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再起-第7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伯爵,可以减等到校尉世袭。”
    这番贴心的话,让高处俊脸色红白变换,一个伯爵,着实太诱人了。
    高处恭眼睛一眯,忙不迭道:“父亲,我去吐蕃吧,我想要伯爵。”
    “放屁。你是长子就得继承老子的爵位。”高怀德没好话道。
    “父亲,我去!”
    高处俊闻言,忙道:“我愿意帮帮妹夫,毕竟妹夫太年轻,一家人就得帮帮忙。”
    “你有这个心思就好!”高怀德满意地点点头,一旁的高处恭松了口气。
    翌日。
    卫王夫妻来到皇宫,拜见皇帝皇后,以及自己的母妃侯氏。
    侯氏喜极而泣,儿子成婚,是她这辈子最高兴的事了。
    只是,想着用不了几天就得去吐蕃,她就难受,投目看着脸带笑容的皇帝,请求在嘴边又咽了回去。
    新妇也是大户人家,仪表落落大方,有礼有节,侯氏很满意。
    李嘉见之,也点点头,模样俊俏,与自己弟弟很般配,性格看样子也是大方端庄的,这就很好。
    几个女人聊的开心,皇帝则把弟弟拉过来,一边走着,一边说话。
    “高家如何?”
    “岳父言语,说是高处俊将随我西去。”
    李宾成了婚,年满十六,也成熟了许多。
    “那就好!”李嘉点点有,说道:“除了高家的那些牙兵,我会再与你两千人的御营精锐,皆是无有成家之辈,去了吐蕃,你与他们配婚,这般就彻底稳固了。”
    李宾只能感谢。
    “你我兄弟,无须多礼。”
    李嘉捋了捋胡须,笑道:“除兵丁外,官吏两百余人,就是两百户,还有一些铁匠、木匠等百工之人,以及些许和尚,道士,读书人。”
    “传教,亦或者教书识字,都要有的。”
    “记住,事有不偕,就去找与陇右府,他们不敢不听命。”
    加起来近两千户,数万人的迁徙,着实是个大工程。
 第1306章惊——
    成婚是在神武十三年的春日,而出发,则在初夏,经过一年左右的路途,终究将在夏日之前,到达逻些城,自此建立亲藩卫国。
    而只有卫王才是最后出发的。
    也就是在大婚不久,第一批的人,以工匠、移民为主,约莫五千人,将随大队伍,从洛阳至陇右,然后再千里迢迢去往逻些城。
    工匠们去的目的,自然是修建逻些城,王宫,衙门等,为卫王的到来,提前准备。
    到了五月,六月,七月,官吏们分批而行,到陇右府进行过冬。
    李宾也会携带着王妃,也在七月出发,轻车上路,陇右汇合。
    至于为何绕个大圈,不从四川上高原,实在是山岭崎岖,还不如绕陇右府,走青海呢!
    三月是卫王的婚事,那四月,就是中山王李复文的大婚。
    这场皇子的婚宴,尤为热闹,各大皇子,公主,纷至沓来,给这位名义上的兄长祝贺,宗室们也齐齐而来,送上厚礼。
    王彦超乐的合不拢嘴嘴,对于自己的女婿万分满意。
    他年岁大了,也无什么在乎的,一些手下,将校,都与了女婿。
    皇帝则乐见其成,去了吐蕃也好,去处残留影响。
    要知道,王彦超前前后后在凤翔,待了十几年,影响力不可小觑。
    同样不能厚此薄彼。
    皇帝给予的礼物很丰厚:
    精锐单身老卒两千,百工技艺百户,铠甲五百副,弩箭两百把,战马千匹……
    除此以外,朝廷也安排了两百余户的官吏伴随,一些钱粮也尽量的支用。
    与李宾相比,中山国的礼物也不差分毫。
    可以说,李嘉为他们找的岳父家,都是实力雄厚的。
    由此对于他们建国,着实是一场不小的帮助。
    不过,这场就藩,最受考验的,就是驿站系统。
    必须强调一下,驿站系统自从改革后,就随着大唐的脚步,不断地蔓延开来。
    基本上,三十里一小站,百里一大站,而且商业与驿站并存,驿站仅仅提供驿马,简陋的吃食、住宿,逼迫那些富商,百官,去往豪奢的客栈消费。
    驿站光是收取租赁费,就收回成本,而且还赚了不少。
    不过,数万人的衣食起居,这对于驿站来说,不亚于一场大考。
    由于驿站被皇帝归属于少府寺,所以这次事件,少府寺可不敢耽误。
    毕竟,服务的是卫王和中山王,这等宗室,岂能随意耽误?
