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拼搏年代-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猪下水里面的很多东西,卤煮除了味道,火候也很关键。

    吕冬咽下食物,戴上头盔手套,又去其他街上,受限于大环境等因素,县城卖卤煮的店很少,他转了一大圈,连带前面的算上,也只看到四家。

    其中一家,类似于他在大学城那样摆地摊。

    出县城,吕冬又去临近的相公镇,这是一个大镇,也有卤肉店,他借着买猪头肉的名义,也跟老板聊了会。

    这年头,竞争不大,卤肉店生意都不错,程立峰那事,对不在县城的店,没有任何影响。

    毕竟信息传播速度有限,像泉南晚报这样的报纸,到了乡镇这一层级,基本都是公家单位才订。

    至于青照台的新闻,真没几个人看。

    这种小电视台,能吸引到观众的,一个是点歌台,一个是盗播的电视剧和电影。

    青照台已经发预告,准备放《还珠格格》了。

    授权?现在的县级小电视台根本不需要。

    有本事就来打官司,光地方政府这一关就不好弄。

    曾经很多小地方的人,能熟悉港片和周星星等人,除了录像厅,其实要多感谢当地的小电视台。

    像吕冬第一次见到徐老师,就是在临县电视台播放的电影上看到的,云中龙那充满侠义精神的背影,不知给多少少年郎留下深刻记忆。

    又去附近一个镇上转了一圈,看时间差不多,吕冬赶回大学城,放好车子进市场,问二焦:“三黑,焦哥,吃晚饭了没?”

    焦三黑眼睛离开小说:“还没有。”

    吕冬买了好几份猪头肉品尝,一人给一份,说道:“我买的,尝尝。”

    他手里剩下的一份,又给了乔卫国。

    乔卫国顶着明亮的光头,吃了一口,也皱眉:“没婶子做的肉好吃。”

    “可不!”焦守贵接话道:“我从你们吕家村买过下水,这猪头肉煮的,差距太大了。”

    焦三黑咕哝道:“有肉吃就不错了。”

    焦守贵说道:“肉和肉也是有差距的,就像冬子那边的卤肉,味道多好,闻着都香。”

    “要不冬哥和卫国生意最好!”焦三黑吃的津津有味。

    免费的肉,吃起来当然香。

    时间不早了,吕冬准备脱军大衣穿戴起来,手摸进军大衣口袋,有块冰凉的东西,他抓住拴在上面的红线,提了出来。

    却是昨晚黑蛋送给他的平安坠,黑蛋还叮嘱过让他戴上,当时塞口袋里,回家就给忘了。

    吕冬脱掉军大衣,想了一下,撑开红线戴在脖子上,吊坠放在衣服外面干活不方便,干脆塞进领口中贴身带。

    石头质地的平安扣冰冰凉凉,戴着挺舒服。

    后面两天里,吕冬下午都抽空去周边镇上查看卤肉店的事,还专门去村里小学校看过。

    95年的时候,村里集资进行过一次修缮,小学校的草屋屋顶换成红瓦,但房子的土坯主体很破了,有些窗户都关不严,为了孩子们不被北风吹,村里在屋子北边钉上塑料布挡风。

    像这样的村小学,青照不知有多少,想要翻建,更多要靠村里。

    终归落在一个字上——钱!

    事情要有人去做,三爷爷吕振林准备挑起千斤重担。

    生于次长于此的人,不管做多做少,总要尽上一份力。

 第135章 无路难开路更难(求订阅)

    周日早晨,吕冬收拾妥当,拿上两张纸,跟胡春兰一起去大队院子,纸上都是这两天记下来的东西,不够清晰不成体系,全是他自个才能看懂的鬼画符。

    无论是写信,还是写这些东西,吕冬都能看到自个最大的弱项。

    未来肯定要充电。

    现在当然不行,他没这个时间,大学城开端的时机错过,以后很难找到这么好的机会。

    走在老街上,胡春兰突然问道:“经常给你写信的那个,是刘湾的女状元刘招娣?”

    “是。”吕冬随口说道:“也没经常写,就写了两回。”

    胡春兰不知道在想啥,嘀咕:“刘招娣……”

    咔嚓——

    地上一声脆响,吕冬半只脚陷进冰里,运动鞋上沾了一片黑泥。

    最近升温,地上冻住的那层厚实冰雪有些融化,时不时就出塌个窝子咬人脚。

    吕冬很无奈,路边找来棒子皮,将就着擦了下脚上的黑泥。

    “咱这老街,天稍微暖和,就变水泥路。”吕冬扔掉棒子皮,说道:“不知道啥时候能修修。”

    胡春兰走在前面:“村里没钱,啥都干不了。”

    这话说得实在,没钱,想改善居住环境,全是空谈。

    拐上集街,进大队院子,胡春兰对吕冬说道:“你去吧,我去你大伯母那坐会。”

    吕冬直接进办公室,里面稀稀拉拉坐了几个人。

    后面陆续又有几人过来。

    今天能参与这场会的,都是村里公认的能人。

    当然,以吕振林在吕家村的威望,真要拍了板,大家伙子也会听。

    快到八点的时候,吕冬仔细看了下。

    大队方面俩人,吕振林和李会计。

    然后是三四十岁的中坚一代,吕建国到了,吕建武从泉南赶过来,还有村里生意做的最好的之一的李半山,他做的是木材生意。

    再就是铁公鸡铁叔,作为多年养鸡专业户,在村里也属于较为富裕和有见识的。

    吕冬搬个凳子,就坐在铁公鸡附近。

    办公室里,岁数最小的就是他。

    但经历过这几个月的事,没人有异议。

    吕振林坐办公桌前,聚精会神翻看着手里的本子,两道浓眉如剑一般。

    后面他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关系到吕家村的前途命运。

    吕兰兰从大院外面跑进来,搬个马扎坐在吕冬和铁公鸡中间,手里拿着一盒高粱饴,吃的不亦乐乎。

    吕冬伸出手去:“兰兰,给我一块。”

    吕兰兰看看吕冬,一脸为难,好不容易下定决心,从盒子里掏出一块,放在吕冬手上。

    铁公鸡转过头看了一眼,那眼神让吕冬差点跳起来。

    吕冬把高粱饴还给吕兰兰:“冬哥逗你。”

    吕兰兰一把拿过去,赶紧塞嘴里,咕哝道:“我就知道,冬哥不会抢吃的。”

    吕振林环视办公室,看到人基本到齐,说道:“都静一静!”

