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茶门娇女-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哎,路那么远,到那人生地不熟的,你能应付过来吗?”母亲满心焦虑,她从来没有这样怀疑过我。我明白,以前的所有行动都是在她可以顾及的范围内,现在突然远行千里,她想看却看不到,想听也听不到,如何知晓我的平安?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老话说得一点儿不差。
“我会好好照顾自己。有小杨他们在,您还不放心吗?”我把小杨“端”出来,好让她宽心。母亲一向是放心小杨的,所以平时出门都是叫他陪我。
“派个人去不可以吗?广东的老华,山西的老周,都可以啊——你一个女孩子家,我怎么放心得下!”
“妈,我也考虑过这些办法,可是现在各地的生意也很艰难,这些掌柜的走不开;一走就都乱套了。”我解释道,坚持着。这个决定已经作出,是不会再更改的。
“槿初,你告诉妈,是不是你和元存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闹别扭了?”母亲说的话一针见血,锐利到可以让我咬舌自尽。这几天,我和元存勖一点儿联络都没有,没有见面,没有约会,甚至连一个电话都没有通过,着自然让母亲生了疑虑。
这是事实,而我却不愿回答。我之所以义无反顾的决定前往千里之外的印度尼西亚,究竟是为了救方云笙的命,还是为了逃避元存勖的魔?
我不想让母亲担心,便故作轻松的说道,“妈,你别多想,没有的事。我真的是找不到更合适的人,也不放心。方云笙在牢里,朝不保夕,别人处理不好。换做您,您会随随便便派个人去吗?”
母亲听了,不再说话。只是默默的帮我一起叠衣服,理包裹。
如此忙忙碌碌,直到很晚。我催她去歇息,她才总算回去了。但不多时,又和大嫂一起过来了,大嫂怀里抱了一个小小的包裹,包得严严实实,给我递来放到手提包里。
“这是我和妈刚刚做好的点心,都是你爱吃的,带在路上,饿了好吃。”大嫂轻轻的说道。她们俩的眼圈都是红红的,一定是方才在厨房里偷偷哭过。
我接过来,说不出话。
蓦地,母亲紧紧抱住了我,呜咽着低泣起来。我看着她额上深深的皱纹,鬓角花白的头发,不由得心中一痛。我心中自然明白,自从德元、明曦离家之后,膝下儿女天涯海角,她心里的依傍更少了。原本是和和乐乐的一家人,现在却是四分五散;原本是富甲一方的王氏大族,现在却是家业凋零。对此,我又愧疚,又无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当时代的车轮无情的碾压人类的时候,任你如何挣扎也是无用的;当一个民族全体受到异族的倾轧和侵略的时候,个别也许可以逃脱,但是大多数,都只能默默得忍受这份罪。这是一个时代的噩运,更是一个民族的噩运。既然活着,只有默默隐忍,等待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妈,您放心,我一定尽早回来。”我安慰她道。
大嫂也劝母亲说,“妈,您这样,槿初在外也放下不下啊,是不是?您好好的,她自然也少些牵挂,办完事就回来了。”
这样劝慰着,母亲终于止住了泪,和大嫂一起回房了。
看着母亲忽然间衰落的背影,我不由得握紧了自己手中的那包点心,真希望,那股带着亲人味道的热量,永远不要从我的手心散出。
第百三十六章奔赴棉兰
奔波了半个多月,我们一行人终于到达了一片陌生的土地——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首府,棉兰。
印度尼西亚这个国家,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马来西亚接壤,与泰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国隔海相望。与拥有广漠的陆地的中国不同,印尼乃是由上万个岛屿组成,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因此被人称作“千岛之国”。只不过,如今这个处处青山绿水,四季皆夏的翡翠一般的国家,也落入了日本人的手里,受制于人。
相对于重兵压阵、惨遭蹂躏的华夏大地,这里还算是好的。至少贸易方面还算顺畅,依旧是东南亚最繁荣的市场之一。
方云笙等人开展茶叶生意的首选地是棉兰。棉兰是印尼第三大城市,濒临马六甲海峡,是印尼对外贸易的西大门和国内外游客的主要出入境口岸之一,也是东南亚一带进行货物贸易的主要流转枢纽,以此为根据地开展生意,对生意上的运输、流通和推广甚是有利。而且,棉兰一带聚集了许多有名的华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里有最富有的华人,也有最穷的华人;有最美的海滩风光,也有最冷的世态凄凉。
到了王氏茶庄的大本营,听了当地一些主顾的说辞,我才进一步了解了这件事情的原委。
——原来,王氏茶庄在棉兰一带招募了很多当地人做工,建立了厂商和工人互相扶持的组织,由此不仅解决了茶庄用工紧缺的问题,还帮助许多经济困难的人们赚了不少钱,足以养家糊口,自然,这一举动很是受到地方百姓的爱戴。不过此地治安并非十分严整,地头蛇横行乡里,甚是霸道。王氏茶庄的善举激起了地头蛇的嫉妒,遭到了他们的百般刁难——这些人月月收取无理的保护费,地方警察也不敢问、不敢管。起初,方云笙等人还按照惯例给一些钱,只求息事宁人,谁知久而久之,这些痞子见茶庄生意红火,便变本加厉,一再勒索。被方云笙拒绝后,那些地头蛇便故意找茬,和茶庄的伙计们发生口角,打了起来,地头蛇的黑老大早已暗中勾结警察局高层官员,某长官一声令下,便不问青红皂白,把茶庄主事方云笙和几个伙计一起抓了起来,投入狱中。
