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姑娘她戏多嘴甜-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有人都在寻说话的人。

    岁娘边上的那几个,看着小厮打扮、却是姑娘家声音的人,一时有些回不过神,但还是本能地让了条路。

    岁娘快步到了大汉和三爷边上,嫌弃地咋舌,然后迅速看向了皖阳郡主主仆。

    挤进来容易,挤出去难。

    皖阳郡主想后退,可惜后路被人拦住了。

    “请皖阳郡主安,”岁娘一个福身,把身份明明白白点了出来,“您按说是认得我们大爷的,怎么还能认错人了,这腌臜东西,跟我们大爷有哪里相像了?您可看看仔细,这混账事儿,可不能乱盖!”

    皖阳郡主没有去认被大汉提在手里的人,而是盯着岁娘看。

    她认出来了,这死丫头是温宴身边的。

    看来,是温宴坏了她的计划!

    皖阳郡主死死咬住了后槽牙。

    有大娘冲岁娘喊话:“你到底是个小哥还是个丫头?”

    岁娘道:“我是个丫头,姑娘出门换了男装,我也就换了。”

    这话听着倒也寻常。

    高门大户讲究多,姑娘出门玩,男装总比女装方便。

    别说是侯府,一些小官家的女儿,也会备有一两套男装。

    岁娘从袖中取出一块腰牌,对众人展示了一圈:“喏,定安侯府的印就在上头,我说的都是真话,这人可不是我们大爷。我们大爷和姑娘在那家金银铺子看首饰呢,听见有人说要把我们大爷送官,赶紧使我来看看到底怎么一回事。”

    人群议论纷纷。

    大汉也懵了,睁大眼睛看着皖阳郡主。

    皖阳郡主收在袖中的手攥得紧紧的。

    定安侯府的腰牌一出,她再想浑水摸鱼,显然是不可能了。

    此时,她也只能硬着头皮,道:“可能是我认错人了”

    岁娘抿唇,似笑非笑,显然不可能就这么放过郡主。

    她与那大汉道:“你让我们再仔细认认这人的脸,是了,只看脸,旁的都遮起来,我一个丫鬟也就算了,可不能污了皖阳郡主的眼睛。”

    这么多人围着,大汉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好依言行事。

    岁娘看了两眼,又问皖阳郡主:“郡主认得这人吗?”

    皖阳郡主的视线与三爷对上,眼里蹭蹭冒火。

    这没用的东西,之前说得天花乱坠,打包票说万无一失,结果呢?

    不止没毁了温辞,还弄得这么一个难收场的地步!

    皖阳郡主恶狠狠道:“不认得。”

    “我倒是瞧着眼熟,”岁娘佯装仔细打量,嘴里嘀嘀咕咕着,“这眼睛这眉毛,他若是穿女装,可比我穿男装还能糊弄人了呢!

    我们大爷土生土长的临安人,江南的爷们都是长得端端正正的,跟这人一点儿也不像。

    这么眼熟,我到底在哪儿见过?

    哎呀,想起来了!”

    双手一合掌,啪的一声。

    岁娘指着三爷道:“陶家三爷是吧?”

    皖阳郡主的眸子倏然一紧。

    岁娘怎么可能认出来?

    陶家在早几年就被打发出了京城,温宴压根没有见过陶家人,岁娘又怎么可能认得陶三。

    岁娘当然不认得,但她家姑娘说是陶三,这就是陶三。

    “郡主,”岁娘一脸无辜地看着皖阳郡主,“这不是您庶母的娘家侄儿吗?您怎么就不认得呢?不应该呀!

    郡主,您莫不是认出来了,为了替他脱身,故意把人认成我们大爷了吧?

    您可不能这样!

    狸猫成不了太子,进了衙门就被拆穿了。

    我们定安侯府,是比不了长公主与吴国公府,但也没有这么欺负人的呀!”

