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主角光环[快穿]-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兵力缘由也在这大半个月内查明了,是大兴皇帝想让镇北军的袁家主帅回来荣养,同时袁将军的亲兵也一并调回来。简单点来说,镇北军的人选本是大兴上代皇帝选的,而且还是临终授命,但当今皇帝认为十年已经过去了,与北殷也没有什么战事,边疆安宁,他又担心和他不怎么熟的袁主帅会在边疆拥兵自重,所以想换上他的心腹人选。
主帅一换,军中兵心不稳,加上又大量调动,这样的大好出兵机会,北殷怎么能不抓住。
负责安排计划,搜集各方面情报的萧函也清闲不到哪去。
秦葭破坏计划在剧情里只用了两三章,但萧函开启计划却要付出十倍二十倍的精力。
萧函不需要如剧情中韩菱故意做出不可一世,令司徒家上下对她心生厌恶,谦谦如司徒怀箬也不假辞色。
因为即便韩家或韩菱表现得再好,司徒家也不可能真的认下这门婚事。
至于意外,也不会有的,萧函也不会让它有。
月余后,司徒家传出消息,曾经教导过司徒怀箬的大音寺高僧心念和尚,在他还俗归家时批命,言明他二十六岁之前不得谈论婚嫁,为免耽误韩姑娘,就提出解除婚约。
高僧批语,有的人相信,有的人不信,但无论是真是假,司徒假推迟了一个月才拿出来说,恐怕也是照顾皇帝的面子罢了。
皇帝的面子有没有照顾到,无人知道,但他为了安抚太后,作出补偿还下旨封韩氏女为新宁县主。
旨意韩家自然是乖乖接了,而且还得表现的无比欢喜。
虽然传旨的太监一走后,韩老太君就表现得无比失落,萧函也故作心伤回了自己的院子。
进了屋子后,阿蝉就将拿到封县主的圣旨丢到了一边,她家少主是堂堂北殷公主,一个大兴县主算什么。若非隐藏身份,怎配让她家少主接下这道圣旨。
萧函倒是平心静气,大兴皇帝封赏县主就代表他心里对司徒家不会没有疙瘩。
有的人当上位者习惯了,哪怕知道自己做的事是错的,但为了面子也希望下面的人乖乖的受了还要感恩戴德,不能露出半点不高兴来。
司徒家显然没有要惯着皇帝的意思,当然他们家也有这个实力向皇帝婉拒:太后的懿旨我们受不起,所以退了。
而皇帝大概也没有反思或者包容一些,可能还在心里记下了这笔小帐,有些怨怼是一点点积累起来,司徒家族在剧情后期能那么爽快地站队燕殊,说明皇帝有些所为也是戳到他们家心窝子了。
单凭司徒怀箬一人的想法可能性不高,要知道燕殊是显王世子可不是什么皇子,支持他无异于是与皇帝作对了。
……
太后感觉自己被打脸了,可能宫里宫外都在笑话她,笑话她的娘家,土里刨食的泥腿子翘起尾巴了还想一步登天攀上先帝元后家族。
皇帝心情更不爽,更加重了要有自己权力心腹的念头,也就催促着镇北军袁主帅尽快回来,好给他的人腾位子,别以为他不记得袁主帅曾经是去世的司徒老太师的门生。
远在朔州的袁主帅接到又一道圣旨急令,叹了口气,不得不加快军中的交接,皇帝的心腹来接管镇北军的薛大人一到,就将兵符帅印给了他,然后骑上快马带着亲兵赶回帝京。
谁让圣旨里让他限期回到帝京,也不知道他这把老骨头受不受得住。
镇北军薛元帅刚上任两天,屁股还没做热,北殷大军就来了。
战号吹响,八百里加急,惊动了大兴满朝,还有龙椅上的皇帝。
十年的和平让大兴朝堂变得安逸了,皇帝继位以来也是坐在先帝的功绩和固若金汤的江山上,想不到三国对峙鼎立,战事一触即发,随时都可能发生。
