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姑娘她戏多嘴甜-第3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儿八经的好人家,谁家嫁姑娘不是斟酌又斟酌,就怕看走眼,误了姑娘一辈子?

    若他江绪有一个妹妹要说亲,他肯定也会这样。

    江绪思考着桂老夫人的立场,虽然很尴尬,他还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都坦白地说出来。

    桂老夫人没有打断江绪的话语,她坐直了身子,听得很认真。

    关注公众号:,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听江绪说他对故土的担忧,说他做了一个梦,说他为何会有这些犹豫……

    桂老夫人缓缓放平了心。

    她在江绪身上看到了坦诚。

    而很多人,一辈子花言巧语,说的比唱的好听,事实上,不真诚。

    当然,人生在世,需要圆滑。

    官场与后宅,从来都“容不下”天真如一张白纸的人,要立足其中,还想胜过别人,那就需要学会一样事情:分辨。

    分辨人与事。

    知道和什么人该打马虎眼,什么人该说实话;知道在什么事情上装糊涂,又在什么事情上坦率直白。

    分不清、辨不明,弄错了,路走窄了不说,指不定就把路走断了。

    如此来看,桂老夫人还是挺满意江绪的。

    同时,她也越发了解江绪的性子了,这个后生,是个做事目标很明确的人。

    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做什么,又要如何去做,每一步清清楚楚。

    说得不好听一些,或许可以称为“功利”,但说得好听些,这叫做事有规划、行事知目的。

    况且,真正的功利之人,在侯府抛出橄榄枝时,根本不会犹豫,更别提在她跟前,坦言自己的困惑和思考了。

    待江绪说完,桂老夫人便道:“你的想法,老婆子都明白了,婚姻大事,想得多些、周全些,这是应该的。再说了,你还有长辈,议亲之事,你也得与他们禀告。

    老婆子丑话说在前头,作为长辈,老婆子希望孙女儿嫁在眼前,好坏不过一座城,她想回娘家散心、就能回来。

    当然,真要远嫁,家里舍不得归舍不得,也不会硬拦着。

    不过这需得看姐儿自己的想法,她愿不愿意远嫁,愿不愿意去个没有娘家人,没有手帕交的地方。

    她要不愿意,老婆子只好歇了有个状元郎姑爷的心了。”

    江绪道:“您说得很有道理。”

    桂老夫人又问了江绪些状况,这才让刘嬷嬷送客。

    江绪与老夫人行礼,退出了正屋,往厢房外一看,廊下已经没有温婧的身影了。

    一直到走出了月洞门,江绪回头看去,都没有再看到温婧。

    不得不说,他心里盘旋着一种情绪,他想,大抵是“遗憾”,遗憾没有再看到她,再看到她浅浅笑起来时的梨涡。

    是了,她先前应当是抹了胭脂的,好像是彤色,映得皮肤很白……

    温婧在她自己屋里。

    廊下见了一面后,她就没有半分空闲。

    先是曹氏关切地问她看法,她还没有整理出语言,就被边上挤眉弄眼的温慧给分了神,弄得笑个不停。

    曹氏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地把添乱的慧姐儿赶去练字,这才从温婧口中得了几句真切想法。

    嫡母问了,费姨娘那儿也关心着。

    怕贸贸然的举动坏事,费姨娘只好让人半开着主院与跨院间的门,隔得老远,往这厢张望,如此看到了江绪的半侧身影。

    她的眼力一般,五官自然是看不清楚,只能瞧个轮廓。

    个子不矮,也没有驼背,是个书生。

    这点儿印象,让她不止没有放下心来,反倒是越发好奇,想立刻听温婧说一说。

    温婧回了跨院后,就给费姨娘形容,又怕说得不够贴切,干脆拿手指蘸了些水,在干净的桌面上勾画。

    两人说了一会儿,曹氏使人来找,温婧又往主院去。

    留下费姨娘,一瞬不瞬看着勾画出来的线条。

    这么优秀的姑爷,婧姐儿也愿意,希望后续都能顺顺利利。

    曹氏刚从桂老夫人那儿过来。

    老夫人把江绪的想法都与她说了一遍,曹氏一面理解万分,一面又极其犯愁。

    万一江绪思前想后,还是要回蜀地,那婧姐儿到底是应好、还是不应好?

