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姑娘她戏多嘴甜-第3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敢为沈家说话,不用鞑子打进来,他们也没命了。

    官员们陆陆续续地往外走,最初还压着声音,等离开了金銮殿,到了小广场上,三五成群聚在一块,激烈讨论。

    霍以骁等人还在殿内。

    朱茂深吸了一口气,勉强稳住情绪,转过身来,刚要说什么,瞧见朱钰的状况,又是一惊。

    好家伙!

    这是从水里刚捞起来吧?

    春日清晨,外头还有些凉,朱钰能这么一副样子……

    果然,沈家一旦出事,最难受的是朱钰。

    有朱钰这么个倒霉蛋在,朱茂想,自个儿也就没有那么倒霉了。

    “四弟,”朱茂面露关切,“没事儿吧?别是病了吧?”

    朱钰看了眼搭在他肩膀上的朱茂的手,一把挥开了:“不妨事。”

    说完,他没有再理会其他人,转身就走。

    柳宗全与朱茂等人行了一礼,亦匆匆跟了上去。

    朱茂目送朱钰离开,他在朱钰的脚步里看到了狼狈。

    一直穿过广场,朱钰才放慢了脚步。

    晨风拂面,带给他的是浓浓的凉意,他掏出帕子抹了一把,额头脖子上全是冷汗。

    心跳一下快过一下。

    折子上的每一个字在他脑海里反复盘旋着。

    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在看到折子里的内容时,他有多心惊,有多意外。

    是,他假借沈家名头、偷偷行了自己的事儿,但朱钰没有想到,定门关会出这样的岔子!

    作为防御鞑靼的第一关,它在边境屹立了几百年,本朝在前朝的基础上,几次扩建,无数次增固,延续至今。

    这样的城墙,它的根基是很结实的,哪怕后续的增固上动些手脚,也不至于伤到“筋骨”。

    若不然,朱钰也不敢打增固材料的主意。

    可它垮了,垮了那么大一个口子……

 第538章 请缨

    柳宗全赶上了朱钰。

    朱钰脸色太难看了,柳宗全一句话都不敢说。

    早朝差点来迟,柳宗全本就心虚,这会儿越发小心翼翼。

    朱钰冷冷睨了他一眼,道:“不是说话的地方,先回去。”

    柳宗全应下。

    两人没有去千步廊,而是去了庆云宫。

    这个时候,朱桓不会回来,朱桓跟前的内侍们也都在忙自己的,不会来朱钰这侧偏殿。

    打发了伺候的人手,朱钰沉声问柳宗全:“为什么定门关会垮出一个口子?”

    柳宗全连连摇头:“不清楚。”

    “是不是霍怀定编造……”朱钰说到一般,自己先摇头否了,“不可能,这么大的事儿,他不可能瞎编乱造,垮了就是垮了。底下办事的人到底怎么回事?少了的那点儿石块木材,能让城墙垮出一个洞?谁信!”

    柳宗全想了想,道:“您说得是,按理说,坚固如定门关,哪怕瑞雍七年不加固,也不会出现二十几个人就砸开城墙的问题。

    墙洞出现了,那只能说,运气太差,那处城墙早就风化了,加固时没有发现,一直留存了下来。

    哪怕七年,所有的材料运达,负责加固的官员没有顾及那一段,现在二十几个人一锤,一样会被捶开。”

    朱钰恼得重重砸了下桌子。

    心惊与害怕过后,余下的就是愤怒了。

    运气差,这让人如何甘心?

    柳宗全整理着思绪,劝道:“殿下,您现在不该为那个破口费心。”

    朱钰抬眼看他。

    “有没有那个豁口,夹带都已经是无法推卸的了,”柳宗全道,“您该庆幸,皇上质疑的是沈家,而不是您。

    沈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没做过,真要查下去,迟早查到您这儿。

    现在,定门关出了问题,皇上震怒,定然要尽快定沈家的罪。

    这样对您有利,一旦罪名由沈家全背了,您就脱身了。

    若是案子拖拖拉拉没有进展,让沈家逮到机会自证清白,您才麻烦了。”

    朱钰握着的拳头慢慢松开了。

    柳宗全说得不无道理。

    眼下最要紧的,无疑是把事情解决后脱身。

    只要那些罪名没有落在他的脑袋上,沈家折了就折了吧。

    虽然,失去沈家这个助力,极其可惜,但留得青山在,总有机会的。

    “你说得是,”朱钰咬着牙道,“要尽快让父皇定沈家的罪。”

    此时的兵部衙门,各个如临大敌。

    夹带铁器该死,城墙增固上偷工减料该死,只是,在这么多该死之前,首先要解决的,是定门关的大豁口。

    总不能就敞在那儿吧?

    霍以骁与朱桓一块,听兵部的老大人们商量解决的办法。

    调运多少材料,从何处掉,走哪条运输路线,需多少脚夫,征多少徭工,预计花费多少时间……

    全部都要尽快拿出方案来。

    近些日子夹着尾巴做人的老大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说了大半个时辰,始终无法达成共识,纷纷指着袁疾拍板。

    袁疾坐在位子上,不时看朱桓和霍以骁两眼,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这会儿,袁疾又看了一眼。

    “袁大人别看了,”霍以骁靠着椅背,道,“殿下与我来兵部观政,目的是学习,不是越俎代庖、对兵部事务指手画脚,袁大人你看着办就好。”

    袁疾哭丧着脸。

    还学习呢!

    把指导学习的覃政、黄卜庆都学得停职回家了!

    哪里没有指手画脚了?

