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王者荣耀之无敌逆天外挂-第7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也带酸菜,干的,没啥油,灌满一大瓶。整整五天,就只吃这个。
    有一回酸菜也没有,就带了一小瓶霉豆腐。
    家里没钱,因此辣椒粉也没有,就是将豆腐块加了盐巴,在热锅里滚了滚。
    那时学生住的是集体大通铺,被子挤着捱着,席地而摊,起床后就卷起。箱子排在走廊里。
    走廊两面皆墙,光线不好,看东西不能细辨。
    有一回,我用饭票(用米换的)打了饭,打开箱子,就着霉豆腐吃饭。
    有几个女生经过,在黯仄仄的光线中,看见我正在吃一碗白森森的东西,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揶谕说:“默默,你吃白饭啊?”
    我说:“不是啊,有菜。”
    她们以为我强词夺理,走远了些,簇在一起,低低地说些什么,眼光时不时向我瞟来。
    再以后,我用了两毛钱,打了一碗菜汤。
    汤喝完了,菜叶子一片一片挑出来,放在瓶子里。
    不吃。
    每次吃饭时,都挑出来,摆在饭上,让别人知道:我也有菜吃。
    上初二时,我的成绩已经是全校第一。
    但家境一如既往地差。
    有一回穿着一条藏青的裤子,屁股后缝着两块特大的补丁。
    我已经有了爱美之心,不想穿,但不穿又能如何?只是成天坐着,除了必要的上厕所,几乎不动弹。
    早操不得不去,成了一种煎熬,觉得后面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盯着我的屁股。
    诸如种种,反复在年少时发生。不一一枚举。
    总而言之,早在童年时,因为贫穷,因为耻辱,已觉处处低人一等。
    哪怕我现在再有钱,也难以从骨子里袪除。
    它让你在面对所爱、遭遇选择时,行动上犹豫不决,甚至逃避美好、自由和爱,自觉不配,自觉黯淡粗鄙,从而放弃主动权,被动地让命运牵着鼻子走。
    那时候,暗恋一个女生,但无论如何,都无法生出勇气,站在她面前,说,我喜欢你很久了。
    我甚至觉得,我对她的喜欢,都是一种对她的侮辱。
    哪怕我毫无欲望。
    3,紧张易怒,于是暴力丛生
    我父母的争吵与厮打,在我记事之前,就开始了。
    导火索都是小事情,一言不和,母亲会用最剜人的、最狠毒的、最粗鄙的话,来招呼对方。
    而我父亲就会动手。
    多少次了,我耳边滚动着母亲撕心裂肺的咒骂,眼前滚动着父亲歇斯底里的殴打。
    事情的终结,往往以母亲的沉默而告终——我的母亲,在泥地上挣扎着,翻滚着,头发凌乱,脸扭曲变形,痛苦得哭都哭不出来。
    暴风雨过后,有一阵短暂的宁静。
    但不出两天,依然如故。
    争吵愈发剧烈,暴力愈发凶猛。
    年年如是。
    有一个晚上,我特别惊讶地对他们说:“你们知道吗?你们今天居然没吵架!”
    他们当时心绪平和,也觉悲哀。
    我父亲说,“唉,日子太难了!”
    大家都太紧张了,忍耐力与宽容,都降到了最低,稍有不顺,就会向身边人发泄。
    母亲善用三寸不烂之舌,父亲善使一双风火流星锤。
    你来我往,在伤害亲人的过程中,平衡自己受到的屈辱和不公。
    甘地说:贫穷是最糟糕的暴力。
    当然,他所说的,不仅仅是日常暴力,还有种族、民众、信仰之间的暴力。
    但是之于我而言,我所切身体会到的,就是在极端的贫穷里,人的情绪就像活火山,随时可能喷发。
    它让人无法温和,无法淳朴,无法从容和理智。
    更多的,它会带来对至亲的威胁,对他人身体和尊严野蛮粗暴的侵犯。
    在那个贫困的村庄,暴力成为日常表达方式之一。
    谁家老婆和小孩被打了,引不起大家的注意。
    它是如此平常,平常到我们都认为合情合理。
    于是,一个个妇女喝农药自杀,她们生前挣扎的时候,没有人给予她们救助。
    包括她们自己,也完全想不到被老公痛打过后,可以报警,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村里流行的观念是,家丑不外扬。
    于是一个个忍着,直到抑郁得自我戕害。
    而更可怕的,是他们的儿女,会沿袭这种暴力相处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爱人和孩子,于是,暴力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了下去。
    4,忽视教育、法治、医疗,心态急功近利
    念小学时,有两个很好的小伙伴,一个姓李,一个姓付。
    我们曾一起上课,一起打猪草,一起爬过高高的苦楝树,翻过围墙,去学校里打乒乓球。
    但小学毕业,就联系少了。
    她们辍了学,去县城或更大的城市,谋求生存之路。我则继续念书。
    前年听同学说,她们都在未满20时,嫁了木工或泥工,甚至小混混,早早生了娃,现在依然在农村,生活不景气,做了些小生意,也打过工,但无论如何折腾,都没有填补贫困的豁口。
    她们不是特例。
    在那个被贫穷所笼罩的村庄,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多数在初中时,就结束了学业。
    辍学之后,便是荒荒莽莽的自由。
    然而,自由对沮丧的加深,并不亚于它的舒缓作用。
    当一个人没有能力,没有目标,没有资源时,自由会让他无所适从,会让他恐惧、急于逃避。或者带来不受监督、免于责任的幻觉,可以不计后果,为所欲为。