之前朝堂上也不是没有官员反对将袁主帅调回京中,担心边界不宁,但皇帝早就有此念头,曾会因为一些官员的劝阻而放弃,也有人说调换主帅,撤下大部分兵力时应小心警惕北殷虎视眈眈。但十年的平静还有云朔十三州的功绩,的确让很多人忘了狼烟烽火的可怕,皇帝虽然是点头同意了,真正下令时却没有那般用心在意。
现在大兴百官最没有料想到,或者说最不愿意看见的还是发生了,据现在的战报,北殷已经动用了十万大军,是否有增援还未可知,但十万大军出现在边界,可见北殷此次来势汹汹,准备已久。
有官员提议,既然袁主帅还在归途中,不如先下令命他折返继续统帅镇北军对付北殷大军。
皇帝皱了皱眉,若让袁主帅继续统领镇北军,那他新派去的薛大人该如何处之。
朝堂顿时一阵纷争不休,有的说袁主帅在云朔十三州镇守多年,对阵北殷的经验也极为丰富,由他挂帅最为合适。
但也有人道,薛大人年富力强,智谋过人,未必比袁主帅做的差,且先帝当年既然能重挫北殷,夺下云朔,堂堂大兴,对北殷大军有何惧之。
这句话令皇帝心生满意,他也觉得以大兴国力,无需惧怕北殷十万大军。
听闻北殷天子早已成年了,还是由太后摄政,牝鸡司晨,可见北殷朝堂混乱不堪,正好也借此战让薛大人历练一把,到时候他收拢军权,也就更无人敢反对了。
皇帝心意已决,尽管不少人忧心忡忡,但还是不敢多言。
先帝是打下了云朔,但老实说也是占了北殷皇帝突然驾崩动荡内乱的便宜,狠狠咬下了一块肉,况且先帝英明神武,不代表当今就一样啊。
……
月高夜深,在回京赴职路上,袁主帅等人在一家舍馆歇息,
他们也收到了十万北殷大军出动,意欲攻入云朔的消息,袁主帅年纪尚轻的小儿子一下子就兴奋了,“爹,这正是好机会啊,您该上书陛下回去迎战啊。”
其他人虽没毛头小子那么激动,但也是这个想法。
想他们当年从北殷虎口夺食打下了云朔,又时时警惕担心北殷来犯,结果十年平静安宁,他们也要随着主帅归京,不想北殷竟趁着这个时机进攻。他们个个顿时热血上头,恨不得立刻回去。
“陛下召我们速速归京,我们遵圣旨之意便是了。”
袁主帅严肃的话语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他们心头上,
“大人,这是为什么啊。”亲兵不解道,在他看来自己主帅廉颇虽老,却也是威武勇猛,岂是那个初来乍到只知纸上谈兵的薛大人能比的。
这里也没有外人,袁主帅叹了口气,“这次回去还能好好荣养,若是折返回朔州。无论是胜是败,只怕就是黄土一抔了。”
他的儿子和亲兵闻言,背脊一凉,却不敢想其中的缘由。
袁主帅想起曾经的恩师家族给他来的一封信,便是劝他,若陛下执意要调换镇北军主帅人选,切莫有任何怨怼,顺从皇命为好。
皇帝想掌握军权也不是一天两天,朝堂许多勋贵家族都看得出来,司徒家劝袁主帅也是为他好。
只是没想到会有北殷大军这一出。
有人还是没忍住问道,“可镇北军那些将士呢,他们怎么办。”
袁主帅沉思了一下,“只希望薛主帅记得占据云朔十三州,我方军队就有了主动权,易守难攻,北殷大军未必能经得住消耗,拖上最多三月,北殷军队自会退去。”
其他人总算松了口气,皇帝想在军中安插心腹,派来的也不会是酒囊饭袋之徒。
袁主帅说这些话,如何不是安慰自己。但连皇帝都没有下达任何旨意,他也不敢折返朔州,只得快马加鞭赶回帝京。
短暂歇息了一夜后,袁主帅等人草草吃了些干粮又继续上路了。
而他们走后,舍馆内马厩的一名仆人,趁着其他人还未起,私下放飞了一只灰扑扑信鸽,
