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元史-第3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令取给有司。十三年,出文用为卫辉路总管,佩金虎符。郡当冲要,民为兵者

十之九,余皆单弱贫病,不堪力役。会初得江南,图籍、金玉、财帛之运,日夜

不绝于道,警卫输挽,日役数千夫。文用忧之曰:“吾民弊矣,而又重妨耕作,

殆不可。”乃从转运主者言:“州县吏卒,足以备用,不必重烦吾民也。”主者

曰:“汝言诚然,万一有不虞,则罪将谁归!”文用即手书具官姓名保任之。民

得以时耕,而运事亦不废。诸郡运江淮粟于京师,卫当运十五万石,文用曰:

“民籍可役者无几,且江淮风水,舟不能以时至,而先为期会,是未运而民已困

矣。”乃集旁郡通议,立驿置法,民力以舒。十四年,诣汴漕司言事。适漕司议

通沁水北东合流御河以便漕者,文用曰:“卫为郡,地最下,大雨时行,沁水辄

溢出百十里间;雨更甚,水不得达于河,即浸淫及卫,今又引之使来,岂惟无卫,

将无大名、长芦矣。”会朝廷遣使相地形,上言:“卫州城中浮屠最高者,才与

沁水平,势不可开也。”事遂寝。

十六年,受代归田里,茅茨数椽,仅避风雨,读书赋诗,怡然燕居。裕宗在

东宫,数为台臣言:“董文用勋旧忠良,何以不见用?”十八年,台臣奏起文用

为山北辽东道提刑按察使,不赴。十九年,朝廷选用旧臣,召文用为兵部尚书。

自是朝廷有大议,未尝不与闻。二十年,江淮省臣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建议行

台隶行省,状上,集朝臣议之。文用议曰:“不可。御史台譬之卧虎,虽未噬人,

人犹畏其为虎也。今虚名仅存,纪纲犹不振,一旦摧抑之,则风采薾然,无可

复望者矣。昔阿合马用事时,商贾贱役,皆行贿入官,及事败,欲尽去其人,廷

议以为不可,使阿合马售私恩,而朝廷骤敛怨也。乃使按察司劾去其不可者,然

后吏有所惮,民有所赴诉。则是按察司者,国家当饬励之,不可摧抑也。”悉从

文用议。

转礼部尚书,迁翰林、集贤二院学士,知秘书监。时中书右丞卢世荣以货利

得幸权要,为贵官,阴结贪刻之党,以锱铢掊克为功,乃建议曰:“我立法治财,

视常岁当倍增,而民不扰也。”诏下会议,人无敢言者。文用阳问曰:“此钱取

于右丞之家耶?将取之于民耶?取于右丞之家,则不敢知;若取诸民,则有说矣。

牧羊者,岁尝两剪其毛,今牧人日剪其毛而献之,则主者固悦其得毛之多矣,然

而羊无以避寒热,即死且尽,毛又可得哉!民财亦有限,取之以时,犹惧其伤残

也,今尽刻剥无遗,犹有百姓乎!”世荣不能对。丞相安童谓坐中曰:“董尚书

真不虚食俸禄者。”议者出,皆谢文用曰:“君以一言折聚敛之臣而厚邦本,真

仁人之言哉!”世荣竟以是得罪。

二十二年,拜江淮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文用力辞。帝曰:“卿家世非他人比。

朕所以任卿者,不在钱谷细务也,卿当察其大者,事有不便,但言之。”文用遂

行。行省长官者,素贵多傲,同列莫敢仰视,跪起禀白,如小吏事上官。文用至,

则坐堂上,侃侃与论是非可否,无所迁就,虽数忤之,不顾也。有以帝命建佛塔

于宋故宫者,有司奉行甚急,天大雨雪,入山伐木,死者数百人,犹欲并建大寺。

文用谓其人曰:“非时役民,民不堪矣,少徐之如何?”长官者曰:“参政奈何

格上命耶?”文用曰:“非敢格上命,今日之困民力而失民心者,岂上意耶!”