    “虽然说是藩王,但他们的吃喝,也是要付钱的。”
    李嘉看着李安国,随口道:“谁也不能破例,不然,日后的麻烦就源源不绝,我可不想被儿子们,皇亲们,以及宗室们吃穷。”
    “可,陛下,数万人的迁徙,可不简单,损耗极大。”
    李安国于心不忍道,卫王和中山王,可真是他看着长大的,那般小气,怎么得了。
    “怕个甚!”
    李嘉无所谓道:“去年的陈米,我一人与了五万石,还让人将灵州的粮草输送二十万石去了陇右鄯州,他们不会缺粮的。”
    “至于钱,某内库一人与了十万贯,你是最清楚不过,这算亏待他们吗?”
    李安国无语,您真是大方,亲弟弟,养子,陈米和十万贯就打发了。
    李嘉见其模样,不由得无奈道:“你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我与他们的移民与百官,家财万贯者不少,中户更是普遍,更别提那数千的精兵,都是单身汉,存了不少钱,我也一次性发下一年的俸禄。”
    “穷?不存在的。”
    李安国恍然,这才明白皇帝果真不是苛待,如此他放下心来:“您放心,既然这般,那酒肉确实管够,保管那些大户不愁吃喝。”
    “我这就让人扩宽驿站去。”
    “别急!”李嘉摆摆手道:“这只是一波峰罢了,扩充不就浪费了吗?就让他们露营在外,吃喝在驿站就行了。”
    “对了,多弄一些缓解疲劳的东西去,几万人,肯定容易出事。”
    “嘿嘿,人这般多,妓院娼院得多安排一些咯!”
    李安国忙应下,迫不及待地离去。
    他心中一笑,已经领悟到了圣谕,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赚钱,更能缓解疲劳的?
    李嘉也同样接见了李复文夫妇,一个黑脸大块头,一个娇媚玲珑,真可谓是绝配,中和一下,绝对不错。
    “你的领土,是在叶如,实际上领土极为广阔,就是民众较少,西边的古格,普兰王国,东边的朵康地区,都是你的征伐地,这些吐蕃王族的残留,必须要消灭干净。”
    望着身材魁梧,比自己还要高出半个头的养子,李嘉细细地为他传授知识。
    “南边的约如等地,是你叔父扩张的,你或西,或东,数千里地界,足以了。”
    “孩儿知晓了!”李复文点点头,然后颇有些兴奋道:“这些小国征伐,正好可以宣扬大唐国威,孩儿也能过过瘾。”
    父亲的这些言语,让李复文大为兴奋,没想到果真能够这般征伐他国,真是太爽了,比待在洛阳好太多了。
    “量力而行,莫要穷兵黩武。”
    李嘉警告道,随即继续告诫:“卫国与你的中山国,可要守望相助,莫要因为小利而吵闹不堪。”
    “孩儿知晓了。”李复文安静下来,表示明白。
    李嘉叹了口气,心中终究有些不舍,吐蕃那地方,就连现代人都不想去,更何况如今?