    办公室里立即安静下来。

    人不说话了,另一个声音突显出来。

    铁公鸡手腕上照例挂着收音机,正滋滋啦啦轻放音乐。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吕建国提醒道:“老铁!”

    铁公鸡不好意思的笑,赶紧关掉收音机。

    吕振林直接进入正题:“今天召集老少爷们过来,为的是共商咱吕家村的未来大计!今年,咱村经历很多事,大家伙有没有发现一点,现在这社会,没有钱办不成事!想做啥都做不了,让咱村变好一点都做不到!”

    在座的人,要么在公家单位有不算低的职位,要么在大城市拼出局面,要么做生意,都认可吕振林的观点。

    “没钱就要落后,没钱就要受穷!”吕振林敲了敲桌子:“没钱咱连孩子的教育都保证不了!”

    他年纪虽然不小,但声音仍旧洪亮:“钱咋来?只能想法子去挣!”

    李会计接过话:“今年先是洪水,后面大葱行情不好,家家户户不算好过,想做啥事,指望村里老少爷们平摊掏钱不现实,大家伙今年不好过,公粮加提留统筹负担不轻,不能再加重大家伙负担!难不成真要牵牛扒屋?”

    他叹口气:“有些事必须解决,解决就需要钱!咱有两件事,已经到了不解决不行的时候。首先小学校,土坯屋教室,十年前就是危房,村里报告打了十年,到这没解决,今冬北风吹,冷气从墙缝窗户缝往里钻,现拿塑料布钉住北边窗户和部分墙体,取暖的煤球,都是大家伙凑钱买的。”

    “再就是河堤,说是枯水期开修,到这都没有信,不能无限期等,咱没权力推倒重修,总要把破损的几段修修补补,万一明年夏天再来大水,也能有个准备。”

    包括吕冬在内,所有人都了解这些情况,知道这需要钱,需要不少钱。

    吕振林又说道:“孩子们熬过今冬没事,熬了十年了,再熬一两年也不算事,但不能永远这样熬下去,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下一代!还有河堤,开春必须修补!”

    他拍了拍桌子:“咱不能拿全村老老少少一千多口子人冒险!从洪水退了,我跑上跑下,折腾好几个月,算看明白,靠人不如靠己!咱想办法挣钱,想办法自个解决自个的难题!”

    李半山抬头,说道:“三叔,你说咋干,咱就咋干!”

    吕振林这方面早已做了决定:“半山,大队院子,小学校,河堤下沿道,咱有上百棵大树,你是做木料生意的,组织人手全砍掉,作为启动资金。”

    “行!”李半山说道:“三叔,你一声令下,我就去召集人手!”

    吕建国相对稳重,问道:“三叔,做哪方面,你有打算?”

    “这次叫大家一起过来,就是具体商量。”吕振林打开本子,看上一眼,说道:“从八月十五之后,我陆陆续续去了很多地方,咱们县的富裕村,临县的富裕村,北边滨城的周平,做纺织的卫桥和做糖的东王,尤其做糖的东王,八十年代的时候,还没咱村大,没咱村富,现在……却成个大公司了,咱还在面朝黄土背朝天从地里刨食,人已经赚老外的钱了。”

    最近的经历,对吕振林冲击挺大:“想挣钱,只有发展副业!我考虑了三个方面。第一个,跟青照河上游康家村那样做油漆,县油漆厂倒闭,咱村几个老师傅回来,他们有技术有经验!油漆,市场需求也大,主要是家具和建筑行业,咱们村有优势,老五管着三公司,多少都能照顾到。”

    “油漆这行业,处理不好贻害子孙!”吕建国从事建筑行业,了解较多,第一个反对:“小作坊式的生产,化学用品的剧毒性,不能不考虑。三叔,康家那一个小厂子,就把青照河下游弄得臭气熏天!”

    吕冬适时说道:“我有同学是康家的,听说小化工厂,也就是油漆作坊,附近的树全死了。”

    吕建武在外多年,眼界更加开拓:“化工污染这一块,国家早晚要治理,泉南那边抓的已经很严了,咱们上马这种小作坊,风险太大。”

    铁公鸡不懂那么多大道理,结合自身经历,说道:“入秋时,我去河里刷了个盆子,回来忘记用自来水冲,直接放水给鸡喝,死了十多只鸡。”

    大家伙都知道养的肉食鸡不经折腾,动静大点甚至能吓死,但铁公鸡的话,也说明了河里污染多严重。

    李半山也说:“我从小化工厂附近走过,光那味就叫人受不了。”

    吕振林见没人同意,又说道:“第二个是砖瓦厂,咱村早年间做过,那十年期间荒废了就没再捡起来,但人都在,技术也在,再重新做也能以老带新。咱村很多人从事建筑行业,认识这行业的人也多,砖瓦销路也容易打开,我听说红砖红瓦一直在涨价……”

    吕冬能听得出来,三爷爷考虑的,一直都是吕家村有优势的。

    无论油漆,还是砖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