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将军烈-第5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官员站起来说道:“节帅,想要在沙漠边缘植树造林困难很大,一般的树木和植被种植下去无法存活,必须种植能够在沙漠中生存的树木和植被,这样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赵子良摆手道:“不要怕花费大,我们可一步一步来,在一个一个沙漠周围植树造林,不要在乎时间长短,两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三十年,总有一天我们可以用树林把把沙漠圈在其中!”

    这时岑参带着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中年人走了进来,禀报道:“启禀节帅,这就是下官的昔日同窗洪林!”

    被介绍的洪林向赵子良拱手鞠躬道:“学生涿州洪林参见节帅!”

    这洪林虽然穿着文士服,脸上却一脸的风餐露宿之相,体型高瘦,赵子良打量了他一会问道:“听岑大人说先生这次是从弗菻返回?不知可懂修路?”

    洪林问道:“敢问节帅,修路所用之材料可否是那水泥灰和砂石?”

    赵子良点头道:“然!”

    洪林道:“这几日学生刚到此地看见有工匠用水泥灰这种强力粘合剂建造房屋,感觉十分新奇,原来我大唐竟然有这种神物,学生亲眼看过工匠们如何用水调和水泥灰和砂石,如果用这几种材料修筑道路,那么修好的道理必然平整非常,下雨天道路上就不会满是泥泞,下雪天只要把雪花铲掉依然可以通行,对商旅、行人、信使和军队的行程耽搁不会太大,只是马匹的马掌会磨损得厉害,如果是修建这样的道路,动用的人力是不能少的!”

    赵子良露出微笑,又道:“由于任何事物都有冷天收缩、热天膨胀的现象,用水泥灰修建的道路可能会发生龟裂现象,不知先生可有办法解决?”

    洪林想了想,说道:“可以每隔两丈或三丈留出一条缝隙”。

    赵子良满意,再问:“这恒逻斯河宽阔处有数十丈,如果要在这宽阔的河面上修筑桥梁,不知先生可有办法?”

    “如果是从前可能没有办法,因河面太宽,桥梁无法承受压力,不过如今北庭有水泥灰这种凝固粘合剂,我们可以在枯水期在河中间用木板围一个封闭的围栏,抽干里面的河水,在河底打下地基之后再把水泥灰混凝土倒入其中形成主承重桥墩,如果河面太宽,可以在河中打几个承重桥墩,待倒入的水泥灰混凝土凝固干了之后就可以撤走木板围栏!”

    赵子良建议道:“本帅认为为了加强桥墩的结实程度,还可以在倒入水泥灰混凝土之前用铁条做个桥墩骨架,倒入的水泥灰混凝土干涸之后,铁条骨架就会被凝固在桥墩内部,这样会增加桥墩的承重量和结实程度!”

    洪林听了这个建议双眼一亮,拱手道:“此法甚好,节帅也懂建造之法?”

    “本帅不懂,只是提一个建议而已!”赵子良摇了摇头,走到旁边堪舆图旁边指着上面三条红色的线条问道:“这是我们北庭准备修建的三条道路,第一条是从庭州到恒逻斯城,第二条是从恒逻斯城到里海北岸驿站,第三条是从恒逻斯城到萨末建城,如果给先生足够的工具、材料和两万俘虏,水泥灰可以就地筑窑烧制,砂石可以就地取用,这三条道路要修三丈宽,不知先生需要多久能修完这三条道路?”

    洪林看着地图三条红线,心算了一阵回答道:“启禀节帅,快则三年,慢着五年可以修完!”

    赵子良又问:“先生敢立下军令状么?”

    洪林一时间没想那么多,脱口就道:“怎么不敢?”

    “好!”赵子良当即道:“现在本帅就任命你为此次修路工程的总督办,由你全权负责主持修建这三条道路,本帅也不要你三年全部完成,只要你在五年之内全部完成就算合格!来人,取笔墨纸砚让洪先生立下军令状!”

