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灼华年-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百八十二章 抽丝

    白驹过隙,时光宛若重又倒流。听得何子岱再次以“嫂嫂”相称,陶灼华脸上添了些娇酡醇粉,似窗外簇簇的榴火。碍于此时此刻,却只得低低嗔道:“子岱,千万别如此称呼,只怕叫旁人听去。”

    到是何子岑轻咳了一声,制止何子岱道:“你知我知,莫要胡乱称呼,败坏灼华的清誉,且把你对她的尊重放在心间便好。”

    何子岱这几年的心情也是跌宕起伏。头前陶灼华初至,他生怕兄长再与她走到一起,重新为瑞安所治,更怕何子岑为了陶灼华荒废政务,不止一次在两人之间使绊子。及至瞧着叶蓁蓁总想接近何子岑,他又下意识地排斥,其实心里还是想将这对前世的小夫妻凑在一处。

    后头瞧着陶灼华与瑞安公然作对,在宫里混风生水起,又一味替何子岑铺路,极为小心地避开了前世的艰难险阻,他便又疑心她亦是转世重生。

    瞧着这个也不对头、瞧着那个也颇为奇怪,何子岱到有些草木皆兵,恨不得身边能有个人商议。今夜三人重新相认,何子岱自是长嘘了一口气,那两声“嫂嫂”却是发自肺腑,比前世里更加诚心。

    三个人也顾不得月影早便西斜,就着说不完的话将一壶大红袍喝得没什么颜色,陶灼华便唤着娟娘,请她重新再泡一壶。

    娟娘瞧着夜色越来越深,总觉得男女授受不亲,一颗心悬在半空里七零八落。她就着换茶的空当轻轻扯一扯陶灼华的衣袖:“小姐,时辰不早了,两位殿下在这里总归引人注目,有什么话明日再说可好?”

    “娟姨,我们长话短说,再叙几句便就散了。”陶灼华心间梗着不少谜团,此时方能畅所欲言,自是不甘心半途打住。

    何氏兄弟也是这般意思,都觉得有满腹的话想要倾吐。何子岑便起身冲娟娘一揖道:“娟姨,您不必担心,我与子岱都有分寸。我们的确是有些要紧话要说,如今不吐不快。您放心,赵五儿守在外头,这青莲宫附近半个身影也没有。”

    娟娘听得何子岑频频如此称呼,晓得这里头颇有几分爱屋及乌,只碍着两人并没有名份,到更添了忐忑。她反驳不得,只得客气了几句方悄然出去。

    几个人将所有的事情凑在一起,矛头自然是直指谢贵妃与整个宣平候府。

    若不是前世里钱将军忽然被杀,何子岩被仁寿皇帝急召回京之中再不起用,那个太子之位大约落不到何子岑的头上。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仁寿皇帝避而不谈,只打从那日起身子一日千里,显然受了极重的打击。

    仁寿皇帝没有褫夺何子岩亲王的封号,而是不顾谢贵妃的一再阻拦,将他贬谪到遥远的蜀地,并且下了命令无召不得回京。

    前世里仁寿皇帝对册立谁为东宫太子明显一直摇摆不定,如今细细想来,他该是对这几个儿子都不大放心。最终选择交给何子岑,亦不过无奈之举,何子岑晓得自己最大的弱点便是性子太过温吞,并没有何子岩的杀伐决断,也不及何子岱的神勇无敌。

    那个时候何子岩已经被贬谪出京,仁寿皇帝望望留在面前的二子,只是郁郁叹息,选择将某些东西带进棺材里也不吐露分毫。

    何子岩即位之初,自是勤政爱民,后头渐渐觉得安逸,就有些疏于政务。何子岱到是绝无二心,一味忠心耿耿耿辅佐着兄长,负责天下军队的调动,替何子岑分着大半的辛劳。

    何子岕因为只领着郡王的虚衔,何子岑又得仁寿皇帝嘱托要暗中照拂他们姐弟,便没有将他外放出京,而是在宫外赐了座郡王的府邸,乐得他逍遥自在。

    何子岑的印象里,当时三兄弟感情还算不错。兄友自然弟恭,何子岕每月入宫那么几回,三个人一起下棋饮茶,也能共叙天伦。

    唯有远在蜀地的何子岩气焰越发嚣张,俨然在蜀地自立为王。他不见得对何子岑有多么尊重,更多的是阴奉阳违。以至大裕兵临城下时,何子岩也不出兵相助,而是遥遥观望,想要坐收渔翁之利。