    许多女生十几岁就做了母亲,男生到处游荡,不知道在做些什么,直到今天,依然在游荡。
    我父亲虽然专制粗暴,但有一点让我特别感激——他一直重申,你们必须要读出头,读不出头,就跟xx(村里的一个男疯子)差不多,被人嫌得跟坨屎一样。
    虽然目标很功利,但对于一个底层屌丝而言,这是唯一的有效出路。
    我们于是不敢放松,更不敢轻易说,我不读了。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这些年我学到了一些事情,其中一条就是:能改变一个家庭的贫困的,就是确保孩子受教育。
    但因为短视,穷人往往在孩子提出不读书的试探性要求后,大多不会强行阻止,他们的态度是:顺其自然,只要勤快,到哪儿都有饭吃。
    因为他们的人生就是如此。
    但二十年后,那些辍学的孩子们,多数都在从事最卑微、最轻贱、薪水最低的工作。
    女孩会慌不择路地嫁人,回到村庄,生孩子,发胖,不再工作,除了打麻将,就是带带孩子,婚姻理所当然出现问题,大吵大闹,和父辈一模一样,在几十年前的生活模式中,一天天度日。
    因为没钱,所以,大家也不会重视医疗,有病能拖就拖。
    而这形成习惯,有了钱后,也是如此。
    非得到了要命的时候,才赶到医院。可是大势已去,为时已晚。
    也不太重视法治。
    出现什么问题,多是我叫上我的兄弟,去揍你一顿。你叫上你的兄弟,又打回来。
    到了权益真正受损时,几乎没有人会想到去打官司。
    大家觉得,打官司是一件丢脸、麻烦的事。
    宅基地被占,山林被砍,田地被强卖,都是用打的方式,来发泄怒气。
    生活的希望在哪儿呢?
    几乎所有赤贫者,都热爱彩票。
    他们热衷于赶很远的车,去一个地方摸几块钱的奖。
    因为,彩票带来的忽然暴富,是他唯一可以改变生活的捷径。
    但彩票只是一个商业幻觉。
    那么多年了,没有任何奖金安慰过他们。
    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物资稀少,观念落后,贫困变成一道森森的围墙,将穷人牢牢圈在其中。
    5,精神短视,心智不自由
    2006年,邻居家妹妹上大学,有了一个留学新加坡的机会。
    他们家一因为确实没钱,二来因多年的保守习性,觉得稳妥才好,别折腾,在国外学习与在国内,也没什么区别。
    就这样放弃了。
    如今想来,怎么都觉得可惜。
    我设想过,要是邻居妹妹生活在一个富有之家,她今日,或许就是另一番景象。
    贫穷是最大的人才浪费。
    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精神短视,所以会恐惧未知,拒绝大改变,杯弓蛇影,继而做出错误选择。
    无数人的潜能被贫困浪费掉了。
    比如,我有一个小伙伴,他早在小学时,就有一种绘画的天赋。
    他能一笔,就勾完整个人物,有鼻子有眼睛,惟妙惟肖,灵气四溢。
    我现在的某些小技巧,都是从他那儿学来的。
    但是,他母亲对此毫不在意,她认为,画得再好不能当饭吃,赶紧去挑粪。
    初二没上完,他就辍学了。
    跟着一帮小混混,到处吃喝嫖赌,无所不为。或许也褴用药物吧,我不知道,只是再没有听说过他的传说。
    他就那么寂寂地,湮没在黄沙般的贫困大军里,找都找不着。
    同村还有一个人,念小学时,记忆力惊人,读了两篇课文之后就可完整背诵,句句无误,完美无缺,可是,初中没念完,开始混道上,后来因为抢劫,入了狱。
    活在村庄里的人,忽视教育,信息来源少,文明落后,晚一辈的人,如果不读书,只能接受长辈的价值观。
    盯着眼前利益,关注吃喝玩乐、家长里短,一代代重复下去,自我愚化,越来越蠢。
    偶尔也有救济。
    但不论救济来自政府,还是来自亲友,我发现一个怪现象:一旦得到钱,他们的使用方式,都不是为未来投资,而是满足于当前的需求:比如,大吃一顿,买几件新衣裳,还一部分债。
    所以,救济有与没有,穷人的日子依然如故。
    甚至,救济的丰盛,反而会助长穷人的依赖心理。
    当他们再次没钱,会当面锣,背面鼓,暗示或明晃晃地伸手要钱。
    救急不救穷,是多么残酷的道理。
    美国《科学》杂志上一项最新的研究,给了众多穷人以严重的心理打击——那就是贫困会降低人的智商。
    穷人越来越笨,不断地贫困不断地损耗大脑和心智资源,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6,无法改变,于是自我麻醉
    苦役永无尽头,但穷人要活下去呀,怎么办?
    他们接受了宿命论,以及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劝慰自己安贫乐道,安于现状,少胡思乱想。
    中国从儒家经典,到诗词歌赋,提到乡村,都有意无意地美化。
    美化他们的贫穷,美化他们的愚蠢,美化他们的自我封闭,造成安于贫困,是一种操守的假象。
    于是自我麻醉,忘却自己的无能。
    而随之而来的,是行为上的懒惰。
    但又有什么关系?
    贫穷很高尚,贫穷说明我品行好,为什么要改变呢?
    美滋滋地懒着吧。
    在一些偏远山区,一些人的贫困程度令人惊讶,但他们习以为常,为什么?因为他们麻木了。
    或许,在年少的时候,每一个穷人都怀揣志向,但是生活反复打压,渐渐感到无计可施,终于跪下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