    “诺!”旁边一个书吏答应一声就拿起桌上一套文房四宝走到洪林面前。

    洪林愕然道:“呃,等等,等等!节帅,学生还没答应呢!”

    赵子良笑道:“你刚才已经答应了,不信你问问在座这些大人们?”

    众官员感觉好笑,纷纷附和,有人高声道:“是啊是啊,洪先生刚才明明已经答应了,莫不是想要反悔不成?这可不是君子所为!”

    洪林只是在这里停留几天跟岑参这个同窗老友叙叙旧就准备返回中原,却没想到现在摊上了这等事情,想走也走不了了,只能暗叹自己倒霉,一副欲哭无泪的模样指着岑参道:“岑兄,你可把我害惨了!”

    岑参却摇头道:“洪兄,此言差矣!你不仅精通我大唐建造之术,又前往西方弗菻国游学,可谓是学贯东西,既然有才学就应该用出来,你回到中原还不一定能用得上了,你看我们这北庭,现在是修路,以后还要修建大房子,你的用武之地多了去了,我看你还是安心留下吧!”

    “哎!”洪林一脸郁闷拍了一下大腿,惹得赵子良和众官员们忍不住大笑。

    这次北庭军政会议结束之后,北庭各地开始了生产大建设,随着不断从中原和江南迁移流民过来,北庭各地的很多荒地都被开垦出来,这个时代的百姓们干活根本不惜力气,只要有工具有饭吃,能从早干到晚,连喘气都不带一下,劳动能力比后世之人强得太多了。

    天宝十二年、十三年和十四年总共从中原和江南迁移到北庭的流民达到一百二十万,一方面与中原各地土地兼并严重有关,另一方面也朝廷和北庭方面的共同努力,朝廷对越来越多的流民也感觉到压力很大,因此还专门派出官员组织流民迁移到北庭,加上很多商人口口相传北庭的土地多得到处都是荒地,根本无人耕种,如果有大唐子民自愿前往,北庭官府不但白送田地,还送农具和种子,三年内不收赋税,这等好事哪里去找?那些在中原腹地和江南一带已经快要活不下去的百姓们听到当地官府和商人们都这样说,当即纷纷收拾行李赶往北庭,西迁的汉人越来越多,前往安西的路上到处都能够看到背着行李包袱的人,还有很多人携家带口。

    这三年来迁移过来的一百二十万汉人其中大部分迁移到了泰西都护府的辖地内,少部分被安置在恒逻斯城周围,迁移过来的汉人们刚到就有帐篷居住,还被分到了粮食和农具和种子。

    很快就有官员过来组织这些刚刚迁移过来的汉人建造房屋、进行耕作和播种施肥,教会他们进行精耕细作之法,还给他们每家每户分发几只牛羊马匹和划分牧场,这些都是不要钱的,只不过两年以后要用牛羊马匹下的崽崽按当初分发的数量归还给官府。

    洪林主持的道路修建得很快,到天宝十四年的二月,他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庭州到恒逻斯城的道路修建,有了这两年修路的经验之后,修路工程的进度明显加快了,只用了半年的时间,他就把从恒逻斯城到萨末建城的道路修建完成了一半。

    由于大力鼓励工商,北庭境内的商业变得极为兴旺繁荣,从萨末建城到恒逻斯城,从恒逻斯城到庭州的大路上到处都能够看到成群结队的商旅往来,马车、驼队络绎不绝,沿途驿站和城镇的车马店、旅馆、客栈和酒馆酒楼生意好得不得了。

    除了庭州之外,恒逻斯城的各种工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建立起来,原本许多人都只是开一些小作坊,所有的小作坊内做工的人没有几个,但不少商人就发现大规模生产的好处,投入越多赚得越多,那些财力雄厚的商人们也开始学着建设大型厂房,招募大量人手集中生产,这北庭别的没有,就是牛羊多。商人们暂时没有学到羊毛纺织技术,但很多商人却精通皮革鞣制加工技术,因此恒逻斯城周边有一半以上的工厂是皮革加工工厂。

