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拼搏年代-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拨开麦秆,里面也有,不足五厘米的一律不管,大的全部取下。

    一捆涂血麦秆,吕冬收获大蚂蟥八条。

    第二个少点,也有七条。

    比起拖水葫芦,省时省力。

    虽然没有新的鸡血,吕冬还是把麦秆扔回水里,铁婶之前说过,明天一早还会杀鸡。

    回果园,所有蚂蟥一起放在破瓦盆里,总共七十多条。

    吕冬喝点水,略微休息一会,又一头钻进果林里,先去看缠胶带的树。

    成了!有用!

    五棵树上全都有知了猴,最少的一只,最多的六只,全都在胶带以下打转,根本爬不上去!

    这抓起来,轻松写意!

    其他树上,只能继续用笨办法找,吕冬决定了,明天卖掉抓到的,先去买胶带!

    会不会阻碍果树长粗,却不用担心,胡春兰早就说了,这一季果子之后,国光树全都会砍掉,明年县里推广红富士。

    他家也没法承包了,等不起红富士结果子。

    十二点的时候,吕冬顶不住了,塑料桶里的倒进大盆,打手电骑着二八大杠回老屋睡觉。

    有收获就有动力,第二天不到五点半,吕冬就出门来到果园,快速吃过早饭,骑车带上两捆麦秆和施工线,赶到养鸡场取了鸡血,加上昨晚两个麦秆,换地方下了四个饵窝。

    然后,准备去泉南城区。

    先骑自行车去卖知了猴,再换乘公交去西市场。

    这样来回能省五块钱车费。

    老中巴转转悠悠挨村拉人,走得也不快。

    东外环去西市场,比吕家村到东外环远很多,骑自行车要俩小时,来回一块钱公交费不好省,真要骑车过去,这一天也不用干别的了。

    知了猴好说,装塑料桶里泡着,捆后车座上就行。

    蚂蟥却不能这样。

    去西市场要坐公交车,随便带上去,司机有可能不让上车,中途万一出点事,说不准就变成生化恐怖事件。

    吕冬拿来人造革黑色手提包,先把蚂蟥装厚方便袋里,撒点水系上,扎几个气眼,再装进手提包,乍一看上去像装着贵重东西。

    中途开包撒点水,到十里堡再撒点水,以蚂蟥的生命力,坚持到西市场小意思。

    找水杯灌上水,吕冬骑上自行车赶往泉NS区。

    过了高速桥洞,吕冬向西穿过大学城,大学城在快速建设,路上拉土拉沙的车很多,一阵风吹来,灰头土脸。

    比起昨天的凉爽,今天太阳高挂,天气炎热,吕冬数次停车喝水,汗还是止不住从头上流下来,冲刷过脸上的灰尘,留下一道道难看的黑泥印子。

    吕冬小臂在额头上擦过,手臂成了黑的。

    很热,很苦,也很累,吕冬弓着身子用力往前蹬,头脑反而格外清醒。

    曾经就一每日为房贷和生计奔波,再普通不过的人,

    重回九八,像他这种无背景、无资金、无学习成绩的三无小人物,想要改变命运,有些时候真要拿命去拼。

    骑野马100摩托的人呼啸而过,吕冬多少有些羡慕,烧油果然比烧粮食跑的快。

    一辆拉渣土的卡车驶过,速度不算快,后车斗上抓着个骑自行车的人。

    “哥们!”那人看吕冬满头泥汗,好心喊道:“还有个位置,趁司机没注意,快点!”

    吕冬忍住没去,好意提醒:“注意安全!小心刹车!”

