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商户嫡女奋斗史-第4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巴家,在北疆经略多年,枝繁叶茂野心勃勃。

    在先帝争霸天下之际,巴家就有问鼎中原的野心。那时坐拥精兵,对中原大乱冷眼旁观。

    原打算伺机出击,但卫家势不可挡的安定了天下。时机已失,巴家只能重新选择蛰伏。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八百二十八章 战事起

    巴坤林勇武过人,力可生裂虎豹。

    他对祖上的野心一清二楚,巴家的历史比前朝还悠久。有兵有粮,传到他的手上,他再也按捺不住野心,立誓要做出一番大事,也尝尝当皇帝的滋味。

    可是,天下初定人心思安,他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江尘带着雍太子的信物找上他时,两人便一拍即合,各怀心思。

    在巴坤林的计划中,利用前朝太子的名义起事,一旦事成便除掉这个神秘的江尘。

    江尘能搅动京城风云,这样大的能量,让他感到不安。

    ……

    回到自己的账中,江尘没有点燃烛火,听着外面传来士兵们兴奋的喧嚣声,静静坐在黑暗中。

    他早已习惯了这样的黑暗。

    在幼时是迫于无奈,生活得太艰苦,夜里只有黑暗相伴。渐渐地,他喜欢上了这样的黑暗。在黑暗中,他能安静的思考、谋划、布局。

    但是今夜,他的眉头皱起几分,心头有着不详的预感。

    他的布局并非精妙,而是利用人心,造出大势。这样的局,成功的可能性才会更大,些许瑕疵本就无关大局。

    他谋的是整个天下,而非一城一池的得失。

    迄今为止,已经完全实现目标。京中太子无论是否得手,都不影响大局,巴家军势必南下。

    但是,武正翔的逃脱,就好像一根刺,刺得他心底隐隐发痛。

    那一夜,在他的庄园之中,还死了好几名重要客人。这些人的背后,都牵扯着一方势力,是他这些年好不容易才拉拢的对象。

    但是,他们就这么毫无价值的死了。江尘可以肯定,一定是武正翔在逃走时干的。他的武功究竟是有多高,才能在他加强了守卫之后,刺杀掉这几位重要人物。

    只要一想到这里,他便隐隐不安。

    方才拿话稳住了巴坤林,但骁骑卫其实早就不受他控制。是他将骁骑卫引来北地,这么一支队伍在北地活动,产生的能量恐怕会影响战事。

    这让江尘颇有一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

    算了!事已至此,多想无益。这八万大军总不是假的,巴家的野心也不是假的。

    捏了捏手心,江尘转开思绪。

    ……

    在距离巴家军扎营的五里处,武正翔带着武锐潜伏在此,极目远眺。

    这里离敌营太近,一旦被发现,任你武功再高也逃脱无望。武正翔令骁骑卫分散得远远的接应,自己则仗着身手高明,带着武功最高的武锐在此探查。

    两人一动不动的藏在草中,直至天明时分,大军拔营而动,才悄然离开。

    “巴家军果然精锐。”武锐道。

    巴家长年与突厥作战,武器精良弓马娴熟。武正翔点点头,“不过,其中的嫡系也就两万人,不足为惧。”

    只是,嫡系精锐虽然只有两万,这支军队也不是能轻易对付的。

    沿着云州南下,各州只有常规兵力驻扎。就算皇上下令调集折冲府士卒,匆忙之间能集结四万大军就很不错。

    再加上有城墙可以凭借,估计可以抵挡一段时日。

    但是,在兵力尚未集结之前,巴家军所到之处,定会丢几座州城。

    武正翔心头不住思量,将局势反复衡量,寻找破局之法。

    他此刻身在北地,战乱一起,消息也不如以往便利。京中的乱局他才刚刚接到消息,对此他深深歉疚,却也无能为力。

    虽然担忧庆隆帝的安危,但他此刻能做的,便是设法破了巴家的局。

    武锐落后武正翔一步,两人的身影飞驰在夜幕中的草原上。朔风吹过,刮得两人面颊生痛,嘴唇干得起了皮。

    “通知下去,收拢人手,到并州汇合。”

    并州的州府太原,是北地大城,在民间甚至有北都的俗称。

    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与西京、京城洛阳合称“天王三京”。是全高芒第三大城市,王朝的北方重镇。

    太原又称晋阳,还是卫家的龙兴之地,也是武家的根基所在。

    这里在整个高芒王朝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派驻在此的官员,多为辅弼重臣。

    在他们周围,聚集着灿若群星的文学英才,这些人在一起酬唱应和、激扬文字,为繁华的晋阳城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

    这里文治昌明,佛学兴盛,地处要害,是兵家必争之地。

    巴家军一路南下,这座城池是志在必得。否则,谈何入主中原?

    ……

    颠簸了两日,徐婉真等人总算来到了冀州。在码头上了大船,沿着通济渠南下。

    一路南行,听到各种消息纷纷攘攘。

    巴家军起事的消息,如长了翅膀一般,在北地传扬开来。在码头补充食水时,都能看见忧心忡忡的百姓。有些余力的,便纷纷举家往南迁徙。

    宽阔的通济渠河面,比往年更加热闹。临近年关,除了各家商号的商船外,还有回京述职的官员、普通旅客,如今更多了拖家带口逃难的百姓。

    “战事一起,百姓又要受苦了。”徐婉真的面上有着淡淡的忧色。在她前世未曾看过战乱,到了这里才知道,什么叫流离失所朝不保夕。

    涂曼芬坐在她对面,浅浅的抿了一口茶水,道:“妹妹果然有忧国忧民的胸怀。”

    对于徐婉真这一点,涂曼芬一直深深敬佩。她自问,除了自己和家人,她不曾为了他人而忧心。

    “不是忧国忧民,”徐婉真手中握着茶杯,蹙眉道:“只是怜悯这些百姓。作乱的不是他们,但受苦的总是他们。”

    巴坤林这样的野心家,眼中只有成败,哪里将百姓疾苦放在眼里?