    水泥灰烧制技术太过重要,这是可以直接用于军事设施的技术,因此这项技术暂时还没有传播出来,一直被北庭方面把持,外人也无从得知。

    到了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下半年,经过三到四年的大力发展,北庭各地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地蛮族们饲养的牛羊马匹找到了销路,以前毫无用处的羊毛现在也能卖一个好价钱,蛮族牧民们用卖牛羊马匹、羊毛和毛皮的钱购买粮食和其他生活物资,生活水平比从前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汉人们则过着半耕半牧的生活,不但有粮食吃,还有肉食和奶制品可以食用改善生活。(未完待续。)

第648章 杨国忠逼反安禄山

    天宝十四年二月二十,范阳、卢龙、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派副将何千年入朝上奏请以番将三十二人代替汉将。

    奏疏送到朝中,首先被署理门下省事务的宰相韦见素看到,韦见素乃是杨国忠举荐的,是杨国忠的人,杨国忠因反对李林甫在位时重用番将的政策因此与安禄山有嫌隙,这几年来两人矛盾越来越深,杨国忠屡次在玄宗面前进言对要安禄山的权利进行节制,但玄宗长久以来信任安禄山,没有采纳杨国忠的建议。

    杨国忠在朝中种种针对安禄山的举措让安禄山感觉到十分危险,为了自保,安禄山开始暗中蓄积军事力量,一方面蓄养军马三万余匹,另外一方面把军中不少将领换成自己的亲信,节度使的权利毕竟有限,除非能力很强能让别人俯首帖耳,否则不可能一手遮天,因此有些关键位置上的将领是无法随意更换的,于是安禄山在幕僚的建议下就让副将何千年上奏请以番将三十二人代替汉将。

    韦见素看到安禄山的奏疏之后不敢怠慢,安禄山可是杨国忠的死对头,这种事情必须要立即禀报杨国忠,于是他立即前往杨国忠府邸。

    在李林甫死后这两年,太子原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没有了李林甫,以太子的地位,朝中还有何人敢跟他作对?但让太子李亨没有想到的是竟然又窜起来了一个杨国忠,杨国忠还是杨贵妃的堂兄,加上玄宗皇帝的支持,杨国忠迅速接过了李林甫死后留下的朝廷大权,太子李亨不甘受制,与杨国忠斗得不可开交。

    尽管杨国忠这几日正在为与太子李亨的较劲事情而颇为烦恼,但听到门子禀报说韦见素求见时还是立即派人把韦见素请进了府邸。

    “见过杨相!”韦见素拱手躬身行了一礼。

    杨国忠抬了抬手:“免礼,坐!”

    “谢杨相!”

    茶水送上来之后,杨国忠挥手让下人们都离去,问道:“不知这么晚了韦公来鄙府有何要事?”

    韦见素拿出安禄山的奏疏递过去说道:“杨相看看这个!”

    杨国忠狐疑地接过奏疏翻开看了起来,看完后拍案而起,勃然大怒道:“这安蛮子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竟然想要以三十二番将代替汉将,如真让他得逞,范阳、卢龙和河东三镇岂不是被他一手遮天?”

    韦见素附和道:“杨相所言甚是啊,以安禄山这种所作所为,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一旦被他得逞,只怕他马上就要反了!”

    杨国忠抬头瞟了瞟韦见素,问道:“韦公有何打算?”

    韦见素道:“我想进宫面圣陈具安禄山反状,杨相可随我同往?”

    杨国忠正愁没有人去皇帝面前打头阵,这韦见素果然知道他的心意,于是立即答应:“好,我与你一起前往!”

    于是两人一起来到华清宫见玄宗,韦见素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