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拼搏年代-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房屋墙皮掉了很多,有太多修修补补的痕迹,但这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将就。

    沿着铺上碎石的主路往前走,吕振林说道:“食品加工公司今年效益非常好,好到我不敢想。”

    胡春兰目前是食品公司的副总,吕冬自然了解相关的情况。

    吕振林缓缓说道:“冬子,全村其实都沾了你家的光。”

    吕冬突然问道:“三爷爷,你这么大年纪,为啥还要带着咱们吕家村创业?”

    听到这话,吕振林明白了吕冬的意思:“你是个好孩子!有你在,咱们村未来差不了!”

    吕冬抬头看大影壁,后面还有一个戏台,影壁顶上露出一根旗杆。

    戏台后面,有个非常大的操场,建设标准跑道没问题。

    去年没砍树之前,学校里面有上百棵大树,能有这么多树长起来,小学校面积就够大。

    现在,除了少数上年头的树,只剩下今春刚种上的新树。

    “三爷爷。”吕冬提醒道:“戏台和影壁都咱村老一辈们建的,咱们翻盖学校,这些最好保留下来。”

    吕振林想了想,说道:“也行,这是咱们小学校的标志。”他打量四周的土坯房:“我有些初步想法,暂时没跟人说,你做生意见识多,参谋一下?”

    吕冬说道:“行。”

    吕振林大体上说道:“学校还是保持现在的格局,有人建议盖一座三层小楼,我觉得小楼不如平房,都是些小学生,上下楼梯不安全,小学校又不缺地。”

    吕冬赞同道:“平房就挺好,不用担心孩子上下楼梯,还有爬窗户的问题。”

    吕振林继续说道:“把土坯房全部推倒,然后在现有的基础上,全都盖成红砖房,该硬化的地面硬化,操场上弄个灰渣跑道,再建个水泥篮球场,弄俩篮球架……”

    这些都需要钱。

    吕冬接话道:“再弄点适合孩子的体育器材,这些我来负责。”

    吕振林摆摆手:“不用,公司效益好,集体出钱。吕冬,你家是村集体外最大的股东,春兰说有事你做主,我提前跟你说说,年底公司肯定要分红,但咱们公司得发展,最多只能拿三成利润出来分红。”

    吕冬完全赞同:“我没意见,公司发展要紧。”他略微思考:“三爷爷,翻盖学校的钱村集体出,我也不抢这个风头,体育器材还是我来买。”

    “嗯……”吕振林剑眉微皱,想了一下,说道:“你有这份心,我就不拦着了。”

    吕冬看眼影壁,上面的浮雕落满灰尘,却依然完好,提醒道:“三爷爷,我觉得,咱村所有的老建筑,包括老街上的青砖青瓦房子,都不要拆,最好能保留下来,这都是咱们村一代一代人努力打拼的见证。”

    吕振林打去年就对吕冬刮目相看,问道:“你有想法?”

    “有一点,不太清晰。”吕冬看着大影壁:“我得仔细想想。”

    他说的是真话,就算这些老房子有价值,也要大学城变成新城,进一步对外扩张,人口爆发之后,才能显现出来。

    如果这些老房子放在泉南市区繁华地段,自然不用多说。

    但吕家村,现在只是个犄角旮旯。

    吕振林很重视吕冬的意见,食品公司能有现在局面,吕冬功劳有多大,包括他在内的吕家村人一清二楚。

    “我晓得了。”吕振林说道:“明天我就在村里发个告示,老街上实在有想盖新房子的,就出来重新批块地基,咱村还有不少场院地,走手续很容易。”

    俩人又去大影壁后面的操场转了一圈,现在的操场还是泥巴地,可能很长时间没组织学生劳动了,不少地方长出荒草。

    吕冬甚至还从一棵半人高的草杆子上,抓到一只蹬倒山。

    至于学校的院墙,更是有多处破损,像钉子那种调皮的,出去玩想抄近路,根本不用走校门,翻墙就是了。

    转了一圈往回走,刚绕过大影壁,就看到有人扛着锄头,从四年级那边拐上主路,朝学校门口走去。

    这人穿着脏兮兮的灰色旧西装,袖口露出来的白衬衣,黑乎乎一片。

    吕冬提醒吕振林:“好像建松叔。”

    “建松!”因为学生在上课,吕振林压着声音,没有吼:“你这是要去哪?”

    吕建松回过头,看到吕冬和吕振林,没搭理吕冬,冲吕振林笑:“三叔,地里还有点活,我去忙活一会,很快就回来!”

    吕振林指着四年级教室那边,问道:“你一班学生咋办?”

    吕建松跟往常一样:“我都布置好功课了……”

    吕振林打断他:“回去上课。”

    吕建松看眼吕振林,不情不愿掉头往回走,来到四年级门口,放下锄头,重新回到教室里。

    吕振林摇头:“要不看在你振东爷爷份上……”他叹口气:“我总想着,人年纪大一些,总能有长进,这转眼四十多了,还是那个熊样。”

    吕冬不知道该说啥才好,吕建松的事,其实跟吕振林有关系,但吕振东当年为抢救村集体财产没的,吕家村的人不可能不适当照顾他儿子。

    一个公办老师的编制,等于吕建松一辈子都有保障。

    吕振林有些头疼,头前朝学校门口走去。

    吕冬边走边想,出学校门口的时候,说道:“三爷爷,咱们学校是不是缺一个专门教体育的老师?”