    摇摇头,徐婉真看向窗外碧波荡漾的江面。面对战乱,她只有深深的无力感,别无他法。

    不像当年在京城面对瘟疫,她还可以尽绵薄之力,救人性命。而在当下,若她也只是那普通百姓的一员,也只有随波逐流一条路可走。

    这场战事起得又快又急,她在心头怀疑,或许与她被掳走一事有关。武正翔在信中没有细说,但徐婉真总觉得两者之间有着关系,心头笼上一层负疚感。

    看出她心底有事,涂曼芬也不追问,便换了个话题:“捎给你大哥的信,也不知道他有没有收到。”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八百二十九章 暖袖

    北地战事,她们离得最近,有最一手的消息。

    徐婉真便假借涂曼芬的名义,给徐文敏捎信,让他能有时间应对。或撤离掌柜,或关了北地在经营的店铺,具体如何做,都要徐文敏来拿主意。

    果然,说起这个,徐婉真便转了注意力。

    “算算日子,信应该到了。”徐婉真垂眸道:“希望还来得及。”

    昨日听到的消息,巴家军已经开拔,直奔代州而去。代州地广人稀,眼看是挡不住这八万大军的。

    涂曼芬安慰她道:“你别急,朝中已令太子率军北上,这场仗打不了多久吧。”

    封明贤被废,齐王立为太子,并领军北上的消息,也传到了两人耳中。只是在军事上,她们都是外行得不能再外行,听着这些消息,只能暗暗祈祷快些结束这场战役。

    船继续往南行了几日,这期间徐婉真收到武正翔报平安的信件。

    她面庞的忧色渐去,既然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不如抛开那些。好好想想,该如何面对京中的局势。

    奉棋得了武正翔的命令,一切消息都没有瞒着她。只要她问,就竭力为她解答。

    “到了洛水码头,我同曼芬表姐一起走,回宁先生的家中安顿。”徐婉真在思量后作出决定。

    她思来想去,对本应该在太后宫中的她,突然出现在眼前,唯有宁先生不会大惊小怪。

    封明贤已被废,汪妙言和雷霸在诏狱,陈氏偏瘫。北地虽然战事已起,但京中对她不利的人,却尽都伏诛。

    她所要做的,就是继续瞒着亲人们,制造从宫中回来的假象。好端端的出现在众人眼前,让京里一些对她不利的猜测言论消失。

    想到这些,徐婉真的心头暖融融的。她失踪后,有那么多人紧张她,为她善后。

    太后亲自出手,将那些流言蜚语镇压下来。就算暗地里有些猜测,也不敢拿到明处来说事。

    她手里正做着一个紫貂毛的暖袖。

    在上船时,汪乐裕遣人运了好些箱笼上来。言明是给她和涂曼芬两人,带回京城的礼物。

    经此一事,两姐妹的感情愈发亲密,不分彼此。看了礼单,里面有好些精巧的玩意,其中更不乏珍品。

    因是汪乐裕的心意,徐婉真便只捡了其中几样,其余的都留给涂曼芬。

    这紫貂毛皮只得成年男子的两个巴掌大,却浓密厚实油光水滑,触之暖意融融。徐婉真一见,便想着用这个给肖太后做一个暖袖,便留下了。

    她的嫁妆丰厚,徐文敏对她又极为疼爱,得了些好东西常常给她送来。汪乐裕的这些礼物,她便大半都留给涂曼芬。

    因为涂曼芬的手中,确实没多少像样的东西。涂家在林氏手上,纵然疼爱她这个嫡长孙女,更多的也要替儿子和孙子打算,陪嫁实在是中规中矩。

    而程家虽然是侯府,但人口众多,有什么好东西轮也轮不到她这个二房媳妇。程景皓更是拿她的嫁妆外出作乐,不允便恶语相加。甚至,干过偷拿了她的嫁妆去变化的事。

    这一来二去的,涂曼芬拿回来的嫁妆实在是没有多少。还折了几个陪嫁丫鬟在程府里,成了程景皓的姨娘、通房。

    汪乐裕送这些来,应是了解过涂曼芬的境况。

    起初,涂曼芬是坚辞不收的。她一个和离妇人,无端端收一个男子的礼,算是怎么回事。

    但汪乐裕这事做得巧妙,言明这些礼物是送给她们两人。徐婉真便好言相劝,用了她的名义,才让涂曼芬暂时收下。

    汪乐裕的这片心意,涂曼芬在心头便是领了。礼物的贵贱,不能代表一个男人的心意,但是愿意送这样贵重的礼,至少证明她在他心头的地位。

    每每想到此处,涂曼芬的一颗芳心便忐忑不已。又是雀跃,又有些不安,连她自己都闹不明白,她对汪乐裕存着怎样的感觉。

    徐婉真得了这上好的紫貂毛,便记起肖太后畏寒怕冷。左右在船上无事,便在靠岸补给时,让知雁跟着采买的人上岸,买了些绣绷、针线等物上船。

    她将紫貂毛用厚实的漳绒衬了,作为里子。拣了一块银紫色锦缎面料,上面用金线细致的绣出双凤图样,既庄重又精致。

    只是花样繁复,绣起来颇费些功夫,此时也不过刚刚得了一个轮廓。

    涂曼芬拿起暖袖端详片刻,赞道:“表妹的女红,在京中可称得上顶尖了。”这个未暖袖尚未完工,已经可以看出完成后的模样。

    徐婉真浅笑道:“表姐谬赞了。我们徐家以丝绸见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