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拼搏年代-第3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会议连续进行三天,到了第二天,有例行的分组讨论,其中就有提交的重点提案。

    吕冬的提案——关于尽快整修青照河河堤的建议——也被重点列出来讨论。

    这其实是好事,说明起码上面关注了,否则会像大部分提案一样,泥牛入海,毫无波澜。

    会议室里,十多个委员围着长方形会议桌而坐,可能吕冬提案真的引起关注,县里有大领导专门过来参与分组讨论。

    “大家不要拘束,畅所欲言。”昨天刚做过报告的领导威严中不缺乏随和:“真理越辩越明。”

    那位第一个帮助吕冬写提案和签名的老委员,在县里是老资历,第一个开口说道:“吕冬委员的这份提案,我从头到尾都有所参与,提案充分反应了青照河的现状。1998年夏天的洪水历历在目,河堤一度多处告急,虽然我们最后战胜了洪水,但不能忽视洪水冲刷过后,河堤的残损现状!”

    另一名委员老家也在青照河边上,接话道:“青照河,是我们青照人的母亲河,母亲河的现状,吕冬委员的提案里面有详细的描述,更有大批图片材料,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是不是要维护好母亲河?”

    有人赞同,自然也有人反对。

    “1998年夏天的洪水百年一遇,算上县志的记载,这是青照有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这人说得未尝没有道理:“除了98年,青照河上一次能算得上洪水的,还在解放前,我是做气象的,按照历史规律和科学分析,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青照乃至整个太东,天气都偏向于干旱!”

    来自县财政局的一位说道:“青照河绵延上百公里,一旦动工整修,势必成为一项极其庞大的工程,如今的经济形势各位都有所了解,上级不给予充分支持的话,单以咱们青照的力量来做,全县财政会非常吃紧!”

    各自所说都有道理,讨论嘛,本身就是各抒己见。

    坐在首位上的领导在开场白之后,就没有再说话,一直都在听下面的人具体说。

    来自北边青照化工园树脂厂的代表这时说道:“维护并不等于推倒重建,我们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维修加固,同时做好河堤保护。”

    树脂厂距离青照河不远,真要发大水决堤,树脂厂也得跟着倒霉。

    人都有各自的立场,这点无可厚非。

    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家在青照河边上,又切身经历过青照河洪水,吕冬也不会拿出这样一份提案。

    “青照河算不上当务之急,咱们县在青照河上游有多座大型水库作为调节!”

    说话的人是头发花白的李兴国,这位称得上重量级的委员:“1998年毕竟是特殊情况,百年不遇,大家仔细回想,过去的几十年间,青照河就是现在这个样,可有险情出现过?”

    别说吕冬了,就连一些五十来岁的人,除了98年这一次,都没有上次如此大洪水的记忆。

    李兴贵偷偷看一眼会议桌首位的大领导,这位去年调过来时,他就仔细研究过,大领导在其他地方时,就非常重视经济建设,更是依靠发展经济起家。

    “我觉得,可以适当的对青照河进行维护,比如吕冬委员看到的大堤缺口回填保护等问题。”

    这位是个老油条,一定程度上赞成吕冬的提案,但话突然又一拐:“青照河的问题,终归只是个小问题,咱们县当前最重要的,还是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作为下一阶段的绝对中心,其余工作都要为此来服务。”

    有了一定得金钱,李兴国还想要个好名声:“如今青照南北发展不均衡,中北部发展较快,南部山区发展很慢,拖累了整个青照。如果南部山区发展起来,富裕起来,青照的经济水平一定会往前迈一大步。”

    这个人也有想法:“相比于修河,我觉得修路更为重要!要想富,先修路,打通南部山区的交通,能带动整个南部山区发展。”

    路好走了,矿上的煤和石料之类的更容易往外运,能进一步降低成本。

 第387章 外国杀手

    关于青照河的提案,最差的情况是没有任何反响,能让人拿出来专门讨论,大大超过吕冬的最低预期。

    看了眼坐在首位上的领导,忽然间有所觉悟。

    这位虽然没有与马元超一起去过吕家村,但作为县政府的一把手,对很多事肯定有所了解。

    吕冬暗叹一声,自个的政治嗅觉终归还是有点低。

    曾经就没坐到过这样的位置上来,一年到尾都在为生计奔波,哪能考虑太多,就算是有时间,目光也不会放在县城里,用人的话来说,男人都得具备大格局,张口不说几句老美,闭口不聊几句联合国,不谈下五大流氓,那就叫没格局没格调。

    曾经在他店里当服务员的小姑娘,听人说2000万身家的富二代,都能来一句:2000万能算富二代?格局真小!