    曹氏柔声与温婧道:“这是大事,我不能随随便便给你拿主意,你也认真想一想。姑娘家远嫁的好好坏坏,你是聪颖孩子,自己就能想清楚。倒不是说,一辈子都在爹娘跟前,但嫁出去的最初几年,能有娘家人倚靠,总会好很多……”

    说的是让温婧自己想,可事实上,曹氏有点管不住嘴。

    以前,她自诩不是什么婆婆妈妈之人,可能是儿女都大了,都到了要说亲时,她都控制不住自己了。

    曹氏冲温婧笑了笑,让她先回跨院,免得自个儿絮絮叨叨、吓得姐儿不敢远嫁了。

    温慧是听不进去这些的,曹氏跟她说,不仅自讨没趣,指不定还要添堵,至于桂老夫人那儿,越发不合适说了。

    思前想后,曹氏换了身衣裳,催着胡嬷嬷出门。

    她去找宴姐儿。

    宴姐儿是个贴心人,懂事,有眼光,能体会她这份心!

 第614章 穷操心

    温宴刚醒。

    昨晚睡得不好,早上便歇了个回笼觉。

    这一觉十分香甜,等醒来时,已经临近中午了。

    听说曹氏来访,温宴便让黄嬷嬷把人请了进来。

    曹氏不止自己来了,还带来了些好吃的给黑檀儿:“乌嬷嬷上午刚做的,听说我过来,赶紧让我捎上。”

    黑檀儿已经闻到味儿了,绕着胡嬷嬷转了一圈。

    胡嬷嬷打开食盒,里头摆着几块鱼饼。

    敲打好的鱼泥摊平,两面煎一煎,只要鱼新鲜,火候到位了,这味道就错不了。

    黑檀儿满意极了。

    曹氏落座,上下打量温宴。

    她进来时候,宴姐儿正梳头,这说明什么?说明刚起床!

    曹氏心中感慨极了。

    这就是小夫妻独门独户住的好处了。

    虽然,平日慧姐儿躲懒,曹氏见着了也会说她两句“懒姑娘”、“不像话”,可作为母亲,谁不希望姑娘嫁了人之后,能过得自在舒心?

    若是与长辈同住,哪里还能这么随心所欲?

    当别人媳妇儿,从来都不是什么轻松事情。

    再好的婆母,也不会纵容“懒媳妇”,就算早起无事可做,睡一上午都不合适。

    曹氏自己有婆母,以后也要当婆母,眼下是要嫁姑娘,不同身份、不同想法,其实都没有错,就是实在操心,弄得她不由自主叹了一口气。

    温宴给她添茶,笑着道:“我听骁爷说,状元郎想回蜀地去?”

    “可不是嘛!”曹氏精神起来,打开了话匣子,把这两日的事情从头至尾说了一遍,“真要是互相看不上眼,就当是没有缘分,我再慢慢给她们姐妹相看。

    只是,真相中了,婧姐儿有这意思,江绪也觉得好,就生生卡在他回不回蜀地上。

    我都快愁死了,一肚子的话,家里没人说,就来找你说道说道,让你给我拿主意。”

    温宴听了,笑意更浓,不得不说,二叔母这又愁又喜的模样,格外可爱。

    她没有立刻给曹氏拿主意,她知道,曹氏眼下最需要的是先把肚子里的话都说出来。

    曹氏抿了一口茶,道:“有些话,我没有跟婧姐儿说,我怕吓着她。

    挑姑爷,再是擦亮眼睛,也难免会有看走眼的时候。

    倒不是说人品不好,而是,婚前就看了个模样,晓得个大概,婚后房门一关上,性格合不来。

    男人不怕,女人就倒大霉了!

