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拼搏年代-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但走得动量,利润还高的惊人。

    大集南边,一大一小俩穿红色羽绒服的女孩顺着人群朝这边走,时不时说几句。

    “姐!”小点的女孩大概十四五:“琳琳姐!快到了,就在前面。”

    听到小女孩叫琳琳姐,十八九的大女孩笑:“老二,抽空你把户口本偷出来,我带你去改名,我叫吕冬问过,不难办。”

    小女孩说道:“我早都想好了,你叫刘琳琳,我叫刘思思。”

    刘琳琳笑,脸上有几颗不太明显的痘痘:“好!”她转而问道:“你没问错?他不是在大学城摆摊卖东西?怎么到处赶集了?”

    小点的女孩说道:“我去吕家村大队院子问的李文越,别人可能骗人,李文越应该不会,他说吕冬批发了些烟花爆竹,摆摊子卖爆仗。”

    听到这话,刘琳琳面前闪过一副画面:路边铺着块布条,上面放着鞭炮、二踢脚和小手花,壮实的少年郎搬个马扎坐在后面,等着人过来买东西。

    生意不好干吧?吕冬这半年过的怎么样?

    小女孩拉着她往前走:“想啥呢?快点,就到了。”

    刘琳琳点头,跟着妹妹往前走,没走出多远,路边有片空闲的打麦场,场子非常大,非常空旷,只有五六个地方围满人。

    人围的特别多,从高高挂着的鞭炮,能看出是卖烟花爆竹的。

    “在那!”小女孩指着打麦场入口附近的一辆三轮车:“我看到吕冬了,车上!搬箱子的那个!”

    刘琳琳也看到了,车上那个高大的身影,她一眼就认了出来。

    往前走,越来越近,人越看越清楚。

    变化有点大。

    头戴沾着灰的黑色棉线帽,略显憨厚的脸晒得黑黝黝的,上半身穿着的套头黑棉袄灰扑扑的,下身随便穿着件运动裤,不知道是不是搬货的缘故,裤上全是灰。

    然后,人从车上跳下去,就看不到了。

    围着的人太多,简直密不透风。

    场院地很大,空闲的地方很多,刘琳琳拉着妹妹往里走,转到里侧,看清了情况。

    跟她想的小地摊完全不同,摊位非常大,光长长的桌子就摆了近十米,上面放着很多种类的烟花爆竹,后面站着五个人,年纪最大的搬箱子开箱子运货,其余包括吕冬在内的四个年轻人,忙着卖东西。

    她也是农村长大的,上大学前经常赶集,一眼就看出生意非常好。

    比进大集一路过来,看到的任何一个摊位生意都好。

    卖东西的人里,光头不认识,耐克运动服很脏的那个也不认识,那个稍微有点黑的女的,看着眼熟。

    想起来了,同一级的体育生,具体名字记不清了,她读高中时与体育生没多少交集。

    “姐,你不过去打招呼?”小女孩问道。

    刘琳琳说道:“那边正忙着,等会儿。”

    这一等,二十分钟过去了,摊位前的人只见增加,不见减少。

    小女孩冷的直跺脚:“这也太忙了,你不好意思去,我去!”

    时间接近中午,卖东西的四个人开始轮换着吃饭,皮肤稍微有点黑的女孩先出来吃饭,就着白水啃烧饼。

    小女孩实在冷的受不了,趁着刘琳琳没注意,直接跑过去,对人说道:“能不能帮忙叫下吕冬?”

    宋娜抬头看,是个不认识的女孩,点头:“行,你是……”

    小女孩转手指后面:“我姐找他。”

    宋娜看过去,立即认了出来,毕竟是去年夏天轰动青照一中的人物,她不止一次听吕冬和李文越说起过,知道这人是他们从初一起就同班的同学。

    她两口把剩下的烧饼吃掉,去换吕冬:“刘招娣找你!”

    吕冬刚结完一个账,摊位上乱哄哄的,没太听清楚:“谁找我?”

