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元史-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慎,而旧礼初未尝废,岂亦所谓不忘其初者欤?然自世祖以来,每难于亲其事。

英宗始有意亲郊,而志弗克遂。久之,其礼乃成于文宗。至大间,大臣议立北郊

而中辍,遂废不讲。然武宗亲享于庙者三,英宗亲享五。晋王在帝位四年矣,未

尝一庙见。文宗以后,乃复亲享。岂以道释祷祠荐禳之盛,竭生民之力以营寺宇

者,前代所未有,有所重则有所轻欤。或曰,北陲之俗,敬天而畏鬼,其巫祝每

以为能亲见所祭者,而知其喜怒,故天子非有察于幽明之故、礼俗之辨,则未能

亲格,岂其然欤?

自宪宗祭天日月山,追崇所生与太祖并配,世祖所建太庙,皇伯术赤、察合

带皆以家人礼祔于列室。既而太宗、定宗以世天下之君俱不获庙享,而宪宗亦以

不祀。则其因袭之弊,盖有非礼官之议所能及者。而况乎不祢所受国之君,而兄

弟共为一世,乃有征于前代者欤?夫郊庙,国之大祀也,本原之际既已如此,则

中祀以下,虽有阔略,无足言者。

其天子亲遣使致祭者三:曰社稷,曰先农,曰宣圣。而岳镇海渎,使者奉玺

书即其处行事,称代祀。其有司常祀者五:曰社稷,曰宣圣,曰三皇,曰岳镇海

渎,曰风师雨师。其非通祀者五:曰武成王,曰古帝王庙,曰周公庙,曰名山大

川、忠臣义士之祠,曰功臣之祠,而大臣家庙不与焉。其仪皆礼官所拟,而议定

于中书。日星始祭于司天台,而回回司天台遂以翙星为职事。五福太乙有坛畤,

以道流主之,皆所未详。

凡祭祀之事,其书为《太常集礼》,而《经世大典》之《礼典篇》尤备。参

以累朝《实录》与《六条政类》,序其因革,录其成制,作《祭祀志》。

○郊祀上

元与朔漠,代有拜天之礼,衣冠尚质,祭器尚纯,帝后亲之,宗戚助祭。其

意幽深玄远,报本反始,出于自然,而非强为之也。宪宗即位之二年秋八月八日,

始以冕服拜天于日月山。其十二日,又用孔氏子孙元措言,合祭昊天后土,始大

合乐作牌位,以太祖、睿宗配享。岁甲寅,会诸王于颗颗脑儿之西,丁巳秋,驻

跸于军脑儿,皆祭天于其地。世祖中统二年,亲征北方。夏四月己亥,躬祀天于

旧桓州之西北,洒马湩以为礼,皇族之外无得而与,皆如其初。

至元十二年十二月,以受尊号,遣使豫告天地,下太常检讨唐、宋、金旧仪,

于国阳丽正门东南七里建祭台,设昊天上帝、皇地祇位二,行一献礼。自后国有

大典礼,皆即南郊告谢焉。十三年五月,以平宋,遣使告天地,中书下太常议定

仪物以闻。制若曰:“其以国礼行事。”

三十一年,成宗即位。夏四月壬寅,始为坛于都城南七里。甲辰,遣司徒兀

都带率百官为大行皇帝请谥南郊,为告天请谥之始。大德六年春三月庚戌,合祭

昊天上帝、皇地祇、五方帝于南郊,遣左丞相哈剌哈孙摄事,为摄祀天地之始。

大德九年二月二十四日,右丞相哈剌哈孙等言:“去年地震星变,雨泽愆期,

岁比不登。祈天保民之事,有天子亲祀者三:曰天,曰祖宗,曰社稷。今宗庙、

社稷,岁时摄官行事。祭天,国之大事也,陛下虽未及亲祀,宜如宗庙、社稷,

遣官摄祭,岁用冬至,仪物有司豫备,日期至则以闻。”制若曰:“卿言是也,

其豫备仪物以待事。”于是翰林、集贤、太常礼官皆会中书集议。博士疏曰:

“冬至,圜丘惟祀昊天上帝,至西汉元始间,始合祭天地。历东汉至宋千有余年,

分祭合祭,迄无定论。”集议曰:“《周礼》,冬至圜丘礼天,夏至方丘礼地,

时既不同,礼乐亦异。王莽之制,何可法也。今当循唐、虞、三代之典,惟祀昊

天上帝。其方丘祭地之礼,续议以闻。”按《周礼》,坛壝三成,近代增外四成,

以广天文从祀之位。集议曰:“依《周礼》三成之制。然《周礼》疏云每成一尺,

不见纵广之度。恐坛上狭隘,器物难容,拟四成制内减去一成,以合阳奇之数。

每成高八尺一寸,以合乾之九九。上成纵广五丈,中成十丈,下成十五丈。四陛,

陛十有二级。外设二壝,内壝去坛二十五步,外壝去内壝五十四步,壝各四门。

坛设于丙巳之地,以就阳位”按古者,亲祀冕无旒,服大裘而加衮。臣下从祀,

冠服历代所尚,其制不同。集议曰:“依宗庙见用冠服制度。”按《周礼·大司

乐》云:“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征,姑洗为羽,雷鼓雷鼗,孤竹

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至日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

降,可得而礼矣。”集议曰:“乐者所以动天地,感鬼神,必访求深知音律之人,

审五声八音,以司肄乐。”

夏四月壬辰,中书复集议。博士言:“旧制神位版用木。”中书议,改用苍

玉金字,白玉为座。博士曰:“郊祀尚质,合依旧制。”遂用木主,长二尺五寸,

阔一尺二寸,上圆下方,丹漆金字,木用松柏,贮以红漆匣,黄罗帕覆之。造毕,

有司议所以藏。议者复谓,神主庙则有之,今祀于坛,对越在上,非若他神无所

见也。所制神主遂不用。

七月九日,博士又言:“古者祀天,器用陶匏,席用藁鞂。自汉甘泉雍畤

之祀,以迄后汉、魏、晋、南北二朝、隋、唐,其坛壝玉帛礼器仪仗,日益繁缛,

浸失古者尚质之意。宋、金多循唐制,其坛壝礼器,考之于经,固未能全合,其

仪法具在。当时名儒辈出,亦未尝不援经而定也,酌古今以行礼,亦宜焉。今检

讨唐、宋、金亲祀、摄行仪注,并雅乐节次,合从集议。”太常议曰:“郊祀之

事,圣朝自平定金、宋以来,未暇举行,今欲修严,不能一举而大备。然始议之

际,亦须酌古今之仪,垂则后来。请从中书会翰林、集贤、礼官及明礼之士,讲

明去取以闻。”中书集议曰:“合行礼仪,非草创所能备。唐、宋皆有摄行之礼,

除从祀受胙外,一切仪注,悉依唐制修之。”

八月十二日,太常寺言:“尊祖配天,其礼仪乐章别有常典,若俟至日议之,

恐匆遽有误。”于是中书省臣奏曰:“自古汉人有天下,其祖宗皆配天享祭,臣

等与平章何荣祖议,宗庙已依时祭享,今郊祀止祭天。”制曰:“可。”是岁南

郊,配位遂省。

十一年,武宗即位。秋七月甲子,命御史大夫铁古迭儿即南郊告谢天地,主

用柏素,质玄书,为即位告谢之始。

至大二年冬十月乙酉,尚书省臣及太常礼官言:“郊祀者国之大礼,今南郊

之礼已行而未备,北郊之礼尚未举行。今年冬至南郊,请以太祖圣武皇帝配享;

明年夏至北郊,以世祖皇帝配。”帝皆是之。十二月甲辰朔,尚书太尉右丞相、

太保左丞相、田司徒、郝参政等复奏曰:“南郊祭天于圜丘,大礼已举。其北郊

祭皇地祇于方泽,并神州地祇、五岳四渎、山林川泽及朝日夕月,此有国家所当

崇礼者也。当圣明御极而弗举行,恐遂废弛。”制若曰:“卿议甚是,其即行焉。”

