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古代群穿生活-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每家每户能留一个孩子呢,赵爸就是那个被留下来的,而且他还顶了赵爷爷的工作,压根就没去过乡下。

    场面一时有些安静。

    赵爸呵呵一笑,抬起手大力的拍着大侄儿的肩膀:“闰土啊!闰土你要是闲着没事儿,也跟我一道儿种地吧!想当初,你爷爷还没进城时,我和你爸还有你奶,也是下地干过活的!”

    “就院子后头那两垄地?种葱蒜姜?而且我爷爷把你们接到城里时,你不是才两岁吗?谁家那么缺德呢,让个两岁的孩子下地干活?”赵闰土笑得一脸礼貌,“没想到吧?我奶忒爱讲古了,我连你五岁还尿床的事儿都知道。”

    这天没法继续往下聊了。

    赵爸用一句话总结道:“就你这样,活该娶不到媳妇儿!”

    “所以你比我好在哪里?”

    抱着那一颗水灵灵还带着泥巴的大白菜,赵闰土昂首挺胸的走了。

    走着走着,他迎面就碰上了从前院回到后头的江母一行人。

    江母定睛看着他怀里的那颗明显刚从地里砍下来的大白菜,连抵赖都没办法,毕竟泥巴都蹭到他怀里了。

    赵闰土顺着她的目光低头一看,顿时,尴尬的气氛出现了:“那个啥……我可以解释的。”

    他二叔不做人呢!!

    真不愧是他老妹儿的亲爹!!

    江母在最初的愣神后,哈哈大笑:“没想到亲家大侄儿也喜欢吃白菜啊?吃!没事儿!咱们种菜不就是为了吃的吗?这地儿还是你家的,要是搁在咱们乡下地头,赁了人家的地,人家地主去地头上摘颗菜有啥呢?就该由咱们摘了弄干净了给你送去!”

    一旁的江奶奶也笑眯眯的拍了拍赵闰土的胳膊:“好孩子啊,喜欢吃这口清爽的对吧?吃!你还喜欢吃啥?说!”

    赵闰土沉默了片刻:“回头让我妹做吧。”

    “对,你妹手艺好!让她给你做顿好吃的,就当是接风了。”

    虽说赵闰土并不算是出远门了,他只是去了城郊的庄子上,而且那庄子还是他自个儿的。但因为一出去就是一个半月光景,这期间倒是有仆从来回走动拿东西送消息的,可他本人确实没有回家。

    因此,在江奶奶看来,接风洗尘也是应该的。

    江奶奶吧,她除了“馋”这个特点之外,行动力还特别强。扭头她就去找了赵桂枝,说赵闰土特想吃她做的饭菜。

    赵桂枝就呐喊了,她哥不馋呢!

    确切的说,是她两个哥哥都不馋,表哥醉心学业和事业,堂哥一心只盼着暴富。

    但江奶奶都这么说了,赵桂枝也无所谓,还想着是不是那厮太久没回来了,想着家里这口饭菜了。当下,她就去了慈心堂的小厨房,准备亲自下厨做顿油水丰富的饭菜。

    结果,江奶奶不干了:“你哥想吃清爽的!那个白菜,他一看就流口水了,直接砍了一颗回去。”

    赵桂枝迷茫了。

    她咋不知道她哥还喜欢吃白菜呢?这要是个孕妇突然变了口味,她还是可以理解的,但她哥……

    算了,不就是爱吃白菜吗?多大回事儿呢,满足他!