    后宫里显然也不太平,中宫位置虚悬,贵为宸妃娘娘的陶灼华受制于瑞安,自是担不起后宫之主的责任,便唯有劳动已然稳做太后之位的德妃娘娘。

    谢贵妃昔日份位高于德妃,如今两人一为太后一为贵太妃,乍然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自是意难平。她仗着宣平候府的得势,平日便没少阴阳怪气,背后整出不少幺蛾子。

    德妃与何子岑都是仁善之人,主张家和万事兴,两人一味的忍让不仅没有叫谢贵妃与何子岩消停,反而助长了他们嚣张的气焰。纵然如此,何子岑也未曾想到谢贵妃和何子岩能做出通敌卖国之事,自是留了极大的隐忧。

    而如今能够确定的是,谢贵妃这些年明面上与瑞安面上势同水火,实则经由高嬷嬷、许长佑等人牵线搭桥,早便是一丘之貉。两人打从多年前便存了不轨之心,意图祸乱两国的朝纲。

    只是这几个人都太过熟悉,里头并没有最后拿着红绫羽箭谢向何子岑的那一位。何子岑始终觉得当时那声音极为熟悉,好似时常能够听到,偏就与身畔这些人对不上号,一直郁闷至极。

    他沉吟着望着何子岱说道:“依理推断,谁从中得利最大,谁便是最该怀疑的人。只是我早便身死,灼华又是多年不闻世事。子岱,你来回想一下,大阮城破之后,谢贵妃与何子岩何得了什么好处?”

    这些正是何子岱心间的未解之谜。他摇头追忆道:“若她们往后的日子锦上添花,亦或大阮国灭之后,何子岩得了什么名头,也便做实了与瑞安里外勾结的罪名。偏这母子二人没有捞着半分好处,何子岩闻得京城攻破,率蜀军千里杀回,反被瑞安的人在途中诛杀,等同全军覆没。而谢氏,却是随着母妃自尽身亡。”

 第四百八十三章 本性

    往事已矣,里头有太多的不堪回首。

    何子岱与陶灼华都晓得德妃娘娘最终的身陨,何子岑却是第一次听到。他哑着嗓子道:“因我之故,累计母亲妻儿,实在罪无可赦。世上本无后悔药可吃,却是苍天格外垂怜,给了我重生一次的机会。子岱,这一世依旧需要咱们兄弟联手,共同打造大阮的太平盛世。”

    何子岱自是连连点头。论起来,他才是对这段往事知晓得最清楚的一个。

    他饮了口茶润润嗓子,歉疚地望了一眼陶欧灼华,继续往下说道:“我受兄长所托,要护送嫂嫂安然离去,实则心里极不乐意。那个时候,我还认为是嫂嫂送出的假布防图祸害了大阮的江山,心里对她满是恨意。”

    只为陶灼华受孕不易,当时夫妻二人本想等着三月之后胎像坐稳再向德妃娘娘等人报喜。因此除却这夫妻二人,几乎无人知晓陶灼华已然有孕。

    何子岱只顾着疾驰赶路,根本不估计陶灼华的身子,自是害得她吃了不少苦头。更何况那时已然得知了何子岑的死讯,何子岱对陶灼华既怨且恨,自然不曾好言相待。

    若要他一辈子守着这个女人,自是难以做到。可若是弃她不理,又辜负了兄长所托。何子岱思来想去,冲陶灼华冷冷笑道:“你既是故土难离,我便将你送回故国,也了却自己的使命。”

    何子岱负气将陶灼华带回青州府,不顾她的苦苦哀求,直接将她扔在了瑞安的府门外头。想着她既为瑞安立了如此大功,瑞安自能给她留一条好路,也好过将她留在自己左右。只要她能好歹活着,自己便不算辜负了何子岑的托付。