鸽子腿上绑的信筒里只有一条简单的情报,袁帅归京。
新任的镇北军薛元帅的确不是什么草包,位子还没坐稳就面临北殷十万大军来犯这样的危机,也很快稳定住了心神,迅速调动兵力,进入战备,并与帝京传递信件。
他也很快想到了袁主帅那个法子,以逸待劳,消耗北殷兵力,逼得他们不得不退去。
但北殷为了这一日准备的不止是十万精锐大军,还有设在大兴帝京由韩菱统领的上千北殷暗探。
十年筹备,只为此战。
第65章 谍者公主
北殷在大兴的所有暗线全部活跃了起来; 严密有序的开始运作;
萧函已经联络帝京暗线; 尤其是那些安插在各部的眼线,要愈家密切留意有关军情的风吹草动; 事无巨细,绝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消息。
其中留意宣阳侯府的暗线传来消息,因为与显王世子交往过从甚密; 秦葭虽然遭人嫉妒,但也没那么受身份拘束,可以随意外出。
这一个月来纵然暗线有奉少主之命; 借侯府的人推波助澜使了些小绊子,但都被秦葭给避开了; 不然就是有燕殊庇护; 伤不到她半分。
连暗线也惊叹于秦葭的好运气; 也更加记得少主命令注意隐藏自己了。
这份情报萧函只是看了一眼便放下了,能够影响天下发展轨迹的女主光环自然不会小。一些小打小闹伤不到她; 反而会提前引起燕殊和司徒怀箬的注意。
萧函自然不惧他们; 但这里是大兴帝都,她能调动的势力人手并不如他们。他们一个是手握重权的王府世子; 一个是高门大族的嫡长子继承人; 名分权位都不缺; 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都占据。
身在暗处反而更需要小心谨慎。
战事一起,北殷暗探此番动作这么大,终不可能风过无声; 不留下一丝痕迹。只是秦葭作为女主最先发现罢了,而能真正有能力截住北殷暗探送出情报,破坏韩菱败走出逃对他们进行围杀的也是燕殊和司徒怀箬手下的势力。
来自朝堂之上,大兴各地州府,边界镇北军内部等各处暗线传递的庞大琐碎价值不一的情报源源不断运输过来,这些都需要萧函甄别加以分析出哪些能成为计划的一环,她更没有多少心情去关注秦葭了。
而且萧函不需要做什么,她只要每次都比秦葭燕殊他们快一步就够了。
纵然皇帝自恃大兴兵强马壮,没那么重视此次北殷大军来势汹汹的,但战时所需的粮草却是必须准备的,这样韩菱十年来在大兴各州府发展的暗线势力就起了作用。
不过短短两日很快查明了究竟有哪几州的粮仓出现变动,大兴又一共调动了多少石粮草,又是否调动援军,这些机密都是由在朝堂潜伏的暗探廉贞和文曲合力传来,根据这些情报,萧函很快分析出了粮草运送的路线和兵力调动虚实情况。
由少主韩菱下令,这些关系重大的情报全部送往前线。
北殷兵营里,
此次作战计划乃是摄政太后亲自定下,但为何让他们驻扎在此处,却不迟迟前进攻入,担任主将的闻大人也很不解。直到这些几乎可以决定战局胜负的情报出现案桌上,他们才明白太后的意思。
“这些情报的来源可靠么?”忽然有一位留着小胡须的将军忍不住质疑道。
一位长相阴柔有些妖冶美的青年冷冷看了他一眼,“太后有令,凡是大兴帝京暗探传来的消息,不得轻忽,否则重惩不怠。”
那位小胡子将军顿时讷讷不敢言,摄政太后积威甚重。
连主帅也对这位年轻的监军尚且敬三分,正是因为他是太后派来的心腹,严鸮。
更多人像闻将军则是认真看起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