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娱乐之最强大脑-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凡,在比赛正式开始之前,我们能先说说你给小女孩儿写赠言的事情么?”

    李凡大吃一惊,道:“这你们都知道?”

    “是啊,你给人家小女孩儿写了一句:锦水汤汤,与君长诀。人家小姑娘回家一查,好嘛,你这太损了,然后有个小男孩儿就把这事儿发表到网上了。”

    李凡笑道:“啊,知道了。这个事情不适合在公开场合聊,单说说这句诗吧,诗句出自卓文君的《诀别书》,就是她和老公司马相如的分手信。卓文君还写过《白头吟》,就是有那句著名的诗句: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但这首词应该是伪作。”

    众人闻言大惊,又是伪作?

    几位教授也齐齐看向李凡,很是意外。

 第214章 打假狂人

    c??v?}?'i?b?tx4?23+??3n;6|?/?? ?t??内,众人的目光齐齐聚在了李凡的身上。r

    李凡起身道:“各位老师——”r

    主持人示意李凡坐下,笑道:“李凡,坐下讲就可以了。”r

    “那好,谢谢,”冷不丁从选手身份进化成特邀嘉宾,李凡还有点儿不适应,他道:“各位老师,观众朋友们,以及场上的众位同学。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想必没人不知道了,这是古代浪漫的爱情故事,可谓之千古第一私奔,自由婚姻的典范。但,我觉得大家都被欺骗了。”r

    一句“大家都被欺骗了”,顿时引起了演播厅里所有人的兴趣。r

    李凡继续道:“首先咱说说卓文君最有名的《白头吟》一诗,r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r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r

    ……r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r

    ……r

    这首诗中尤其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这句,我相信大家不仅仅耳熟能详,估计还能一展歌喉吧?咱们华国大多数人认为这千古名句以及诗篇出自卓文君之手,其实,我认为完全错了。”r

    哗!r

    现场哗然一片。r

    著名作家孔远道:“不对吧,这个《西京杂记》中有所记载: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r

    翻译过来就是司马相如想要纳妾,于是卓文君写出《白头吟》来回之,这才打消了司马相如的计划。”r

    李凡淡淡地道:“但《西京杂记》中并没有记载诗的内容。”r

    程教授也道:“《玉台新咏》倒是收录这首诗了。”r

    李凡道:“的确是,诗名为《山上雪》,但并未指出它的作者究竟是谁。”r

    工苏大学文学系张达教授道:“李凡,这个你可能真的想多了,这个有明确记载的,我对这首诗有过研究。南朝宋、齐时期的王僧虔《技录》明确指出《白头吟》的作者是卓文君。r

    历史和文学上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假的,很多都是有依有据的,我的‘打假斗士’。”r

    噗!r

    哈哈!r

    现场笑声顿起。r

    李凡最近在网上掀起了一阵‘考证风’,然后网友们也亲切地封他为‘打假斗士’,李凡倒觉得还真蛮贴切的。r

    面对张教授的“发难”,李凡不慌不忙地道:“但是,此时《白头吟》诗的名称是《皑皑山上雪》。况且,王僧虔上距司马相如、卓文君的时代已有五六百年之久,且王氏未提史源,所以,王僧虔的话难以让人认同。r

    学生我一直倡导的新考据学,极为重要的一点则是‘追本溯源’,任何没有根源的事物都是站不住脚的。”r

    张教授反问道:“如果说王僧虔的言辞不足为据,那反过来,你所产生的质疑也毫无理论依据啊。”r

    李凡心中顿觉一凉,心道:同样是教授,京大教授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院校的不止一截。r

    面对诡辩,李凡也没兴趣和他扯下去,他笑道:“那好,我再从诗词发展及理论上略作分析。r

    《白头吟》是非常优秀的五言诗,这个是毫无疑问的了。但根据我国诗歌发展的历史来看,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生活的西汉的中期,是不可能产生这么成熟的五言诗的。各位老师觉得呢?或者说,大家可以给学生提一个醒,看看学生遗漏了西汉时期哪首经典而又颇为成熟的五言诗?”r

    几位教授想啊想,没想出来。r

    台上准备比赛的选手们也一个个抓脑袋,也没抓出来。r

    李凡总结道:“我认为,任何事物基本上都是合乎历史进程的,单说文学,基本上不可能在五言诗的启蒙期就单单只蹦出一首《白头吟》,但这首诗对于表达卓文君当时的感情非常吻合的,但的的确确不应该是她的作品。”r

    好吧,又一首伪作被李凡“摁章”了。r

    孔远幽幽地道:“接下来你是不是要说《怨郎诗》也不是卓文君的作品?”r

    卓文君三首代表作为《白头吟》《怨郎诗》《诀别书》,相传都是卓文君写于司马相如打算纳妾之时,用以“要挟”司马相如的作品。r

    《怨郎诗》的典故是:r

    穷小子司马相如在京城被举荐做官后春风得意,赏尽风尘美女,于是便有了弃妻纳妾之意。他给卓文君写了一封十三字信,内容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有其他版本)。r

