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主角光环[快穿]-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至萧函在与虞夫人闲聊时,听闻帝都那边还出现了类似报纸的东西。
  萧函不由得感叹,这个世界果然与众不同些。放在其他世界的封建古代社会,报纸这种可以控制舆论,开启民智的东西,哪怕出现了也是被封禁,令君王视为威胁的东西。
  但在这个世界的国君,似乎就没那么多的顾忌,反正也不是什么真正□□独掌大权的天子,上面还有圣人圣院压着,倒不如兵行险着,能多掌握一分力量是一分。
  同样因为这个世界的独特力量体系,即便科学技术水平相当于比现在社会落后了七八百年的古代,但人们的接受能力却很强。连诗词歌赋都能具现化出各种各样的神奇事物,就算超前一些的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
  而真正在九州产生巨大影响的还是第二年的晋国秋收。
  以往每年国内的农田耕种,都需在春耕时,让至少举人以上的文人吟诗诵词,若能创出名篇佳作,才气冲天,便可惠及农田,事其丰沃,秋季丰收。
  寻常佳作可有上百亩,极为优异的诗篇却能滋润千亩良田。
  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传世诗篇哪是那么容易出现。所以各州府县在春耕时都会遍邀文人才子,一旦有惊艳表现,便会备受瞩目,朝廷嘉奖不说,百姓也会感念敬仰。
  但今年帝都某一处皇家田庄却有所不同,春耕时没有过任何文力才气滋养,但在秋收时,农田的产量却十分惊人,连宫中的天子都闻讯亲自过来一看。
  莫说天子不敢相信,就是日日耕种此处农田的佃户百姓,也不敢相信经过自己的手,竟然能种出这么多的粮食,他们怎么能与那些才富无车的进士举人老人相比呢,
  天子连连激动道了三个好字,即便之前摆足姿态也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现在也不禁真心感叹一句,“黄粱先生真乃神人也。”
  此处的农田能有这样神奇的变化,仅仅是因为使用了黄粱先生书中一些关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以及改良的耕种农具。
  若是继续运用书中的知识,按其方法培育水稻、大麦新品种,达到黄粱先生所说的凭借人力,改变农作物的品种特性,更能大大增加粮食产量
  若是寻到书中所说的土豆,玉米之物,那岂不是天下再无百姓受饥挨饿。
  这是连圣人也做不到的事。
  天子心中不断地在回响着‘人力’两个字,似乎有了一丝明悟。
  ……
  同样的景象不止发生在一处,关于黄粱先生书中的内容,其他国家国君,各大世族,还有墨家农家都有进行试验。前二者看重这些技术推广开来收获民心,而后两家学派则是对其中技术钻研更深,也更有感触。
  想想这千百年来因受儒家压制,令他们学派发展势弱,再未出过圣人不说,更是少有人才出现。
  但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失去了真正的钻研精神。
  看着书上一字一句的知识还有图录,他们仿佛看到了那背后不断钻研改良认真执着的努力,而且并非一朝一夕。这些学识也并非只有能识文断字,出口成章的文人学士才能领悟,浅显易懂得连个普通的庄稼汉也能明白,也能很快上手学会新式改良农具。
  这并非是天赐的智慧,而更像是无数心血凝聚而成的经验,朴素的道理。
  这个世界独特的力量体系,造就了读书人地位崇高,因为他们只要能作出锦绣文章,就能获取无量的智慧和强大的力量。这也使得很多人懈怠了,感恩上天赐予力量的同时又会视普通人为蝼蚁。
  他们可能想不到,在没有文力才气的世界,人族同样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走出来,凭借双手创造出璀璨辉煌的文明,甚至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这样的人族不信神只信自己。


第129章 儒道世界
  像墨家医家农家等学派; 在黄粱先生的书中得到馈赠后; 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将书中的技术知识推广普及开来; 不管是为了他们学派的本心,还是为了扩大在民众中的影响力。
  这也似乎成了大势所趋; 各国国君都表现出了支持的态度。
  直到这时才有儒家半圣意识到,这些变化对儒道至尊垄断地位的挑衅,长此以往; 即便文人至上不可改变,但依旧会削弱他们的势力。
  尤其是在边关传来一则消息,一个只有秀才文位的普通将士; 竟然化解了一场妖蛮攻城的泼天灾难。
  。
  晋国天工坊所造的火。药,弩。弓竟也能伤到妖蛮; 也许比不上举人进士的力量; 但是成千上百个会使用火。药; 弩。弓的普通士兵组成的悍勇军队,也能守住一处没有举人文位以上主将坐镇防守薄弱的城池。
  便是那些认为学习黄粱先生书中内容; 会导致文心不纯的学士儒生也哑口无言了。
  这个世界的人族还有一个大势便是抵御妖蛮外族。
  民心所向之下; 儒家也不能阻止这些技术知识的流传,但他们仍然重视了起来;
  过去没有没有文位; 哪怕再能杀敌; 也无法在军队里升官。过去哪怕不识字的百姓,也会感念赐予丰收的文人才子。
  耕种,军队这两样攸关民心和权力; 都在开始悄然发生变化。其他各家学派也在逐渐扩大影响力,这些都发生的太快,尽管目前还动摇不了儒家文力在这个世界的根基,但却不知未来是否会真正威胁到儒家。