    因为已经入了盛夏,天气炎热得很,赵桂枝琢磨着,夏天胃口不好也不算特别稀罕的事儿,而白菜嘛,醋溜白菜是开胃的,但其实也不算特别清爽。至于清爽又以白菜为主的菜肴,那必然就是……

    “奶,咱们一起去菜园子,再弄点儿萝卜来。青瓜也可以吃了吧?别管大小了,嫩点儿更好吃。”

    在赵桂枝的张罗下,这天赵闰土的小饭桌上迎来了三菜一汤。

    醋溜白菜、凉拌萝卜、冬瓜汤,以及一大碗的蔬菜沙拉。

    赵闰土看着这一桌清清爽爽的饭菜,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

    他不知道的是,赵桂枝在忙活这些饭菜之前,先去了一趟菜园子,正好碰到了幼娘和盛锦娘,她们几个就一起去帮忙了。

    这要是别的菜,盛锦娘是真没办法,但那一大碗的蔬菜沙拉,她还是帮上忙了。

    切菜的人是幼娘,但拌菜的人却是盛锦娘。

    盛锦娘还在心里琢磨着,没想到赵闰土喜欢吃这个,这个做起来倒是很简单,哪怕切菜好了,稍稍练一下就可以的。至于调味的那个酱料,完全可以让赵桂枝送她一些。

    等饭菜送到赵闰土面前时,赵桂枝已经高高兴兴的开始培训盛锦娘了。

    “做饭菜真的一点儿也不麻烦的,我承认有些饭菜是很折腾人,但咱们完全没必要做那些嘛!像一些快手菜就很棒,还有这些健康菜。不过我得提醒你一句,如果是要吃什锦蔬菜,那必须是新鲜刚采摘下来的。隔夜就不行,可能吃了会闹肚子。”

    “除了什锦蔬菜,还有什锦水果呢!如果家里有冰窖的话,还能冻一下在吃。”

    赵府原先是没有冰窖的,但自从赵闰土过来后,他就折腾了一个。

    这倒是便宜了赵桂枝的现场教学,她不喜欢蔬菜沙拉,但水果沙拉就不同了,当饭菜吃不行,但当点心吃就很棒。

    她很快就做了几个什锦水果碗,让丫鬟拿去冰窖里冻上,也不用冻很久,等她们几个吃过饭后,又过了两刻钟,冰碗就拿过来了。

    碍于科技水平,在短暂的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里,想要把水果冻瓷实那是不可能的。可就因为没冻瓷实,吃起来反而更爽。

    她们几个一人一个冰碗再加一个勺子,舀着吃冰碗里小块水果,不要太舒坦。

    赵桂枝还跟盛锦娘传授了秘方:“如果是冻得邦邦硬的,那最好是在冻之前往里头加些奶,奶味和甜味融合在一起,可好吃了!如果时间紧急,冻不了那么久,你可以提前让人做一些冰块,格子状的,想要吃的时候就加一些冰块。除了加在水果里,还能直接加到糖水中。对了,回头我要让他们鼓捣出冰奶茶来!”

    盛锦娘奇道:“奶茶冰得也能吃?”

    “热乎乎的好吃,冰镇的也好吃,只有常温的最难吃。”赵桂枝给她传授秘方,“还有你最喜欢吃的西瓜,榨成汁后,放到冰块格子里,冻成一块块的西瓜冻,味道也很棒的!”

    先前盛锦娘过来时,不是初春就是隆冬了,还真就没有盛夏时分来过赵府,因此她并不知道赵桂枝还有那么多的花样。

    至于冰奶茶,这主要是价格问题,这年头的冰块仍然是个奢侈品,太贵了,况且有些人家还是有所讲究的,不让姑娘们吃太冷的东西。因此,到最后这玩意儿也成了限定品,不曾真正的放开了卖。

    却说赵闰土,在吃了一顿他老妹儿亲手为他做的接风洗尘后,很快就得出了一个结论。

    ——他妹儿啊,可能并不希望他回来。

    在之后的几天里,他和小公爷一起回忆着上辈子的一些消息,重新制定了新的销售策略,主要还是跟促销有关的,因为太过于投入,差点儿就把双十一都给弄出来了。

    还是赵桂枝提醒他们,双十一不是传统节日。

    “不是吗?多大的节日……哦,我知道了。”

