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古代群穿生活-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懂。

    这下真的懂。

    确认过眼神,你又打算坑大堂嫂。

    赵桂枝在心里微微叹气,她还记得自己假装失忆,因此没办法告诉江母,你和大堂嫂都被坑。

    周大姑娘啊,她心里已经有人,还有一个老大老大的儿子呢!

    等快到村里时,江母又问:“你妹子晚间跟你住一屋成不?”

    “成。”

    在大堂嫂依依不舍的眼神下,周大姑娘跟她挥别,还特别自来熟的招呼道:“大堂嫂回头再聊啊!”

    这个称呼自然是随赵桂枝的。

    大堂嫂突然感觉有些异样,但人家都走,她也不好强留。一面招呼儿子把手推车弄到院坝上,一面就在心里嘀咕着,到底是哪里不对劲儿呢?

    呃……

    “她咋叫我大堂嫂啊?!”大堂嫂发出好大一声惨叫,吓得她家俩儿子当场愣住。

    还有大伯娘也听到声儿过来:“你们摆摊回来?买卖做得咋样?你刚才大呼小叫的干啥呢?谁管你叫大堂嫂?”

    因为被自己刚才所想的事情给惊到,大堂嫂压根就不想提买卖的好坏,只答道:“就是那个二郎媳妇……”

    大伯娘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她:“那二郎媳妇不管你叫大堂嫂,你想让她叫你啥?对,论年纪你是比她大十几岁,可咱们家的辈分摆在那儿呢!她是你公公亲侄儿的媳妇!”

    “不是,不是那个意思。”大堂嫂急忙忙的将之前在集市上发生的事情说出来。

    “桂枝的娘家妹子?原来她娘家还有人在啊!”大伯娘下意识的点点头,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哪怕她没看到来人,但十来岁的小姑娘家家,能有什么坏心眼呢?估计就是娘家遭难,跑来投奔亲戚时,姐妹俩失散。

    见婆婆还没明白自己的意思,大堂嫂顿时急:“那个赵桂香管我喊大堂嫂呢!”

    “谁家亲戚不是顺着喊的?”

    “可、可是,我想让她当我儿媳妇。”大堂嫂支支吾吾的说道。

    大伯娘:……

    你这个想法倒是挺别致的。

    “别瞎想,钱氏是啥人,我还不清楚吗?就算人家小姑娘真的要嫁人,她也会截胡的。虽然咱们这儿少有姐妹嫁兄弟的,可咱们江家也不是什么讲究的人家,再说这么一来,起码没有妯娌矛盾。”

    少有一家姐妹嫁给另一家兄弟的,纯粹就是因为这么干少一门姻亲。但也没人规定不能这么做,再说乡下地头,姻亲也就是逢年过节走动一下,压根就没指望别的。

    大伯娘很快就将这个念头放下,只因她太解江母钱氏。

    再看大堂嫂,整个人就跟被霜打的茄子似的,彻底蔫巴。

    完完,她儿子是真的要打光棍!

    ……

    却说赵桂枝回家后,没等她开口,江母就已经热情的跟家里人介绍来走亲戚的“赵桂香”。

    江母肯定是不如大堂嫂那般热情的,她多少还是有些包袱的,不像大堂嫂那般,猴急到恨不得在脸上写着“我缺儿媳妇”。

    “桂香这两天就先住在咱们家,跟桂枝住一屋。正好,这些日子咱们家摆摊也赚些钱,我是寻思着,趁着离冬日还有一段时间,抓紧时间盖两间新屋吧!”

    家里人原本正对这位不请自来的“赵桂香”好奇着呢,可听江母这话后,立马被吸引去注意力。

    就连江父都愣住:“盖新屋?这么着急吗?”

    “不算急,先前大哥大嫂那边盖新屋时,我还说要一起呢。结果怎么盘算这个钱都不够,就想着等秋粮卖掉再凑一凑。现在好,咱们摆摊挣钱,我估摸着就算不卖秋粮,也应该够。实在要是不够,咱们也可以直接拿粮食抵工钱!”

    拿粮食抵工钱是乡下地头的常态,毕竟哪家哪户都拿不出那么多现钱的。

    江母还特地将家里的账目细细的说一遍,确定盖两间新屋是没问题的:“就东西屋各往外加盖一间。当初二郎娶桂枝的时候,时间太匆忙,亏桂枝不介意。到时候,东屋那间新的就给桂枝他们小俩口住,将来他们有娃儿,再住西屋这边来。”

    她边说边在院坝上比划起来。

    依着她的说法,大郎和薛氏的屋子是不动的,还是东一间住夫妻俩,东二间是给虎头准备的。

    而赵桂枝和二郎则会拥有新盖的东三间以及西屋这边的第一间,也就是目前幼娘住的这一间。

    西二间和即将新盖的西三间则是为三郎准备的。

    “桂枝这还没开怀呢,等她怀再生,那孩子也还小,等孩子都长大需要单独的屋子,到时候幼娘肯定嫁出去。”江母把算盘打得啪啪响,当然她还是征求江父的意见,让他最后拿个主意。

    江父是典型的乡下人老派作风,最在意的就是田产和屋子。

    既然家里的盖新屋的钱也够,而且盖新屋也确实是很有必要的,他自是没有不同意的道理:“我看成。”

    “我看你们就没把我放在眼里!”江奶奶气呼呼的走过来,“我呢?我呢?过几年幼娘就嫁出去,那我是不是过几年也可以去找你爹?”