至大三年春正月,中书礼部移太常礼仪院,下博士拟定北郊从祀、朝日夕月

礼仪。博士李之绍、蒋汝砺疏曰:“按方丘之礼,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以夏

至,其丘在国之北。礼神之玉以黄琮,牲用黄犊,币用黄缯,配以后稷。其方坛

之制,汉去都城四里,为坛四陛。唐去宫城北十四里,为方坛八角三成,每成高

四尺,上阔十六步,设陛。上等陛广八尺,中等陛一丈,下等陛广一丈二尺。宋

至徽宗始定为再成。历代制虽不同,然无出于三成之式。今拟取坤数用六之义,

去都城北六里,于壬地选择善地,于中为方坛,三成四陛,外为三壝。仍依古制,

自外壝之外,治四面稍令低下,以应泽中之制。宫室、墙围、器皿色,并用黄。

其再成八角八陛,非古制,难用。其神州地祇以下从祀,自汉以来,历代制度不

一,至唐始因隋制,以岳镇海渎、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各从其方从祀。今

盍参酌举行。”秋九月,太常礼仪院复下博士,检讨合用器物。十一月丙申,有

事于南郊,以太祖配,五方帝日月星辰从祀。

仁宗延祐元年夏四月丁亥,太常寺臣请立北郊。帝谦逊未遑,北郊之议遂辍。

英宗至治二年九月,有旨议南郊祀事。中书平章买闾,御史中丞曹立,礼部

尚书张野,学士蔡文渊、袁桷、邓文原,太常礼仪院使王纬、田天泽,博士刘致

等会都堂议:

一曰年分,按前代多三年一祀,天子即位已及三年,常有旨钦依。

二曰神位。《周礼·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注谓:“昊天上帝,

冬至圜丘所祀天皇大帝也。”又曰“苍璧礼天”。注云:“此礼天以冬至,谓天

皇大帝也。在北极,谓之北辰。”又云:“北辰天皇耀魄宝也,又名昊天上帝,

又名太一帝君,以其尊大,故有数名。”今按《晋书·天文志·中宫》“钩陈口

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耀魄宝”。《周礼》所祀天神,正言昊天上帝。郑氏以

星经推之,乃谓即天皇大帝。然汉、魏以来,名号亦复不一。汉初曰上帝,曰太

一,曰皇天上帝。魏曰皇皇帝天。梁曰天皇大帝。惟西晋曰昊天上帝,与《周礼》

合。唐、宋以来,坛上既设昊天上帝,第一等复有天皇大帝,其五天帝与太一、

天一等,皆不经见。本朝大德九年,中书圆议,止依《周礼》,祀昊天上帝。至

大三年圆议,五帝从享,依前代通祭。

三曰配位。《孝经》曰:“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又曰:“郊

祀后稷以配天。”此郊之所以有配也。汉、唐已下,莫不皆然。至大三年冬十月

三日,奉旨十一月冬至合祭南郊,太祖皇帝配,圆议取旨。

四曰告配。《礼器》曰:“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頖宫。”注:

“告后稷也,告之者,将以配天也。”告用牛一。《宋会要》于致斋二日,宿庙

告配,凡遣官牺尊豆笾,行一献礼。至大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质明行事。初献

摄太尉同太常礼仪院官赴太庙奏告,圆议取旨。

五曰大裘冕。《周礼》司裘“掌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郑司农云,黑

羊裘,服以祀天,示质也。弁师“掌王之五冕”,注:“冕服有六,而言五者,

大裘之冕盖无旒,不联数也。”《礼记·郊特牲》曰:“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

也。祭之日,王被衮以象天,戴冕璪十有二旒,则天数也。”陆佃曰:“礼不盛

服不充,盖服大裘以衮袭之也。谓冬至服大裘,被之以衮。开元及开宝《通礼》,

鸾驾出宫,服衮冕至大次,质明改服大裘冕而出次。《宋会要》绍兴十三年,车

驾自庙赴青城,服通天冠、绛纱袍,祀日服大裘衮冕。圆议用衮冕,取旨。

六曰匏爵。《郊特牲》曰:“郊之祭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注

谓:“陶瓦器,匏用酌献酒。”《开元礼》、《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