其人意沮,遂稍宽其期。二十三年,朝廷将用兵海东,征敛益急,有司大为奸利。

文用请入奏事,大略言:“疲国家可宝之民力,取僻陋无用之小邦。”列其条目

甚悉。言上,事遂罢。

二十五年,拜御史中丞。文用曰:“中丞不当理细务,吾当先举贤才。”乃

举胡祗遹、王惲、雷膺、荆幼纪、许楫、孔从道十余人为按察使,徐琰、魏初为

行台中丞,当时以为极选。方是时,桑哥当国,恩宠方盛,自近戚贵人见之,皆

屏息逊避,无敢谁何。文用以旧臣任中丞,独不附之。桑哥令人风文用颂己功于

帝前,文用不答。桑哥又自谓文用曰:“百司皆具食于丞相府矣。”文用又不答。

会朔方军兴,粮糗粗备,而诛求愈急,文用谓桑哥曰:“民急矣。外难未解而内

伐其根本,丞相宜思之。”于是远迩盗贼蜂起,文用持外郡所上盗贼之目,谓桑

哥曰:“百姓岂不欲生养安乐哉!急法暴敛使至此尔。御史台所以救政事之不及,

丞相当助之,不当抑之也。御史台不得行,则民无所赴诉,民无所赴诉而政日乱,

将不止于台事之不行也。”忤其意益深,乃摭拾台事百端。文用日与辨论,不为

屈。于是具奏桑哥奸状,诏报文用,语密而外人不知也。桑哥日诬谮文用于帝曰:

“在朝惟董文用戆傲不听令,沮挠尚书省,请痛治其罪。”帝曰:“彼御史之职

也,何罪之有!且董文用端谨,朕所素知,汝善视之。”迁大司农。时欲夺民田

为屯田,文用固执不可。迁为翰林学士承旨。

二十七年,隆福太后在东宫,以文用旧臣,欲使文用授皇孙经,具奏上,以

帝命命之。文用每讲说经旨,必附以朝廷故事,丁咛譬喻,反复开悟,皇孙亦特

加敬礼。三十一年,帝命文用以其诸子入见,文用曰:“臣蒙国厚恩,死无以报,

臣之子何能为!”命至再三,终不以见。是岁,世祖崩,成宗将即位上都,太后

命文用从行。既即位,巡狩三不剌之地,文用曰:“先帝新弃天下,陛下巡狩,

不以时还,无以慰安元元,宜趣还京师。且臣闻人君犹北辰然,居其所而众星拱

之,不在勤远略也。”帝悟,即日可其奏。是行也,帝每召入帐中,问先朝故事,

文用亦盛言先帝虚心纳贤、开国经世之务,谈说或至夜半。文用自先帝时,每侍

燕,与蒙古大臣同列,裕宗尝就榻上赐酒,使毋下拜跪饮,皆异数也。帝在东宫

时,正旦受贺,于众中见文用,召使前曰:“吾向见至尊,甚称汝贤。”辄亲取

酒饮之。至是,眷赉益厚。是年,诏修先帝实录,升资德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

文用于祖宗世系功德、近戚将相家世勋绩,皆记忆贯穿,史馆有所考究质问,文

用应之无遗失。大德元年,上章请老,赐中统钞万贯以归,官一子,乡郡侍养。

六月戊寅,以疾卒,年七十有四,子八人:士贞,士亨,士楷,士英,士昌,士

恒,士廉,士方。赠银青荣禄大夫、少保、赵国公,谥忠穆。

文直字彦正,俊之第四子也。刚毅庄栗,简言笑,通经史法律。为藁城长官,

佩金符。初,兄文炳及季弟文忠去事世祖,次文用亦在朝,俱有仰于家,而食者

百余口,文直勤俭,始终不替。内则养生送死之合礼,外则中表宾问之中度,奉

上接下,一敬一爱,蔼乎其睦也。性好施而甚仁,里昊蚱恫蛔粤ⅲ恳跫闷浼保

不使之知恩所从来。微至僮病,必手予粥药。或止之,曰:‘不忍以其贱地违吾

爱心。”及弃官,浮沉里社,任真适意,亲宾过从,尊酒相劳。家门日以烜赫,

己独恬然,不见诸辞色。以病卒,年五十有二。

文忠字彦诚,俊第八子也。岁壬子,入侍世祖潜邸。王鹗尝言诗,因问文忠

能之乎,文忠曰:“吾少读书,惟知入则孝于亲,出则忠于君而已。诗非所学也。”

