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天下首富-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之,这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
    问题是胡楚元并不打算妥协,他忍了这么久,就是要一次性的清空北京城里这些腐肉烂肉,将他们赶回东北。到了东北那种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他再来慢慢收拾这帮人。
    两个人就此讨论了很长时间,最终,载活还是不得不接受胡楚元的死谏,将这些亲王全部裁撤。另外还有一个事,载淮最为欣赏的张百熙并没有出现在内阁名单中。
    这让载滟也不满,可他并没有说出来。
    胡楚元心里是明白的,在载潴批准新宪和第一批内阁名单后,他就在中南海的勤政殿和张百熙谈了一晚上,让张百熙不要急着入主内阁。
    他也劝说张百熙,不要以为有了皇上的信任就能做一切事,还是要先去地方做起,在巡抚、总督的位置上锻炼几年,步子稳了,再回京师才能成为真正的总理内政大臣。
    张百熙毕竟是他栽培出来的人,也就接受了胡楚元的建议,前往闽浙接替梅启照出任闽浙总督。
    一边将张百熙送出京师,另一边,胡楚元也提拔嫡系霍鸿机替任刘坤一出任两江总督,又让谭钟麟接替刘锦堂出任两广总督,荣禄调任东三省总督……算是给载潴一个安慰,鹿传霖接替荣禄出任湖广总督。
    胡楚元的基本政策确实是立新法,办1日事,办的是实务派的1日事,整体没有大变动。
    只不过,京师的这一帮尚书们换换位置,换换职权,满人被赶了出去,新进一批特别的官员。这些官员大多来自于资政衙门,充斥在各个部分,主抓一些重要的事情。
    此外,胡楚元重新开启博学鸿词这个机制,通过其他渠道招选进士,所谓博学鸿词就像是汉代的举孝廉制度,地方官员举荐,朝廷审查考核,确认有能耐就赐进士出身,准备委任出仕。
    这个机制在清初曾被大规模的使用过,现在又被拿出来,专门用于那些留学归来的海外掌子。
    正是在这一时期,胡楚元委任第二批留美幼童中的曾溥替代赫德,出任海关总署的总税务司,并且是大面积的换掉赫德的亲信。
    所有的事情都准备的非常好,曾溥在此之前就担任过1日金山副关税长,回国后也一直在海关工作,其他的关税人员也都在外国培训实习过,并陆续接管阂海关和粤海关。
    (未完待续)
第214…215章总理首辅大臣和新的帝国
    身为清王朝的总理内阁首辅大臣,胡楚元并没有感到特别的兴奋,恰恰相反,他所感受到的只有压力。wWw。
    即便是他,也无法为中国找到一条合适的出路。
    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发展,中英两国之间的矛盾已经大于合作,只是出于中国不希望英日两国正式结盟,英国也不希望中德两国正式结盟的原因,双方还在维持着必要的合作关系。
    法俄日三国协约同盟已经再次秘密缔结,只是没有公布而已。
    英国和法国也在迅速协调两者的关系,试图联合起来压制德国。英法美三国之间的关系更是复杂的,但在整体的利益上,双方也是一致的,英国、美国都不可能让德国统一整个欧洲大陆。
    世界的局势如此复杂,中国要何去何从,未来又在哪里?
    胡楚元也说不清楚。
    此时,他所能做的就是竭尽所能的强大中国。
    做为世界的五大经济体中唯一的银本位制国家,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资金充裕,同时掌握世界生丝、茶业、麻业等垄断性的出口物资,瓷器工业也逐步恢复到很高的水平,在世界糖业、棉纺织业、造纸业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这一点上,目前的晚清王朝和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状况截然不同。
    国内没有经过大的战乱,电气工业革命正在快速的进展中,很多方面甚至超过了美国和德国,截至1896年初,中国电力的装机总容量已经是德英法三国之和。
    当然,这不能算是很惊人的成就,因为英国在1896年已知的电力消费的工业客户仅有72名,而在同期,德国则拥有数千名,在美国和中国,这个数字则要扩大到上万。
    在整个电气工业上,美国和中国的发展速度都特别快,德国同样在快速增长,真正被甩在后面的是英法俄等国。
    在上海,超过半数的工厂都采用了上海西屋电气公司的新型三相电机,国内已经制定了统一的220VF055赫兹的工频电流。
    西门子和西屋电气都在上海建立新的公司,研发在德国、美国,产品却主要在上海生产,上海英华电气公司也有相类似的产品线,同时又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火力发电公司。
    同样是在上海,胡楚元已经提前投资了一家绅宝机械制造厂开始着手进入汽车制造业,并从名下持股的德国戴姆勒.本茨汽车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引入专利技术,在上海成立新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持有绅宝机械制造厂的股份,投资生产中国的第一辆自产拥有汽油发动机引擎的汽车,品牌就定为绅宝。
    不缺资金,这个优势的好处是无穷无尽的。
    胡楚元清楚,想要让中国变得更强,他只有几件事可做,一、投资基础建设,完善国内市场环境和硬件;二、增加市场容量,在江南六省之外,尽力提高直隶、山东、两广、湖广的国民消费能力:
    这两点首先决定中国的投资仍然要集中于农业,扩大农产业优势,推广化肥,推广机械耕种、畜力耕种的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粮食深加工率,提高粮食价格,推广新型农业的链条,推广畜牧业和畜牧加工业,推广经济作物的产量。