    宋娜直接凑到他耳边边上:“刘招娣!”

    吕冬这次听清了,转回身,先看到了小女孩,笑着打招呼:“再招,好久没见。”

    然后,又看到不远处的人。

    来人个头不算很高,也就1米6出头,长长的马尾扎在脑后,白净的瓜子脸上有着立体的五官,隐隐还有几颗不太显眼的青春痘,身穿白色的短款羽绒服加浅蓝色牛仔裤,整个人显得干净利落。

    吕冬大步走过去,打招呼:“招娣,啥时候回来的?”

    说完,他才意识到说错话,笑了笑,问道:“刚回来?”

    “今天上午刚到。”刘琳琳没有低头,就站在这里,话音仍然不高,多少带一点腼腆:“你生意怎么样?”

    吕冬还是老一套:“瞎忙,干点小买卖,养家糊口。”

    刘琳琳微微笑:“挺好。”

    吕冬问道:“你名字改了?”

    “嗯。”刘琳琳轻轻点头:“改了,在学校办的。”

    说到改名,刘琳琳莫名多了些勇气,想起在培训机构兼职时学会的礼节,伸出右手:“重新认识下,我是刘琳琳。”

    吕冬愣了愣,接着反应过来,跟她握手:“我是吕冬,你的老同学。”

    他明白刘招娣……不,刘琳琳的意思,这代表着新生。

    吕冬稍微一握就松开,说道:“我手上全是老茧,别扎着你。”

    刘琳琳收回手:“不会,我也是农村的,不是娇滴滴的城市姑娘。”

    两人又说了几句,刘琳琳话不多。

    “冬子,干啥呢!”

    突然,后面传来吕建仁的吼声:“都忙不过来了!快回来帮忙,我要回去拉货!”

 第162章 这么好的条件(求订阅求月票)

    今天货下的特别快,不可能等货见底再去拉,吕建仁把几个空箱子扔三轮车上,有些空箱子垛的太高,已经超过三轮车车斗侧挡板了。

    吕建仁看一眼,去仓库拉货要紧,等回来再整理也不迟。

    吕冬叫刘琳琳这个名字,总觉得别扭,回头看看,说道:“咱改天再聊。”

    刘琳琳轻声说道:“好的,你先忙。”

    “有时间,咱们老同学聚聚。”吕冬尽快说道:“可能年前没时间,等年后,叫着文越。”

    刘琳琳点头:“过年前我也没时间,有很多地方要去。”

    吕冬说道:“行!到时再说。”

    看到吕建仁骑上摩托车,吕冬不再多说,赶紧往回走。

    刘琳琳拉上妹妹,出烟花爆竹市场。

    吕冬给吕建仁让路,从三轮车旁边走,忽然觉得头顶上一暗,赶紧往前走一步,三轮车车斗上垒高的一个空箱子,被风从上面吹了下来。

    空箱子落下来,吕冬躲开脑袋,没躲开胳膊,叫箱子砸了一下。

    好在箱子空的,没啥事。

    他活动一下胳膊,捡起空箱子,放回车斗里。

    宋娜正好回头拿货,看到了,连忙问道:“没事?”

    吕冬走过去:“没事。”

    宋娜没多说,干活磕磕碰碰不算啥,继续拿货装货。

    吕冬也忙了起来。

    这年头,青照还没有任何一家大型超市,生活上的蔬菜和肉类来源,对大集的依赖程度很高。

    二十五的县城大集,天都有点黑了还没散。

    吕冬看人流量下降,五点钟的时候决定收摊子,人不是铁打的,这一天忙下来,大家伙也快撑不住了。

    回到仓库的时候,宋娜干脆坐在三轮车副驾驶上睡着了。

    吕冬把她叫醒,说道:“别睡,冻着!”

    宋娜睁开眼,揉一下,不好意思笑:“车一晃,就撑不住了。”

    吕冬把她从车上拉下来,问道:“行不行?我一会去送你?”

