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拼搏年代-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位置偏一些不要紧,因为学生根本不在乎。

    杨烈文制定的商业扶持政策和不断加大力度的招商引资,大学城的人气暴涨,吕冬也准备在大学城开第三间店铺,位置就选在创新港一号楼一楼的商铺,他与省大方面搞定租赁手续,很快就会开始装修。

    这是一家纯粹的火锅店。

    很多设备、桌椅和厨房用具都是现成的,从乔家村南边的水泥厂仓库里拉过来就能用。

    创业港有十几栋商业大楼,北边还有个仅比学府文苑小一号的居民小区,未来同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

    吕氏餐饮公司准备在这里开一个吕氏火锅店,

    经过市场调研和初期的发展,以及县城火锅店的实际运营之后,吕冬准备将麻辣烫和火锅业务彻底分开,餐饮业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以三条腿走路。

    所以,进军泉南市场,三项业务都会陆续开店。

    开辟新市场需要做调研,吕冬和杜小兵俩人频频跑泉南,有些事情必须亲自去做了解。

    比如新店开在什么地方最合适,该地段的人流量如何,主要消费人群的构成和实际消费能力等等。

    泉南属于省会城市,地域面积很大,发展差异更大。

    不像大学城,只要把店开在中心路口,根本不用考虑有没有消费人群的问题。

    走出去是必须的,但这一步必须要走好,一旦失败的话,最少也会有几十万元的损失。

    从很早之前,吕冬就在筹措积蓄资金,进入九月份以来火爆的客流量,更是提供了大笔现金流,算上确定能通过审批、却需要等待一段时间的六十万元无息贷款,吕冬为进军泉南市场准备了总计150万资金。

    政策扶持,尤其无息贷款,能让吕冬拥有更为充沛的现金流。

    吕冬始终与赵干事保持着紧密联系,贷款在十月份之前绝对能批下来。

    另外,他问了下赵干事关于杨烈文提出的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的事。

    杨烈文几次正式开会讨论,进展不是不大,而是几乎没有。

    别的省份可能是困难级别的,但放在太东,绝对是地狱噩梦级别的。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是全国官本位最严重的地方,没有之一。

    最近就发生了一件事,让吕冬庆幸自个没有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从最开始就一步一个脚印走得非常稳妥,从而规避掉很多麻烦。

    杜鹃开在创新港的传讯办电子办公设备专卖店,突然遭遇到检查,对方一定要拉库存的著名贸工技电脑回去做质量检测,十台电脑被拉走之后,彻底没了消息,直到杜鹃从泉南托人去问,那边扛不住,最终才还回来。

    但还回来的电脑,跟出库时的条码完全对不上,更像是临时购买一批归还。

    至于原本的一批去哪,或许只有经手人才清楚。

    其他像一些诸如此类的事情,在中心路口这边发生过不止一起。

    吕冬这样能不受此困扰的店和人终究是少数。

    不用应对这些叫人头疼到脑袋炸裂的事,精力自然可以更多的放到营运上面,心无旁鹫何尝不是一种优势?

    杨烈文也只能缓缓图之,做的太快了,可能连位置都坐不稳。

    毕竟真正去做事的,还是下面的人,你上面的想法再好,下面也有一百种方法能给你把经念歪了。

    进军泉南之前,吕冬打算提前做好另一件事,进一步降低进货成本。

 第264章 直接合作(求订阅)

    汉堡皇的鸡肉半成品,基本来自铁公鸡的加工厂,成本相对较低,质量也有保证,但像薯条和麻辣烫店铺的成品串等原材料,主要还是来自于市场采购。

    多一道中间商,自然会多一层成本。

    吕氏餐饮公司要进一步扩大规模,薯条等还好说,麻辣烫的各种用品,实际上火锅店也有相当大的需求量,进一步压低成本自然成为摆在吕冬面前的问题。

    商业公司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追求利润并不可耻。

    吕冬再次联系数家厂商,对方听到他每天需求近万元的货物,后面还会进一步增长,一个个变得无比热情,仿佛价钱全都不是问题。

    价格很重要,但除了价格,有些问题同样重要。

    所以,吕冬准备亲自到那几家厂里看看,然后再谈合作的事。

    吕冬也留了心眼,没跟人约定具体时间。

    泉南这边没有稍微大点的厂商,吕冬专门打听过,有出产的也是几家小作坊,麻辣烫用的这些原材料,规模越大成本越低。

    吕冬在泉南看了一家小作坊,就不再对家庭式的作坊抱有奢望,仅仅卫生条件这一项,就足以将他们全都淘汰掉。

    他准备去联系过的临淄和风筝市看看。

    可能要去一段时间,临去之前还有一大摊子事要安排好。

    招聘方面,让杜小兵和钱峰负责初步面试;店面由各个店长负责;扶持和贷款等跟政府机构打交道的那一块,大伊万出面最合适不过;店里要遇到找麻烦的人或者事,可以直接给吕春打电话。

    “听说路上挺乱。”宋娜还记得去年进爆仗时的村立收费站,叮嘱吕冬:“你去谈进货,得带不少钱,一个人不安全,多带几个人一起去。”

    貌似听七叔说过,有次他和吕冬晚上去进货,还遇到过劫道的。

    这几年,电视和报纸上打击车匪路霸之类的新闻就没断过。

    吕冬笑着说道:“我带小山和卫国一起去,有他们俩,吓都能把一些人的坏心思吓跑。”

    宋娜点头:“也好,你们仨一起,也能有个照应。”

    吕冬又说道:“今年以来治安好多了,你放心就行,安稳的在学校上课。”