我和李文龙先到警察局,花钱打通了关系,得以见了方云笙一面。幸好方云笙伤得不是很重,只是在监狱里吃不好睡不好,精神状态甚是萎靡;看他的脸色,多日未曾梳洗,已经髭须满面,黑瘦许多。哎,这半个多月以来,睡在狗窝一般潮湿阴暗的牢房里,就算留得性命,也难免要脱一层皮。
不过,来不及嘘寒问暖,只和他商量此事的解救之策。方云笙想了想,让我去找当地的华商首领——一个叫做陶伯年的人。据说此人乃是东南亚一带数一数二的富商,旗下产业良多,家财万贯,钟鸣鼎食,被人冠以绰号“陶朱公”。(历史上的陶朱公原名范蠡,曾辅佐越王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后以经商致富,富甲一方,广为世人所知,唤作“陶朱公”。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据说此人深藏不露,却很有威望,说出的话,一句顶一万句。只要他肯为方云笙的事出面,一切就有希望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百三十七章 拜访陶府
(全本小说网,。)
从监狱出来,已经是下午。李文龙已经帮我等安排了住处,想让我们歇息一下再做打算。然而,想到方云笙在狱中受到的折磨苦楚,我已经等不及到第二天再去拜访传说中的陶朱公,于是当天晚上,便备了厚礼,和李文龙、小杨一起去了陶府。
见惯了国内的大城市,会觉得棉兰很袖珍,不过三百多平方公里,不足上海全市的十分之一;见过了上海的繁华富饶,会觉得棉兰很简约,没有靓丽的楼宇、街区、闹市,人口也是寥寥无几。然而这座小城却因为拥有大片肥沃的火山土,已开辟为印尼全国最大的种植园区,主要种植烟草、橡胶、咖啡、茶树和油棕。
听李文龙等人介绍,这个所谓的“陶朱公”,便是以烟草发家——据说其名下拥有十多处种植园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旗下开着三四家公司,至于拥有的土地、工人更是不计其数,因此,其人可谓是东南亚一带赫赫有名、首屈一指的烟草大亨。我暗想,能够成为印尼一带华商之首领,富可敌国也属意料之中。
陶府坐落在一处别墅区,是个三层高的仿欧式小洋楼,外面是一圈经过精细修剪的草坪和花园。一簇簇绿植,环抱着别墅区,如同众星拱月一般。
递了名片,便有佣人来接应,引我和李文龙走过花园,进入客厅;小杨则将车停在在距离陶府不远处的一家咖啡店门口,在那里等候我们。
一进去,只见灯火辉煌,耀眼夺目,人声鼎沸,一股美酒与雪茄混合的烈香扑面而来,让我们甚是吃了一惊。y,男男女女大约十几号人,有华人,有马来西亚人,还有几张欧美的面孔……他们正在兴高采烈的聊天、喝酒,还有人在大声的笑。这些人忽然见到一个穿着旗袍的中国小姐和一个陌生的男子走进去,立时变得安静了,一双双眼睛齐刷刷的射向了我们。
没想到竟然撞上了人家的聚会,只希望不要搅扰主人的兴致。我稳住颇有些莫名的紧张,在心里暗暗忖度。这时,一个年近六十的老先生迎了出来,只见他花白头发,精神矍铄,一双眼睛虽然布满了皱纹,却是炯炯有神,一看便知道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想必这就是陶家的主人陶伯年了。
“晚辈王槿初,冒昧造访贵府,还请陶公见谅。”我对陶伯年甚是恭敬的说道。说着,便递上了精心准备的礼品——两盒王氏茶庄出品的最为优质的名贵茶叶,一盒大红袍,一盒碧螺春,给了迎上来接取的仆人。
“久闻灵石王氏大名,久仰久仰!今日一见王小姐芳容,实为陶某之万幸。”陶伯年和善的笑着,引我和李文龙落座。
他的这句话说得很是客套,与一般主人家没有什么不同,但却让我感到十分惊诧:他只是看了一眼我的名片——依旧是当年大哥亲自为我设计的名片,上面仅有我的名字和茶庄标志,并无其他,可是此人却看出了我的来路,并且准确的说出“灵石王氏”,而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太原王氏”,可见他对中国之有名的晋商颇为熟知。
席间,他很大方的把我引荐给诸位客人,简单而友好的介绍了一番,让我免除了冒然闯入陌生人群体的尴尬和不适。y,由此邀请了棉兰交好的朋友一起庆祝一番。
不久,party结束,客人陆续离开。眼见夜色已深,主人就要谢客休息,但是我内心的焦虑凝结不散,不想白跑一趟,便瞄准时机寻了一个空当,单独找到陶伯年,免去客套,直接说起来意。
陶伯年听了,表示对此事略有耳闻,笑着说,“原来是这件小事。不急不急——难得王小姐远道而来,一定先在棉兰多住几日,让陶某且尽一尽东道主之谊。至于你所说的方掌柜诸人,我明天就派人前去安排,不消几日就会安然放出,你只管放心好了。”
陶伯年依旧面色和悦,一副处事不惊的态度,让我一时间看不出所以然。但听他这样一说,我也不好再强烈要求什么。毕竟是求人办事,只能听从其命。便道了谢,告辞而去。
第百三十八章错认佳人
出了陶府,我的心稍稍安宁了一些。虽然这里是一个陌生、遥远的国度,但想到方云笙等人在这里已经不知不觉耕耘了将近小半年,为王氏茶庄开拓了一片重要的市场,便油然生出几分亲切和欣赏。此时,虽然夜色已深,却是月华如水,照彻人间。因为少了许多如沪上那般耸入云端的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