癸丑,从征南诏。已未,伐宋,与兄文炳、文用败宋兵于阳罗堡,得蒙冲百艘,

进围鄂。世祖即位,置符宝局,以文忠为郎,授奉训大夫,居益近密,尝呼董八

而不名。文忠不为容悦,随事献纳,中禁事秘,外多不闻。至元二年,安童以右

丞相入领中书,建陈十事,言忤旨,文忠曰:“丞相素有贤名,今秉政之始,人

方倾听,所请不得,后何以为?”遂从旁代对,恳悃详切,如身条是疏者,始得

允可。

八年,侍讲学士徒单公履欲奏行贡举,知帝于释氏重教而轻禅,乃言儒亦有

之,科举类教,道学类禅。帝怒,召姚枢、许衡与宰臣廷辨。文忠自外入,帝曰:

“汝日诵《四书》,亦道学者。”文忠对曰:“陛下每言:士不治经讲孔孟之道

而为诗赋,何关修身,何益治国!由是海内之士,稍知从事实学。臣今所诵,皆

孔孟之言,焉知所谓道学!而俗儒守亡国余习,欲行其说,故以是上惑圣听,恐

非陛下教人修身治国之意也。”事遂止。十一年,伐宋,民困供馈,文忠奏免常

岁横征,从之。帝尝见宋降将,从容问宋所以亡者,皆曰:“贾似道当国,薄武

人而重文儒,将士怨之,莫有斗志。故大军既至,争解甲归命也。”帝问文忠:

“此言何如?”文忠因诘之曰:“似道薄汝矣,而君则贵汝以官,富汝以禄,未

尝薄汝也。今有怨于相,而移于君,不肯一战,坐视国亡,如臣节何!然则似道

薄汝者,岂非预知汝曹不足恃乎!”帝深善之。有旨徙大都猎户于郢中,文忠奏

止之。又请罢官鬻田器之税,听民自为。

时多盗,诏犯者皆杀无赦。在处系囚满狱。文忠言:“杀人取货,与窃一钱

者均死,惨黩莫甚,恐乖陛下好生之德。”敕革之。或告汉人殴伤国人,及太府

监属卢甲盗剪官布。帝怒,命杀以惩众。文忠言:“今刑曹于囚罪当死者,已有

服辞,犹必详谳,是岂可因人一言,遽加之重典!宜付有司阅实,以俟后命。”

乃遣文忠及近臣突满分核之,皆得其诬状,遂诏原之。帝因责侍臣曰:“方朕怒

时,卿曹皆不敢言。非董文忠开悟朕心,则杀二无辜之人,必取议中外矣。”因

赐文忠金尊,曰:“用旌卿直。”裕宗亦语宫臣曰:“方天威之震,董文忠从容

谏正,实人臣难能者。”太府监属奉物诣文忠泣谢曰:“鄙人赖公复生。”文忠

曰:“吾素非知子,所以相救于危急者,盖为国平刑,岂望子见报哉!”却其物

不受。

自安童北伐,阿合马独当国柄,大立亲党,惧廉希宪复入为相,害其私计,

奏希宪以右丞行省江陵。文忠言:“希宪国家名臣,今宰相虚位,不可使久居外,

以孤人望,宜早召还。”从之。十六年十月,奏曰:“陛下始以燕王为中书令、

枢密使,才一至中书。自册为太子,累使明习军国之事,然十有余年,终守谦退,

不肯视事者,非不奉明诏也,盖朝廷处之未尽其道尔。夫事已奏决,而始启太子,

是使臣子而可否君父之命,故惟有唯默避逊而已。以臣所知,不若令有司先启而

后闻,其有未安者,则以诏敕断之,庶几理顺而分不逾,太子必不敢辞其责矣。”

帝即日召大臣,面谕其意,使行之。复语太子曰:“董八,崇立国本者,其勿忘

之。”

礼部尚书谢昌元请立门下省,封驳制敕,以绝中书风晓近习奏请之弊。帝锐

意欲行之,诏廷臣杂议;且怒翰林学士承旨王磐曰:“如是有益之事,汝不入告,

而使南方后至之臣言之,汝用学问何为!必今日开是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