  边关的事被编成话本在民间进一步流传,市井茶楼说书传诵,算得上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大新闻。
  萧函不觉得她拿出的东西就会削弱儒家,进一步损害人族力量,
  以前儒家独尊的时候,人族也是处于弱势啊,也没见灭掉全部妖魔,或是将他们杀到不敢再进犯,难不成还要等一个命定的救世主拯救人族不成。
  萧函是从来不信什么宿命预言救世主的,在她穿越的这么多世界,她所深刻认识到的一点就是,人这种存在,从来只有自救。论自强不息的本事,当属天地间只此一家。
  她又略沉思了一会,便在告知虞夫人一声后,收拾了行李包袱款款再次去山上别院住了。
  ……
  时隔一年之久,
  杨真也被那位穿越同仁一出手就搅起了腥风血雨给惊呆了,他本来是想苟着慢慢发育的,现在只能靠认真努力求学了。
  即便并没有那些前世的诗词歌赋被拿出来打脸,但杨真也不敢随便抄了,不止是怕被发现并非自己所作,而是更怕被人以为和黄粱先生有关系。
  全天下都在因为她的书而动荡,都在寻找黄粱先生。
  他那位老乡厉害,藏起来谁也寻不到一丝踪迹,可他不同,只是个小小的秀才,在这一州一县可能还有些地位,但放在天下十国各大世家诸子学派的大佬眼里,连塞牙缝不够。
  若是从他的诗作,或是言行表现上露了痕迹,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只怕小命也保不住,或是会被抓起来严刑拷问。
  想到这些,杨真曾经升起的豪情壮志飘飘然全都消散了,他已经意识到这个世界对他来说会是多么的危险。
  也许正是如此,杨真也对黄粱先生没有太多怨恨,毕竟能力本事在那里,恨起来也没用,在他看来,本事如此厉害的这位老乡,也绝对是大佬级别的,才敢与这个世界的大人物扳手腕,连天子以国师之位相迎都能拒绝。
  也幸好他已经取得了秀才文位,有了一定的家底,以后至少衣食无忧,不似他刚穿来时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日后就是真的考不上举人,境况再差,也不过是泯然众人矣罢了。
  杨真心里虽有些失落黯然,但也适应的很快,毕竟他是个会权衡利弊的人,与出人头地相比,还是保全自己比较重要。
  谁都知道儒家不会坐视不理,虽然面上看着风平浪静,因为这些技术都是利国利民之物,哪怕其他学派趁机扩大影响力,哪怕十国国君笼络民心,发展自己的军队势力,他们也没说什么。
  直到儒家真正使出了杀手锏,他们请出了圣人卜卦测算出黄粱先生的身份。
  因为抵御妖蛮,昔日许多圣人陨落,现在存世的圣人只有儒家了。圣人可敌一国,所以轻易不会出手。
  这次儒家的几位半圣也是商议了很久,既然集天下之力都找不到黄粱先生此人,那就只能请出圣人了。
  此人神秘莫测,一身学识惊天动地,却不知是善是恶,又是否存着颠覆天地的念头,若不寻出来,实在不能令人安心。
  天道之下,任她藏的再深,是人是神还是鬼,在圣人的测算天机之下,也会无所遁形。
  几位儒家半圣联合在闭关的慧阁外恭请圣人出手,最后圣人默然应允。
  当静心焚香后,卜卦一开始,此界天地就出现了异动。
  即便是圣人,也要沟通天地之力施展威能,只是圣人所借助的天地之力远远胜过学士儒生,如浩然泰山与蜉蝣之比。
  也有少数人察觉到了天象有异,而能发现是儒家圣人在卜卦测算的更是少之有少,心念一动,也明白儒家这是想做什么了,微微一叹,也无法插手干预。
  按理说,黄粱先生对他们这些学派还有天下万民都有馈赠恩情。可惜,圣人却不是他们能匹敌的。
  慧阁外,数位半圣还有弟子都在静候着圣人的答案。
  室内,圣人却睁开了双眼,却发现天机一片混沌,什么也算不出,什么也算不出。
  连万古无波如圣人,也惊住了。
  ……
  萧函在这山上别院住了这么久,还未曾领略过这山巅上的风景。
  她一袭素白衣裙,坐在青石上,手里还握着一根在林间折下的树枝,一刻之前她就用这根树枝,一笔一划在地上画出了阵图
  萧函也不禁轻笑了一声,“真是好大的手笔,圣人亲自出手,测算天机。”
  没想到她在这个世界待了才一年多,就惹得圣人出手对付她了,好在她在意识到那些书的影响力发酵的程度后,也预料到了这一点,在虞家终是不大方便。
  她无法修行文力,但不代表她没有别的手段,仅仅是这小小的阵图迷惑了天道,阻隔了圣人卜卦测算。
  当然在别的世界,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阵图,便是连真正的神仙也难得一见。
  萧函虽掩盖住了自身的天机,但所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为了使用这个阵图,损耗了太多的心血精气,这具身体大概撑不了多久了。萧函自己却是不在意的,要是什么都做不了,在这个世界活几十年和几年又有什么区别呢。
  她轻轻一挥袖,地上的九宫阵图便消失的了无痕迹。
  而因为她所带来的震动却没有消失。
  黄粱先生此人的身份踪迹,竟然连圣人都算不出来,此事震惊了所有人,若不是圣人亲口说出,怕是要认为是滑天下之大稽。尽管儒家极力封锁了此消息,只有当时请圣人卜算时的几位半圣和大学士在,无一外传。但儒家事后的态度也让许多人猜测到一二。
  道家和墨家当家的两位半圣便知道卜算一事,也同样大惊。黄粱先生究竟是什么人物,连圣人也无法探得她的身份踪迹。
  能做到这种地步的,恐怕也只有真正的神仙了吧。
  也无人再敢探寻黄粱先生,但对她留下的书也更加重视。
  哪怕是那些异想天开的言论,也无人敢禁或是删减,而是不断地挖掘其价值。
  等到深入人心时便是大势所趋,无人可挡,成为这个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