    不得不说,袁疾是真的不敢拿主意。

    在升职之前,他都是拿着笔等上头吩咐的那一个,顶替了狄察之后,自知能力有限,亦是覃尚书与黄侍郎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小事情上还能说几句话,如此要事,袁疾束手无策。

    他瞻前顾后,怕自己拿不出准确的方案,被老大人们说得脑袋发胀,终是迟疑着建议:“不如,我们去秦大人府上,听听他的意见?”

    覃政这时候并不在府里。

    他虽停职了,但心思还放在朝堂上。

    为官这么多年,想知道早朝时说了些什么,并不难。

    散朝不久,覃政就知道定门关裂了个口子。

    他听得目瞪口呆,把下巴合回去时,估摸着那豁口比他的嘴可大多了。

    必须补上,还得立刻补上。

    覃政心思快,当即重新收缀了一番,急匆匆跑到了宫门外,折子往里头递,想要求见皇上。

    等了两刻钟,皇上点了头,覃政又忙不迭往御书房跑。

    跟着小内侍进去,覃政跪下行礼,暗悄悄偷看皇上神色。

    果不其然,皇上气得不轻。

    覃政的头磕得更低了,几乎是贴着地砖,恳切道:“皇上,臣来请缨。”

    皇上没好气地哼了声:“请什么缨?”

    “老臣有罪,做了这么多年的兵部尚书,却没有做好分内的事情,运输上被人动了手脚,老臣浑然不觉,关口增固豆腐一块,老臣全然不知,老臣有负皇上信任,若不是工部陈大人发现了端倪,顺着追查出来,真叫鞑靼叩开了定门关,老臣、老臣只能以死谢罪了!”覃政的声音有些发颤。

    皇上冷声道:“请罪?不是请缨吗?”

    覃政的声音还是不稳:“老臣想请皇上给老臣一个赎罪的机会。

    那道缺口多耽搁一日,就多一日的风险。

    兵部上下,需立刻定下合适的方案,还得有人去定门关督工,以免又出差池。

    老臣不才,只因在兵部久了,知道些城关建造、增固的状况,了解过物资调运的安排与耗时。

    请皇上让老臣负责此次修筑,老臣往定门关去,与工部的大人配合,迅速调运材料,重新建造城墙。

    这一次,老臣一定会让定门关坚不可摧。”

    皇上沉着脸看着覃政。

    覃尚书上了年纪了,身子骨还硬朗,但鬓角有不少白发。

    再不满覃政在兵部政务上的纰漏,在皇上眼里,覃尚书也有一点可取。

    这些年,覃政没有跟沈家低头。

    就像那天以骁说的一样,真把覃政砍了,一时半会儿间,兵部还真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人能顶上来。

    倒也不是不能给覃政一个机会。

    皇上深吸了一口气,道:“你既主动请缨,不如就跟朕说说,你打算怎么做?”

 第539章 绝对不亏

    覃政有备而来,只表忠心、没有实际措施,那肯定不行,他说得头头是道。

    “从岭南调物资肯定来不及了,封玉关、封口关,还留着多少东西,赶紧先垫一垫。

    老臣记得,去年秋天,永平府几个大城增固,上报工部,只是去年永平入冬早,活儿没干多久就歇了,直到今年雪化才能继续。

    算算气候,永平府如今化雪不久,他们正如火如荼。

    以老臣之见,现在该立刻抽调永平府的增固物资,由脚夫们先行运往定门关。

    而西关那边,先前已经重新调运物资过去,被归德府扣押的那些用不上了,让他们赶紧装船往北送,一部分归还永平府,余下的全部送去定门关。

    如此动作,能尽快筹集到定门关需要的物资。”

    皇上交叠的双手,认真听覃政说话。

    听到这儿,见覃政不是信口开河,皇上的语气好了些:“秦大人起来说话。”

    覃政悬着的心倏地放下了。

    他知道,事儿差不多能成了。

    扶着吴公公的手,覃政微晃着身子站起来,理了理衣摆。

    皇上又交代吴公公:“去兵部叫袁疾过来,去工部叫李三揭,让桓儿和以骁也一块来。”

    吴公公应下,出去安排跑腿的小内侍。

    皇上重新看向覃政,道:“继续说吧。”

    覃政恭谨极了。

    物资的调度来源说完了,他开始说各处调度需要的大体时间及人手安排。

    永平府几个城镇往定门关,各走什么路线,脚夫们的补给又如何跟上。

    归德府的物资又是多久能够送达,既不耽搁定门关,也能尽量不耽搁永平府。

    定门关需召集多少人手,如何赶工,堵上了豁口之后,要怎么检查余下的城墙,确保坚固,与此同时,又怎样展开封口关、封玉关城墙的查验,确保它们不会出问题。

    一口气下来,说得有理有据。

    皇上不置可否,等朱桓、霍以骁、李三揭和袁疾到了,让覃政再从头复述一遍。

    朱桓听完,与霍以骁交换了一个眼神。

    不得不说,比起兵部老大人们争了半天的方案,覃尚书这一连串的安排,有章法多了。

    袁疾亦是松了口气,紧绷着的肩膀放松下来。

    覃尚书出面,总算不需要他袁疾来拿主意了。

    他真的想不了那么细。

    或者说,不止是他,刚才在兵部衙门,那么多人商讨,愣是没有人想到可以从永平府借调。

    隔着衙门呢,他们哪知道工部以及地方上那么多政务安排。

    皇上此时才询问:“永平几个城镇的增固进展如何,库房里能动用的木料、石料大致有多少?”

    李三揭答道:“月初时刚报上来过一回,滦州……”

    他记性好,张口就来,城镇数字报得清楚,又预估了这个月的进度,以月初状况为基数得出了现在的大体余存。

    皇上满意地点了点头,视线落在覃政身上。

    覃政会意,比照李三揭给出了数据,迅速调整了之前的借调方案。

    路线、时间、需要的人力、补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