    渣土车遇到紧急情况刹车的话,后面的人就要亲车屁股了。

    烈日与灰尘下,还没看到东外环的影子,吕冬就喝光了一大杯子水,却没有半点尿意,水几乎都排了汗。

    一身球衣早已湿透,沾染上灰尘,红色快成了黑色。

    但吕冬并不孤单,一路上像他这样的人很多很多,有太多人骑着自行车,乃至用双脚赶路,努力为自身,为后面的家撑起一片天空。

    这也让吕冬进一步认识到,现在他只是底层众生中的平凡一员。

    因为正大拍卖而起的一点浮躁,消散的无影无踪。

    一个小时又十分钟,来到十里堡市场,吕冬在自行车区锁好车,喉咙干到冒烟,挂着手提包,提着水桶到门卫室外找了一个水龙头,礼貌的跟看门大爷说了一声,先洗了把脸,又张嘴凑到水龙头下面,灌了一阵凉水,瞬间舒服了许多。

    悲哀的是,为解热解暑图一时爽快,凉水喝得太多,吕冬提着水桶进市场,能感觉肚子里有水来回晃荡,还咕噜噜出声。

 第19章 高收入

    提着手提包,拎着水桶,吕冬一路在几个地方问了价,然后找到上次感觉不错的一个铺位,笑着跟三十岁左右的矮个男人打招呼:“牛哥,我又来了。”

    这铺位像个卖杂货的,从猪肉下水和羊肉羊杂,到蚕蛹、金蝉和山水牛全都有。

    牛哥看吕冬脸熟,略显稚嫩憨厚的面孔让他想了起来,问道:“真有货?”

    吕冬放下水桶,打开盖子,密密麻麻全是知了猴:“今天啥价?”

    牛哥弯腰捞起一把,翻着看了看,又凑到鼻子前闻了下,随后扔回桶里,也不啰嗦:“十五块一斤,我全要。”

    市场上收知了猴的不是一家,价格基本一样,吕冬很痛快:“行!”

    牛哥找来一个塑料筐,先过秤,让吕冬看过,搁门前大盆上,吕冬把知了猴倒进里面,水哗啦啦往下流,牛哥不停在里面翻动,看到变黑的知了猴拿出来扔掉。

    等待这段时间,牛哥做了几单买卖,其中就有人提走一袋知了猴和山水牛。

    很显然,他有大客户。

    吕冬没有说话,一直耐心等。

    沥干水,牛哥去过秤,吕冬在旁边看。

    果园里有秤,今早没去时,老娘就秤过蚂蟥和知了猴。

    牛哥在泉南的几个大排档和烧烤一条街上有稳定客户,知了猴比较小众,却有一批爱好者,生意大小向来受限于货源。

    他让吕冬过来看:“三斤一两多,算你三斤二两!”

    因为有水,又挑出些坏的,多少有点出入,很正常,吕冬应道:“好。”

    牛哥点出48块钱,交给吕冬,见他要走,指指空掉的水杯:“灌满再走。”

    吕冬也不客气,接过牛哥从屋里拿来的水壶,灌满凉开水,塞进包里:“谢谢。”

    牛哥专门问道:“明天还来?”

    吕冬确定:“来,还这个时间。”

    牛哥翘起拇指:“现在小孩,晓得赚钱的不多。”

    市场有专门放自行车的区域,又有看门大爷,吕冬为了节省五毛钱存车费,干脆没动车子,步行赶往附近站台,也没多少距离。

    几分钟后,他找到直达西市场的公交车站牌,正是早高峰期间,站台上人很多。

    吕冬的黑提包里有蚂蟥,没往人群中挤,安稳待在人少的地方。

    “别急,我一会就到。”旁边隐约有个女人声音:“稿子等我到公司再改。”