    碰到个好相与的,多磨合些时日,说不定能慢慢地、日子过顺畅了,可万一这时候,婆母挑剔、姑子搅和,能磨合的都被折腾坏了。

    我们只认得江绪,对他家里人知之甚少。

    鸢姐儿婚事吃亏,但嫁得近,她能回家来告状,家里给她撑腰。

    若婧姐儿直接就去了蜀地,我是真的担心,万一有个什么事儿,她是能飞呢还是我能飞?”

    飞不起来啊!

    马车能颠掉她们半条命!

    温宴对曹氏说的事情,深有体会。

    磨合是成亲后必须要面对的,她现在和骁爷处得极好,是因为上辈子,她用心磨合了很久,她知道该如何去和骁爷相处。

    最开始时候,他们夫妻之间,一样有很多不理解、不适应。

    万幸的是,当时没有旁人挑剔、搅和,霍太妃总是耐心地劝说她多处、多想,也会听她的想法,替她解惑。

    而且,温宴生于京中、长于京中,她适应这里,不似温婧远去蜀地,还要考虑水土服不服。

    这么多未知,二叔母岂会不担心?

    曹氏又道:“若有磕碰,我和她姨娘都会开解她,有你和慧姐儿陪她说话,熬过最初那一两年,夫妻处好了之后,再返蜀地,问题就能少很多了。”

    “是这个道理,”温宴附和着,“为了四妹,您考量得真周到。”

    曹氏苦笑。

    叫了她十几年的“母亲”,又怎么舍得不替她想周到。

    “说起来,我也有私心,”曹氏叹息着道,“我们自家人知道,这状元郎姑爷,是一家千挑万选出来的。

    可要是一成亲就回蜀地去,那些长舌的,恐是要说我容不下她,把她赶得远远的。

    江家底子不好,都要被那群红眼的说成是我故意苛待她了。

    我呢,虽是身正不怕影子斜,我对婧姐儿好不好,家里上下都知道,外头那些话,挑拨不了。

    可我好端端的,作甚要被那群见不得人好的家伙骂两句?

    要是跟之前一样,骂我,能给我们家业添砖加瓦,我笑嘻嘻给她们骂呢!”

    温宴被曹氏说得啼笑皆非:“叔母高瞻远瞩,江绪自己都没有想好回去或不回去,您就什么事儿都想到了。”

    “伶牙俐齿笑话我,”曹氏嗔她,“穷操心,也好过没心眼,跟慧姐儿似的,天天就是‘船到桥头自然直’,早晚吃亏。”

    温宴又是一通笑。

    笑归笑,她亦是很认真地想着曹氏的话。

    上一辈子,定安侯府一直在临安生活,温婧自然也没有遇上江绪,温宴回临安时听说过她的状况,她嫁得不好不坏,日子过得去。

    那么,上一辈子的江绪呢?

    今生的春闱与前世变化颇多。

    不仅是霍以暄参与了,沈家也出了状况,对普通考生而言,最大的改变是备考。

    朝廷承担了他们的衣食住行,哪怕家境贫寒,也不用省炭火、省馒头,日常不至于只啃干粮碰不到荤腥,这让他们能全身心的投入考试之中。

    也因此,最后的殿试排名,与现在的并不相同。

    温宴记不了那么清楚,但她知道,上辈子这一科的状元郎并不是江绪。

    那么,江绪是没有考中、三年后再战?

    温宴想了好一会儿,忽然灵光一闪:“您刚才说,江绪是涪州武隆人,他想回蜀地是因为先帝年间的武隆大水对他的家乡造成的危害,至今还没有解决?”

    曹氏颔首:“他说得隐晦,但大体就是这个意思。”

    温宴抿了抿唇。

    她想起来了。

    前世,她成亲后的第三年,蜀地洪灾。

    灾情之中,涪州同知遇难,那位同知是瑞雍十一年的探花郎。

    救灾不利,骁爷和朱桓奉旨去蜀中,调查之下,涪州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