    江父无言以对。

    好在江母太解这个搞事精婆婆,立马接口道:“娘你住西二间啊!三郎这还没成亲呢,生娃不知道得什么时候。再说,过个五六年的,虎头也有十岁大,咱们家不得再盖新屋啊?放心吧,只要你乐意住着,谁也不会赶你走的。”

    “……有道理。”江奶奶被说服。

    搞定最麻烦的人,江母就彻底放下心来:“那就这么办吧!大郎他爹,你明个儿去一趟石坪村吧,跟那边打个招呼,看他们啥时候有空来咱们家盖新屋。”

    本来是可以让幼娘或者虎头直接帮忙带话的,但这两人,江母都信不过。她倒是信得过赵桂枝,可每次赶完集回来,第二天赵桂枝都会睡到太阳升起来,喊都喊不醒,她也就放弃。

    赵桂枝从头到尾都没发表过意见,及至吃过晚饭,洗漱完毕,她拽着周大姑娘回屋里,才说她婆婆的阴谋。

    “早就看出来,你婆婆看我的眼神,就跟你外婆当时一模一样!”周大姑娘特别霸气的坐在床榻上,“我给你说啊,你今天的做法就很好,甭管公婆要干啥,别说没损害你的利益,就算有好,你也别当面逼逼起来,回头让你男人去处理。”

    生怕赵桂枝听不进去,周大姑娘还特地强调道:“这可是我的经验之谈!”

    “噢。”赵桂枝很是敷衍的答应一声。

    大概是她的态度不好,周大姑娘嫌弃的推她一把:“跟你说正事儿呢!对,你是咋打算的?以后就在这乡下地头待一辈子?”

    “这不是等着你一夜暴富捞我一把吗?”赵桂枝想起来,她和陈屠夫的算计,对方好像还不知道?

    一想起这事儿,她可就不困,忙将两人的盘算一五一十的说出来。

    “我哥说,这叫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再带动另一部分人富起来。”赵桂枝两眼放光的看着自己送上门来的便宜妹子,“你觉得咋样?大家齐心协力先帮你谋夺家产,然后等你一夜暴富……呃,我的要求不高,不要你的铺面,你就低价租给我开个小饭馆呗。”

    “免租金!免!”周大姑娘可大气,“别说小铺面,大酒楼都可以免费租给你。白送其实也行的,就是我怕到时候惹来麻烦。咱们搞简单一些,回头我写个长租的七十年契约给你,就说租金也付清,不就结?”

    两人达成共识!

    第二天。

    江母看着门窗紧闭的屋子,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薛氏扶着肚子走过来问怎么,江母斩钉截铁的道:“这俩绝对是亲姐俩,肯定没跑!”

    简直就是懒得如出一撤,这太阳都升起来,猪都喂过一回,那俩半点儿动静都没有。

    “那娘你……”婆婆的心思,薛氏当然看出来,她倒是不介意二弟妹的娘家亲妹子嫁过来,哪怕只相处短短时日,她也能看出来,那人是个大大咧咧没啥心眼的人。

    其实是有的,只是周大姑娘的心眼子是看人使的,她确实没必要算计江家人。

    江母迟疑一瞬,最终还是点点头:“三郎不比二郎出息,能有媳妇就成,挑剔个啥啊?”

    顿顿,她又认真的冲着薛氏许诺道:“就跟当初说好的那样,等过几年,二郎考上秀才也有稳定的进账,三郎在镇上寻着稳妥的活儿也娶上媳妇。到时候,我就做主分家。家里的祖屋和田产都是你们的,但说好,要先帮他们在镇上安个家。”

    薛氏点点头:“我都行,我自是盼着二郎三郎都好的,将来虎头要是能念书,我还想着送到镇上的学堂去呢。”

    “要是一切顺利的话,到时候二郎也开学堂,那就方便。”江母面上带着对未来的期望,就是眼角瞥到紧闭的房门时,还是忍不住嘴角抽抽。

    算,不管。

    横竖她到时候肯定是跟着大郎俩口子过日子的,这俩懒媳妇儿只要别到她跟前来碍眼,她才懒得管呢。

    要说江母这人,完全不偏心是不可能的。好在她尽可能的做到一碗水端平,但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要做到完全一样是不可能的。她只能这边多给点儿,那边就找补一些,尽她所能保持平衡。

    赵桂枝还不知道,在她睡得喷喷香的时候,江母已经决定将她和二郎都扫地出门。

    三郎其实也是,但有个大前提是,必须三郎娶妻之后。已知周大姑娘是不可能成为江母的儿媳妇,所以三郎被扫地出门的时间,实际上会比江母预料中的晚上许多。

    与此同时,江父也去石坪村。

    因为不赶时间,还是由幼娘带着虎头和扁担先去村学。江父则是先去看看地头,他们这边地处偏南方,尽管种植两季稻是不太现实的,但秋收之后仍然可以种一茬粗粮。江家旱地多,江父种的是土豆和地瓜,也有其他粗粮,像大头菜、萝卜等等都种不少,样样都是可以充当主食吃的。

    等做完地里的活儿,江父还特地回家换一身衣裳,收拾妥当才去石坪村。

    差不多等赵桂枝她们醒来时,江父就到石家,说明自己的来意。

    石家的当家人并不在家里,眼下农忙已过,就算还有秋种这一茬,但石坪村那边的土地太贫瘠,与其把人耗在地头上,还不如趁着空闲去外头挣钱。

    因此,接待江父的是个比他年岁还大的老汉,问清楚他家在哪儿,打算盖几间屋,自家能出几个人手,以及需不需要打家舍等等问题后,石老汉告诉他,最快明个儿最晚后日,一定会有人去他家找他的,让他留个人在家里。

    “我在的呢,家里还有个每天坐在檐下晒太阳的老娘。要是寻不到我,让我老娘去地头上喊一声就成。”

    约定好时间后,江父就心满意足的回去。

    等江父走后,那石老汉也背着手出门。

    石家的人口比起江家来,那是要多出好多倍。别家喜欢一大家子聚在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