    吕振林啥人,一听就明白吕冬的意思:“赶明天我跟徐琴校长聊聊,也找建松谈谈,一到五年级的体育,也需要有人专门来干。”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吕冬跟着吕振林一起去北边的加工厂,如今加工厂建设工作已经完成,有完整的冷藏、清洗、腌制、卤煮、包装和冷链运输线。

    以前的苹果园,彻底变成了食品加工厂。

    青砖青瓦的骨灰堂,被单独圈进一个小院子里面,有专人负责打扫维护。

    蹲在屋脊上的莫名神兽,仿佛吕家村的先祖,注视着吕家村的发展。

 第281章 想做好事不容易(求订阅)

    从县教委大院出来,吕振林提着包上面包车,对开车的红星说道:“去城关村宿舍大院。”

    红星发动汽车,汽车往北开,拐进建材市场与农贸市场之间的路,从挂着红底白字的吕氏麻辣烫火锅的店铺前经过。

    吕振林转头看一眼,门前有个停车区,停了四五辆车,十多辆摩托车。

    “停下。”吕振林喊住红星:“去冬子店里。”

    红星掉头,去火锅店前停车。

    吕振林掏出手机,给食品公司的一元顾问老梁打电话,叫老梁出来一起吃火锅。

    这里就在城关村边上,老梁步行五六分钟就能过来。

    都老伙计,吕振林进店去要座位,负责这个店的李芳立即迎过来。

    李芳是吕家村的人,以前在县招待所上过两年班,由于编制一直没法解决,临时工挣钱太少,今年辞职来了吕冬这边。

    有关相关经验,又有一定能力,上个月正式成为这个店的店长。

    “三爷爷。”李芳自然认识吕振林。

    “小芳。”吕振林笑着说道:“给我找个安静的桌,你忙你的。”

    李芳带他去了一个隔断,专门问过几句,见吕振林没有别的事,去忙自个的工作。

    吕振林四处看看,火锅店里顾客不少,还不到十一点半,大厅里三分之一的桌就有人了。

    冬子这生意干得不赖,听说大学城的火锅店也开门营业了。

    吕振林的思绪迅速回到今天来办的事情上,浓密的剑眉微微凑到一起。

    昨天跑的镇教委,今天去的县教委,总的来说一般般。

    镇上没有推倒重建的权力,需要县教委批准。

    今天在县教委,吕振林连着见了俩领导,反响平淡,给出的说辞很一致,开会研究研究再说。

    本就是个村干部,这种话的意思哪里听不出来?

    倒不是说反对,但讨论讨论需要多久,真的不好说。

    以前吕家村年年申请上级拨款重新修建小学校,上面也是开会讨论再做决定。

    这个讨论时间就太长了,吕振林记得吕冬上小学时,吕家村小学就纳入危房范围,结果到这还是危房。

    唯一更改的是教室的草顶换成红瓦,还是村里集资修整的。

    这年头上上下下都有困难,吕振林既了解也理解,农村不好过,城镇下岗多。

    所以,这次就没打算让上级拨款,吕家村一力承担。

    幸好预计到了困难,提前打申请,要明年开建前才申报,那才是麻烦。

    吕家村小学占的是村集体的地皮,但村里修修补补可以,不能擅自推到重建。

    教委这一关必须得过。

    等了一会,红星领着老梁过来,俩人多年老伙计,没那么多客套,点过餐边吃火锅边聊。

    老梁跟吕振林喝一杯酒,说道:“别的地方怎么规定的我不太清楚,但就咱们青照来说,你重建学校,教委这一关怎么都绕不过去。”他担心老伙计在村里独断专行,专门提醒道:“老吕,你可别擅自做主。”

    吕振林笑:“我还没老糊涂。”

    老梁又说道:“不管做啥事,总要在规则内去做。”

    他夹一筷子肉,蘸酱料吃下去,称赞:“吕冬这火锅,味道比以前肥羊火锅好多了。”

    吕振林跟他碰杯:“老梁,公家单位这些事,我不如你,你倒是给我出个主意。”

    老梁滋啦喝一口酒:“不是说了开会讨论?我这么说吧,早晚能通过,等着就行了。”

    “我知道早晚能通过。”吕振林略微抖动着浓密的眉毛,心情并不像表面这么平静:“我能等,但村里一百多个孩子不能等!夏天漏雨,冬天透风,有些教室的墙,都用铁丝拉住加固……”

    老梁摇头:“我是从宁秀镇上退下来,镇里乡村小学啥情况,我能不知道?吕家村小学不算好的,但也不算最差的,老吕你一年给我打两次报告,连着打了好多年,为啥都通不过?”

    吕振林说道:“没钱。”

    “对,没钱。”老梁缓缓说道:“别说建新学校,这些年有几个老师能全额拿到工资?教育口缺钱,个别乡镇穷的连民办老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

    吕振林说道:“我没想让教委出钱……”

    老梁当了几十年的基层干部,很多事比吕振林这个满脑袋只装着吕家村的村官看得清楚:“钱是你们出,学校你们建,跟教委领导有啥关系?”

    话说到这里,吕振林立即明白过来,其实还是那天村里开会时,李会计说的那个问题。

    老梁说道:“你们自个推倒重建,看似减轻教育口的压力,实际上呢?真要传开,领导脸上会有光?”

    吕振林轻轻点头:“要让吕家村重建小学,变成能为教育口增光添彩的事?”

    老梁没再多说,端起酒跟老伙计共饮。

    吕振林也不再多问,有些官面上的事,老梁点上一两分,他自然能想通透。

    吃饭完,红星去结账,李芳说啥都不收,红星不笨,知道李芳不收,就得自个拿工资垫上,抬出吕振林来,才把帐结了。

    出门先送老梁回家,红星又开着面包车回村里。

    市场上趴活拉货早就不干了,他如今也是厂里的正式员工,主要工作就是司机。

    食品公司初创,正是高速发展的时候,包括吕振林、李会计和胡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