    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顿觉其中之意: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字,岂不是表示夫君对自己“无忆”的暗示?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r

    《怨郎诗》同样是一首数字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却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r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凭栏,九月重阳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焚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红如火,偏遭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已心寒,忽匆匆,三月桃花流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r

    瞧瞧这数字诗设计得多么精妙,文采多么卓越,尤其这两首诗一来一回的互相应照,堪称绝笔!r

    但是,可但是啊,接下来,李凡直接就给人家否了!r

    他道:“《怨郎诗》这首诗我认为也是伪作!”r

    嗡!r

    现场顿时议论纷纷起来。r

    “兄弟啊,卓文君真没几篇作品传世,你可悠着点儿啊。”r

    “你信不信今天晚上卓文君能爬你床上去?”r

    “帅李也是没谁了,真是‘没谁’了!”r

    ……r

    李凡见众人议论不止,他道:“为什么这么说呢——”r

    略一停顿后,所有人都禁言了,等着李凡如何给出合情合理的解释。r

    李凡见状再道:“首先,诗中‘百无聊赖’一词是在卓文君死后数百年才出现的,出处是蔡文姬的《悲愤诗》。r

    其次,在卓文君的时代,‘转世’这一说法并未流入中原。r

    最后,数字诗应该是宋末以后出现的,因为那是元曲风格。这个诗的情调也是元曲风韵,它非常像元代的散曲,应当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流传到元代以后出现的。r

    这两首数字诗的名气非常大,但可惜,基本上是伪作无疑。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么?”r

    摄像诗直接给几位教授来了一个特写:作家孔远的状态是懵懂的,估计作家头衔含金量并不高;另外两位教授倒是非常欣赏地点了点头。r

    “我有个疑问想问问李凡哥哥。”r

    镜头立马打了过去,台上选手中站起了一个洋娃娃,她满头的金发,皎洁的皮肤,模样也就9岁左右。r

    李凡一见这女孩儿脑袋都疼,可千万别问自己9岁尿床的事儿。r

    杨宝宝好奇地问道:“那首数字诗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万’后面不是‘十万’么,怎么说少个‘亿’呢?”r

    李凡解释道:“宝宝,这个啊,是因为古代的‘亿’就是‘十万’的意思,古代的单位计制是按‘一、十、百、千、万、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来排列的,逢十进一。”r

    这时又有一个十四五岁的男选手站起身道:“不是‘万万为亿,万亿为兆’么?”r

    李凡再解释:“这是我国在二战时期订为标准的,古代不是这样!”r

    李凡话音刚落,现场不自觉地响起了掌声,热烈而又浓厚。r

    后台。r

    贾制片叹道:“博学多才啊!”r

    编辑道:“自愧不如,看看那几位嘉宾老师,明显搭不上话。”r

    孙制片也道:“哎,都说人家敢‘打假’,关键是人家真有‘大盖帽’和‘警徽’啊!”r

    ……r

    本来开场是嘉宾老师热场时间,各位老师简要地讲述一下有趣的国学知识什么的,结果,开场很快变成了李凡的‘打假’时间。r

    舞台上。r

    程教授道:“得,不用你李凡说了,卓文君的《诀别书》也在你那是假的了呗?”r

    “对啊,就是假的,大家听我分析啊……”r

    得,华国流传下来的卓文君的三首作品全是伪作!在李凡这儿全部都是!r

    主持人笑问道:“不用多说了,那广为流传的《凤求凰》也不是司马相如的作品喽?”r

    李凡道:“对,应该也是后人附会上去的。不仅仅如此,世人皆知的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我认为就是一个惊天骗局!”r

    此言一出,整个录制厅里喧哗一片。r

    这言论太出乎大家的认知了,卓文君和司马相如那历来都是歌颂夫妻恩爱的典范,两人又都有大才,尤其是司马相如,更是被誉为汉赋四大家之首,两个人美好的爱情更是被世人传为佳话,怎么到你李凡这里,却弄成了惊天骗局?r

    这完全是挑战常识啊!你李凡也忒敢说了。r

    录制厅内,从台上到台下,再到后台,几千双眼睛齐齐盯向了李凡,一眨不眨。r

    李凡道:“为什么说是惊天骗局,请听我稍作分析。r

    他们两个人的故事,咱华国广为流传的版本是:司马相如穷困潦倒之际,投奔临邛县令王吉。该县有一当代巨富,家主叫卓王孙,家里有家奴八百,以冶铁闻名于世。r

    某天,卓王孙宴请县令王吉到家做客,同行的便有司马相如,席间,司马相如抚琴,弹《凤求凰》,引得在屏风后面的卓文君春心泛滥。r

    因为卓王孙并不同意两人之间的恋情,所以两人上演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私奔事件。r

    这是流传的版本,但是,据我分析,情况并不是这个样子。r

    我们以《史记》《汉书》为主要依据来讨论这件事情,因为它们无疑是非常权威的,尤其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为基本文献。r

    说穷困潦倒的司马相如投奔了县令王吉,王吉将司马相如安顿在宾馆里天天朝拜,但司马相如前期还会会客,后期则直接闭门不见了。r

    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