    吕冬转头看了眼,女人大概二十五岁靠上,留着利落的短发,带着黑框眼镜,下巴上有颗红痣,穿着粉色衬衣和直筒裤,一手提包,另一手拿着手机打电话。

    周围不少人都在看她,倒不是有多漂亮,而是手机。

    哪怕98年,有手机的人仍然属于少数中的少数。

    要么有钱,要么单位特别。

    手机加上入网费,很多人一年的收入。

    瞄了眼,吕冬转回头来,加长公交车到了。

    这年代,泉南已经普及了无人售票车。

    掏出准备好的五毛钱,吕冬往前门走,因为不想使劲往里挤,落在了后面。

    眼见上去不可能有座,他随着人群慢吞吞往前挪。

    早高峰,想在公交车上抢到座位,真要杀出一条血路。

    上了车后也挤,站着的人都排到了前车门附近。

    吕冬往后看了看,他倒数第三个,刚打手机的短发女人在最后。

    公交车很挤,尤其前门附近站上人,去后面都要挤过去。

    吕冬拿着黑提包,抓着五角钱,刚上车一步,就瞄到靠前面站着的人里,有个二十多岁的矮个男人,趁着上车的人从车前往车后挤,手落在一个挎包上。

    这是个扒手!

    这个需要严打的年代,公交车上扒手相当多,往往不是一个人。

    吕冬赶紧收回目光,以免扒手注意到。

    他不是圣母,没傻到去喊抓小偷。

    抹了把额头上的汗,吕冬以青照口音傻乎乎问司机:“师傅,这趟车到不到西市场!”

    这声音非常大,不少人都转头看过来。

    矮个男缩回手,看向吕冬这边,见他脸上有泥,衣服变色,就一乡下来的傻小子,视线转了回去。

    “终点站就是。”司机师傅提醒道:“你去最后面,注意听报站!”

    “谢谢!”吕冬忙不迭道谢,投钱上车,仿佛没看到过扒手,径直去了车后面。

    但他记住了扒手的模样,以后坐车再遇到也能提防。

    公交车很长,去后车厢时,提包的手特地档在裤兜前,里面装着四十多块钱呢。

    吕冬往回看了眼,短发女人也来了车后半截,扒手好像没动,暗中松了口气。

    这年头,小偷真敢动刀子,好人好事要量力而为,更要讲究方式方法。

    功夫再高,也怕菜刀。

    何况,他只会王八拳。

    车到中心医院时,扒手跟在几个人后面下了车,吕冬特地往车外看了会,扒手与下车的一个平头男人走一块,明显一伙的。

    车上人渐渐变少,吕冬熬到座位坐下,想到赚钱的事,愣愣出神。

    快到西市场,车上人不多了,短发女人提醒吕冬:“小伙子,下站就是西市场。”

    这人明显听到了吕冬上车时跟司机说的话。

    吕冬回过神,笑着说道:“谢谢。”

    还是好人多。

    下车,吕冬没耽搁时间,直奔药材市场北门,见到了中年人。

    对方在算账,吕冬特地等他歇息,才礼貌说道:“你好,我是”

    中年人抬头,认出他来,直接打断:“有蚂蟥?”

    吕冬手脚麻利打开提包,掏出方便袋,数十只软体动物来回蠕动。

    中年人扫了眼,随口喊道:“小王,去给他过秤,八块一斤,放后面盆里。”

    过来个胖小伙,招呼吕冬:“跟我来。”

    吕冬方便袋递给胖小伙,跟着来到电子秤前。

    胖小伙隔着方便袋捏了两把,确定水不多,直接放在秤上。

    七十多条蚂蟥,总共三斤半,给了吕冬28块钱。

    吕冬问好了还收,装好钱出门离开。

    中年人没再看过他一眼,吕冬有自知之明,比起这么大的店,只能算微不足道的小买卖。

    今天这一趟,知了猴加蚂蟥,总计收入76元。

    论单日薪酬,这年代属于高收入。

    主要是知了猴,蚂蟥抓的少,价格也低。

    从小商品市场经过,吕冬以批发价买了干电池和十卷宽胶带,花了27块钱。

    回到东外环,又五毛钱在路边小摊上买了个肉火烧,吃起来真香,主要是饿了。

    来回折腾,肚子空,不吃东西,扛不住了。

    吃完一个火烧,喝了小半杯水,吕冬取了自行车,顶着11点的太阳往回赶,顺路先去河上收了四个饵窝。

    运气不错,四捆抹鸡血的麦秆,收获近四十条大蚂蟥。

    回到果园,稍微休息,吕冬往果树上缠胶带,胡春兰睡过午觉也来帮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