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将军烈-第5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是你调教出来的,你们虽说是叔侄,实同父子,这世道人心越来越坏了,关键时刻还是父子兄弟靠得住啊!”

    赵子良点点头认可哥哥说的话,说道:“原本我也想让虎子跟我一起去,不过我终归还是不放心这里,北庭这里是我用多年费劲心血才经营出今日之局面,我不想在我领兵离开之后这里出现什么变故!不瞒大哥,为了经营北庭,我多少用了一些手段,当年反对我的人不少都遭到了清算,但依然还有一些人因为情节比较轻,所以我就没有继续深究,但难保这些心里不心怀怨恨,留下虎子在这里也时为了震慑各方,告诉所有人我赵子良虽然不在北庭,但对北庭的控制依然不会松懈,有些人想要跳出来搞事,那得看看他们有没有这个本事和胆量!”

    赵善摇了摇头“哎,官府中事,我这个种地的也不懂!”

    赵子良又对赵虎说:“无论发生何事,什么都可以丢,唯独兵权不能丢,谁要夺兵权谁就是你的敌人!地方可以乱,官府可以乱,但军队不能乱!留守各地的诸将基本上都是跟在我身边的老兄弟,他们是可以相信的,一旦有事,他们这些人都会站出来支持你,该出手的时候绝对不能手软!这次我带霆儿去,雷儿留下来帮你,你们两兄弟看家,两个婶婶和弟弟妹妹就依靠你了!”

    赵虎当即道:“二叔放心,就算我有事,也决不让二位婶婶和弟弟妹妹有事!”(未完待续。)

第652章 誓师(3)

    天宝十五年四月上旬,从北庭各地抽调参与平叛的军队陆续赶到恒逻斯河东岸集结扎营,与恒逻斯城隔河相望,在此集结的军队数量达到两万,按照赵子良的计划,一共要出兵四万,其中三万是北庭精锐,另外一万是西突厥各部部落军,在这里集结的两万人马全都是精锐,其中一万骑兵和一万步兵,不过以后行军时,步兵也全部骑马。

    剩下的一万精兵和一万部落军会在前往庭州的行军途中各个驻地依次加入战斗序列。

    赵子良来到北庭的这些年,每次有战事都会拉上西突厥各部的部落军,在作战过程中,这些部落军每次都有损失,但是每次都有赏赐,蛮族人口虽然越来越少,但因为有丰厚的赏赐因此没有任何怨言,这次赵子良也打算带上一万蛮族部落军,更进一步削弱蛮族实力,实力不足的蛮族就对北庭没有威胁。

    除此之外,这次要带走的三万精兵当中有一半是粟特兵,这些粟特兵与汉兵混合在一起训练,每一个汉兵负责带一个粟特兵,经过这些年的操练和教化,几乎所有的粟特兵不但被训练成了精锐,还都会说汉话,熟悉汉俗,这一万粟特兵被抽调出来之后,北庭境内的粟特兵几乎被抽调一空,剩下镇守各地的几乎都是汉兵。

    之所以要抽调一万部落军和一万粟特兵加入讨逆军中,赵子良是从多方面考虑的,一方面是让他们进入中原作战,通过战争消耗北庭各地土著人口,特别是这些精壮;第二个原因是这些部落军和粟特兵用起来省钱,他们军饷和军事装备所消耗的钱财只是汉军的三分之一;第三个原因是这些部落军和粟特兵在中原人生地不熟,不容易被朝廷和叛军策反,只有紧跟着他赵子良才有活路,就算他们的统兵将领被策反,只要赵子良现身,这些部落军和粟特兵立马就会倒戈!