    皖阳郡主盯着岁娘,她先前有多胜券在握,此时就有多恼火愤怒。

    岁娘说的一点也没有错。

    她的父亲、永寿长公主的驸马爷有一房妾室,正是姓陶。

    那位生养了一个庶子、一个庶女,因着长公主和驸马各过各的,驸马可劲儿宠着陶氏。

    长公主没有把手伸去吴国公府里为难陶氏,也从不管什么庶子、庶女,她只要露出不喜来,仰仗着沈家的那些官员,就把陶家给挤去了旮沓窝里做官了。

    官小,升不了职,一家老小都在那儿蹉跎。

    驸马和长公主之间自有一种平衡,不会为了陶家去坏了平衡。

    而陶三,是被皖阳郡主留下的。

    说是陶氏的侄儿,其实就是个旁支,没沾到姑母的一点好处,反倒是添了连累。

    他当时就到皖阳郡主跟前表忠心,要当牛做马。

    郡主会收下他,说白了,就是拿他当粗使奴才,恶心陶氏。

    不管温宴到底是怎么认得的,眼下,皖阳郡主就必须撇清。

    “我不认得他,”皖阳郡主咬牙切齿,“我有什么庶母啊,真是什么破烂玩意儿,都配给我当庶母了?”

    说完,她一甩袖子,转过身去,瞪着眼前拦路的人。

    围在那儿的百姓一下子就散开了。

    这可是郡主,他们只是老百姓。

    皖阳郡主快步离开,她要找温宴,凭什么坏她的事!

    还有温辞,他到底是怎么脱身的?

    这不可能!

    岁娘不管郡主了,抬头与那大汉道:“你赶紧带着人去报官吧,这人姓陶,家里只她姑母在京城,就是吴国公府里的那位,你别报错了!”

    大汉缩了缩脖子。

    他当然知道事情出岔子了,他拎错了人,也不可能去报官。

    “瞧你说的,”大汉尴尬极了,“国公府嘞我们小老百姓”

    “你个小老百姓,敢告定安侯府,却不敢告国公府?”岁娘撇嘴,“这就是个纨绔,你不敢拖去见官,我拖!”

    陶三目瞪口呆,看着岁娘。

    岁娘道:“郡主错认,你不自白身份,反而装死,让大伙儿误会。

    今儿要不是我们正好在附近逛铺子,污水就泼到我们大爷身上了。

    你这是故意祸水东引,坏他人名声,保全自己,心黑!

    我不管你和人家娘子是怎么一回事,我只告你坏人名声!”

    岁娘啪啪拍了拍手,高声道:“各位,我力气小,拖不动人,哪位替我把他绑到顺天府,我给十两辛苦钱。”

 第247章 长进

    十两!

    很多村户,一家老小过一年,也就三四两。

    他们在京城里谋生,肯定比村户宽裕,但一年能落到口袋里的,也就这么个数。

    提个人就能赚十两,可太划算了。

    一粗壮的婆子赶在所有人之前,从大汉手里抢过陶三:“怂成这样,难怪看不住婆娘!你让开,你们都别跟我抢!”

    错过了机会的人都遗憾极了。

    可他们一众大老爷们,虽然眼馋银子,也确实厚不起脸皮跟婆子抢。

    有人脑子快,冲进那宅子里,把那妇人和廖婆子提了出来,问岁娘道:“与官老爷说话,还是得有个来龙去脉。这两人,给你也提去顺天府,打了折,一共八两,成不成?”

    岁娘笑弯了眼,很是爽快:“成!”

    一众人,浩浩荡荡往顺天府去。

    汉子半道上想溜,也被左右看得死死的。

    银子赚不着了,但热闹还是得看。

    金银铺子的二楼,专门供贵客们慢慢挑选首饰的雅间里,临街的窗户半开着。

    温辞和温宴站在窗边,把底下的动静看得清清楚楚。

    陶三被大汉拎出来,皖阳郡主唤了“温辞”,大汉要把人送官。

    这一整场下来,温辞岂会看不懂局面?