    话对宋娜这么说,实际上吕冬很小心,特意让苏小山去买了几根橡胶辊放在桑塔纳上面。

    真要碰上不开眼的,俩光头就能吓跑不少人。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光头貌似能加暴击。

    第二天上午,苏小山开着黑色桑塔纳,载着吕冬和乔卫国俩人,一起赶往临近的临淄市。

    随后再去风筝市。

    出大学城,吕冬直接对开车的苏小山说道:“小山,我们走高速。”

    “好来!”苏小山出大学城往北,从北边的服务站上了泉南通往岛城的高速公路。

    这条五年前落成的高速公路,横穿泉南到岛城间的多个地市,大大缩短了两地之间的来往时间。

    苏小山以前运煤的时候,经常跑这条高速,过了收费站,说道:“从高速上走,比走省道能缩短一半时间,就是高速费有点贵。”

    吕冬却说道:“走省道也不便宜。”

    副驾驶上的乔卫国接话道:“前两年青照到泉南还有收费站。”

    吕冬点头:“这两年才撤销了。”

    走省道,不止是地市之间有收费站,现在同一个地市内的不同县之间,也有收费站。

    比如青照去泉南,在大学城未建之前,省道和国道上全都有收费站,过路费小车都要10块钱。

    去外地,收费更高。

    出了青照段高速,苏小山全神贯注开车,这条高速早期很坑爹,这个路段最高限速可能是120,走不出多远就可能变成60,不熟悉路况的人,一趟高速跑下来,除了高速费之外,再扔上几百块都稀松平常。

    哪怕这个年代,太东地区的高速上,各种测速和监控都是最先进的,根本不用担心花费太高,因为一个明星创收路段,一年创造的收入能让很多大型企业没脸见人。

    离开青照段没太久,竟然遇到堵车,这年份非常罕见。

    苏小山看有人跑前面去打听,等人回来时降下车窗问道:“前面咋了?”

    那个人说道:“出车祸了,听人说是俩老的闲着没事,一起来高速公路上看车玩,其中一个想横穿公路跑到另一边去,结果叫一辆小车撞了。”

    吕冬问道:“处理的咋样了?”

    那个人回答:“差不了,估计很快就会放行。”

    原本四十多分钟就能到,因为遇到车祸,接近一个半小时才赶到。

    在临淄市东边的收费站下高速,车上没有导航,手机暂时只能算半块转头,吕冬根据对方提供的地址,中间让苏小山数次下车去问,到十点半左右的时候,终于找到临淄市东郊附近的汉林食品加工厂。

    快到加工厂的时候,吕冬专门给联系过的老板打了电话。

    这是完全的个人企业,规模不算小,主要就是生产各种小食品。

    最近两年,从川蜀地区流传出来的麻辣烫,到北方经过本地化改变之后,在城市的街边小巷,绽放出无穷魅力,吸引到很多年轻食客,也造就了不少先富起来的人。

    汉林食品加工厂的老板常汉林就是其中一员。

    黑色桑塔纳驶入工厂大门,车子刚刚停稳,四十多岁的常汉林就快步走过来,帮吕冬拉开了车门。

    按照联系过的电话,来得是个大客户,能谈妥的话,每个月可能增加二三十万销售额,所以他姿态摆的很低。

    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叫货物,卖出去的才叫货。

    否则堆积在仓库里面,与垃圾无异。

    对方有车有司机,明显有一定实力。

    “吕老板,从第一次通电话,就一直盼着你过来。”

    虽然对面的人年轻的有点过分,还是突然登门,但常汉林是个体户出身,脑子够使,见识也足够广,否则不会打拼出偌大的加工厂,说话相当客气:“你今天过来,蓬荜生辉!”

    人话说的客气,吕冬也有礼貌:“当不起,当不起,常老板太客气了。”

    常汉林连忙说道:“咱们办公室里聊。”

    吕冬跟着他往办公室走,抽眼去看厂子,占地面积最少得有二十亩,有俩硕大的钢结构厂房,厂里的地面都用水泥硬化,打扫的一尘不染,单看表面的卫生条件,没得说。

    进办公室里,常汉林将吕冬让到沙发上,亲自倒茶倒水。

    苏小山和乔卫国也有人招呼。

    常汉林陪在吕冬一边,寒暄过几句,主动进入正题,试探问道:“前次打电话,吕老板以前用过厂里的货?”

    吕冬说道:“用过不少次,汉林厂的东西用料足,质量好,就是价格有点贵。”

    常汉林笑着说道:“都说一分钱一分货,我不是吹,汉林厂做的东西,质量绝对有保证,我做这行两年多了,从来没出过一例食品事故。”

    吕冬又说道:“所以,我第一家来的就是常老板的厂子。”他直接说道:“我在泉南地区目前有两个店要用到麻辣串类的半成品材料……”

    听说只有两个店,常汉林满满的期望忽然有点失望。

    “我这两个店的单日销售额能做到三万左右!”吕冬继续说道:“我准备在泉南市中心黄金地段继续开店,年内可能扩充三到四家,所以单独从市场上进货,远远不能满足我的需要,终端销售直接与厂家对话,能够省却中间环节,也有利于厂家更有针对性的进行产生,避免资源浪费。”

    终端销售与厂家直接合作的好处,常汉林自然明白,也看得清楚,否则不会如此放低身段接待这样一个潜在大客户。

    常汉林满脸都是笑:“吕老板,我这边也想与贵方直接合作。”他对自家工厂有信心:“不如这样,你先去车间看看,看完咱们再谈?”

    吕冬想了想,说道:“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