    出征的这四万人,其中一万是精锐步兵,由五千粟特兵和五千汉兵组成;三万人是骑兵,这三万骑兵当中有五千重甲铁骑、八千弓骑兵,这些全部是由汉军组成,是这次平叛军的主力中的主力,另外一万七千骑当中有一万是蛮族骑兵,另外七千轻骑当中有三千汉军,剩下五千轻骑是粟特兵。为了保持对粟特兵的控制力度,军中基本上都是一个汉兵带一个或两个粟特兵,没有让粟特兵单独形成作战单位的建制,一个伙十一个兵当中,至少有四个汉兵,伙长都是汉人。虽然有歧视的嫌疑,但现阶段只能如此。

    四月初八上午,赵子良召集北庭军政大员议事,决定最后的出征和留守安排,由王灿从情报系统得到的各种情报向赵子良和众军政大员汇报中原战局。

    王灿指着一副巨大的堪舆图做现场演示报告道:“自去年十二月高仙芝和封常清被斩之后,潼关大军由哥舒翰署理,但哥舒翰因在前往京城朝见的路上经过土门军时中风患病,不得不带病上阵统兵,哥舒翰重病不能亲自署理军务,只能把诸事交给御史中丞田良丘打理,田良丘为行军司马,但田良丘为文官,不通兵事,只得让王思礼统领骑兵,李承光统领步兵,但这二人不合,又争权,因此潼关二十万大军并不能发挥战力。不过潼关守军虽然暂时没有出战击溃叛军的能力,但在哥舒翰的经营下固若金汤,暂时应该不会有事”。

    “另外,安禄山起兵反叛之后,皇帝任命了原河西节度副使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又命朔方右厢兵马使郭子仪接掌朔方节度使,李光弼带五千河西军赴河东赴任,并迅速掌控了河东大部,今年一月,李光弼统兵击败叛军史思明部,攻占了之前被叛军攻占的真定,切断了叛军前线与老巢范阳之间的交通线路,不过为了打通南北交通线,史思明又集结了数万大军正在与李光弼对峙,双方交战数月,互有胜负!”

    “郭子仪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之后,立即从九原出兵向云中进攻,很快便攻克了静边军。去年十二月,叛军大同军使高秀岩统率两万精兵出云中迎战郭子仪,双方在静边军东部交战数月,郭子仪屡被击败,只得退回静边军,一边固守待援,一边招募士卒做长久打算,从目前的情况来就看,如果把潼关一线战场成为南线战场,把真定一线称为中路战场,把云中一线称为北线战场,我方只在中线战场稍有优势,在南线和北线都处于劣势!”

    王灿说到这里,对赵子良和其他将校官员抱拳道:“节帅,诸位同僚,这就是目前敌我双方的战局失态!”

    这时白孝德站出来骂道:“高秀岩这个狗贼,当初他在河西被李林甫的走狗欺负得狼狈不堪,又被逼得丢了军职,如果不是节帅收留他并大力提拔,还教他兵法战阵之术,他又如何会身居高位?如今他倒好,不但不感节帅提携之大恩,反而过来加入安贼叛军与我们为敌!待我遇到他,一定宰了他!”

    其他将校和官员听了白孝德的话都纷纷附和,大堂之上顿时骂声一片。赵子良却是很清楚,如今的局势远远比另一个时空中安史之乱初期的局势对大唐王朝更加不利,安禄山因为有高秀岩和张守瑜这两员大将,实力要比原本应有的实力强得多。只因高秀岩和张守瑜都多年跟随赵子良身边,耳目渲染之下,多少学了不少战略战术和行军布阵之法,郭子仪虽然颇有军事才干,却在战术对决上还真不是临阵作战经验极其丰富的高秀岩的对手,因此被阻挡在静边军寸进不得,还处于劣势防守状态,而张守瑜又驻军在漠北对朔方军虎视眈眈,这两人都不是省油的灯,郭子仪手里只有一个朔方军,哪里能敌得过高秀岩和张守瑜这两员悍将?能稳住北方的局势就已经很不错了。

    赵子良这时举起了手,堂上众将和官员们都停了下来,刚才的谩骂声也不见了。

    他问道:“朝中的局势如何?”