    知道了也没啥,就算如今不是节日,以后也是可以过成一个节日的。赵闰土才不管,但他也确实没跟双十一过不去,可能是怕午夜梦回有个姓马的找他算账吧。他在短暂的思考之后,决定拿他奶的生日当销售节过。

    又半个月后,京城里的信件那是催命一样的过来,而同时回家的还有江二郎。

    距离乡试已经没多少日子了,书院那边的意思是,假如他们真的想要留下来,那是无所谓的。但如果家就在府城里的,还是建议回家小住,都到了这份上了,功课反而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调节心态,以最好的状态去面对乡试。

    于是,日禄书院就少了多半人。

    毕竟书院的学生本身就是以郭家人和府城的富贵人家为主的,就算本家不在府城内,那也是有别院的。穷苦书生在日禄书院是不存在的。

    江二郎也随即赶了回来。

    一回家,先听江母兴奋的告诉他,虎头啊,通过了童生试的第一场,还问他,第二场大概是啥时候考,能顺利考过吗?

    “虎头考过了?看来,那些书确实是非常有用的。”江二郎先肯定了教辅书的作用,随后才道,“虎头应该不会立马参加今年的府试,以村学先生的性子,应该是觉得他有通过县试资格了,就立刻让他去试试。所以,府试就别想了,起码也是明年的事儿了。”

    江母听得一脸懵圈:“啥?啥府试县试的,虎头考的不是童生试吗?”

    “对,童生试。童生试共分为三场,分别是县试、府试和院试。一般来说,前头两个考试都是很容易通过的,多数人考不上秀才,指的是最后的院试。”江二郎耐心的给江母解释道,“村学的先生估算着虎头能通过县试,也就是第一场考试了,就会让他去试。但也因为这样,他不太可能连续考试,就算参加了也通不过的。”

    在二郎的解释下,江母才明白,每个先生的习惯都不同,有些先生是想着一鼓作气的,前头几年都拘着不让考,瞅着差不多了,就会在同一年里,让人一口气通过三场考试。

    这么做的好处也是有的,一鼓作气总归是最有冲劲的。况且,前头两场本身就不难,如果是准备冲击第三场的,没道理会栽在前两场上。而顺利的通过前面两场,也会变相的让人更自信。

    心态这玩意儿,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有时候却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石坪村村学的那位先生,却习惯于估算着学生的能耐,感觉差不多了,就让他们去试试看。这就存在着或者成功或者失败的可能性,但就算成功了,一般也是擦线过的,不太可能连续通过两门考试。

    听了二郎的解释,江母看起来不太乐意。

    “那要是照你这么说,万一虎头这次没考过呢?对孩子来说,是多大的打击呢?”

    横竖考过一门啥作用都没有,那为啥不合在一起考呢?

    但江二郎却说:“也不是这么讲的,让孩子知道事情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对他们来说也是个好事儿吧?全力以赴也好过于轻松通过吧?你看,我就是村学出来的,每次考试我都是全力以赴。之前考院试时,就是童生试的最后一场考试,我就没有考过,但我也没觉得有问题,考不过下次继续。”

    江母叹了一口气,面露失望的道:“我还以为家里又能出个秀才呢。”

    二郎顿时笑了:“还是别了吧。少年得志未必是件好事儿,尤其虎头那孩子,真要是让他少年得志,还不定飘到哪儿去呢。”

    “也是……等等!”江母忽的想起了什么,“那不对啊!照你这么说,那什么县试很容易?”

    “一般来说,第一场考试的通过率会在八成以上,当然也不是很容易,既是考试,肯定是有人通过有人不过的。第二场差不多五五开吧,至于第三场,在咱们县里,我估摸着通过率应该是在一成左右的。”

    江母瞬间垮下了脸。

    二郎见状,又安慰母亲:“其实也没啥的,毕竟这些考试几乎年年都有。有时候院试是三年两次,但最近这一两年,大概是读书的人多了,像去年和今年都在年末举行了院试。今年因为是乡试年,前两个月还加试了一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