    其实瞧着陶灼华在瑞安府门前百般挣扎,被一众奴婢们推推搡搡地进去,何子岱已然瞧着不妥。他隐隐觉得自己办了件错事,便没有立时离去,而是一直悄然盘桓在瑞安的府外。

    后头陶灼华裙子上鲜血淋漓,被人似扔块破布般从瑞安府中重新扔出,他始知自己行事莽撞,大约是冤枉了陶灼华。

    陶灼华蜷缩在街头昏迷不醒,何子岱不敢亲自出面,只能寻了几个人将她救下,请了郎中来瞧,始知陶灼华已然小产。陶灼华那时深恨何子岱间接葬送了自己的骨肉,再不愿与他多言,而是略能下地便选择一人离去,重回青州府归隐至洋溪湖畔,居住在陶家昔日的一栋山间木屋里。

    何子岱难掩愧疚,在洋溪湖畔悄然守候她多日。见陶灼华并无求死之心,而是替何子岑笼起衣冠冢,过起了纺线织布的生活,到也略感欣慰。

    他在青州府盘桓了多日,见陶灼华的日子渐趋稳定,后来曾悄然回过一次大阮的京城。那时,大阮旧都已然沦为大裕的一所城池,国土尽归大裕所有,连太守都是瑞安从大裕派过去的人。

    昔日京城那一战惨烈,大阮君臣齐心,并无贪生怕死之辈。昔日武将大多战死,只留了不多的文官。瑞安曾想使怀柔之策,笼络大阮曾经的朝臣,不曾想这些朝臣们不愿两朝为官,全部辞官归隐。

    所谓人多无罪,瑞安虽然私下恼怒,面上却赐了金银珠宝,送他们至仕。

    因此大阮旧都虽是何子岱土生土长之地,却早是人生地疏,他想要寻个落脚点也十分不易。悄然打听得至善公主被瑞安削夺了名号,与丈夫居住在乡间耕田纺布,何子岱还曾前去拜访,与这位皇姐匆匆见了一面。

    那时淑和夫人已逝,公主府早被瑞安的人查抄。至善带出来的首饰钱财并不多。她不受瑞安嗟来之食,坚决与灭国之贼划清界限。选择荆钗布衣,与丈夫身边唯留一婢一仆,过起了清贫的日子。

    至善为人虽有些脾气,却是铮铮傲骨不输男儿。她前半生富贵泊天,不曾受过一丝苦难,后半生却甘于贫困,与丈夫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生活。

    何子岱与这位皇姐匆匆见过一面,生怕自己连累到他们,此后便各奔东西。

    大阮城破之时,已然贵为太后之尊的德妃娘娘晓得大势已去,自然不愿受辱。她散去金银,命宫中为数不多的太妃、太嫔们各自逃命,自己以身殉国,在康宁宫里悬了三尺白绫。

    太妃、太嫔们逃出宫去的并不多,大多数人为着保全清白选择了自尽。本以为与瑞安是一丘之貉的谢贵妃笑到了最后,不想她竟然步德妃等人的后尘,直接吞金自逝。

    何子岩当时袖手旁观,不肯援助何子岑。及至瞧着大阮真正覆灭,却又不晓得怎样良心发现。他倾尽蜀中兵力杀回故国,终因寡不敌众,还未至京城便被大裕军队包围,死于乱军之中。

    瑞安长公主心狠手辣,只怕何子岑这几个兄弟中有人东山再起,便选择一个不留。彼时何子岱逃亡在外,她下了通缉令悬赏千金取他的人头,只是一直未曾得手。至于留在京中从不沾染朝政的七殿下何子岕,则被她的手下人血溅五步,人头高高地挂上了城楼。

    至于先长公主至善和何子岕一母双生的六公主何子岚,则侥幸躲过了一劫。

    说到此处,何子岱便对素日安稳恬柔的何子岚生了些怨言。他重重叹道:“人各有志,前世里六妹妹想要活得更好,原也没什么错处。只可惜如今这么清岫出云的一个人,后头却选择靠着瑞安的庇佑生存,我当真无话可说。”

    何子岑前头态度的极大差异,不仅令陶灼华费解,更让何子岱心间极不舒服。

    一个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