    第二项投资重点仍然是交通,铁路、马路、海港、河港的建设都要加大,集中资金优势在华北、中原、两广、湖广进行新的交通建设。
    在此基础上,胡楚元知道自己必须将银行业中央化,他个人受到的损失终究是其次。
    此外,他还要在华北、山东、湖广、两广都建立一个完善的工业体系,充分利用中国地大物博的优势,在江南六省,也要进一步鼓励商人的自行投资。
    在全国范围内,信贷的发放力度都要加大。
    这就意味着全国银行业的平均贷款利率必须要下降,大清银行也必须建立,对整个中国的银行业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并逐步减少发钞行许可,将货币发行权集中几家大银行,最终完全由央行掌控发钞数额。
    这些事情,对胡楚元来说倒是轻车熟路的,大清银局和各地银局也很快合并威大清银行,负责监控各家商业银行。
    在胡楚元的催促下,内阁总理府很快推出了未来十年发展纲要,在《天津日报》、《卫报》、《大公报》、《江南日报》、《申报》
    上统一公布,将要重点建设华北、山东、湖广和两广,总理府完善基础建设,追加投资,商人自行投资工商业,并对一些特殊计划,大清银行会提供额外的贷款担保和补贴。
    资金聚集在一起才能产生空前的效应,所以,政府资金的主要流向还是华北和山东地区,并大力推动电气工业,在天津、唐山、莱芜、淄博设立全国最大规模的火力发电厂。
    在教育领域,总理府提出重点进行六所大学的建设,分别是燕京大学、天津大学、江南大学(上海)、东南大学(福州)、南洋大学(广州)、震旦大学(上海),并在各省兴办外国语学堂、工学堂和技艺公学,在有条件的江南六省兴办工学院,总体来说,高等教育仍然是民办为主,总理府不过多的涉足,只是给予更多的扶持政策。
    同时,胡楚元取消了包税制度,所有人都要按照制度缴纳个人所有税,但在教育、医疗、科研、修路修渠、兴修水库等等事业的捐款可以抵消税款,在这些范围内的投资则可以抵消部分税款。
    这个条款对胡楚元个人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他每年对国内这些事业的投资和捐款总额都超过一亿清圆,特别是在江南六省,数干家义塾、学堂几乎都是靠他的资金在支撑。
    做为资本家和商人,胡楚元个人也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他一个人就在直隶地区投入1。4亿清圆的资金进行基础建设投资,集中于铁路、港口、电力,在山东、辽东半岛的投资规模总额也超过一亿清圆。
    在整个工业范围,他的投资规模更大。
    治国和做生意未必就冲突,他自己领取的政府补贴和扶持政策也不少,而他的个人所得税在1896年会超过1。44亿清圆,可他实际对教育事业的捐款就超过1。7f乙清圆,在直隶和山东也大规模的兴办义塾。
    通过中信银行和其他控股银行,他同时对各省提供大量贷款,用于公路、水渠、水库的兴建,结合西屋电气在水牛城的试验I页目,备家水库也开始兴修中小型的水电站,通过发电来弥补水库兴修经费。
    截至1896年12月30日,在短短半年时间,各地新增基础项目投资总额增加到了12。92亿清圆,为有史以来的最高峰,这个趋势仍然在进一步的增长中。
    大量的工程就意味着大量的就业和债务,短短半年间,内阁总理府支借的公债和国债就达到14。5亿清圆,数字一个个报到光绪帝载淮的面前,对于这位皇帝而言,确实是非常的令人困惑和不解,但出于信任,他依然采取了支持的政策。
    胡楚元的答案很简单,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融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只要将官营股票出售掉30%就足以解决这些债务。
    在总理资政衙门撤销后,清政府所持有的官股都进入单独的招商总局,由新的招商督办大臣负责管辖,并设有一家独立的招商银行。
    当然,胡楚元并不信任各地官员们的品质,历来的规则很简单,大工程就是大贪污的开始,他也成立了独立的廉政监察总署,专门负责在全国范围内对大工程进行监察。
    他的办法还是很灵活的,对于大工程开设单独的津贴补助,给那些官员一笔活通款,在这个范围内都是安全的,超过限额就立刻派人突击核查。
    说起来很简单,可每一件事的背后都要有着各种细节工作。
    出任总理内阁首辅大臣之后,胡楚元就马不停蹄的忙碌着,几乎没有一天可以安静的休息一下,刘鸿熙、罗大佑等等在地方有所建树的官员都被集中抽调回内阁总理府。
    为了实施更为细致的政府管理,各地也在不断招收吏员,对现有的官僚体系进行补充,期间有着太多的不适应,以及种类繁多的各种新问题。
    胡楚元基本无力解决那些问题,他是一个伟大的商人,也可以算是第一流的政客,但要说到对国家的治理,对整个官僚机构的控制,他就没有了往日的那种风光,再也不是无所不能的人。
    好消息是问题虽然多,大的方向总还是在快速前进的,立宪制度本身并没有意义,对整个政府体系的渐进式改革终究是有成效的。
    胡楚元所掌控的大规模建设和投入也是非常有效的。
    忙忙碌碌的度过了最为艰辛的几年后,到了1898年底,梅启照、张之万、阎敬铭陆续病逝,丁汝昌、刘铭传、刘坤一、刘锦堂、刘盛休、徐占旭、王德榜……能死的都死光了。
    除了老妖孽李鸿章还在苟延残喘,晚清政局中比胡楚元威望更高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
    这已经彻底成了胡楚元的时代,他控制着整个大局,并将张之洞、张百熙、霍鸿机、鹿传霖、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