    “不用。”宋娜伸个懒腰:“没那么娇气。”

    几个人清点钱,以便于吕冬记账。

    吕建仁看着仓库里仍然如同小山一般的烟花爆竹,说道:“感觉卖不净。”

    他们去的大集,只能保证辐射尽可能多的人,不可能囊括全青照的所有市场。

    很多卖私货或者没证的,就不到大集上来,就在下面的小村集市或者临时市场上打游击。

    吕冬收好钱,记好账,让各个人看一下,说道:“没事,咱卖到这,已经大赚特赚了,到时剩下多少,咱也不回厂,每人分一些,大过年的,咱不能光卖不放。”

    “行!”吕建仁举双手赞成:“咱今年也洋活一下。”

    明天二十六,吕冬提前说道:“明天下午家里有事,两点以后得回去一趟。”

    吕建仁猜到是啥事,毕竟这些年每年都有来的:“你忙你的。”

    杜小兵接话道:“放心,哥几个能撑得住场子。”

    几个人都很熟了,吕建仁给了他后背一巴掌,杜小兵笑得阳光灿烂:“你是我叔!”

    回到家里,吕冬专门让吕建仁开三轮车去趟果园,拉了三十桶精装卤煮回来,放在储藏室里面,以备明日不时之需。

    腊月二十六的相公大集,规模比县城大集小了很多,到下午两点钟这块处,人不是特别多了,吕冬骑上小嘉陵,不到两点半就回到老街上,换衣服整理了下个人卫生。

    这是起码的尊重。

    家里的卫生,吕冬这几天晚上回来,专门抽空打扫了。

    过年本就要扫屋,大扫除。

    吕冬看看墙上挂钟:“快三点了,还没到。”

    胡春兰说道:“沉住气,出发前有人给大队打过电话。”

    吕冬不再多说,干脆出门站在大门口等,发现大伯吕建国也过来了。

    南边,通往吕家村的公路上,有六辆汽车先后驶过来,打头的是一辆绿色的越野车,车后座上坐着俩四十岁出头的人。

    “老马,你就在泉南工作。”其中一人翻看着份老报纸:“这一年,没遇到特别困难的事?”

    叫做老马的人说道:“闹了次洪水,吕冬当上了抗洪先进个人。老魏,我专门找人问过,实打实的。”

    老魏放下报纸,露出看的那一页,上面是关于“泉南十大团员”的报道:“抗洪先进个人,十大杰出团员,短短一年,吕冬变化很大。我记得去年过来,还是个不懂事的混小子。”

    老马说道:“确切点,从去年吕家村遭遇洪水开始的,跟吕春差不多,年纪一大就变成熟了,就是高考考的一团糟,没上大学。”

    老魏笑:“一脉相承,我记得建国和建军兄弟俩都不爱学习。”

    “建国好点,建军就别提了。”老马想到往事,忍不住笑:“建国后来在工程队当上技术员,很厉害了。”

    老魏说道:“不念大学无所谓,有这十大杰出团员在,起码不会轻易叫人欺负。”他问道:“老马,里面是不是有你的手笔?”

    老马笑起来:“多少有点,没怎么出力。报纸上写的吕冬的功劳全部实打实的,他一个没有单位的人,如果不是功劳足够大,即便当地政府在后面推,上去也很难。”

    老魏承认:“地方上的事,我不如你懂的多。”

    汽车进村,老马看向村口,说道:“变化挺大,村口的大树全都没了。”

    老魏指了指窗外的墙上:“严禁随地乱扔葱?”

    老马简单解释:“今年青照的大葱销出去的不多……”

    车队一路前行,很快拐上老街,六辆汽车组成的车队,吸引不少人关注,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好多年,老街上的人也都习惯了。

    车队停下,吕冬、胡春兰和吕建国迎上去,车上下来的十五六个人,过来挨着与吕建国握手,不管从事啥事业都向胡春兰敬礼,又一个个拍吕冬的肩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