    王灿道:“叛军如今正在猛攻潼关,在如此局势下,朝中明争暗斗依然不止,安思顺是安禄山的族弟,但他在安禄山起兵反叛之前就向朝廷告发过安禄山可能要谋反,只是当时皇帝没有采信,因而事发之后朝廷没有祸及安思顺,但他仍被调往经京城任户部尚书。哥舒翰因与安思顺有嫌隙,又加之大权在握,所以派人伪造了一份安思顺与安禄山的书信曾送给朝廷,皇帝看见后大怒,下旨处死了安思顺和弟弟安元贞,家人也都被流放到了岭南!还有,据报杨国忠十分忌惮哥舒翰的权势,哥舒翰也担心杨国忠在背后捅刀子,因此两人互相防备敌视,杨国忠还奏请皇帝允许,亲自招募一支三千人的精兵,又另招募一万兵马屯兵与灞上,由心腹杜乾运统领,看似是为长安做最后一道屏障,实则是防备哥舒翰对他下手,另外杨国忠和太子在朝中政权也不是一日两日,天下共知。目前的形势就是这样!”

    赵子良一拳打在案桌上气呼呼大骂:“哥舒翰愚蠢!这种时候还内斗,脑子被驴踢了么?没有大局观的人,怎么能做得统兵大将?简直是误国误民!杨国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其实哥舒翰和安思顺都是当年赵子良主持武举会试时的学生,两人的年纪要比赵子良大得多,只不过赵子良成名早,加之战功赫赫,反而在资历上比他们要高得多,他在这里完全有资格大骂哥舒翰,其他人也说不出什么。

    赵子良生了一会儿闷气,问道:“岑参,出征兵马集结得如何了?郑三,粮草辎重准备得如何了?”

    两人站了出来,岑参拱手道:“回禀节帅,两万精兵已经全部在河对岸的营地集结,另外两万兵马也已经在前方沿途各个城池和驻地整装待发,只等我大军一到,他们就可以加入行军作战序列!”

    赵子良点点头,看向郑三。

    郑三拱手回答:“回禀节帅,四万大军三个月的粮草以及可以承担三次大战的军械辎重和价值三千万贯的军费已经全部准备妥当,除去大军原本有的战马之外,下官还另外准备了两万匹战马和一千辆马车备用!我军多是精锐,即便是步军也以骑马行军赶路,以节帅的统兵才能,统领四万大军抵达长安用两个月足够了,尚有一月粮草可用,只不过以后就需要自行筹措粮草军械了”。

    赵子良想了想,对郑三说道:“大军粮草辎重之事,本帅还是离不开你,这次你就跟随本帅一起出征吧,照样专司后勤辎重之事!”

    郑三答应:“诺!”

    赵子良站起来大声道:“传令下去,明日卯时生火造反,辰时誓师拔营出发!留守官员和将校需尽心尽责,不可懈怠!”

    众将和官员们纷纷抱拳大声道:“遵命!”(未完待续。)

第653章 誓师(4)

    四月初九黎明时分,恒逻斯河东岸大营内响起了点卯的鼓声,唐军将士们纷纷从营房内钻出来到校场集结,伙夫们开始生火造反。

    早操完毕,将士们排队轮流领取早饭和三天的行军干粮,所有人早就知道要出征打仗了,消息灵通的军头和兵士们还得知这次要返回中原平叛。

    吃过早饭时已经是辰时,所有兵士和军头们都接到上头传下的命令,打点行装准备远征,只有两刻钟的时间,收拾完毕之后全副武装背着行军毛毯牵着战马在校场集合点名。

    辰时三刻,所有人准备完毕,将士们在校场上按照各自的队伍站成一个个方阵,赵子良和北庭大都护府、行营节度使府、三个都护府、各军、城镇主要军政大员全部骑马抵达。

    来瑱是此次出征大军的行军司马,他正按剑站在点兵台上,看见赵子良一行文官武将们骑马赶来,便立即走下台迎接,待赵子良下马就上前禀报:“启禀节帅,出征大军先期两万将士已经全部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出发!”

    赵子良点了点头,面无表情地按剑走上点兵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