    相反,真正关注青照,关注所在地发展的人,反而少之又少。

    吕冬听着各位委员的话,人都会立场和利益诉求,这点谁也无法否认,大部分人的话,也都是以此作为出发点。

    简单点来说,越是挨着青照河近的,越关心这个提案。

    距离青照河比较远的,就无所谓了。

    吕冬很清楚,进入到这里,并不意味着就大公无私。

    坐在首位上的领导这时突然开口:“吕冬,提案是你的,你也说说。”

    领导点名了,吕冬自然要说几句:“98年夏天,我是那场洪水亲历者,下过水,扛过沙袋,我所在的吕家村,多处出现险情,对面的马家村距离溃堤也只差一步?是咱们的解放军战士?用身体硬生生堵住了口子。”

    因为领导在,他说的挺婉转:“当时吕家村老老少少?年轻的上阵铲土铲沙子挣口袋扛麻袋?年龄大的烧水做饭,全村齐上阵。大家伙都很清楚?洪水一旦过了河堤,多少代人才建起来的吕家村就没了。”

    这话里的意思?自然瞒不过人?李兴国就接话道:“吕冬委员,那是百年一遇的洪水,咱们总不能因为这种小概率事件,耽误全县的发展大计。”

    “其实?对青照河的整修?与经济发展和全县发展大计并不相悖。”昨天听过领导发言,吕冬就有所考虑,尤其领导重点提及的第三产业。他的理论水平有所增加,却不算高,尽可能组织语言说道:“我们青照县准备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他看向领导?以示尊重:“昨天的报告重点提及餐饮和旅游两个方向。青照河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南部山区,汇以墨泉公园以墨泉为首的泉水群?一路向西向北,贯穿整个青照境内?最终汇入小清河。”

    “这是青照的母亲河,沿河有女郎山、齐长城、七星台、荷花池、眼明泉、白云湖、青照故里、孟洛川故里等众多自然或者人文景观?如果我们把青照河整修起来?能不能打造成一条风景河?能带动沿途多少个乡镇?是否能为我们青照的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契机?”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不禁安静了片刻。

    那位大领导的手指也在缓缓敲击会议桌,不自觉的回想青照的地图。

    人都有私心,吕冬也不例外,如果真的想要打造青照河景观,首选必然是县城宁秀地段,因为大部分历史或者人文景观,都集中在宁秀和宁秀周边。

    吕家村本身就在宁秀的腹地,又是省级文明村,成为其中一部分并不难。

    这场讨论不可能立即得出结果,却引起了参与的大领导的重视,毕竟这也符合领导打造青照的计划。

    只要领导重视,吕冬的提案就不会石沉大海。

    讨论会结束的时候,领导叫住吕冬,单独聊了一会。

    先问了下关于提案和青照河的事,又问了下吕家村那边的发展情况。

    吕家村的发展肉眼可见,青照第二个省级文明村,再有进一步的发展,功劳终归能要落在青照县头上。

    吕冬理论水平有限,但有曾经的见识打底,说起以宁秀为中心,打造青照旅游一条路的想法,倒也头头是道。

    领导虽说话不多,但也微微点头,在农业大县的基础上,利用良好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第三产业,本就是他昨天提出来的,吕冬说的这些,他自然听得进去。

    青照没啥矿产资源,唯一具有开采价值的煤矿,还在南边山里,工业企业这几年特闹心,别说私人企业了,县属的各个厂子和公司,就没几个幸免于难的。

    全国百强县,说起来好听,但实际上全靠人口多耕地多的大架子撑着。

    其实太东本身也是这种情况,毕竟有着全国数一数二的人口。

    看gdp总量还行,要是平均一下,那就没法看了。

    双方聊了十来分钟,吕冬告辞离开。

    这只是吕冬的一家之言,作为上面施政的领导,也只会当做一个参考意见的来源,想要制定大的方针政策,肯定要综合来考虑。

    至于吕冬的提案,虽然进行过一次讨论,但最终会不会采纳,也不是短时间就能有结果的。

    就算是被采纳,从意见到论证再到实施,同样需要时间。

    后面的一天,吕冬仍然按时过来参会,从领导的讲话中判断,县里想要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原来,像青照这样的人口大县,县属各种配套厂可以说一应俱全,酒厂、面粉厂、肉联厂、水泥厂、纺织厂、服装厂、食品厂、化工厂等等,出产的产品基本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甚至连汽配厂和建筑公司都有。

    随着县属和各单位下属的厂子破产改制,数以万计的人需要另谋生路。

    这么多的人摆在面前,上面不可能放任不管,各种相对应的政策和增加就业岗位,相关技能培训等等都在培训。

    工业企业破产,大学城那边新建工厂倒是不少,但科技类企业对工人的年龄和技能要求较高,又面向泉南乃至太东招聘人手,年龄偏大的群体短时间内难以再有作为,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县里的一个选项。

    三天大会结束,吕冬的提案上交,也算尽了这个职位应尽的职责。

    那么长的青照河,个人根本没有能力来改动,单个乡镇都不可能,况且还涉及到职权归属等一系列的复杂问题。

    在吕冬想来,就算上面暂时不动,也要制止下面各村的人在河堤上挖土。

    就看到的情况,河堤背面长满野草杂树,很多人嫌麻烦,会朝挖开口子的地方使劲挖,逮着一个地方撸羊毛。

    这样长时间挖下去,没等到大水来,自个就先把河堤给挖塌了。

    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正好宋娜去路考,吕冬为了给宋娜加油鼓劲,上午专门开车过去,跟在黄海的教练车后面。

    考试的时候,教练车会跟在考试车后面,既可以拉着考试的学员,还能挡一下后面过来的车。

    有些人,对考试车很不友好。

    场地和路考都不用去别的地方,交通技校就是泉南设立在青照的考点,像宋娜这些人在交通技校练车,考试时对路况早已滚瓜烂熟。

    皮卡车开出去二百多米,考官就示意宋娜靠边停车,宋娜按照规范要求停好车,考官在文件夹上划了两笔,说道:“过了。”

    宋娜颇为客气:“谢谢考官。”

    松了口气,看一眼后视镜,后面没有车,这才下车。

    一下来,握起小拳头用力挥了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