    饶是他现在平平安安站在这里,还是不由地后背冒虚汗。

    幸亏,他从头到尾都没有信过皖阳郡主,否则,今儿这样的难堪事,毁了自己不说,定安侯府上上下下,都要被摧毁了。

    父亲无法在顺天府里立足,祖母会气病,妹妹们也会被连累。

    他们一家老小,得灰溜溜地滚回临安,继续惹临安人笑话。

    温宴见温辞沉默,问道:“哥哥会不会觉得我太狠了?”

    温辞听了这话,微微偏过头,垂着眼帘看温宴。

    他忽然想起了温宴那天问他的话。

    她说:“哥哥总不会以为,我父母都不在了,我们温家在京城就没有仇家了吧?”

    是的。

    仇家。

    闺中姑娘们之间若是有矛盾,一般都是些小打小闹。

    今日皖阳郡主这样要毁人一生、毁人一家的谋算,已然不是能用矛盾来解释的了。

    要么是真正的心狠手辣,要么是有仇。

    既然对方毫不留情,温宴以如此的方法应对,不过是将计就计,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而已。

    “不狠。”温辞的声音不重,语气却很坚定。

    温宴笑了笑。

    她倏然间觉得,温辞是个很有趣的人。

    或者说,温辞的骨子里,有读书人的那股子儒雅劲儿。

    若是换一种性情,温宴也许这会儿会打趣他,说什么“我也觉得不狠,现在被拖出来的那个是哥哥你,二叔母抡着棍棒与郡主拼命的劲儿,怕是更狠上三分”。

    但偏偏,这就是温辞。

    他不喜欢背后论人是非,开口亦多思考。

    听说温宴查皖阳,他会皱眉,因为这不是姑娘该做的事情。

    家里但凡有什么事,该由做长辈的、做哥哥的,挡在她们三姐妹前头。

    他担心温宴。

    妹妹再厉害,也是他的妹妹。

    温宴说郡主的接近不怀好意,温辞尴尬又纠结,倒不是被迷晕了脑袋,而是他一个爷们,不管接不接受,把女儿家心事直咧咧地挂在口边、嘴巴没门地往外说,不够尊重人。

    饶是如此,他犹豫之后,还是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温宴。

    正如他所说的,因着他们是一家人,他先坦诚相告,再留下思考的时间与余地,都想明白了之后,才能周全做事。

    温辞分得清青红皂白。

    他又想了想,补了一句:“我只是后怕。”

    知道四公子的人跟着他,也知道温宴、岁娘和黑檀儿就在边上,他佯装平静地与那丫鬟应对,满脑子都是不能叫人看出端倪来,他不能扯温宴的后腿。

    彼时,那些念头充斥了他的脑海,根本顾不上怕。

    等真正脱离了布局,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底下动静时,先前被压抑住的情绪才一股脑儿地升腾起来。

    温辞抿着抿唇,他还不够厉害。

    兄妹两人出了铺子,坐着马车到了顺天府外。

    岁娘拿着棒子敲鼓,咚咚作响,与小吏们道:“我来报官。”

    温宴看着岁娘的背景,忍不住笑弯了眼。

    这些时日,岁娘真是长进了。

    以前,让她诓府里其他人说“姑娘的玉环是宫里给的”,小丫头都会回不过神来,被黄嬷嬷提点了才知道。

    刚才,岁娘在宅子外头,小嘴儿叭叭,依着她们商量好的说辞,阴阳顿挫,一下子就把局面给扳了回来,打了皖阳郡主一个措手不及。

    这人呐,果然都是有潜力的。

    顺天府的小吏们把陶三等人都提了进去。

    岁娘也不拖拉,先给了婆子六两,又给了另一人四两。

    “银子重,我荷包里只能装十两,两位稍后,我家老爷是府里同知,我问他拿银子去。”

    这是衙门外头,小丫头又等着要报官,没人怕她跑。

    岁娘快步进去,见了温子甫,说了自己欠银子的经过。

    温子甫知道温辞今日去了东庆街,添上岁娘这几句话,立刻就把“案情”勾画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