    但没办法,为了藩王天下的伟业大唐的长治久安,永享天下,只能这般委屈了。
    等回到宫殿,侯丽娘已经红了眼,与中山王妃絮叨个不停。
    一旁,他的庶长子李复歆,则规规矩矩地站那,仿若个小大人。
    另外的公主,则扭着小屁股,兴颠颠地跑来,四五岁的年纪,最是好玩了。
    “都坐吧,一家人,勿要太客气了。”
    话音落下,众人才随意了些,但依旧拘束不行。
    没得办法,后宫规矩多,早已经成了习惯。
    随着李复文的成婚,李嘉一时间也感慨万千。
    李复文已经十六,而他的长子,李复歆,也已经十二三岁,足以符合出宫开府的条件了。
    “复歆,你十几了?”
    “孩儿神武元年五月所生,如今虚岁十三了。”
    这番对话一出,满堂皆惊。
 第1307章爱怜
    年满十二,即出宫开府。
    这是皇帝李嘉亲自制定的规矩。
    而在前唐时,则是在十五岁皇子大婚,元服后,才出皇宫。
    甚至,在唐玄宗时期,圈进一大片区域,为十王宅,百孙宅,将自己的子孙都圈禁起来,几乎与牢房无异。
    果然御国四十多年,就没有造反的皇子宗室。
    但,皇子们自然就养废了。
    而前唐皇子一旦成婚开府,就完全自由,毫无管求。
    李嘉不同,皇子们出宫开府,只是考虑生理期,避免淫秽宫廷事件发生,所以让他们出去住。
    但,每日在上书房读书,人绝对不能缺乏的,平常的生活,有长史,王傅等监督。
    比如,之前李复文与李宾这对叔侄,夜不归宿,宿醉,被皇帝亲自招进宫中,脱裤子打了一顿,算是让皇子们引以为戒。
    侯丽娘听到这对父子的问答,心中可谓是极为惊诧。
    李复歆的年岁到了,自然就得出宫开府,封爵以待,但,同样的,他也有了太子的争夺权。
    而如果一旦结合卫王与中山王的事例,那也就意味着封王就藩的可能。
    如果说,李复歆要是也去了那些乱七八糟的地方,她可真是欲哭无泪。
    殿中的宫女宦官们自然是眼尖耳利,朝廷上下的一举一动,他们也是打听的厉害,更何况这分封的举措,政治敏感极大。
    “年岁不小了,该出宫了!”
    李嘉叹了口气,随即问道:“睢哥儿,湸哥儿,也与你一般大了,也该一起封个王爵出宫就府了。”
    “陛下,沅哥儿,浩哥儿,也是只是小了半岁,不如他们五个兄弟,一起封王?”
    侯丽娘心中一动,轻声道。
    目前来说,这五个皇子年岁最长,相差不离,自然而然,竞争也是最大的。
    若是四皇子与五皇子留在宫中,皇帝见面多了,岂不是不利于歆哥儿?
    李嘉想了想,说道:“也是这般道理。”
    十二三岁的年纪,也是够了。
    而剩余的儿子们中,皇后所生的皇七子,如今不过十一岁,还是太小啊!
    李复歆看着自己父亲思虑的模样,心中也颇为欢喜,又有些焦虑。
    出宫就府,虽然意味着自由,但却减少了与父亲的见面时间,圣宠消减。
    而,目前来说,局势迫切着他,不得不出宫,规矩大如山。
    与其他的妃嫔不同,他的外家,实力单薄,影响力不足,实在是劣势。
    唯独占据一个长子,才是他安生立命的关键。
    待皇帝走后,侯丽娘摒退众人,留下母子俩。
    “事到如今,你只能出宫了。”
    侯丽娘颇为担忧道:“你兄长去了吐蕃,怕是一去不复返了,你在宫外,切记,莫要散漫,听长史和王傅的话。”
    “你要明白,在外你没有依靠,只能靠自己,多读书,多交朋友,尤其记住,不要让你父亲失望。”
    “孩儿谨记!”
    李复歆认真应下。
    “不过,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