务自由,吕建仁瞬间没了念想,老村里挺好,亲朋好友挺好,冬子他们也挺好,大家伙子都挺好……

    都能写本《挺好经》了,还求个啥?

    吕冬知道跟七叔说事,有时候不能直来直往:“问个事,你手艺撂下没?”

    “哪方面?”吕建仁先反问一句,接着又牛哄哄说道:“我有啥本事,你都清楚,但凡会的,能撂下?不是我吹,十里八乡有一个算一个,有几个能比得上我?”

    吕冬说道:“你这手艺,不出来亮亮,多浪费?人都以为你荒废了。”

    吕建仁瞅着吕冬:“又算计你七叔?”

    “七叔,我算计你干啥?”说得他跟个坏人似的:“就是觉得你这一身本事,总得找个能发挥的地方。”

    吕建仁不但不笨,还是脑子特别活泛的那种人,听到吕冬的话,脑袋一转,想到某种可能:“是不是你三爷爷和五爷爷让你过来的。”

    吕冬心说,七叔这脑袋瓜子一点都不笨,想糊弄他不容易,也没法否认,说道:“七叔,五爷爷那边缺人!”

    他知道七叔啥脾气,特意说道:“尤其能工巧匠,那么一大帮子人,都等着个干细活的,算算咱村里,除了五爷爷,谁能跟得上你。”

    “这倒是。”谦虚这种东西,在吕建仁身上是不存在,起码面对吕冬时不存在:“就山哥,建明那些人,有一个算一个,手拙的厉害。老街上翻修的那两栋房子,最后剩下的细活,要不是我干,就得你五爷爷爬梯子上房了。”

    吕冬说道:“就是,你当仁不让!你去了,那是干高级技术工种!不说别的,建筑公司能少给你开钱?”

    吕建仁喝一大口茶,抹把嘴:“我是缺那俩钱的人?”

    吕冬一时间无言以对,以七叔家里在村公司的投资,还真不缺那点工资。

    吕建仁晃悠着上半身,慢悠悠说道:“冬子,你把我弄走了,去哪再找我这么靠谱的司机去?”

    这话说得,大义凛然,但接下来的话就变味了:“去了你五爷爷那边,少不了爬屋上墙,还得教人,聪明的还好说,碰上你这样手拙的,还不得急死?你看看我这,吃的香,喝的好,睡的着,多自在快活?”

    以七叔的秉性,这话真是一点都没错,但三爷爷任务布置过来,五爷爷那边确实缺七叔这么个能干又能教的,吕冬只能继续说道:“你就是去上一段时间,带带人,教教人,人带出来了,你回来不就行?我这个司机的活,又没人跟你抢。”

    吕冬想起五爷爷说的一句话,七叔这人心灵手巧,就是身上比人多了根懒散筋,没人拾掇着,懒散筋就会发作。

    但这人也有好处,凡事心里想着吕家村。

    “七叔,咱村建筑公司刚成立,正是关键的时候,咱自个人都不顶上去,能指望谁?”吕冬正儿八经说道:“你向来是咱村关键时刻的顶梁柱!”

    还有,七叔这人讲义气:“你那俩徒弟,小光和红兵这在干啥?人没还出师,你就不教了,不管了,把人扔一边,有这么当师傅的?当时你咋说的,一身本事全都要教给小光和红兵俩徒弟!结果呢?人俩就学了半吊子电焊,在我大伯工地上技术不技术,小工不小工的干……”

    听吕冬说到小光和红兵,吕建仁多少有点羞愧,可不是这样?当时村里修完第一期厂房,就把俩徒弟扔一边,自个逍遥快活了,当初人拜师的时候,可是正儿八经递了茶的。

    七叔了解吕冬,吕冬同样了解七叔,一看就知道起了效果,又说道:“小光和红兵家里条件都一般,就现在工地上干活,啥时候挣够个娶媳妇的钱?咱村有意往古建筑上发展,你又不是不知道,这是非常需要技术的工种,你把人教出来,有压手的本事在身,俩徒弟还用愁?”

    吕建仁放下茶杯,拍了下桌子:“照你这么说,冬子,你七叔还非出山不可了!”

    吕冬说了句大实话:“七叔,你也不想想,不到关键时刻,三爷爷和五爷爷能叫我过来请你!”

    这话可以换一种说法,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